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恋失调

评分:
6.0 还行

原名:Punch-Drunk Love又名:拳击情缘 / 爱昏头 / 恋爱鸡尾酒 / 狂野之爱 / 百味情感 / 糊涂的爱

分类:剧情 / 喜剧 / 爱情 /  美国  2002 

简介:

更新时间:2016-05-03

私恋失调影评:色彩,构图与镜头隐喻:以《Punch Drunk Love》为例

如果有人在阅读一本关于电影拍摄镜头运用技法的教科书,想要同时观看一部像“教科书”式的电影、能够把教科书里提到的各种手法显而易见地展示出来,那么我会推荐Paul Thomas Anderson的Punch-Drunk Love(有人翻译成《拳击情缘》——不过这实在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关于拳击的电影)。这是PTA导演风格承上启下的一部作品,也是亚当桑德勒最不像“亚当桑德勒”的电影。

Punch-Drunk Love对色彩的运用、摄影光源的调度、镜头的构图、背景音乐的使用、隐喻性的道具……它并不是做得最好的,但是却很具风格化——而风格化的通常也最适合做例子。

色彩

Punch-Drunk Love最具特色的是影片中时不时会出现的下列图像:
[img=1:C][/img]
这些看起来颇为迷幻的图案,伴随着同样迷幻的背景音乐(Jon Brion创作),营造出了一种氛围,一种……老实说,我不知道到底营造出了什么(用职业影评人给我们提供的标准答案:营造出了电影主要角色情绪的表征——不过,到底是什么情绪?);可以确定的是,这些色彩代表着本片两个主要角色:亚当桑德勒扮演的小商人Barry ,以及Emily Watson扮演的“姐姐的同事”Lena。

这些彩色图看似迷幻,但其实基础色就是两种:蓝色和红色。而PTA在本片里贯穿始终地“告诉”观众,Barry=蓝色,Lena=红色。从他们在影片中大部分时间所穿的衣服颜色就可以看出来(特别是亚当桑德勒,整部影片他几乎没有换过衣服)
[img=2:C][/img]

Barry是一个内向、心事重重的人;同时,由于他过于隐忍,以至于他会在某些场合将所承受的压力转化成极端暴力的行为(好吧,这么讲“拳击”一词倒也合理);在英文里,“蓝色”也同时有着“忧郁”的意思,以蓝色代表Barry的情绪,再合适不过。所以亚当桑德勒穿着蓝色西服、他的办公室也是蓝色的
[img=3:C][/img]
(而且这个空荡荡的办公室与蓝色的刷墙漆,更显Barry的孤独)

而红色,象征着幸福、自由、开放、热情,像Barry这样忧郁性格的人,需要一个“红色”的人引导他走出忧郁、走向幸福——Lena就是这样的人。两人第一次相遇于Barry的公司仓库门前。我们注意到在这里,蓝色与红色的二元结构已经确立起来了;而且伴随着Lena走下车向Barry一步步走近,镜头右侧的阳光越发强烈,从Lena一侧照射向Barry,仿佛是Lena散发出的光芒——一个典型的电影桥段就是以强光光源代表通往前路的方向。
[img=4:C][/img]

不过,也有人说,这种蓝色-红色二元结构可以追溯到戈达尔的《女人就是女人》(1961):
[img=5:C][/img]
(你觉得呢?这究竟是不是牵强附会,我也不好说;反正谁也不知道PTA到底多大程度上受过戈达尔的影响)

在色彩这个环节,PTA在本片营造的另一个特色是镜头光晕(lens flare)。再一次,我们按照教科书的说法,可以认为光晕乃是对影片角色情感的强化表现(不过早期的观点却认为,光晕只是摄影师的拍摄失误)。什么情感?大部分情况下是Barry与Lena之间的情感;每当出现Barry与Lena的感情将会得到进一步升华的情节时,光晕就会出现(比如上面提及的两人第一次相见时)。有趣的是,这些光晕大部分是蓝色——象征着Barry的颜色。

1.Barry和Lena第二次相见的前夕——Barry的姐姐正带着Lena来工厂,准备向弟弟正式介绍(其实是撮合)Lena:
[img=6:C][/img]
这时,光晕还不是很强,只是淡淡地映入观众眼帘

2.两人第一次约会后Barry开车送Lena回家,在汽车上两人聊天。此时两人对彼此的感觉已经渐渐浓厚,蓝色的光晕覆盖了整个画框:
[img=7:C][/img]

