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头

评分:
6.0 还行

原名:The Big Short又名:大卖空(台) / 沽注一掷(港) / The Big Short: Inside the Doomsday Machine

分类:剧情 / 传记 /  美国  2015 

简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华尔街几位眼光独到的投资鬼才在2007年美国信贷风暴前就

更新时间:2016-10-12

大空头影评:大空头(The Big Short)-- 电影(书)的复盘总结与感悟

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The Big Short》(中文译名大空头),英文原著(2010 by Michael Lewis)和中文译本(何正云翻译的)都读了,对应的电影(亚当·麦凯在2015执导的)也看了。很有意思,强烈推荐。书中讲述了四路华尔街的人马在2008年次贷危机前,靠自己对住房次贷市场与经济形势敏锐先进的洞察力,利用信贷违约掉期产品来做空住房次级抵押贷款贷债券,从而在金融危机中获取财富的故事。这是一场大的赌博,赌注是钱,一大笔钱。赌的是美国的房市的情况,往大里说赌的是美国经济,乃至受美国影响的世界经济。
我在这篇书评(影评)中对整个事件进行了简单的复盘和讲解,然后说了一下我的理解和感悟。


如果一个人没有形成任何成见,就算他再笨,他也能够理解最困难的问题。但是,如果一个人坚信,那些摆在他面前的问题他早已了然于胸.没有任何的疑虑,那么,就算他再聪明,他也无法理解最简单的事情。
——列夫.托尔斯泰, 1897 年(书上开头的一段话)

<图片1>


先普及一些金融术语吧
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y )抵押贷款证券化。在这本书和电影里是指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1981年,美国国会同意将房屋抵押贷款变成房贷证券,然后有个叫刘易斯的大神(不是这本书作者,另一个刘易斯)开发出了第一份房贷证券,就是把成百上千的住房抵押贷款汇聚到一起,形成一个贷款池(pool)。然后对其设计发放证券,同时找Moody和S&P以及政府来对它进行风险评估与担保 (其中风险最小的是AAA,然后是AA,然后是A,BBB,BB,B),并对外交易。这使资本的流动性提高了,同时还因为汇聚的住房抵押贷款很多,分摊了不还贷款的风险。当时的美国人对自己的经济和房市很有信心。而且都认为:谁会不还房贷?因此MBS的发明被认为是一款伟大的金融创新产品。可当08年次贷爆发后,人们又指责刘易斯,觉得他的发明是罪魁祸首。我个人觉得MBS是很棒的金融发明,只是人们过度的利用MBS去牟利,从而导致了灾难。

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subprime mortgages bonds:就是借钱对象是信用不好的人群的抵押债券,这么做是扩大债券市场,而且把成千个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绑一起,这样可以降低风险,因为理论上所有人同时不还钱的概率很低。但这些债券还是相对风险大,级别低

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权证。说白了就是把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里一些最垃圾的(B级别的),很容易违约的,没人想买的债券收集起来,重新包装成一个新的证券,重新评级定价,而往往包装发行CDO的公司会用很多手段去获得高的估价评级(后面会解释)。从而让它更好卖出去。一般还的钱会先给AAA级债券,然后是AA,依次类推。如果违约,最先收亏损的就是B级别。

CDS (Credit Default Swap) 信贷违约掉期。 其实CDS就是一种保险,为MBS提供一种保障,如果MBS的价值升高了,购买CDS的人就要多交保险费,相反如果降低了就会得到补偿。如果MBS的借钱人完全无法还债(default)。那买CDS的人就赚翻了。CDS在这个故事中被当做了一种做空工具,对赌手段。因为你只需要赌CDS这种保险担保的产品(MBS, CDO)会升值还是贬值就可以了,而你根本不需要拥有他担保的产品。

做空 (Short):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你认为某个东西会贬值,而你投资了一种金融产品,随着你认为的东西的贬值,这种金融产品能为你带来收益,这一种操作手段叫做做空。

