大酒楼

评分:
0.0 很差

原名:大酒楼又名:广寒宫 / The Moon Palace

分类:剧情 / 纪录片 / 家庭 /  中国大陆  2007 

简介:

更新时间:2014-07-21

大酒楼影评:邱炯炯访谈:如果有两个人感觉有趣,这种交流就算成立了。

这个系列基本是之前发表在现象网的采访或观后感。希望或多或少给后来看片儿的大家提供些信息。
    
----------------

艺术语言是没法用文字来和它达成一种完全一样质的感觉的。
我对现代和古代基本上是没怎么分开,我就是想把这个界限经过艺术以后模糊化。
我这个片子是个杂文,里面有一个逻辑关系,不是数学的逻辑,是一种文学上的逻辑。
传统就是一种外在形式的消逝,但是内在的东西需要我们去继承,可能我们不需要努力去怎么做,但是潜移默化就进入了。
我怕别人感到无聊,如果有两个人感觉有趣,这种交流就算成立了。

邱炯炯说,他也算是一个少年得志的人,但是对于早已步入而立之年的他,不见了那种在年轻人身上显而易见的艺术轻狂,他的个展我没有参加过,但是从这第一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喜欢讨厌就一锤子买卖”的影片中,我看到了一个踏实而自信的艺术工作者的影子,这个词儿可能就意味着艺术对于他来说可能不再单单是一个噱头的名号,电影也不是心血来潮般的一次玩票,而是一份实在的需要探索的事业。

以下是访谈——

记者:《大酒楼》是您的第一部电影,不过在这之前您提到曾经构思过一个故事性更强的故事片,而后来得知家里的大酒楼即将关闭的消息后,就回去拍摄了这么一部影片。那在拍摄之前经过过怎样的构思么?
邱炯炯:经过过,也列过提纲,但是故事片也有点影子在《大酒楼》里,就是第五章——胆固醇儿童那一段,基本上就融在里面了,后来我觉得这样更好,就不那么做作了。

记者:您曾经说这部影片最初是以一个动机模糊、构思模糊、拍摄方式也很模糊的方式进行的,也对自己的这种拍摄是否更自由以及能否获得意外的东西产生过疑问。那么现在看来,您觉得这部成片是否顺应了您的心态?
邱炯炯:如果是很具象的说,不可能和展望的东西一模一样。就像我画画一样,如果我构思一个东西,我想的和它出来以后就会不一样,不会是一模一样,但是也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所以这个片子基本上达到了最后能看,我能看得过去,我觉得没有地方是很不好意思拿给别人看的,还是好意思拿给别人看的,就是这样。

记者:您曾说自己的电影是“拿起来就拍,拍完了自己剪,不用前期的游说和阐释,直接拿成品示于人,喜欢讨厌就一锤子买卖。”
邱炯炯:是我没有能力去描述这个作品,就是我没有能力在片子出来之前去让别人相信这是一个怎么好的东西。后来我就是只要有了意思,就拿起来拍吧。但是象征性的提纲我还是会写一个,就像我第四部片子,我写了一个剧本,结果基本上没用,只是里面给了一个点,那个点可能在拍摄或者提问的过程中,它又走样了,已经面目全非了,或者完全颠覆了,都有可能。所以我觉得做这个意义不大,但是还有必要做,因为思路得清晰,但是我不指望它会如何,因为它和最后呈现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不可能先把它说得天花乱坠。现在拍片子有很多这样的人,“它的文化结构是什么样的、它影射了什么什么什么”,但后来我也没看见片子有多好。
记者:就是他们拍出来的影像还不如说出来的有力量。
邱炯炯:对对,看了以后会很平淡,但他们说的时候会让我很激动,后来可能就是有的问题他已经想到了,但是他做不出来,这就是一个现实。就是当他实践在一个影像上的时候,在艺术语言上没法做到,艺术语言是没法用文字来和它达成一种完全一样质的感觉的。