3.电影最后阶段,两人最终克服了所有的“困难”,有情人终成眷属。Barry来到Lena家门口,向Lena道歉(至于为什么道歉,请自己欣赏本片),也请她等着未来一起坐飞机环游世界(Barry已经通过某种特殊手法积累了一辈子也用不完的飞行积分),两人拥抱在了一起:
[img=8:C][/img]
全片中这个镜头对光晕的使用最具有目的性,光晕是渐渐出现并增强的

Lena走进公司仓库,Barry正坐在一架小风琴前弹奏;Lena从后搂住Barry,说:“So here we go”——两人的情感关系已进入下一个阶段。光晕从画框左侧再次出现。全片结束
[img=9:C][/img]

构图

对画框(frame)进行平面分割(surface divisions),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构图手法。利用镜头中出现的各种直线、竖线或其他元素,将画面中特定区域封闭起来,就像是一个栅栏,从而迫使观众集中注意封闭区域中的人物或其他事物。

前段时间我在油管上看到有vlog专门分析了墨镜王的花样年华,作者指出了电影中一个特别之处:
[img=10:C][/img]

从第5分钟起,每一个镜头的画框都包含了一个画框(a frame within a frame)。由于花样年华故事发生的地理空间有限,许多场景会重复;而以这个楼梯为代表的镜头更是会反复出现,从而产生一种循环的感觉(出现在这个楼梯镜头的,前几分钟是梁朝伟,后几分钟就是张曼玉)。

这种“画框中的画框”理论同样可以套用在Punch-Drunk Love里面。比如,Barry见到姐姐和Lena来了,十分紧张,慌忙走出办公室。办公室门口的门框自然而然地就构成了分割线
[img=11:C][/img]

Barry与Lena相约在夏威夷一个公园相见。Lena欢快地从远方走来,等候已久的Barry慌张地伸出右手准备握手。两人在各自的镜头中都处于两条分割线中间(同时也是画框的中间)——我已用红色线标出了分割线,形成了一个三等分(thirds)。PTA“迫使”我们注意Barry和Lena各自的神态表情。
[img=12:C][/img]
Barry还准备握手呢,怎料Lena走上前,直接一把搂住Barry,送了他一记十多秒的热吻。这三个镜头构成了一个正反合命题,最后以这样一个三等分画面结束。
[img=13:C][/img]
这就是海报的出处。该镜头不但利用了线条元素起到的平面分割作用,将Barry-Lena封闭在画面正中央,形成了内部画框(interior frame);而且还利用了逆光镜头,处于前景的两人黑色剪影与后景中明亮的户外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观众注意力

上面提及的平面分割多发生在平面空间中(flat space)——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废话吗?所有的电影画框都是一个二维平面空间。但是,有时候,我们可以在画框中制造出一些纵深线索(depth cue),从而在二维画框中加强三维的感觉。

1.Barry急匆匆地返回Lena所在的大楼,想找到Lena的公寓;但他忘记了Lena的家到底是几号房,于是在楼道里四处瞎跑。

如果以天花板左右两侧的线为参考线,从观众的角度看,两条线是不平行的,而这两条线向远方的延长线将会最终在画框的某一点相交——这个点叫“灭点”(vanished point)。有了灭点,我们就可以在二维的画框里制造出纵深平面(longitudinal plane)。观众会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灭点。
[img=14:C][/img]
那一扇扇门以及门上面的“出口”标志牌,同样是延伸至灭点;而且“门口”和“EXIT”本身就极富象征意味(联系上文提到的Lena引导Barry走向幸福):找到Lena=找到“出路”

2.Barry为了见Lena,买了机票去夏威夷,他急匆匆地走进候机室,准备登机
[img=15:C][/img]
左图是Barry正准备去验票,此时他正处于灭点,沿着纵深线索线一步步向航空公司的验票处走来(航空公司验票员穿的是红色衣服——不妨看做是“Lena正在远方的夏威夷等待着我”的象征)

右图则是Barry验票后走沿着通道走向飞机,此时又形成了一个纵深平面,Barry又一次处在灭点上;在远处,一道白光仿佛在“召唤”着Barry

值得注意的是,在左图,Barry是朝向摄影机运动,靠近镜头;在右图,则是背向摄影机运动,远离镜头。而摄影机仅仅是处在登机走道90°拐角处而已,就像站在路中间看着Barry的走近与远去。