这是几个关键的金融术语,至于其他不懂得就百度吧。。


好了,步入正题

2004年到2005年左右,一个叫史蒂夫·艾斯曼(Steve Eisman)(电影里他叫马克Mark)的人在华尔街的摩根士丹利银行(Morgan Stanley)旗下管理一个叫前点(FrontPoint)的对冲基金。他对这个市场非常的悲观,因为他发现存在很多欺诈与作假,他认为金融危机终会来临,但除了悲观的态度,他当时也没什么大动作。
与此同时,另一家对冲基金(Scion Capital)的管理者迈克尔·巴里(Michael Burry)要给力的多,他发现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那些互联网公司纷纷破产,但互联网的聚集地硅谷的房价反而上升了。因此感觉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中有泡沫,而且大多数的次贷都是可调整利率,一开始利率低,诱惑你借钱,诱惑利率期一过就提高。他做了看了大量数据,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包括这些次级贷款的MBS的说明书,LTV值(借款与房屋本身价值的比值),还款情况,违约率等。并且发现2007年利率会全面提高。得出结论,房价不会再涨了,从2007年开始,还不起这些次贷的人会越来越多,从而使次贷市场崩塌。于是他发现了商机,那就是做空次贷市场。但是没有做空工具,没有次贷期权也借不了MBS(借入MBS,高价卖,然后价格下降再买了还,赚取差价),因为人们都深信房地产会一直涨。聪明的巴里想到了CDS,他找了很多银行去谈判,让他们推出相应次贷相应的CDS,也就是针对这些BBB级别的MBS的保险。当这些BBB的MBS涨价时巴里要交更多的保险费,如果一旦贬值,巴里可以获得巨额的保险金。银行觉得房地产没有风险会一直涨,历史上看也是,因此觉得他是个傻逼,赶紧针对他选出的一些BBB级MBS(这些BBB级的MBS很多会被包装成AAA级别的CDO)制作推出了对应的CDS,并且卖给他。到2005年10月,他在华尔街上的几家银行里一共买了面值10亿美金以上的CDS。人们都觉得他疯了,但他自己知道赚大钱的机会来了。

而这个消息很快被其中一家银行(德意志银行)的高管格里格.李普曼(Greg Lippmann)(在电影里叫贾瑞德·韦内特)知道了。如果说巴里是这场做空计划的创始人,那么李普斯就是传播者。其实他很懂由这些B级次贷债券包装成的CDO。并且利用他的一个中国宽客(数量金融师)来帮他分析了大量对应数据。发现这些CDO虽然市价很高,但其实风险很大,当房地产违约率到7%时,他们就变成了垃圾,而这一天总会来临。作为银行的高管似乎应该对市场保持乐观,可他却并不爱他的企业,他想赚钱。可他没有资金去做空CDO,于是他四处游说投资者去投资买这些CDO的CDS,自己收取中间的手续费。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买,因为他们觉得房市很好,因此CDO会涨,而升值要交高昂的新的保险费,让人难以接受。后来李普斯遇到了艾斯曼的团队,刚好艾斯曼的团队很悲观,因为金融危机会来。于是李普斯大量的对艾斯曼宣讲了他的做空计划(电影中用了搭积木的方式解释),让艾斯曼投资去买CDS,从而做空CDO。艾斯曼虽然也有做空的想法,但他不了解CDO和CDS,于是他做了大量调查,比如发现一个摘草莓的人年收入14000美金,但贷款买了个七十多万美金的房子;很多忍者贷款(贷款给无收入人群)在发放等;房屋还款人的名字居然是条狗等。大量的考察让他发现中间有巨大泡沫。于是马上花钱买了夹层CDO(就是又很多BBB级MBS组成的CDO)的CDS。他的做空计划也开始了。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人通过李普斯做空夹层CDO,但大多数都是为了对冲,减少在次贷市场中投入的风险。李普斯的做空计划也随着投资者的增多越做越大,但他只是收取一些入场费以及后来这些人获利后拿钱的手续费。

就在这三拨人(巴里,李普斯,艾斯曼)的做空计划都进行的如火如荼时,第四拨人出现了,康沃尔资本管理公司的查理·莱德利(Charlie Ledley)和加米·麦(Jamie Mai)(电影里好像也叫这个)。他们本来就是搞这种小概率高回报的投资发家的(长期期权),因为他们的功课做得很到位,预测很准。无意中,他们知道了市场上有人在做空CDO,于是他们开始研究CDO与其做空工具CDS,并做了大量调查,结果是,他们认为CDO果然是垃圾,一定会贬的一文不值。所以他们也想通过买CDS做空CDO。但他们与之前的几位相比,只能算两个穷逼,只有3000万。因此没有资格向大银行购买CDS。他们需要这个资格证,也就是一个ISDA (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 国际掉期与衍生品协会)的协议。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位退出金融业的金融大神大神本·霍克特(Ben Hockett)(电影里他是布拉德皮特演的),这个叫本的大神帮他们搞定了ISDA协议,从而他们也开始了自己的做空之路。

