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周日晚间剧场:1984

评分:
6.0 还行

原名:BBC Sunday-Night Theatre: Nineteen Eighty-Four又名:1984

分类:剧情 / 科幻 /  英国  1954 

简介: "BBC Sunday-Night Theatre" 198

更新时间:2010-05-18

BBC周日晚间剧场:1984影评:影评两篇(被震到了,看完电影我只会呆坐着,看影评来帮助自己恢复)

我爱老大哥——电影《1984》

1984起初只是公历纪年的一个年份,后来《1984》成为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一部著名小说,再后来《1984》被拍摄成一部英国电影。

乔治·奥威尔于1948年完成小说《1984》,预言了36年之后的世界;电影《1984》于1984年公映,为的是纪念乔治·奥威尔,并告诉他和世人们——世界并没有变成小说中的模样,“老大哥”只是文艺作品中的虚拟人物。

“老大哥”这个虚拟人物对于中国人而言,是相当陌生的。然而,就是这位“Big Brother”,这位拥有绝对统治权力和精神感召的伟大领袖,在2006年美国出版的《101个最具影响力虚拟形象》一书中(荣登这个排行榜的主要是神话、童话、小说、影视、广告等作品中的虚拟角色,采用网上投票的方法),位居第二,仅次于万宝路香烟广告中的牛仔,而为中国人所熟知的米老鼠唐老鸭、圣诞老人、哈姆雷特、芭比娃娃、福尔摩斯、007、超人、罗米欧与茱丽叶等等,都难敌“老大哥”的万丈光芒。可见,在西方社会的文化生活中,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这位“老大哥”是何等得举足轻重!

大一的时候,上“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程农推荐我们读一读“反乌托邦三步曲”——乔治·奥威尔的《1984》、阿道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扎米亚京的《我们》。我第一本就读了《1984》,当时的震撼难以言表,可以说,它改变了我的人生。

时隔十年,我才与电影《1984》相见恨晚。影片的色调是暗蓝,或者说是阴森的蓝,男女主人公的面色则是一种寒冷的苍白,大多数道具也都是老旧、破败、残缺的面貌,只有那些24小时全天候运行的显示屏,成为全片唯一的“亮点”——只有它们是闪亮的,是变化的,进而仿佛是有生命的——不过,它们都是属于“老大哥”的,你看到的都是“老大哥”想让你看到的,你听到的都是“老大哥”想让你听看到的,而且,它们还是“老大哥”的眼睛,你的一举一动都在“老大哥”那拷问灵魂的目光里。

我们应该无条件地热爱“老大哥”、跟随“老大哥”,没有“老大哥”,就没有我们正享受着的美好生活,就没有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正义,就没有永远正确的思想来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是“老大哥”高屋建瓴地总结归纳并不厌其烦地教育引导我们——“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愚昧即力量”,“谁能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能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使得我们不再迷茫、不再疑惑,真理已经被我们所掌握,我们再也不用为着那些无聊的问题而浪费宝贵的思想;是“老大哥”不辞劳苦地为我们剔除了有害的东西,使得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保持纯洁与高尚,永远紧跟真理的步伐;是“老大哥”细致入微地保持了真理的完整与统一,使得我们可以对于那些“无稽之谈”和“卑鄙谎言”嗤之以鼻、不屑理会,它们根本无法伤害我们,因为“老大哥”已经代表人民将它们提前消灭,永远地消灭。——我爱“老大哥”!是他给了我们所有的一切!

可惜,温斯顿并不认同以上的恩赐,他怀疑,他思索,他躲在显示屏的死角写日记,他在专卖旧时代物品的杂货店与裘莉亚偷情。所以,他会痛苦,会失眠,会感到莫名的孤独,会感到生命的脆弱。在那间破旧的小屋子里,他才认为自己是活的,一出门,一切又都恢复到行尸走肉的状态。

