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下出发

评分:
0.0 很差

原名:从当下出发又名:

分类:纪录片 /  中国大陆  2011 

简介:

更新时间:2019-03-14

从当下出发影评:《从当下出发》要言辑录

佛说,生命有四重形式:
1.从光明走向光明;2.从黑暗走向光明;
3.从光明走向黑暗;4.从黑暗走向黑暗。
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人生最后的领域,只能在佛教中找到答案。我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是的话,我愿成为一名佛教徒。---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
尼连河畔的菩提树下乔达摩悉达多获得了圆满。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释迦牟尼佛
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佛陀,或者无上正等正觉者。

三法印:
诸行无常: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
诸法无我:一切事物皆无自性;
涅槃寂静:涅槃超越概念。

三法印同样可以这样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三法印被称为“十方三世共同的特点”“一切佛法的精髓”。

一切万有: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和合在一起,新的现象就会产生。

巨大的错误:我们对自我恒常而又强大地执着,这份恒常相续的自我执着,能让我们毫无理智的产生各种烦恼,造作种种恶业,进而陷入烦恼的痛苦轮回,无法自拔。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取蕴

我们往往害怕失去,可其实又未真正抓住过什么,并为此而经常处于自觉或不自觉地焦虑状态中,恐惧和焦虑已然成为我们心智中主要的心理状态,而这都根植于我们对无常的恐惧,我们通常都只想要无常的一半过程,我们只要生而不要死,我们只要得而不要失,只要快乐而不要悲伤,真正的解脱来自领受整个无常,而不只是用力地抓住自己喜欢的部分而已。

所有的脚印中大象的脚印最殊胜,所有的观念中无常的观念最殊胜。大象不会选择危险的路,跟着大象的脚印走,就会平安抵达目的地。我们借着不断地觉察因与缘的和合现象,便会了知因缘相依,认识因缘相依,我们便会认识无常,认识了无常我们才不会被种种假设、僵化的信条,价值体系和盲目信仰所奴役。

宁往西天一步死,不往东土半步生。 ----玄奘

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以佐科学之偏。---孙中山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我执导致了人生苦难的发生,而我执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情绪。这个世间存在无数的情绪,无数的情绪因为我们的误判、偏见、无明而产生。

情绪虽然看似真实,并引发了生命的痛苦流转,但它并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一部分,也不是某个人或神强加在我们身上的诅咒或植入,当某些特定的因与缘聚合在一起的时候,情绪就会生起。

业行:业也叫业行,就是一个人的起心动念和行为结果。

真实不虚的因果关系其实就是自然界构成的最基本规律。正因为如此,业也就成了导致生死之轮流转不息的推动力。

痛苦源自情绪,烦恼鼓动业力,让我们沉沦业海,无法自拔。

情绪其实就是随附于内心清净本质的负面影响力。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
别人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因为你自己的内心
你放不下 ---释迦牟尼佛

以下是六祖慧能彻悟是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心如公书师,能生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华箴经》

“心不自见,种种过失;若善若恶,皆由心起” ---《大般若经》

由于不了解事相和合无常的本来面目,我们陷入强大而恒常的自我执着,进而“被鼓动”起三种基本烦恼。

苏格拉底因果定律:每一个结果都有一个特定的原因或者多个原因。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书,是大沙门说。---《浴佛功德经》

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辩证法最初来源与佛教。 ---马克思

缘起的道理是菩提树下的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对宇宙生命的普遍现象的洞察。佛教以缘起解释世界、生命及各种现象的产生的根源,由此建立起佛教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世界宗教中,只有佛教是切实地以系统理论性的分析来考核生活中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东方的佛教徒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最高发展阶段上。 ---恩格斯

“戒”为佛法三学“戒定慧”之首,而通往轮回解脱离不开的就是这“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
而哲学发展的终点是宗教
佛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 ---杨振宁

欲知前世因,今生享者是;预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刘谧《三教平心论》

“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大方广佛华箴经》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大般涅槃经》