做空CDO其实是一种对赌,CDS就是对赌的工具,对赌中一方的人认为CDO会贬值,甚至跌到一文不值,另一方的人认为CDO会一直稳定上涨。前者就是做空者,而后者是做多者(long)。而CDO的涨跌其实就是房市的涨跌,也是借钱人还钱能力的体现,这关系到了美国的经济,而美国的经济也同时与世界经济相互影响。所以往大里说这是一场关于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对赌。在经济形势持续上涨的情况里,其实人们都习惯性的乐观,并认为当前的机制没有大问题,从而低估悲剧发生的概率。所以做空的人很少,只有十几人,其中包括以上提到的四人。他们首要要确信自己是对的,大多人都是错的。其次他们要有与整个金融系统,美国经济对赌的勇气。确信自己是对的需要做大量的功课,站在所有人对立面需要巨大的勇气,并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行业内的嘲笑,资金投资人的质疑)。这个对赌是一个零和游戏,结果必定是一方血赚,一方血亏。

明明这些支持这些CDO的次级抵押贷款都很危险,为什么这些CDO的价格还这么高呢。这就是评级的问题了。美国有两家大的评级机构Moody和S&P。电影中说是因为评级机构因为同行竞争和领导层腐败,从而给很多CDO打出了高评级,原本只是BBB级的CDO可以评成AA甚至AAA。然而错误夸大评级的原因不止这些。评级机构在当时用一种FICO的模型对信贷债券进行评级,也就是看这些借款人的信用值(最高的 FICO评分是 850 分,最低的是 300 分)。当时华尔街发行CDO的公司都有一个团队,专门去研究FICO系统的评级。为了满足评级机构的标准----让任何指定贷款池中产生的三 A 级债券的比例最大化,贷款池中借款人的平均 FICO 评分需要在 615 分左右。因此,巨大的机会就出现了。一个所有借款人 FICO 评分都为 615 分的贷款池遭受巨大损失的可能性远低于一半借款人 550 分而另一半 680 分的池子。因为一旦房价不涨,利率上升。这些550的人很快就还不上钱,随之对应的CDO也会出现问题。另一种手段是利用另一个盲点,有些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很短甚至没有(比如移民),在次级住房贷款申请前还没违约过(因为没怎么借过钱),所以FICO很高,但其实没有偿还能力。这就使CDO又有了空子钻。而且,对于这些由BBB级组成的CDO,评级机构认为里面所有BBB住房抵押债券都违约的可能性不大,而且据他们估计,BBB住房抵押债券之间的相关影响程度只有30%,这显然是个十分错误的估计。另外,纽交所与证监会这些政府很少去调查CDO,甚至很多人连CDO到底是什么都讲不清楚。因此,评级机构的职业精神缺失与腐败,对CDO风险与内部相关影响性的错误,CDO发行机构的花式手段造假评级,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的松懈。这一切的问题造成了很多CDO被错误的评级,过分的夸大了其价值。很多AAA级的CDO说是由65%的AAA住房抵押债券组成,实际上是由95%以上的BBB级次级抵押债券组成。