记者:那么画家是您的日常身份,您曾说作画和拍片是个互补的过程,除了经济上的考虑,在艺术创作上也是如此吗?就是在绘画上表现不出来的东西,在影像上可以表现出来,有这样的问题么?
邱炯炯:有有有,但是有的东西影响上也表现不出来,所以对我来说绘画也是无可代替,我也是两样事情都再做,而正好有一样事情能够给我带来收入,这个我也就笑纳了,这就是一种现实中的现实。首先,对于艺术直觉来说,我是没有违背的,对于经济来说,它也是符合规律的,这就行了。

记者:这片子中的配乐好像以民乐为主(二胡、古筝、还有中提琴是西洋乐器),这和作品阐述以及片中的一些古诗文体以及川剧的出现有所融通。《大地》的导演禾家也说“导演虽然拍的很现代,表现手法很现代,但这个片子骨子里有种中国古代侠客行的潇洒气质”。您是怎么看待您片子中透露出来的这种古代气质呢?
邱炯炯:我对现代和古代基本上是没怎么分开,我就是想把这个界限模糊化,来认识我这个片子的时候,不要去想它是运用了什么民族元素、什么现代手法。我觉得经过艺术以后,都应该把它模糊了。从前的大师,比如梵高,他是从那种日本的很传统的画里面吸收的灵感,再演变成自己的东西了以后,那就是现代的东西,所以这些都是修辞上的一些说法。不过他那种阐释我觉得也挺好的,如果有人这样评价我的片子,我会非常高兴。

记者:在观众交流的时候,您说拍片子一定要有趣,而之前您又说过拍电影是注重艺术性。那么如果一个作品中的趣味性和艺术性相悖的时候,您会怎么处理呢?
邱炯炯:那我就这样说吧,我觉得趣味性和艺术性是一回事,它可能分个高低,浅的和深的趣味是不一样的。而艺术性,我觉得有了艺术性就有了乐趣,我很喜欢戈达尔的片子,戈达尔的片子很多人都看着很枯燥,但是我觉得它很有趣啊,就像探险一样,那对于我来说就是乐趣。货卖识家嘛,我没法使任何人都满足,这也是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的态度。比如要想做到大面积的迎合某些东西的有趣,但是它出来的都有趣吗?有些片子一点都不好看,没有可看性。我不是说艺术片就没有可看性,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

记者:您说这是一部主要在讲死亡的片子,是在严肃的探讨生命与死亡,而这些好像是从一种一代一代的承传中体现出来的。比如片中有个人带着自己的孩子给大家敬酒,把他引见给大家,还有一个镜头是小孩泡在水里。
邱炯炯:对,你这个理解对了,就是熏陶的意思,有个隐喻在里面。那么关于死亡,可以这么说,我这个片子是个杂文,它影射了一些东西,比如:酒——醉——生活的乐趣——生老病死。这就有一个逻辑关系,不是数学的逻辑,是一种文学上的逻辑。这个片子如果说散,咱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但是我觉得这是有一个线索在里面,但是这个线索不是单纯的:死亡,我们就专谈死亡,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记者:片中有一个部分是一些年轻人谈论着一些话题,虽然形式上是独立的,但是其实是和上一辈人有着极大的关系,包括片子的结尾部分在船上拍摄的那些镜头,都显示出一种代代相传的意味。那么您是怎么看待传统的?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邱炯炯:传统就意味着消逝和外在形式的变化,可能它的表达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儿了。就好像胶片是个科学的东西,但是后来胶片也变成传统了,所以无法定义传统这个东西,但是一旦知道了一些传统,我觉得它有趣、有意思,觉得它值得表现、表达的,就会去表达。传统就是一种外在形式的消逝,但是内在的东西需要我们去继承,可能我们不需要努力去怎么做,但是潜移默化就进入了。

