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家族 第一季

评分:
0.0 很差

原名:House of the Dragon又名:龙族 / 权力的游戏前传:龙族 / 权力的游戏衍生剧:龙族 / 坦格利安 / 龙王家族 / 权力的游戏:龙之堡 / Fire & Blood

分类:剧情 / 动作 / 爱情 / 奇幻 / 冒险 /  美国  2022 

简介: 本剧改编自乔治·马丁的《血与火》,背景为《权力的游戏》涉及事件的200年前,聚焦

更新时间:2023-03-01

龙之家族 第一季影评:《龙之家族》:从内部撕裂


2019年,在宇宙第一热剧《权力的游戏》创下了史诗级的烂尾之后,HBO在同年10月正式预订了其前传《龙之家族》的制作。

以原作者乔治·R·R·马丁的小说《血与火》为底本,聚焦于坦格利安家族(龙家)由盛转衰的重要节点,一场被后世称之为“血龙狂舞”的血腥内战。

背靠着现象级的大IP,《龙之家族》几乎从一开始就承载着两极化的压力——HBO指望它能够挽回声誉,而沉浸在正传烂尾的痛苦里的粉丝一边唱着“被伤过的心还能爱谁”一边精准锁定每一张宣传照和每一支预告片,逐帧地对比出现的人物、推测改编的情节……然后一边辱骂着垃圾选角一边准时地在今年8月21日打开了电视机。

当熟悉的片头音乐响起,巨龙展开双翼,再次翱翔在维斯特洛大陆的上空的时候,无数粉丝们又落下了眼泪,“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就是那个味道。”这就是大部分观众们对《龙之家族》的期待——复刻当年《权力的游戏》。恢弘的城堡,威风凛凛的龙,演员的英腔(欧洲其他地方的口音当然也可以,这一次还出现了亚裔演员的口音,总之,谢天谢地,不要是美国口音)考究的古典式台词,毫不避讳的性与突如其来的血腥……

以及最重要的,照着书里的剧情拍。

关于这个时代的一切

故事还要从活得太长,把自己所有的孩子都熬死了的“人瑞王”杰赫里斯·坦格利安一世讲起。

杰赫里斯原定的继承人伊蒙去世,国王没有选择伊蒙的独女雷妮丝公主,而是将自己的次子贝尔隆立为王储。几年后,贝尔隆也去世,王储职位再次悬置。雷妮丝公主的丈夫“海蛇”科利斯·瓦列利安野心勃勃;贝尔隆的次子戴蒙·坦格利安也为了拥护哥哥韦赛里斯招兵买马,维斯特洛大陆转眼就到了内战边缘。

此时,以公正、睿智著称的杰赫里斯国王召开了一场大议会,让全国的领主自己选择他们的君主。他的孙子毫无悬念地胜过了孙女,继位为韦赛里斯一世,而雷妮丝公主也得到了“无冕女王”的称号——但和中文里“无冕之王”的赞颂意味相反,英文“the Queen Who Never Was”直译过来其实是充满了讽刺意味的“从来没有当上女王的女王”。

这个前情在剧中不过短短一幕,却为日后的“血龙狂舞”埋下了伏笔。

在《冰与火之歌》系列的世界设定中,坦格利安家族从被毁灭的古瓦雷利亚逃至维斯特洛大陆,驭龙征服七大王国。他们的信仰与维斯特洛大陆毫不相同。对于坦格利安家族来说,“女王”恐怕并非什么禁忌,他们的三头龙族徽上,除了代表征服者伊耿的那一头,另外两头就分别是他的姐妹维桑尼亚和雷妮丝。

然而,为了巩固在维斯特洛的统治,坦格利安家族部分地接纳吸收了七大王国的七神信仰。但近亲结婚是为了保证他们的瓦雷利亚血脉(传说这种血脉里有魔法的力量,这也是坦格利安家族能够驭龙的原因)所以无论七神教会如何排斥,坦格利安家族也依旧维持着这种传统。可是,女性继承权的合法性,就不是杰赫里斯一世愿意去向世俗挑战的问题了。

但对于坦格利安家族来说,他们的力量源泉来自于龙,而龙骑士不分性别。这一矛盾始终要爆发,杰赫里斯不愿意面对,自然便由韦赛里斯来面对。

韦赛里斯一世的艾林王后体弱,多次流产和诞下死胎。他们膝下唯有一个长大的女儿,即雷妮拉公主。故事的第一集,艾林王后遭遇难产,韦赛里斯听从了大学士的建议,进行了原始而残忍的“剖腹产手术”,导致艾林王后凄惨死去,而这个抢救下来的婴儿也随之夭折。国王只得召集封臣,将雷妮拉公主立为王储。