有了这些高评级,华尔街的大公司和银行就可以大肆的发展CDO业务。很多企业都是中间人,根据转手的规模来收取2%左右的费用。显然单纯的CDO业务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了。于是在2004年摩根士丹利银行的豪伊•许布勒(Howie Hubler)推出了针对CDO的CDS,由于当时CDS这个产品还很不透明,没人做,所以他们想怎么搞怎么搞。这种CDS其实很欺诈,是只投保CDO贷款池里最可能违约的那部分。只要次级贷款池出现4%的亏损,就可以拿到很多保险钱。即使是在CDO很繁荣的时期,4%的波动也是很可能发生的。然后豪伊找了一大堆看好CDO会涨的笨蛋,包装推销他的CDS给这些笨蛋,劝他们和他对赌。就这样他弄到20亿美金的这种CDS。即使当时CDO一直在涨,他们也需要付一些增加的保费,但是一想到将来可以拿到很多钱,这些保费也就不算什么了。于是豪伊想再多搞点这种CDS。但刚好也就是这时候巴里出来搅局了,巴里让其他的大银行都注意到了CDS这个产品,纷纷推出,并制定了明确的规则,一下让CDS这个行业透明了。豪伊那种欺诈的CDS也玩不了了。但是他现有的20亿CDS一年要交的保费增加了,这使他每个季度账面都有亏损。为了抵消这种亏损。他决定卖160亿AAA级别CDO的CDS产品(因为AAA评级高,所以他收到的买家给每年增长的保费很少,大约是BBB级的十分之一)。可是AAA级别的CDO实际上基本都是由BBB级次级抵押债券组成的。当基础次贷池亏损8%的时候,这些所谓的AAA级别的CDO就都变成了垃圾。而卖对应CDS的豪伊和他背后的摩根士丹利银行会大赔一笔。这个风险敞口是很大的,但豪伊和摩根士丹利银行没有意识到,他们认为这些AAA级CDO没有风险,像美国国债一样。而与他们对赌这些AAA级CDO的正是这本书的主人公,那四路人马。其中艾斯曼的前点对冲基金还是摩根士丹利旗下的,这他妈就尴尬了。。

想通过CDS做多CDO来赚钱的不止是豪伊,还有三 A评级的保险公司 AIG——美国国际集团,这家公司一共推出了500亿CDS,他们可以说是最大的对赌者,原因可以简单归结为是人傻钱多,具体原因可以读原著。而很多华尔街的银行和公司也都或多或少的参与了这场对赌,站在了那四路人马以及所有做空CDO的人的对立面。但是很多参与做高的公司都是为了炒作CDO与CDS,让这个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好让他们这些做市者可以从中获利。至于风险可以通过转卖来转移给别人,就像书里说的,这是个甩鞭子的游戏,只要不做鞭子的末端就可以了。

时间终于到了2006年底,由于一批次贷的利率上涨,很多人开始还不起房贷,然后房屋被回收,房价开始下降。还不起的房贷使基础次级房贷池开始损失,ABX(次级房屋贷款债券价格综合指数)开始下降。但是呢!!对应的CDO的评级没有改变,价格反而轻微的上升。这使做空CDO的人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做空的决定。刚好,在拉斯维加斯要召开了一场次级抵押贷款会议,于是这些做空者(除了巴里,他一直闭门不出)就去一探究竟。其中,通过李普曼的搭桥,艾斯曼在拉斯维加斯与一个CDO经理会面了,这个CDO经理叫赵文(也就是电影里那个有着亚洲人脸的CDO经理)。赵文给艾斯曼讲了CDO,CDO的平方,综合性CDO这些金融产品,其实这些东西的本质都是BBB级甚至更低评级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但之所以有这么多复杂的概念就是想把他复杂化,让人们搞不懂,从而混乱投资者的判断,也可以吸引更多人投资与对赌,其实就是做大市场。赌博就是这样,结果越是不清晰,对赌的人越多。其中认为CDO不会贬值的更多,因为几十年来房价一直再涨。 所以当加入到这场赌局的投资者多了,这个CDO经理就赚的多了。并且即使CDO贬值了,他认为他可以把这个赌局转手卖给别人(事实证明他太天真了)。正是因为赵文,艾斯曼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并追加了赌注。其他的做空者也在拉斯维加斯确定了自己的判断,认为做多者都是人傻钱多。其中查理和加米这两个年轻人追加下注了很多高评级的CDO,因为他们认为整个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都会崩溃,这些CDO都会变成垃圾。他们赌的是美国的经济会崩溃,美国的经济会倒退。当这一切成真时,他们会赚到巨额的财富。正当他俩为自己的机智投资而手舞足蹈时,电影中布拉德皮特扮演的本对查理和加米说的一番话让我印象深刻:“别跳舞了,我们赌的是美国经济,如果我们赢了,证明美国经济会倒退,人们会无家可归,会失去工作,会失去退休存款,丢失养老金(因为退休存款和养老金大多数都是由华尔街的专业投资公司在管理),这也是我讨厌银行业的原因,它把所有的东西都用冷冰冰的数字来代表,失业率上升1%,要死4万人,这多么恐怖。”这一番话让人深思。虽然这些后果我认为并不是这些卖空者的错,但在美国经济倒退,美国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中赚钱显然不是什么应该手舞足蹈庆祝的事。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再后来,房价开始下跌,次贷池亏损的越来越多,已经快到8%了,但CDO变化还是不大。其实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些和做空者对赌的大公司银行都在拼命的转手自己的赌局。这是一个甩鞭子的游戏,就像击鼓传花一样,只是传的不是花,是炸弹,只要自己不是最后一个拿到的人就无所谓,而这些华尔街的大公司都在找这些CDS炸弹的接收人。而控制CDO的价格不让其下跌就好像延长击鼓的时间,好让接手人觉得自己还能再转手赚取差价(这时仍然有一部分的傻逼坚持认为次贷市场没什么问题)。因此这些大公司硬撑着拖延这场金融危机末日来临。但该来的总会来的。