帝洛巴对那洛巴说:“不是显现(外相)困住了你,而是你对显现(外相)的执着困住了你。”

菩萨全称是“菩提萨缍”意思是“觉悟有情”。

日可令冷,月可令热,佛说四谛,不可令异。

轮回的“因”是“集”谛,果是“苦”谛,那么能让我们也得到涅槃自在的因就是“道”谛。即经文所开示的依教奉行,果是“灭”谛,有明月表示,代表无苦解脱的境界。

“道”是通达的意思,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道谛就是指从痛苦的彼岸所必经的道路,也就是证得涅磐的正道,一般来说,特指佛陀初弘正法时所开示的八正道。

八正道:
正见:正见姻缘果报,正见善恶业力,正见无常苦空,正见空有不二等。
正思: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等
正语:能说真实的语言,慈悲的语言,赞叹的语言,理性的语言等。
正业:不去做杀生、偷盗、邪淫、吸毒等种种不合道的事。
正命:正当的生活方式。
正勤:正精进,指正当的努力,包括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除”等。
正念:对三宝不坏信仰,对缘起不执非他,对因果不胜谬见,对生死不起迷惑等。
正定:正当的禅定,比如五亭心观的禅定,六妙法门的禅定,三业调和的禅定,九住心定的禅定。
“正”是指不依偏邪而行。

对于“道”的解读:
道上的两点是在告诉我们道是相对而生,绝不孤立存在。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一横是告诉我们道是要绝对而行的,终究是一不是二,认准目标就是要心无旁骛的务实出发。
“自”就是一切行持不离本来自性,自利利他,自觉觉他。
最下面的走之旁则是在告诉我们如能首先明白上面的道理,并能知行合一,就是明礼达时自当便行天下。
行道者,道在行中,三生一世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
行道者不离信、愿、行,因为信为道源功德母,愿是离苦第一舟。

“佛教的本质是平实切近而适合现实人生的,不可以以中国流传的习惯来误会佛教是玄虚而渺茫的,于人类现实生活中了解实践、合理化、道德化就是佛教。” ---太虚大师法语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

灭谛所表意的就是涅槃,涅槃超越了一切二元的概念,没有迷惑,没有无明,好比是一条直接的道路,贯通当下,体现真正的安乐自由。

“轮回之不存在,就是涅槃。”

在构成我们人生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缘关系中最根本的就是三种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生态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即世态关系,包括个人之间,群体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宗教之间,文明之间的关系等;
人类个体身与心的关系,即心态关系。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古人读书多为名理,今人读书多为名利。于是往往把“书”读成了“输”,让自己的人生输在人格品德上,输在有术无道上。

“贤人争罪,愚人争理”:

有智慧的人,遇事不顺时先去想自己生么地方没有做好,如何改正将来;而愚痴的人,大多凡事未遂心愿,都是先讲别人的是非,一切皆是对方的错,自己总是有情可原。结果自己的“家庭”变成了“枷庭”,“事业”变成了“失业”,“爱情”变成了“哀情”;生命中所有的“缘分”都变成了“怨愤”。
古语有云:“德能养性,理能养心,艺能养身”,如果我们能去掉“怨、恨、恼、怒、烦”这五种负面情绪,补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正面品格,如果我们能去掉“贪、嗔、痴、慢、疑”这五种错误习气补以“温、良、恭、俭、让”这五种处世态度,如果我们的性情中能做到没有脾气,内心里面能凡事不生私欲,身体上没有了财、色、名、食、睡的不良嗜好,那么勤劳勇敢,智慧慈悲的尊贵品质就会自然的生发出来,在这一刻我们就能做到“率性行道,正心做德”,这一刻我们就真正拥有了道德。

“恶尽言功,善满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

“功德何处求?正在止恶扬善,念念无我利他的正业正行”

四弘誓愿:
苦谛:众生无边誓愿度; 道谛:法门无量誓愿学;
集谛:烦恼无尽誓愿断; 灭谛:佛道无上誓愿成。

从当下出发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