事实上,当时的韦赛里斯一世还算是壮年。幕僚都建议他再娶,早晚能够再生下一个男性继承人。但出于对艾林王后的歉意,韦赛里斯坚持让雷妮拉做他的继承人。这是“血龙狂舞”的第二次伏笔。

被夺走继承权的雷妮丝公主告诫尚且年轻的侄女

到这里,《龙之家族》立场分明,性别叙事作为诸条故事线中的主流,昭然浮出水面,剩下的就是如何呈现的问题,而片方显然深谙此道。

从第一集血腥残忍的“剖腹产手术”伊始,到第六集中第一幕——成年雷妮拉在产床上的首次亮相——和最后一幕——兰娜尔因为难产走向自己的龙,下令它用龙焰结束自己的痛苦。《龙之家族》完全不惮于展现女性的产育之血腥。这是代代相传、心照不宣、却又始终走不出产房的秘密,它与“伟大”没有关系,它是纯粹的、毫无尊严的痛苦,是一局以性命押注的豪赌。

雷妮拉总共有过六个孩子,剧中拍出来的生产有两次。一次是她与第一任丈夫兰诺尔名义上的第三子乔佛里·瓦列利安,另一次是她与第二任丈夫,她的叔叔戴蒙·坦格利安的唯一的女儿,维桑尼亚。

最后一集中,雷妮拉得知父亲驾崩,同父异母的弟弟伊耿已经在君临城加冕,因情绪激动而早产。她拒绝了所有助产妇的帮助,自己给自己“引产”了夭折的女儿。而此时,她的丈夫和效忠于她的封臣都聚集在龙石岛的议事厅,准备发动战争。外面的战争是王国的战争,她和她的孩子的生命,却是她一个人的战争。

生产的痛苦当然很难说全是男性的压迫,但将它对女性身体的摧残长久地掩盖在对母性的歌颂里就堪称一种阴谋,甚至连痛苦也被美化成了奉献的一部分。

在产育话题之外,就是关于“女性君主”形象的塑造。

在正传《权力的游戏》中已经有过此类尝试。“篡位者”劳勃去世之后,七大王国陷入战火之中。五王之战最后变成了两个女人的争夺。太后瑟曦·兰尼斯特剪去长发,从耻辱之路上用绿色的野火将君临城点燃;坦格利安最后的女王丹妮莉丝骑着龙跨越狭海,最终将铁王座付之一炬。

在极端的暴力下,没有人再追问她们问鼎权力巅峰的合法性。她们同样展现了和男人一样的破坏性,丹妮莉丝屠城的行为被解读为过分情绪化(也有龙家近亲结婚造成的偏执和疯狂);而瑟曦的自负、冲动和傲慢又反过来佐证了“女人不适合统治”。

但雷妮拉是一个和丹妮莉丝、瑟曦,和她的姑姑雷妮丝都不同的女性领导者。为了更加全面地刻画雷妮拉公主,剧集从她十几岁讲起,花了整整一集探究她的情欲。她与叔叔戴蒙的结合并非单纯是年长者出于权力的引诱,还有她自己掌控人生的欲望。当戴蒙临阵而逃,雷妮拉选择了勾引身边的御林铁卫,克里斯顿·科尔爵士——他是唯一一个在比武大会上当众挫败过戴蒙王子的勇士。对雷妮拉来说,这大概是对叔叔各种意义上的“报复”。

她破除了“贵族女性对抗家族义务,勇敢追求爱情”的陈词滥调,用无所谓的轻佻姿态接受了与“海蛇”之子兰诺尔·瓦列利安的政治联姻。在明知兰诺尔的性向的前提下,主动提出了“各玩各的”。但这恐怕与“开放式婚姻”的思潮无关,而是雷妮拉明白了男人自古以来就明白的道理。

第一,性和爱并不是一回事。

第二,权力与爱情并不冲突,追求爱情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拥有权力。

但要光写一个女性角色是不够的。与她互为镜像的另一个重要角色,便是阿莉森王后。她们的对立极具象征意义,甚至连后来在战争中被人称为的“黑绿两党”,其名称都是从某一场舞会上公主和王后所穿礼服的颜色来的(阿莉森王后穿绿,雷妮拉公主穿黑)。

