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结局

评分:
6.0 还行

原名:Happy End又名:快乐终结(港) / 完美结局(台)

分类:剧情 / 家庭 /  法国   2017 

简介: 洛朗(Laurent)家是一个富裕的上层中产阶级家庭。80多岁的老人乔治·洛朗(

更新时间:2018-04-22

快乐结局影评:《快乐结局》观影有感——当我们身处瓦解之中

在我的印象里,哈内克是一贯冰冷、刻薄,而又富于理性的思考者。但凡限于思想的泥沼,多半身处安全的岸边。而置身在危险的境界里,行动者常常是手忙脚乱的,如果他们试图克制,就会显得无比的可笑。在电影《快乐结局》里,我们显然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图景:那个家庭处于瓦解之中,那个社会也处在危险的边缘,但主人翁仍然一副道貌岸然。如果你想在影片里获得爆米花式的快乐,事实就会证明这是不切实际的,它不过是一个恶意的玩笑,真实而又虚假,里面的幽默是贝克特式的快乐。
此片大量使用长镜头,单一而冰冷的场景,无时不提醒着观众:哈内克还是那个哈内克。与前作《爱》相比,多线叙事并不显得凌乱,而是齐头并进,共同描绘一个无爱的世界。爷爷和孙女、父母和女儿、未婚夫妻互相从属、互相映衬,也想互不理解,甚至于缺乏尝试去理解的冲动,这里仅以十三岁的伊芙为例:
1) 伊芙对母亲的敌意
2) 伊芙与父亲的距离
3) 伊芙和爷爷的默契
4) 伊芙对同学的报复
5) 伊芙对表哥的疏离
6) 伊芙对仓鼠的毒杀
如果使用传统的道德评价,那么伊芙显然问题多多,而且电影里多个线索表明,妈妈的突然死亡和她离不开干系。然而在艺术作品里,我们不妨先把道德摆在一边(何况现实是很多人根本视道德于无物?)。虽然在哈内克的作品里,道德思考从来都是绝对的主题,但这不妨碍我们理性地看待伊芙这个角色。
作为影片最主要的视角,伊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本片的第一主角,这跟《白丝带》有某些相似之处。来自儿童视角的审视,是意味深长的,让大人们的世界显得更加的冰冷,无趣。比如伊芙对母亲的敌意,背后是父亲对家庭的背叛,以及“母亲只关心自己”,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表哥试图关心她的时候,伊芙对此报之以冷漠。然而幽默的是,造成伊芙悲剧童年的始作俑者,恰恰就是伊芙试图拥抱的父亲。我仿佛可以推测,伊芙所抱怨的,母亲终日抱怨,正是那个温文尔雅的父亲,那个背叛他们、再三背叛家庭的父亲。我更进一步推测,伊芙之所以谋杀妈妈,正是为了回到爸爸身边。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伊芙得知父亲再度出轨,背叛现任妻子——伊芙的继母,她在质问父亲会不会离开自己之后,断然采用服药自杀的极端手段。当爱之所系分崩离析,那么一切也就处于瓦解之中了。然而在哈内克的叙述中,伊芙的残忍仍然显得极端的克制。
如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一样,哈内克也在本片使用了一对年轻和年老作为参照。得不到爱的宿命,让伊芙和爷爷产生了惺惺相惜的“默契”,因此,当爷爷选择了伊芙作为自杀的执行人时,一切都显得无比的合理。在澄澈的儿童视角下,索要和兑现都是很自然的,而在大人的世界里,道德并不成其为道德,而是一种恐惧的代名词。当爷爷乞求理发师帮助自己自杀时,剃头匠的拒绝是恐惧而非道德:这怎么不能让人发现呢?
当一切处于瓦解时,我们的选择是什么呢?虽然我深知这问题根本没有答案,但恐惧不是一个道德的选择。这在于佩尔饰演的姑姑身上,在不断遮盖家庭破裂的努力之中,有另一个更可怕的答案:将荒谬合理化,这是更为理性的冰冷。也许她内心承受更多的压力,然而这个角色的坚强,是一种无爱的产物。她的情绪只会从属于工具理性,是一个典型的利己主义者。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伊芙不爱自己的母亲,父亲为什么一再背叛自己的家庭。正如表哥在姑姑不再试图安慰,开始指责他的时候,他回答道:对了,这才是你真正的你。

快乐结局的相关影评

快乐结局
多肉葡萄 • l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