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国的世界

评分:
6.0 还行

原名:又名:

分类:纪录片 /  美国  2008 

简介:

更新时间:2009-12-22

没有美国的世界影评:美国到底在干什么呢?

看看下面的文章:

纪录片《没有美国的世界》在美国举办放映会2009年04月23日 13: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据美国堪萨斯州星报4月20日报道,纪录片《没有美国的世界》4月21日在美国堪萨斯州举办放映会。

没有美国的世界会如何?假如美国在全球撤军,世界将会变成怎样?

美国次按问题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令世界走进前所未有的经济大灾难。美国经济正下滑,人口下降,对世界的经济影响力亦不断收缩,在金融海啸下,究竟美国能否继续维持及承担其庞大的军备费用呢?

本片以一个大胆的假设作为主题,辩论美国军事介入全球多个国家的意义和后果。美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孤立主义者国家”到现今自视为“国际警察”,其军备为全球之冠。在超过100个国家驻军,每年军费高达4200亿美元,比俄罗斯多出6倍、比其它被美国视为潜在敌对国家更多出达30倍。假如美国在全球撤军,将其庞大的国防预算削一半,对美国及世界的影响将会是怎样呢?

纪录片《没有美国的世界》走遍20个国家进行资料搜集并访问多位资深及权威人士为观众详尽分析这个极具争议的假设,内容覆盖美国本土、中东、欧洲及亚洲,以不同角度探讨美国在各地驻军及其政治影响。(来源:良友纪录)

没有美国的世界?
发布: 2009-4-12 19:48 | 作者: 连雯 | 来源: 华盛顿观察 | 查看: 314次



《没有美国的世界》(The World Without US),这部大约90分钟的影片值得关注国际关系的人上网看一看。影片一开始演员便强调,美国不应继续浪费纳税人的金钱来保卫他国。美国真有可能撂挑子?若真有那天的到来,没有美国的世界会是甚么模样,令人好奇。

影片认为,美国应将每年高达4千2百多亿美元的军事预算用于国内建设,创造工作机会,让美国回归为“正常”的民主国家。

小时候为了逃离罗马尼亚家园的战火,勇敢只身徒步穿越匈牙利,最终抵达奥地利获得难民身分而成功移居美国的制作人米契·安德逊(Mitch Anderson),由于不解为何美国会陷入伊拉克战争的泥沼,于是在2005年春天开始构思制作此片,试图解答。全片共分三部份来探讨问题:欧盟是否能够替换美国、中东石油及其纠结、以及亚洲的南韩、台湾和日本的防卫问题。针对台海问题,制作人更是亲自来台拍摄台湾海军且访问前立委萧美琴、罗致政教授及蔡玮教授。最后的答案很清楚:这个世界不能没有美国。属性虽有未尽详细之处,却相当发人省思。

帝国

的确,冷战结束后,世上再也没有一个国家能与美匹敌。半个世纪过去了,美国仍继续提供日本、德国、南韩等经济大国军事安全保障;俄国、中国虽然重新再起,但现阶段仍必须在许多议题上与美国协作,多数世人对美国有着相当的期待。对新保守派(Neo-conservatives)来说,这是难得的历史机会,在没有其它强权挑战及约束的状况下去大力推行民主,传播理念,建构属于自己的国际秩序。这也是现代历史上的第一次。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单极的美国纪元(American unipolar age)。特别是911后,反恐战争让布什团队相信,尊重他国主权是有条件的(Contingent Sovereignty),并拥有“先发制人”(Preemptive Strike)的权利。入侵伊拉克,让美国保守派的单极世界观更显真实。美国是不是“帝国”(American Empire)的争论回来了。

美国乔治城大学教授约翰·伊肯柏里(G. John Ikenberry)认为,美国不仅是一个追逐自身利益的超级强权,美国的霸权(Hegemony)也是各国支持建构现今世界秩序下的产物。如果将“帝国」”(Empire)的定义放松,美国绝对符合其定义。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也是影片制作期间的主要顾问里尔·佛格森(Niall Ferguson)在其《巨像:美国帝国的代价》一书中,更是将现今的美国力量比喻为超越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国的“新罗马”(new Rome)。在他眼下,美国是一个“自由帝国”(Liberal Empire),凭借维持和平来捍卫公共利益,维持海上与空中的通畅自由,管理国际金融贸易体系。

伊肯柏里教授认为,对大多数国家而言,美国所领导的是一个可以在内部互相协商的国际秩序。它有三个特质:保障公共利益,支持开放贸易的政权;通过规则与组织来运作力量;以及弱小国家拥有同样发声的机会。历史学者查尔斯士·迈尔(Charles Maier)更是将此特色取名为“共识型帝国”(Consensual Empire)。

美国不承认自己是“帝国”,但美国的全球领导力(Leadership)却是真实的。而这份自二次战后以来的真实感更是根植于他人的信赖之上。佛格森教授希望美国能承认自己的帝国身分,因为这有助于自己认清所担负的道德责任。或许就是因为不承认自己是帝国,在过去7年多,反恐战争让美国快速丧失理想性、合法性、自信心与他人信赖。在多数世人眼中,布什领导的美国变成只知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权力的“侵略者”。无怪乎,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民意最差的卸任总统。

巧实力

2004年最早提出“巧实力”(Smart Power)的现任人权观察组织(Human Rights Watch)首席运行长苏珊·罗塞尔(Suzanne Nossel),在其文章中就大力批评布什政府的伪善。她说,布什的外交政策虽是打着民主与人权标志,但实际上却是具有侵略性的单边政策(unilateralism)。“不被他人视为民主的超级强权,是无法赢得信任去承担自由主义保护者一职的”。

她强调,美国应回到自由国际主义(Liberal Internationalism)原则,重拾世人对美国的信任,遵循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的理想主义去建构国际秩序。如同过去领导对抗苏联,美国力量本身并非永远是最佳的选择,美国应积极通过道德理想的力量号召他人认同,通过国际组织一起努力,赢得安全与重塑美国领导力。

1月13日美参议院听证会上,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R. Clinton)不下10次引用“巧实力”(Smart Power)的概念来阐述她担任国务卿后的外交理念。她说,美国必须加强世界的领导力,确立美国在世上是一个正面的力量。为此,美国必须广交朋友,少树立敌人,共同对抗威胁,并抓取机会。她也在听证会上强调,军事力量虽是需要的,但仅是最后的手段,美国会加强利用国际组织与他国协作,加强经济发展,共同解决争端。“我们必须与他人、和其它国家共同找到相同的价值与目的,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克服仇恨、暴力、失望与失序。”

《重塑美国领导力》(Renewing American Leadership)是奥巴马在2008竞选时针对美国外交政策所发表的一篇重要文章。文中他虽未引用“巧实力”名词,但他的外交理念却与罗塞尔互相呼应。“美国的工作在于提供可以与人共享安全与价值的全球领导力。我们的理念在于希望,这是我们为何可以战胜恐怖主义的地方。”

在乔瑟夫·奈伊教授(Joseph S. Nye)与理查·阿米塔吉教授(Richard L. Armitage)的主持下,美国战略研究中心(CSIS)更在2006年特别针对“巧实力”进行研究。报告中提及:“胜利的定义已经改变了。胜利决定于是否能够赢取他人站在同一阵线,以及是否能够帮助他们创建民主且有能力的国家。”

简单的说,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就是要回到“以德服人”的理念上,重拾领导威信。不管是「帝国」,还是外交关系协会主席理查·哈斯(Richard Haass)所说的“分众化时代”(The Age of Nonpolarity),现阶段国际秩序仍需美国继续领导与保障的事实是无庸置疑的了。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