原著《血与火》中,阿莉森王后比雷妮拉公主大了不少。但在电视剧里,特地将阿莉森王后设置为了公主幼时的闺蜜,感情甚笃——即便是在御前议会上针锋相对的时刻,阿莉森仍是提醒雷妮拉她胸口因为哺乳期溢奶而异样的那个人。至少在那一刻,她们放下了仇恨的立场,在天然的女性同盟里交换了一个眼神。

同样在第四集中,当雷妮拉寻欢作乐的时候,青春貌美的阿莉森却不情不愿地被已经垂垂老矣的国王宣召。她面无表情地躺在国王身下的镜头被意味深长地和雷妮拉沉醉快乐的表情剪辑到了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

阿莉森先是被自己的父亲送给国王,然后用二十多年的时间照顾健康每况愈下的韦赛里斯一世,最后又为了自己的儿子与雷妮拉拔刀相向。在韦赛里斯一世驾崩之后,她的父亲,国王之手奥托·海塔尔下令秘不发丧,密谋篡夺雷妮拉的王位。

阿莉森去争取当时身在君临的雷妮丝公主的支持,却被雷妮丝一语道破——“你没有想过从牢里挣脱,你只是想从你的监牢里打开一扇窗户。”

可是,即便是借助男人实现的权力,终究也还是权力。

适时出现的人物弧光

乔治·R·R·马丁本人最喜欢的人物是“浪荡王子”戴蒙·坦格利安。戴蒙身上同时有暴躁、反复无常、冷酷等特点 ,同时又极度富有英雄主义魅力。

马丁认为人性中同时有着善和恶,而人物的高度复杂性才是最迷人的地方。
但是战争还没有全面爆发,戴蒙最高光的时刻还远未来到。第一季中,人物的复杂性反而是在韦赛里斯一世身上得到了最直观的体现。

他深爱艾林王后,但同样能为了继承人下令活剖了她;他立雷妮拉为王储似乎是出于对艾林王后的歉疚,但又很快迎娶了阿莉森·海塔尔;他本人利用了性别优势从堂姐雷妮丝手中抢走了铁王座,却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里坚持要将铁王座传给女儿雷妮拉;他一直到最后一刻都在维护女儿,但雷妮拉走向铁王座最大的阻碍就是他与阿莉森王后生下的儿子;他不希望战争,但一次次忽视海塔尔的野心与阴谋,任由绿党一步步架空王权,最终引发了“血龙狂舞”。

一个老生常谈是,人物应当拥有“内心”和“成长”——即人物的弧光。我必须在这里喋喋不休地纠正一个常见的误区,“弧光”并不是指人物的高光时刻,而是人物从某个动机出发,因为一系列情节造成的挫折而达成/放弃目标,这其中展现的变化形成一条弧线,被称之为“人物弧光”。

据此,人们又发明了一系列的术语来归纳不同的人物,扁的圆的线性的。用这套理论去套马丁的话,就可以将他所谓复杂的人粗浅地归纳为“圆人”。

作为一部工业化水准极高的电视剧,《龙之家族》在这一点上堪称教科书。就连非常脸谱化的混世魔王伊耿一世,也有专门的一集来展现他的“弧光”。

伊耿是一个从各方面来说,都和后世那位昏庸形象深入人心的乔佛里国王相差无几的角色。韦赛里斯一世驾崩之后,绿党召开会议密谋时,却发现作为核心的伊耿失踪了。在科尔爵士将他从藏身之地拖出来的时候,他哀求着科尔放他离开,他会离开维斯特洛,再也不回来,因为他深知自己并不是做国王的料。

在被母亲阿莉森王后硬套上了礼服塞进马车的时候,伊耿向观众透露了他为什么不想要王位——父亲从来没有承认过他的继承人身份。也许是因为他确实不靠谱,也许是因为他是海塔尔王后所生,总之,韦赛里斯二十年如一日,坚定地要姐姐雷妮拉继承王位。伊耿非常清楚,他一旦加冕,就意味着王国的战争。他虽然是个混蛋,但也是个懦弱无用的人,他不敢想象战争的来临。

然而母亲说服了他。在韦赛里斯弥留之际,他神志不清地说起了“征服者”伊耿留给坦格利安后人的那个关于“冰与火之歌”的预言。阿莉森将“伊耿”解读为他们的儿子,认为韦赛里斯死前改变了主意,将王位传给了伊耿。这是否是阿莉森一厢情愿的自欺欺人,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当伊耿看到父亲留下的瓦雷利亚匕首(即秘密铭刻着“冰与火之歌”预言的那把)时,他的眼神立刻发生了改变。

