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

评分:
6.0 还行

原名:他們在島嶼寫作:化城再來人又名:The Coming of Tulku

分类:纪录片 /  中国台湾  2011 

简介: 庄周梦蝶,无有虚实。诗人在红尘中梦想脱俗,于露电里捕捉永恒。

更新时间:2020-10-19

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影评:诗是尘世间流传的佛经


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鬼魂,回来寻访它自己。——张爱玲

160分钟,一位91岁高龄的老人琐碎而平常的一天,带着浓重的口音,无字幕,节奏缓慢、疏离近乎冷寂,表达含蓄、深邃又晦涩,伴随着诗的诵读与景色的大量空镜,不知道这样固执而坚持的表达能支撑着看到最后的有几人。那一定是懂诗的人。就像周梦蝶在武昌街摆摊的时候,附近茶庄的老板娘说,他的那些书都是他自己喜欢的书,又不是新的,根本没有人会去买,所以他就一直坐在那里,坐到晚上,想着这样能多卖几本出去。可见,懂诗的人还是有的,不然这样的周梦蝶不会存在。如他所言,一个作家只要认真地写,不愁会被埋没。写不好,愁也无用;写好了,想不出名,想躲起来,也无用。

余光中说,大陆不会有周梦蝶,因为早被关起来了;香港也不会有,因为不允许摆摊;周梦蝶只会在台北的武昌街出现。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杨照说,台湾的五六十年代是华语现代诗的创造巅峰。多数大陆人第一次了解台湾的现代诗是余光中写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那是一群在海峡间摆渡灵魂的诗人,诗是他们谱给世人的安魂曲。

他的人瘦,赤裸的躯体如同干柴,安静地躺在浴池中冥思,像转世成羊水中的幼婴再度轮回。他的字也瘦,笔锋是尖扁的刻刀,从容的一笔一划地刻,在每个回转勾连处温敦地沁一点香墨。他的名字最瘦,在狭窄封闭的茧里庄严地挣动,待那轻薄的翅第一次翩然舒展,颤动的每一片幽微的花鳞都是一首壮丽的诗。

他是雌雄同体,知林黛玉是曹雪芹的魂。他是矛盾统一,僧人不动七情六欲,诗人则最附盛情,而他是诗僧。表面愈是温和深静,内心愈是炙热痴狂。他不满足的遗憾在诗中实现,诗的力量支撑他在举步维艰的尘世间修行。他选择,不选择。深知每一种选择都不可能完美,他要的完美只存在于理想浪漫的梦里。他说,那个晚上,三毛背对着扣住的门,向他伸开的双臂如同钉在十字架上的野兽,就那样僵持着对视。他没有靠近,仓惶逃出门去只听得她关门的一声巨响,像赶走一个偷窃未遂的贼。他不欲靠近现实中的三毛,却注定在诗里与张爱玲隔空对话。现实中拘谨,想象中逍遥。他期待的遇见是于无人处的心神交会,若欲相见,必得相见,则为心头的一跳一热。这就是他,这才是他。他缓慢的讲述时而断续、停顿、定格,那么认真的想要唤醒每个不容错过的细节,仿佛他那笨拙而又带着释然洒脱的声音即是旧时光本身。惊觉那一代在岛屿上写诗的人与三毛、张爱玲曾如此接近,以后都不会有了,不会再有这般活生生的诉说。

无法想象那个动乱离难的年代,也无意渲染。周梦蝶写,打着绑腿扛着枪,周梦蝶当兵了,周梦蝶杀人,佛听了都要皱眉。他所求无多,生活愈是艰难,他倒像孩子那样愈是天真赤诚易于满足。如果不是诗,这样一个薄如蝉翼的人早就没了。他从诗中找到尊严,从诗中获得挚友,不然也早就没了。文艺在他们那一代心中的意义和现在截然不同,不是消遣,不是爱好,甚至不是志趣或事业,是生命的一切也是唯一。只是我不免又想,这样一世多艰又清贫无依的老者在那时也是多的,我们却只能因为诗的缘故认识一个周梦蝶,或许我们应该带着自己身边的老人们一起来回味这段关于诗的旧时光。他们不会想到,一个看来与自己的生活别无二致的老人,一个祖祖辈辈也都是农人的后代,一口浓重的河南口音,竟然可以念出这么美且有力的诗。

