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能改变吗

评分:
0.0 很差

原名:又名:

分类:纪录片 /  中国大陆  2011 

简介:

更新时间:2020-01-09

教育能改变吗影评:科班情结,优越感,标签和低能


这种自问自答式的大字报本来毫无反驳的价值(虽然匿名了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我想要谈谈这位动辄“我们哲学圈”的那种科班情结。
曾经我也是一个有科班优越感的人,因为大学和专业是一个学生最重要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来源之一。我开始对“科班”产生怀疑,源于我接触了一些学院派心理咨询师,作为来访者的我尽管没有读过心理学专业,但在思考能力、反思能力和洞察力上却比那些所谓经验丰富的科班心理咨询师还要更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对江湖派咨询师更有好感),刚开始我也不愿意相信这一点,反复确认,因为这意味着我也要否定自己的优越感,意味着我要从“我是xx圈的”的背后站出来,但后来越来越确认了一个事实:以绝大多数人对自己专业的厌恶之深和学业上的懒惰状态,加上专业培养模式本身的低效率,一个“科班”往往远不如非科班但具有强烈兴趣和学习能力的人,只是人们普遍习惯于把科班高于非科班的地方归因为“念过大学”,从而避免出现认知失调和荒谬感。我一直在反问:我作为“科班”到底有什么东西和资源是一个有强大学习能力的非科班所绝对获得不了呢?换句话说,一个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仅仅因为选了这个专业并取得了一纸证书,就觉得自己好像也是被“受过正统系统学术训练”开过光,撒过圣水的人,因而在思想上也能指导别人,这不过是一种非理性的偶像崇拜。其实,所谓“科班”的标签对一个求知欲强的人来说更像是枷锁,它本身就不利于终身学习观念的确立。我没有必要把一个在18岁时选择的专业或者是出于逃避就业的恐惧才去读的研究生当成了我人生的指南针,更没有必要把学术共同体出于某些目的所划分的学科标准当成我自己思考问题的不可动摇的框架。思维天然就有着跨领域、不受束缚的特点,且正是在跨领域、不预设任何门槛障碍地吸收信息中才能获得新的认识和灵感,反倒是世俗权威的划分标准经常是有问题的(比如文理科的划分)。其实,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人们最需要的不是无反思、无条件地认同专家和权威,而是大胆地吸收信息,主动思考并学会自学,不要因为自己没有那个领域的文凭,或是害怕别人说你是“跨领域答题”就不敢说话,认为学习和思考要预先以世俗身份为前提,这正是康德所说的没有勇气运用自己理智的“不成熟状态”:

  懒惰和怯懦乃是何以有如此大量的人,当大自然早己把他们从外界的引导之下释放出来以后(naturalitermaiorennes)时,却仍然愿意终身处于不成熟状态之中,以及别人何以那么轻而易举地就俨然以他们的保护人自居的原因所在。处于不成熟状态是那么安逸。如果我有一部书能替我有理解,有一位牧师能替我有良心,有一位医生能替我规定食谱,等等;那么我自己就用不着操心了。只要能对我合算,我就无需去思想:自有别人会替我去做这类伤脑筋的事。 《什么是启蒙》

深有同感[捂嘴]
看看b站课程视频,不比很多混吃等死的大学老师强多了。——中学的多数人被塑造得奴隶自卑感一直在让我习惯性低估自己的自学成才的实力,我不能因为自己在那一段时间在自己不擅长的数理化领域的挫败而否定自己优势领域的实力,我不能活在过去的挫败感和很多名不副实的阴影下。

是啊,很多人就是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真相就是单就学习来说,上不上大学之间真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门槛..——梁漱溟先生的学问八阶段给了我很大的指导,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阅读层次也给了我如何去解构书📖的专业指导。

其实我在大学里从同学和前辈那里得到的启发比老师那里还多。起初我以为只有中医界如此,往人文专业一看发现也是这样,根本没有多少人在关心本专业的核心问题和素养。——老周的自传简直就是在黑我们的人文社科专业的培养模式和逆淘汰,老周自己自学成才的经历特别类似于很多自学成才的文艺创作者即直接从作品里吸取营养。
但我觉得大学之间差距还是有的,一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同龄人的智识水平,该有平台带来的视野。不过这些互联网可以稍稍补救。——名师课件视频和各种电子书。

同龄人确实是一个学习资源。——名牌大学更多是一个敲门砖和人脉关系积累。

从小到大都是被各种排名制度规训过的,因此少部分人舍不得特权优越感,大部分人被奴隶自卑感折磨——里索九型里六号的观点。

从学问角度看,大学的教学质量体现在名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术权威的教材,如果大学都是学术混子,那么有什么意义?
千叶说得优越感更多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心理优越感,因为我是什么科班和导师出身的

嗯,不同的学科情况有别吧。就我本专业而言,教材、教学模式、本科教学质量都有问题,对,就是大学得以确立权威的基础本身就是存在问题的。然后感兴趣的文史专业,好的大学情况好些,但据观察也普遍存在类似状况。

当然你可以说我的大学只是个211,又刚被世界医学院名录除名(中西医之争的问题,这里姑且不论),并不算什么好学校。但我们专业收分较高,在985中游水准,培养方案也极为特殊、照顾,

但老师们总评价我们班课堂不活跃,爱逃课,死气沉沉。如果仅是我一个人如此,那是我个人问题,但我们专业连续几届都如此,就很说明问题了。我是从这个角度去支持她的观点的。
医学的根本阵地在临床,但培养出来的学生临床能力欠缺,但他们依然有权威背书。