那是他内心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渴望,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可。这还只是第一层变化。

马车最终停在了圣贝勒大教堂。君临城的老百姓都来了,伊耿在众人的注目下被涂上圣油,加冕为伊耿二世。他的腰上佩戴着铭刻着坦格利安家族秘密(尽管他对此一无所知)的瓦雷利亚匕首,头戴与他同名的“征服者”先祖的王冠,手中所持也是“征服者”的佩剑“黑火”。他的合法性毋庸置疑,民众在山呼万岁。他眼神发亮,高举“黑火”,人生中第一次真正品尝到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是什么滋味。

到这一刻,他的“弧光”才算是完成。“废柴二世祖”脱胎换骨,即将成长为史书上那个残忍弑亲的伊耿二世。

韦赛里斯和伊耿父子显而易见都是所谓的“圆人”。讲故事约定俗成的规律是,“圆人”总是比“扁人”要好。

然而,一个复杂的故事又往往并不是那么简单。人物的主要、次要程度,以及出场的顺序,与情节的反应,都有微妙的区别。有的时候,“扁人”——即特征单一而突出,并不复杂的人物——在恰当的时候出现,与恰当的人物互动,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更加鲜活。

最后一集中,黑党在龙石岛召开会议,戴蒙提到了观众们都非常熟悉的名字:“史塔克家族永不背誓。”看来这个人设贯穿始终,直到两百多年以后,史塔克家族依然坚持着这一信条,这也是他们的魅力所在。如乱流般奔腾的世事里,史塔克家族的品格是水底的石头,展现着古典主义道德的光辉。

然而我要说的是,在《龙之家族》中,还有另一个被人唾弃的角色,其实也有微妙的相似性,那就是御林铁卫队长克里斯顿·科尔。

少女时期的雷妮拉曾经与科尔爵士有过不同寻常的关系,科尔是否爱过雷妮拉不得而知,反正雷妮拉确实没有爱过他。在雷妮拉与兰诺尔订婚前夕,科尔爵士曾经提出和雷妮拉私奔,果不其然被雷妮拉拒绝,随后,科尔在公主的订婚宴上失心疯,杀了兰诺尔的同性情人,投向了绿党。在“冰与火”的史书里,克里斯顿·科尔因拥护伊耿二世而被称为“拥王者”。

这很显然是个狭隘的小人因爱生恨的故事。尤其是科尔在十多年以后依然痛骂雷妮拉是“cunt”,一边又十分有风度地宣称每一位女士都应该被尊敬的时候,他的虚伪就已经昭然若揭。

可是细细去分析,会发现科尔这个扁人的信条其实自始至终没有变过。

在这之前,首先要科普一下“冰与火之歌”世界观里关于御林铁卫的设定。他们是由坦格利安家族的“征服者”伊耿为保护王室血脉所创建的精英卫队。因为身穿白色披风,他们被诗意地称为“白骑士”或“白袍”。历史上,御林铁卫由七名骑士组成,他们宣誓终生效命,直至死亡;即便年老,身体残废或精神崩溃都要继续效劳。御林铁卫不封地、不娶妻、不生子,只对他们的君主效忠。

对于科尔来说,骑士荣誉高于一切,“守诺”便是最基本的荣誉。唯一可以战胜荣誉的是爱情,因为爱情是可以被谅解的。这同样是一种西方人文主义的观点。

与之相对的,是《冰与火之歌》系列小说中另一则不成文的准则,即“宾客权利”。在维斯特洛大陆上,客人来到主人的屋檐下,只要吃下了主人提供的面包和盐,就受到主人的庇护。这是完全无法用外力来维系的准则,只能依靠人的道德。“血色婚礼”之所以震撼人心,就是因为罗柏·史塔克在享受宾客权利的情况下被伏击。在《冰与火之歌》的正传中,罗柏·史塔克之死不仅意味着五王之战的终结,政治格局的改变,还代表着旧道德体系的彻底崩塌。而这种旧道德体系,在两百多年前的科尔爵士心中,依然是牢不可破的。