记者:您的片子会出现很多有意思的镜头,比如浇花的时候,就出现了喝水的声音;父亲在说自己喝了多少酒的时候,后面就出现了一个油罐车;有人说骨灰要用炮打出去的时候,后面就出现了夜空的礼花,这些在视觉上都会让人感觉有意思。
邱炯炯:恩,因为我怕别人感到无聊,如果有两个人感觉有趣,这种交流就算成立了。


部分主持人交流实录——
克留(主持人):这部片子是如何构思的,因为我看好像拍摄的都是家里人。
邱炯炯:没有构思,因为是一个突发的事件。我家的这个酒楼就要倒闭了,我就赶紧回去拍,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倒闭之前拍完的,拍完就倒闭了。这个酒楼伴随了我很多年,初中的时候,我家就开始做这个生意,我就一直在这种环境里生长,它突然没有了,这对我来说肯定有必要来记录一下,所以我就做纪录片了。做电影一直是我的梦想,后来做完这个我发现用自己的钱来拍自己的片子,把自由度发挥到最大是可以办到的,所以我现在已经做完我第四部片子了,也希望大家关注和喜欢我的片子。

克留:那您后面的几部片子都是什么样的题材呢?
邱炯炯:第二部片子是07年拍的一个关于川剧的片子,这也是我的生活环境,是一个短片,大概有半个小时。然后第三部片子是拍一个退休警察,讲的是他70年代办的一些案件的回忆,很平静、很恬淡地在回忆当时一些很惊悚的事情,40分钟。第四部片子是年前刚刚做完的,是一部关于同性恋的片子,是一个长片,北京题材,也是第一次没有拍四川乐山的事情。

克留:那您的第一部片子拍的都是家里人,所以成本比较低。那您后来的几部片子呢?成本如何?
邱炯炯:也都是比较低的吧,拍摄的这些人也都是我很熟悉的人。我拍纪录片对被拍摄者都是很尊重的,就是你表现就好了,拍摄时我不会加入我任何的意愿,拍摄时我不是一个创作者的身份,真正的创作是从剪片子开始。比如50多个小时的素材,我怎么把它剪成一个故事,这个才是创作的开始。前期的时候,你可以完全忽略我。所以我想一直做片子,这样比较好,我是刻意要用这种方式来做片子,这样才能够实现一些梦想。

克留:说道故事,您觉得《大酒楼》这个片子里有故事吗?
邱炯炯:《大酒楼》更像一个散文,现在回过头去看的话,很多东西我不会那样处理了。但是它还是很实在的,因为那会儿我拍片子、剪片子也没有什么经验,成熟一点以后再看它会有缺陷,但它是无可替代的。而我觉得《大酒楼》这种叙事应该称为杂耍叙事,你看着很乱,但是它里面会有很多信息。

克留:这部片子为什么要做成黑白的?
邱炯炯:因为它是一般的DV带拍的,颜色很轻浮,我是画画的么,会很受不了。而且它的色彩太实了、太生活化了,所以我想用黑白的画面和它产生一种间离关系,就会更有意思一点,更有力量。

克留:对片中人物的采访基本上都是在酒后进行的,这是刻意的吗?
邱炯炯:大酒楼嘛,大酒楼的状态肯定应该是那样的,包括拍摄的时候,我们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席后”。
克留:那么这些人平时的状态和酒后的状态差别大不大?
邱炯炯:差不多,都是属于正常状态,可能也就是喝了酒之后更澎湃、更流畅一点。

克留:音乐方面呢?
邱炯炯:音乐是我妹妹做的,妹妹是四川音乐学院的,她几乎是没看过我的片子,只是简单的看了几盘素材,还不全是电影里的素材,因为很多素材我都没有用。她做出来以后,我再用音乐去配画面,这样一种互动关系会带给我一些新的刺激。所以我一直都不太相信计划、文本、提纲,那些东西对我来说都没什么用。所以音乐的话,我跟我妹妹说,你就掌握一个情绪:诡异、伤感、青春期之类的。这种诡异就是探险似的,你会进入一个人的生活,那种不确定性也可以说是神秘。