<图片5>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当鼓棒断了的时候,鼓声也就停止了。在2007年8月,贝尔斯登公司因为在次贷业务上的亏损而被投资者诉讼。而与康沃尔资本管理公司的查理和加米对赌CDS的正是贝尔斯登公司,他俩担心贝尔斯登公司破产而没钱负赌债。因此他们想要卖掉他们的赌局,他们通过本为他们找到了下家:瑞银集团(UBS)(主要是瑞银,其他银行也接手了一些)。康沃尔资本管理公司 2.05 亿美元的信用违约掉期产品(主要是针对AA级的CDO的CDS产品), 他们买入时花了大约 100 万美元,现在他们卖了8000万。他们不是赌桌上的傻瓜, 高风险的赌注最终获得了 80: 1 的收益。 2007 年 8 月 31 日,迈克尔•巴里开始认真地抛售他的CDS。这些东西的价值已经是当初买入时的两倍了,他的资金投入不到5.5亿,后来他实现的利润已经超过了 7.2 亿美元。但钱不是他的,是他的投资人的,但投资人也没有感谢他,这个行业就这样,赚钱的时候没人感谢你,赔钱的时候喷死你(巴里刚做空CDO的时候,投资人把他往死里喷)。到 2007 年年底的时候,艾斯曼的前点合伙公司压在次级抵押贷款上的赌注也获得了巨额回报,基金的规模翻倍了,他们的赌注从 7 亿美元多一点变成了 15 亿美元。最终为了规避风险,他们卖掉了手上的赌注。艾斯曼的团队的资金投入规模是6个亿左右,最终净赚了4.25亿。艾斯曼净赚了4个亿,他的几个部下赚了2500万美金。李普曼在2007年由于帮助做空者具体操作而分到了 4700 万美元,尽管有 2400 万美元是限制性股票,他只有继续为德意志银行服务几年才能拿到手。但是,他也是这场赌局的胜利者。

虽然这四路人马都在这次次贷金融危机中赚了钱,但是他们却并不是那么快乐。因为经济衰退了,他们所处的这个行业萧条了。而且利益会吞噬他们人性中的一部分。金融危机的发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这些做空者在利益方面希望金融危机发生,但是他们善良的部分并不希望灾难降临到人身上,尤其是灾难很大程度上由美国普通纳税人承担(后面会提到)。因此这十分矛盾。而人们也很痛恨做空者,认为他们一定为了自己的利益努力的让次贷危机发生,他们才是罪魁祸首。而巴里也因为很早就洞察了金融危机而被FBI多次审讯,这是一个荒唐的逻辑,因为你提前预测的灾难发生了因而认为你一定有知道些什么秘密,你可能是灾难的发动者之一。其实大多数金融行业里的人都是乐观的,尤其是行情还很好的时候,这会让他们低估了风险,低估了灾难发生的概率。即使是预测到灾难的人也会被别人看做是精神病,危言耸听。毕竟谁也不喜欢坏消息。

再来讲一讲在这场对赌中失败方的几个典型,赵文的担保债务权证管理业务破产了,但是,他离开的时候拿着数千万美元——而且还企图新建一家企业,廉价收购那些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而在这些债券上,他亏损了数十亿美元别人的钱。豪伊•许布勒(摩根士丹利银行的交易员)亏损掉的钱是华尔街历史上所有的单个交易员中最多的,然而,他居然可以留下他之前赚来的数千万美元。(艾斯曼并没有用自己的CDS为豪伊造成的摩根士丹利公司的亏损埋单)这些赌局的失败者亏损的都是别人的钱,而他们居然还能获得报酬吃喝玩乐。从这种角度来说来说,他们并没有付出失败的代价。