看啥专业了,我化学不进实验室根本学不了什么东西,更何况很多昂贵的试剂和仪器根本不是个人能负担的起的,所以很多理工科只有科班出身——自然科学特殊经验来源必须依赖科班的硬件,比如人体工科没有尸体和病人根本很难培养出来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

是的,越是实操性强的科班越重要——自然科学的本质是归纳法,因此需要实验室或者实地考察才能获得特殊经验,因此自然科学专业很多需要科班的硬件设施辅助。

不知道千叶老师是如何跟那些心理咨询师接触的。是接受他们的心理辅导,还是做学术上的交流?
如果双方的目的不一样,很可能会造成互相误解。

跟场景关系不大,水平低就是水平低...也不是第一次接触了,没有那么容易误解。——零点五左右的我曾经接触过中国的临床心理从业人员,那叫一个知道分子的低能啊。

如果一个人特别喜欢说自己的学历,那么一般来说是他/她对自己的水平缺乏自信;

如果一个人看别人时尤其喜欢看学历,那么一般来说是他/她缺乏分辨能力。

“以绝大多数人对自己专业的厌恶之深和学业上的懒惰状态,加上专业培养模式本身的低效率”
专业教人当输出者与工具,更重要的是研究范式和学科思想而不是附在人本身上的才思、智慧与心性,在流水线上的产品与手工艺品怎么比较…
而且专业附加给人的符号,学术本身也能,只是脱离了非此即彼的状态,相反地还有很多人秉持这种信念想着贪多…号称能演奏世上所有乐器的“大师”与宣传自己文史哲政经法理工农医融会贯通的“心灵导师”,不知道又会不会是中国独一份。
其三,我把我的一位选修课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搬过来:“(选修课)不是让你学会这门学问的,而是让你知道这门学问的存在。”

根源在于学历崇拜,本质还是权力崇拜——文化评价体系背后一套种姓制度的逻辑,最后导致少部分人特权优越感和大部分人的奴隶自卑感。

知识不分界限仅作为学科需要和学术圈问题,“科班”的可怕之处在于学到的知识成为了最大的限制以至于说出自己的想法都成了问题。

不是“科班”出身最怕的是走火入魔哈哈哈[大笑]

个人之前也一直思考过,所以对千叶的大部分观点都赞同。

“科班”对于不少人而言,其重要在于强制性,体现在各种考核上。也算是路径依赖吧,过去中学如此,未来工作KPI等亦如此。说句题外话,千叶你被限流的厉害啊

身份认同确实可以导致盲目,但也可以极大的增强自信。只能说,虽然没有合理性基础,但确实是社会运作的基石之一吧。

这种自问自答式的大字报本来毫无反驳的价值(虽然匿名了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我想要谈谈这位动辄“我们哲学圈”的那种科班情结。
曾经我也是一个有科班优越感的人,因为大学和专业是一个学生最重要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来源之一。

我开始对“科班”产生怀疑,源于我接触了一些学院派心理咨询师,作为来访者的我尽管没有读过心理学专业,但在思考能力、反思能力和洞察力上却比那些所谓经验丰富的科班心理咨询师还要更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对江湖派咨询师更有好感),

刚开始我也不愿意相信这一点,反复确认,因为这意味着我也要否定自己的优越感,意味着我要从“我是xx圈的”的背后站出来,但后来越来越确认了一个事实:以绝大多数人对自己专业的厌恶之深和学业上的懒惰状态,加上专业培养模式本身的低效率,

一个“科班”往往远不如非科班但具有强烈兴趣和学习能力的人,只是人们普遍习惯于把科班高于非科班的地方归因为“念过大学”,从而避免出现认知失调和荒谬感。——我习惯性低估自己实力的背后原理,我要相信自己自学成才的实力而不是被奴隶自卑感压抑。

我一直在反问:我作为“科班”到底有什么东西和资源是一个有强大学习能力的非科班所绝对获得不了呢?——名师课件,人格魅力,按照主题梳理出来的经典教材和学术论著,好同学之间的交流。

换句话说,一个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仅仅因为选了这个专业并取得了一纸证书,就觉得自己好像也是被“受过正统系统学术训练”开过光,撒过圣水的人,因而在思想上也能指导别人,这不过是一种非理性的偶像崇拜。

其实,所谓“科班”的标签对一个求知欲强的人来说更像是枷锁,它本身就不利于终身学习观念的确立。

我没有必要把一个在18岁时选择的专业或者是出于逃避就业的恐惧才去读的研究生当成了我人生的指南针,

更没有必要把学术共同体出于某些目的所划分的学科标准当成我自己思考问题的不可动摇的框架。

思维天然就有着跨领域、不受束缚的特点,且正是在跨领域、不预设任何门槛障碍地吸收信息中才能获得新的认识和灵感,

反倒是世俗权威的划分标准经常是有问题的(比如文理科的划分)。其实,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人们最需要的不是无反思、无条件地认同专家和权威,

而是大胆地吸收信息,主动思考并学会自学,不要因为自己没有那个领域的文凭,或是害怕别人说你是“跨领域答题”就不敢说话,认为学习和思考要预先以世俗身份为前提,这正是康德所说的没有勇气运用自己理智的“不成熟状态”:

  懒惰和怯懦乃是何以有如此大量的人,当大自然早己把他们从外界的引导之下释放出来以后(naturalitermaiorennes)时,却仍然愿意终身处于不成熟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