然而雷妮拉并不在乎他的誓言,或者说,他的荣誉。权力对于道德的倾轧在她玩世不恭的笑容里被残忍地施展,然而人们却无法责怪她。因为这个旧道德体系本身就是把女性排除在外的,那她又有什么理由来遵守这样的游戏规则呢?于是科尔的崩溃也就顺理成章,他既得不到公主的爱情,也得不到公主的尊重。兰诺尔的同性情人在订婚宴上轻佻地向他暗示以后这是“四个人的婚姻”,这是对科尔内心秩序的又一次严重挑衅,他终于爆发了。

但如果性别置换一下,大部分被王子“宠幸”又抛弃的女人(比如后面那个被伊耿糟蹋了的侍女)无论怎么逆来顺受都会被视作理所应当。科尔爵士又是杀人又是叛主,闹得鸡飞狗跳,已经足够说明这一套秩序本身的双重标准。

然而他是不自知的,当他用这套行为准则去效忠绿党的时候,他就成为了伊蒙德王子口中的“体面人”。

克里斯顿·科尔身上很难有什么“弧光”可言,然而他作为某种陈旧秩序的代表,与雷妮拉之间的化学反应堪称绝妙。他投向绿党,到底是出于对雷妮拉无望的爱情,还是他内心牢不可破的“秩序”,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两个误会走向一场战争

《龙之家族》在商业上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了。仅仅开播四天之后,HBO就宣布了预订下一季。但这世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作品,观众们还是对剧集提出了很多意见。

首先是关于时间线的跳动。前五集的时候戴蒙几乎每一集都在重复“犯错—被国王哥哥放逐—回归君临道歉”的循环,但实际上,几乎每一次被放逐都有以年为单位的时间差。观众只能从少女版阿莉森王后怀孕的肚子和身边带着的小孩数量上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到了第六集,更是突然换了成年版演员,时间一下子跳了十年。但人们还没来得及脸熟雷妮拉和阿莉森那几个孩子,他们又突然长大了。

在这个饱受诟病的时间线问题上,还有如《百年孤独》一般不断重复的家族名字。伊耿一世二世三世还算是比较好区分的,把雷妮丝(Rhaenys)、雷妮拉(Rhaenyra)和戴蒙的女儿雷妮亚(Rhaena)三代人放在一起才真叫消消乐。“海蛇”科利斯给儿女取名也十分敷衍,儿子叫兰诺尔(Laenor),女儿就叫兰娜尔(Laena),不是这个IP系列的死忠粉真的很难分得清楚。

但这些都还属于细枝末节。坦格利安兴衰史中的各大事件环环相扣,互为影响,缺一不可。虽然看起来和“血龙狂舞”相差时间巨大,但为了塑造人物,既不能去掉大议会上“无冕女王”落选的一幕,也不能错过戴蒙早年征服石阶列岛的高光时刻。可是慢慢地从雷妮拉的儿童时期开始拍又会拖沓冗长毫无重点,于是时间线的跳跃也就变得可以忍受了。

贴心提示的字幕组

真正的质疑还是集中在原创(尤其是增加而非改编)的剧情上。

把阿莉森王后的年龄改小几岁也许还不算特别引人注意,但是让韦赛里斯一世临终前向她吐露“冰与火之歌”秘密、导致她产生误会,一意孤行地将伊耿捧上王位,就难免有牵强之嫌。观众很快就知道,实际上绿党会议早就在谋划篡位,有没有王后的支持都无所谓。

关于阿莉森王后和雷妮拉公主感情的转变,前面已经铺陈得足够完整。从一开始阿莉森坚决反对父亲篡位的野心,到奥托·海塔尔被驱逐出君临,临走谏言女儿,如果不与雷妮拉为敌,她的孩子都会死,阿莉森的心已经在逐渐动摇。直到雷妮拉的儿子刺瞎了阿莉森儿子一只眼睛的时候,她们少女时代的温情彻底荡然无存。

阿莉森亲手用瓦雷利亚匕首刺伤了雷妮拉的手臂,血流如注,难以愈合。其后在韦赛里斯临终前的晚宴上,二人的和解也并没有使得多少人信服,阿莉森无需为自己寻找这个自欺欺人的正当性。

从伊耿短暂失踪,阿莉森和父亲奥托各自派人去寻找的情节来看,似乎是在暗示奥托也不觉得伊耿是个当国王的材料。他想除去伊耿,让更靠谱的次子伊蒙德继位。然而阿莉森误解了韦赛里斯的遗言,坚持认为伊耿才是“预言之子”,在这件事上激烈反对父亲——又是一个毫无必要的理由,阿莉森都能为了伊蒙德一只眼睛拔刀,保护伊耿的性命何须找这种正当性?

