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雷帝

评分:
6.0 还行

原名:Иван Грозный又名:雷帝伊凡 / Ivan the Terrible, Part One / 伊万雷帝

分类:传记 / 历史 /  苏联  1944 

简介: 伊凡四世是16世纪最具禀赋的俄罗斯大公。影片以伊凡17岁时的加冕典礼这一宏大场面

更新时间:2013-01-01

伊凡雷帝影评:爱森斯坦的恐怖杰作

因为被POB的芭蕾《伊凡雷帝》激起了兴致,把多年前看过的电影《伊凡雷帝》又翻出来看了一遍。爱森斯坦以其蒙太奇理论而闻名,他的《战舰波将金号》据说是运用这一手法的典范,我并没有看过。就《伊凡雷帝》而言,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却不是蒙太奇,而是爱森斯坦对面部特写、阴影及各种东正教题材壁画的炉火纯青的运用。

影片中充斥大量的面部特写,不胜枚举,其中更有很多刻意取昂头俯视或低头而目光上挑的姿态,表现倨傲、冷酷、谄媚、恐惧等情绪;《伊凡雷帝》的表演风格本就是极度夸张与舞台化的,以这样的角度拍出的特写便加倍诡谲。而这种特写运用到极致,就出现了一个极具超现实意味的场景:伊凡巨大的头颅特写与行进中的人群蝼蚁般的远景出现在同一个镜头中——对于凌驾众生的无上权力,再没有比这更好的隐喻了。


阴影也是多次出现的元素。演员的动作和服装设计都突显了伊凡体态的伛偻和纤长,再以阴影将这样的身形扭曲而巨大化地投射于墙壁上,营造出难以言喻的病态的压迫感。


至于东正教的各类宗教画,一向给我以肃穆、怪诞、压抑、悲苦的感受,这样壁画在影片中可谓无处不在,出现在每一个角落。


除此而外,第二部中黑白转为彩色的经典宴会场景自然不能不提——我想恐怕再也没有人能拍出这样迷幻而又令人胆寒的场景了!在一部主体为黑白电影中,短暂色彩的运用竟是这样的大胆不羁,普罗科菲耶夫的配乐在这一幕里也居功至伟,色彩和音符以令人窒息的节奏席卷抛掷而来,足以在理性的灵魂中激起瞬间对疯狂的渴慕。

-------------------------------------------------

最后,关于电影与芭蕾中的Kurbsky。

这个角色应该是在同一题材的两部艺术作品中反差最大的。在电影中Kolychev(即后来的菲利普大主教)和Kurbsky同为伊凡的旧友形成了一对互为对称的镜像:前者是保守、正直的传统护卫者,因政见与伊凡分道扬镳;后者则是对皇后安纳斯塔西亚怀有秘密的情欲、违心地臣服于伊凡最终叛逃波兰的贵族,大体是个奸角。而芭蕾中舍弃了Kolychev/菲利普这一角色,不知是否出于这个原因而将电影版Kolychev的部分人格给予了Kurbsky——于是尽管Kurbsky依旧迷恋安纳斯塔西亚,其形象却变得正直、单纯,成了被怀有不臣之心的贵族们利用而错杀所爱之人的软弱牺牲品。

相较于芭蕾中正直单纯的牺牲品形象,我更偏爱电影中的奸角Kurbsky——实际上他和皇婶叶芙罗西尼亚是我最喜欢的两个角色,伊凡本人都还在其次。十分有趣的是,或许由于夸张的妆容,他的面孔时常显现出一种怪异的柔媚(甚至有些神似丽莲·吉什这一类默片女星),而下一秒就转为险恶与诡诈。我尤其钟爱他在得知伊凡仍在人世时恐慌地念着“伊凡还活着!如果伊凡没有死……那么死的就是我!”然后冲进贵族们聚集的厅堂、手按圣经发誓忠于迪米特里皇太子、在一片愤怒的惊呼中狠戾地亲吻十字架的一幕。这种饱受野心与恐惧双重折磨的阴谋家、这些小心藏着利爪的狐狸,是多么可爱啊……所以我在《鲍里斯·戈都诺夫》中也爱舒伊斯基。

-------------------------------------------------

影评无法插图,有图版见此:http://www.douban.com/note/255703199/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