克留:您在创作上还是非常有自己的主见,非常有坚持,那会有妥协吗?
邱炯炯:会呀,那要看妥协到什么程度,有好的建议我就会改。《大酒楼》我改过三遍了,现在是最终版本,我花了七个月的时间来剪辑,我要学习那个编辑软件,弄了很久。

克留:那今后会不会拍剧情片?
邱炯炯:可能会尝试吧,不过我想拍戏曲片,我五十岁以后看自己能不能干这个,如果可以,我觉得会是非常愉快的事情。

还有部分观众交流实录——
观众:我现在已经开始想看第二遍了。通常的纪录片都会避免那些主观的东西,但是这部电影无论是在摄影、配乐、讲故事的方式都有很多主观的方面,比如摄影方面有很多的叠影、声画分离;配乐方面也很突出,用了很多的乐器,而且渲染了气氛。那么纪录片往主观这条路上走的话,我觉得有点像麦克摩尔,他也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导演。刚刚您也提到了在自己的影片中做到了最大化的自由,我想问您的这些想法是怎么想到的?
邱炯炯:我要声明一下,关于所谓的自由有个度,就是我对拍摄对象、事情本身非常尊重。我主观的东西都是最后表现出来的形式,但是我觉得这是电影最关键的地方,没有形式只有故事,那不是我的风格。关于想法,那个系统我没法很理性地阐释出来,可能就是因为看得多一些,有一些积累,然后某些时候就突然有了一些想法。

观众:我想问一个关于创作思路上的问题。您这个片子一开始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构图特别精巧,之前我不知道您是搞绘画的,就发现您在构图上用了很大的功夫,后来又发现音乐占用了很大的篇幅,但是您好像完全摒弃了戏剧冲突,而整个片子的叙事上是采用了一种用悬念来带着大家走,反正我是这种感觉,就是稀里糊涂地就被您一开始的长镜头带进去了,然后看着看着才逐渐明白了,直到看到最后流水的那个长镜头,我往前回忆,这个片子才完全看进去了。那么这种完全抛弃戏剧冲突而采用悬念来引导纪录片的方法,是您想突出什么内容吗?
邱炯炯:首先做一个纪录片我在故事性上没有优势,我不是生活在社会上风口浪尖的阶层——有那么多社会矛盾的位置,我拍的这些事情是很平淡的,几乎没有故事性,那么我的戏剧冲突就全在形式里面了,所有的戏剧冲突我都外化了。本身故事没有冲突,我就想怎么把一个很枯燥、没有味道的故事把它讲的非常有味道,我仅仅就是想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观众:我没有什么问题,我觉得您的片子有我最喜欢的导演库斯图里卡的那种狂喜的感觉,我在中国导演的片子里很难见到,今天就有了这种感觉。我就希望您能把其他的片子尽快拿来给我们看看。
邱炯炯:好的好的,你说这个我感觉很兴奋,真是很感谢你。

观众:在您的生活中绘画和电影的地位孰重孰轻呢?
邱炯炯:一半一半吧。去年我完成了我的绘画计划,做了两部片子;前年我完成了绘画计划,没有做片子;上前年一部;再上前年一部。我现在觉得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每年该画的东西我画了,想要完成的片子完成了,哪怕完成一部也好、半部也好,这都无所谓,我想这样坚持活个20年,可能今后的东西就比较好了。
观众:因为我也是从小自学画画,现在又在学习影视,所以和您一样电影和绘画都很喜欢,所以您也是给我指明了一个可能性吧,感谢您。
邱炯炯:哎哟,谢谢,您要拍就拍去吧,花不了多少钱。

-----------

2010年3月15日 天津影迷幼儿园放映:http://site.douban.com/theaterjoker/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