这个让人迷惑的情节除了让观众觉得人物动机夹缠不清,一边念着“韦赛里斯怎么还不死啊”一边耐着性子不要快进以外,似乎毫无作用。

最后一集,伊耿和雷妮拉分别在君临城和龙石岛加冕。叛逃的卡盖尔爵士为雷妮拉带来了她父亲的冠冕,完整了雷妮拉继承权的合法性。七大王国箭在弦上,但雷妮拉坚持“全境守护者”的责任,不愿意做先动手的那个人——又一次地向观众展现旧道德的光辉。

雷妮拉的抉择似乎并不只是在“纠正”正传中丹妮莉丝带龙屠城的“错误”,更像是一种对于现实的呼应。西方有一个普遍的反思思潮,认为二战之后摧毁的并不只是欧洲的旧秩序,同时还有道德体系。人们在科技和现代化武器的加持下变得自大而疯狂,而这种疯狂最终将摧毁人类。

这种反战价值观的输出有突兀之嫌。甚至对于雷妮拉这个人物的塑造来讲,都是与原著背道而驰的(原著中的雷妮拉冲动易怒),这种美化就显得过于浅显直白。最重要的是,对剧情没什么用——毕竟所有人都知道这场仗必须打,大家就是来看这个的,没有(头脑正常的)人会在虚构的作品里因为主角的战争罪行把她送上国际法庭。

可是对于战火重燃的当下来说,这一笔又有其不得不存在的微妙深意。

于是就需要再找一个推动情节的巧合,电视剧在这一段结合原著,进行了一个合理的编排。

雷妮拉的次子路斯里斯奉母之命前往风息堡招揽拜拉席恩公爵,在这里遇到了他的舅舅,伊蒙德王子。幼年时,正是路斯里斯刺瞎了伊蒙德的一只眼睛。伊蒙德骑着他的巨龙追赶路斯里斯,和原著中不同的是,伊蒙德并没有想要伤害路斯里斯,他只是想恐吓、折磨他。然而意外发生了,伊蒙德王子的龙自作主张,撕碎了路斯里斯和他的坐骑。

路斯里斯的死同样是一个“巧合”,同样成为了雷妮拉发动战争的某种“合理性借口”,然而比起阿莉森的巧合,这一事件似乎更符合逻辑,更具有必然性。它顺畅地衔接住了前文雷妮拉的“暂缓战事”,挽救了那个略微突兀的价值观输出。

从伊蒙德的人物形象出发,他幼年因为没有自己的龙,一直被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嘲笑——虽然主谋的霸凌者是他自己的亲哥哥。他急于证明自己,在潮头岛参加兰娜尔·瓦列利安的葬礼时,竟然跑去驯服了兰娜尔的龙瓦格哈尔(这是现存于世最大的一条龙),也因此与路斯里斯兄弟发生冲突,被刺瞎了一只眼睛。

伊耿短暂失踪的那段时间,伊蒙德在君临城中寻找时曾向同行的科尔爵士提出,他比伊耿更适合做国王,可见他的野心。对于这样一个人来说,在战力远超路斯里斯、且拜拉席恩公爵明确已经倒向绿党的前提下,他会骑龙去追逐路斯里斯是相当合理的。

剧中直观的对比展现:瓦格哈尔到底有多大

路斯里斯的死,从情节设置,到镜头语言,都几乎完美地复刻当年“血色婚礼”给观众的震撼。短暂的放松(观众一度以为路斯里斯脱困),然后突如其来的袭击(瓦格哈尔一口就咬碎了路斯里斯和他的龙),利落且毫无悬念的死亡,然后是安静、无声的慢镜头,最后是堪称悠扬抒情的背景音乐。

“血色婚礼”那一集,在罗柏·史塔克被割喉之后,响起的是《卡斯特梅的雨季》,这是一首讲述兰尼斯特家族如何“有债必偿”的歌谣。在《龙之家族》中,消息传回龙石岛,得知噩耗的雷妮拉从壁炉前转头,镜头就此定格在了雷妮拉悲痛与怒火交织的脸庞上。它用一种给观众留下精神创伤的方式设置了悬念,血和火都已经燃烧,他们要开始魔龙的狂舞。

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等待。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吹火车咯,原标题:《“撕裂”的龙之家族,“对味”的权游前传》


龙之家族 第一季的相关影评

龙之家族 第一季
走风 • 杂谈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