这是老先生在纪录片拍摄期间写的诗,他慢慢地裁出一张小纸,慢慢地研墨、润笔,小心细致地笔划一点点勾描,最后让人看了却出乎意料地震惊。我忽然想起《春山》里的王维,在山寺的禅房里裁了一夜的纸,一张张一片片画的也都是男女交合。另一个片段,喝咖啡放糖包是老先生的一大乐趣,每撕开一包糖他脸上满足的笑容就像个孩子。一旁的女生看着他不停地笑,他说,真想把你也抓过来,放进去!三毛说,如果生活太苦,那就每天往嘴里放一颗糖,告诉自己是甜的。或许老先生不是每天都有机会和条件吃到糖,所以当他能吃到的时候,就要放很多很多,才觉得甜。

杨照解说,为什么不能没有诗,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写诗。这样的人要像蜜蜂酿蜜一样收集自己的感观,要格物,在万物中见本质见自我,还要活得够长。要去经历、体会、记忆并具备随时提取记忆中之感受的能力。感受一朵花在即将开花的前夜思索着它准备以怎样的姿态绽放,记得自己在城市中迷失的经验,记得在每一次自己预知离别即将发生时的心情,记得第一次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眼前流逝掉,他就躺在那里再不会动了,记得那时你看到听到窗外是怎样的烟火人间。记得你儿时这个世界在你眼前是多么新奇,即便你现在长大了,已经知道了那些曾令你新奇的事是什么道理,但依然没有忘记当时的新奇是怎样一种具体而生动的感受。记得你曾经到过一个安静得像把你抓住了一样的房间,记得一天早晨你在海边,突然觉得海不是在你眼前而是进入到你身体里了,你就是海。记得在一个赶路的夜晚,你走着或是骑着车,忽然觉得自己就这样离开了地面,像是飞了起来,你感觉离天上的星辰那么近。记得一个生产中阵痛的女人的叫喊声,记得她苍白的脸,以及她生完孩子之后好像失去重量,将整个人对着这个充满危险与敌意的世界敞开,然后她努力想要保护自己,想要把自己再次闭合起来。

你一定要坦然去铭记,不管是快乐的悲伤的,都不要回避,不要躲闪,不要怯懦,不要恐惧。好,你记得这一切,这一切在你的记忆里鲜活存在着,你像一个勇者那样珍视着保存着它们,可是还不够,你还要再次忘记它,抛开它,因为这些只是一种被动的遭遇,你要等着它们再回来找你,只有那些再次回归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你的一部分。这时候不再有主动与被动,不再有主体与客体,而是你与万物融为一体。只有这样你才能写诗,才能在你死前,可能写那么十句像样的诗。

真是太严苛了!而这过程就是蝴蝶对一朵花的回访,而这过程就像是佛陀的觉悟。为了获得超脱轮回的智慧,佛陀化身万物去体会每一种生命生老病死的历程,最后终于得道。可见,写诗是怎样一种苦修。回头看那些真正像样写过诗的人,莫不如此。而诗,但凡是经历如此写成的诗,莫不是这尘世间可助人度劫的佛经。“有时想到一句极精彩的,不发展成一首诗就太遗憾了,这样就闲不下来……那个痛苦迂回,真不是人干的事!”梦蝶先生这样狠狠地说着,却笑。劝人但凡能安稳幸福生活,就不要写诗。非命运多舛者,不会写诗,写不好诗。诗是命运的磨难,也是馈赠。有人问周梦蝶,弱不禁风的你,足无立锥之地,一片树叶落下都怕打到头的你,为何还不走,还不出家?出家为何,为解脱尘世放不下之悲苦。放不下之悲苦源自何处?是芸芸众生之欲望。不出家为何?虽放不下却不以为苦,苦中作乐而自得其乐,谓之毕生理想追求。佛说,一切皆虚空,而几人真正做到心中空无一物?虔心修行者,心中亦有佛。放下欲望,则理想愈发明朗,人生也随之纯粹。做个诗僧,倒像是真的不负如来不负卿。

片尾处“五蕴皆空”的心经随着水波显迹翻卷荡漾,梦蝶回忆年幼时有天晚上睡不着,在水边读到第一首令他痴迷的诗:我听见我祖母讲,这孩子闻到书味了。那经卷遥遥远去,怎成空?我来这世界一趟,并不奔那虚空的结局而去,亦不求成佛得道,我来这世界一趟,是为让自己不觉虚空。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