2008年3月14日,贝尔斯登次级对冲基金破产。到 2008 年9月,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宣布在次级债券支撑的担保债务权证产品上亏损552亿美元,并被美国银行收购。在全球范围内,企业开始把他们的资金撤出货币市场基金,短期利率出现巨幅波动,而在此之前,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出现过。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449点,到达 4年以来的最低点,而大部分市场变动的新闻不再来自私营部门,而是来自官方。美林在开始的时候说他们亏损了70亿美元,现在承认这个数字是500亿美元。花旗集团大约概有60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损失90亿美元以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发端于美国的与次级债有关的资产损失估定为 1 万亿美元。亏损掉的1万亿美元由美国的金融家们凭空捏造出来, 深深地植根于美国的金融体系之内。每家华尔街公司都持有这些损失的某些份额,但是对避免损失却全都束手无策。没有那家华尔街公司能够全身而退, 因为不再有任何买家存在,没有任何人愿意再接手找个赌博。再后来,很多快破产的公司只能等待美国政府的救助,美国政府拿了8000亿美金为这些华尔街的大企业埋单。他们认为这些企业一旦倒闭,危机会难以控制。但政府的钱实际是美国人民纳税的钱。所以,最后为这场赌博负责的,除了那些对赌的公司银行外,还有所有倒霉的美国纳税人。一些华尔街的大公司与金融机构的高管进了监狱。而这时候政府才开始完善他们的法案与制度,完善他们的监管机构。但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里贪婪的做市者(投资公司与银行的头目),以及不负责任的很多管理层与监管部门还大摇大摆的走在街上,承担苦果的更多的是投资者与纳税人。入狱的只是这些危机发动者中在利益链最末端的倒霉鬼罢了。这些资本家和政府,以及很多美国人民则开始把矛头指向了移民与穷人,甚至还有教师,认为是他们造成了这次金融危机。多么的荒唐可笑。

至此整本书(电影)结束。
我个人认为导致这次次贷金融危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银行和贷款机构对次级房屋抵押贷款的发放条件很低,使很多信用很差甚至无还钱能力借款人可以轻易的借到钱去买房,而对这些人的还款情况监督管理的很差。因为有大量的投机者炒房,使房市充满了泡沫,价格不合理的增长,借款人通过房价的上涨获取收益来还贷,这为次贷危机埋下了伏笔。2,很多借款人对可调整利率的贷款没有很正确的认识,一开始的诱惑利率极低,但2年后利率升高,导致很多人还不起钱,然后房价就开始下降。然后借款人就更还不起。从而房价继续下降。最终导致次贷市场的崩塌。3,贪心的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作假欺诈,把次级房贷债券包装复杂化(CDO,CDO的平方,综合性CDO),来迷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和评级机构。4,评级机构的腐败与职业精神缺失,评级系统模式的不健全导致CDO获得了错误的评级,价值被放大。5,政府监管部门(如纽交所和证监会)的监管不力,或许他们也变成了利益链中的一环,他们的后知后觉或者知而不觉使得金融机构,投资公司与评级机构有空间去继续他们的“庞氏骗局”。6,在经济繁荣时人们对财富十分变态的狂热追求,导致很多人低估了风险与灾难发生的概率。资本家在次贷市场上拼命的做大市场,拼命的利用金融产品作为赌具(比如CDS)开赌局。而至于市场泡沫的风险,他们没有很深刻的认识。7,人们的自以为是和极致的投机取巧。

一些人认为是金融创新产品的错(比如MBS,CDO,CDS等),是它们导致了次贷危机。但我并不这么认为,这些产品的本质是没有破坏力的,只是被一些人过度的利用它们去牟利,从而对金融界造成了破坏。就像菜刀本身是不会自己动的,如果你用它切菜会是很好的工具,如果你用它去砍人,它就是凶器。

金融危机发生后,人们应该更多的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居安思危,避免和防范下一次金融危机。但说是这么说,实际上很难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其实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在狂热的氛围中产生的,对金钱过度的狂热可使人们丧失客观理性的判断,麻痹了大脑。当金融危机发生才大梦初醒,可是过了二三十年,经济复苏了,又高速发展了,下一代人并不能切身感觉到上一代人在金融危机中的伤痛,再加上人们又开始狂热,因此金融危机再次上演。历史上就是这样,金融危机似乎是人的本性在资本市场中的必然产物。但是,虽然有金融危机的发生,金融业以及金融产品对人类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利远远大于弊。

大空头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