3.Barry和Lena在夏威夷相遇后,来到了Lena所住的酒店。两人一言不发地沿着酒店走道行走着。走廊的天花板、墙壁以及壁灯都形成了纵深线索,灭点则处在Barry和Lena两人之间。这个纵深线索,可以看做是对两人漫长情感历程的写照——“走了这么久,终于到这一步了”
[img=16:C][/img]
同时,按照上文提及的平面分割的方法,这酒店走廊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分割线,将画面分二等分(halves)

镜头隐喻

1.前面我说Barry和Lena在酒店走道里漫步是象征着两人情感历程,因为“认知-了解”就要结束,进入下一个阶段。

摄像机又一次在走道90°拐角处待位,当两人从走向镜头变为背向镜头运动时,一道蓝光扫过。
[img=17:C][/img]
结合我们前面提到的蓝色光晕的作用,说明这是一个预警,角色情感要升华了。果然
[img=18:C][/img]
PTA在这个镜头以一个圈出(iris-out)作为收尾。这是一个经典的镜头转场特技,在默片时代极为常见。在这里圈出,配合着仿佛黑白片时代风格的配乐,十分相宜。

2.Barry来到夏威夷,但是他不知道Lena住在哪里,几经周折,终于找到正确号码,打通了Lena客房的电话。

Barry是在黄昏时分在街边的电话亭打电话,一般来说,随着夜幕降临,电话亭自然也会亮起灯来。不过,在这里,电话亭亮灯的时间实在是“细思恐极”——当Lena客房的电话接通那一刻,电话亭亮灯了;同时,路边的巡游队伍也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这都是巧合吗?
[img=19:C][/img]

3.这部电影里最为诡异的一个物品,当属那个贯穿影片始终的小风琴。它就像盗梦空间里的那个陀螺
[img=20:C][/img]
Barry清晨在工厂门前发呆,突然一辆出租车停在Barry面前,车上的人把一架小风琴放了下来,紧接着马上离开。这风琴仿佛从天而降,没有人告诉我们这风琴属于谁,来自何方,更没有人说明这风琴象征着什么
[img=21:C][/img]
Barry将小风琴搬回办公室,并学习着如何弹奏;最终在影片结尾处他能够熟练的弹琴了(见上文对蓝色光晕的分析)。

这个风琴象征着什么?可以有很多解释,但基本上都和Barry-Lena的爱情有关。以下提供其中三种解释:
[img=22:C][/img]
①这台小风琴仿佛从天而降进入了Barry的生活,就像Lena那样——同样是从天而降地进入Barry的感情世界。Barry对小风琴日渐熟悉,就像Barry对Lena日渐炽热的情感
②小风琴英文叫“harmonium”,其词源是harmony——暗示着Barry与Lena之间的“和谐”
③Lena是外星人(解释①的极端版本)

每一种解释都有一定理由,但又都有些像胡扯。这也许就是电影评论的本质吧。
(关于PTA为什么要用小风琴作为隐喻对象,有一个理论:因为PTA深受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影响,而新浪潮的老大特吕弗有一部电影《射杀钢琴师》,男主角是一名酒吧钢琴师,而女主角的名字,就叫Lena)

4.在影片第21分钟(此时Barry还不知道Lena是谁),Barry在超市里“购物”(其实是搜集赠送飞行积分的布丁),他找啊找啊,却找不到。这时他望向了货架远方,在远景处,有一个模糊的红衣女子形象
[img=23:C][/img]
这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情节,可能大部分人甚至不会注意到。这红衣女子是Lena吗?还是Barry的潜意识?那个红衣女子在Barry注意到她后便迅速消失了,Barry顺着她方向走去,居然找到了想要找的飞行积分布丁。(这是否又暗示着什么?)

Mark Kermode对这个情节评论到:如果你注意到了超市里的这个红衣女子,那么你就会发现,Barry和Lena之间关系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完全的逆转。简单说,这部电影好像是讲述Barry如何追求Lena的故事,但这段超市里的奇遇却表明:Lena才是真正在追求Barry的人。事实上,在两人第一次约会时,Lena向Barry坦白:她第一次开车来他的工厂,表面上是路过,其实
[img=24:C][/img]

好了,对这部影片的全部分析就结束了——虽然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讲。你可以认为我上面所说的都是胡扯瞎掰,没关系,因为我自己在看其他人写影片镜头分析时也有这种感觉。不过,如果你看完了这部电影,你就知道我下面说的不是瞎掰了:

不要随便打phone sex,更不要随便把你信用卡密码告诉陌生人。

私恋失调的相关影评

私恋失调
昊子 • PTA
私恋失调
ajiao •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