对于这样的异端,“老大哥”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宗旨下,“思想警察”奥勃良成功地将温斯顿从罪恶的边缘挽救了回来。正如奥勃良所说:“你首先要明白,在这个地方,不存在烈士殉难问题。你一定读到过以前历史上的宗教迫害的事。在中世纪里,发生过宗教迫害。那是一场失败。它的目的只是要根除异端邪说,结果却巩固了异端邪说。它每烧死一个异端分子,就制造出几千个来。为什么?因为宗教迫害公开杀死敌人,在这些敌人还没有悔改的情况下就把他们杀死,因为他们不肯悔改而把他们杀死。他们所以被杀是因为他们不肯放弃他们的真正信仰。这样,一切光荣自然归于殉难者,一切羞耻自然归于烧死他们的迫害者。后来,在二十世纪,出现了集权主义者,就是这样叫他们的。他们是德国的纳粹分子和俄国的共党分子。俄国人迫害异端邪说比宗教迫害还残酷。他们自以为从过去的错误中汲取了教训;不过他们有一点是明白的,绝不能制造殉难烈士。他们在公审受害者之前,有意打垮他们的人格尊严。他们用严刑拷打,用单独禁闭,把他们折磨得成为匍匐求饶的可怜虫,什么罪名都愿意招认,辱骂自己,攻击别人来掩蔽自已。但是过了几年之后,这种事情又发生了。死去的人成了殉难的烈士,他们的可耻下场遗忘了。再问一遍为什么是这样?首先是因为他们的供词显然是逼出来的,是假的。我们不再犯这种错误。在这里招供的都是真的。我们想办法做到这些供词是真的。而且,尤其是,我们不让死者起来反对我们,你可别以为后代会给你昭雪沉冤。后代根本不会知道有你这样一个人。你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得一干二净。我们要把你化为气体,消失在太空之中。你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登记簿上没有你的名字,活人的头脑里没有你的记忆。不论过去和将来,你都给消灭掉了。你从来没有存在过。”

在“友爱部”的肉体和精神折磨下,当梦魇中的老鼠张牙舞爪地出现在紧贴自己面庞的铁丝网的另一侧时,温斯顿的意志终于土崩瓦解,他歇斯底里地把能出卖的都出卖了,包括自己的思想、良知、信念、情人,还有爱……

最后,温斯顿的心里只有对“老大哥”由衷的感激和敬爱,他感到自己终于纯洁了、宁静了,他自然而然地用手指在积了灰尘的桌面上画着“2+2=5”,没有丝毫的疑虑和困顿,那些喧闹的有害思想终于从自己的身体里被揪出来、被彻底毁灭掉,坐在咖啡馆的小桌旁,享受阳光,凝听“老大哥”的教诲,他真心地渴望终结的子弹,他希望能够尽快完成最后的升华,达到幸福的终极。

温斯顿终于回归了对“老大哥”的爱,我们更应当一如既往、义无反顾地爱“老大哥”,因为,“老大哥在看着你”!

(heima6242007年6月12日·深圳)

“谁掌握过去谁就掌握现在,谁掌握现在谁就掌握未来。”电影的开场引用了书中的一句“语录”。迈克尔•雷德福在1984年似乎很准时的把这部预言小说搬上大银幕。故事的主人公出场的时候伴着一阵阵让人难受的咳嗽,也许导演在纪念奥威尔这位死于肺结核天才的预言家。在奥威尔写完这部小说之后,世界上又发生了无数与《1984》中的描述完全吻合的事件,如果他能活着看到这个愚蠢,荒谬又脆弱的世界是怎样被操纵和蹂躏,不知道他改为自己的预言感到高兴还是悲哀。

在《1984》描述的国家中,所有人都归党管束,而最高领导人“老大哥”的意志就是党的意志。老大哥无所不能,永远正确。老大哥的肖像遍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任何一个领域都在老大哥的关怀之中。看到这些,我觉得这个场面简直亲切的有些残忍。我们的老大哥也曾被印在画上或者制作成铝像章或者雕像遍布全中国的每个有人的角落。最后因为没铝制作飞机了才停止了像章的制作。《1984》中的一切科学和文化成果都是来自老大哥的智慧的领导,即使没有直接的关系,也是受到老大哥思想的启发。

人民对老大哥有着极度的个人崇拜,人们喊着口号或者用同样的手势表达着对老大哥的敬意。导演让演员穿上了统一的蓝色的衣服,这应该是向苏联致敬。我想如果演员穿上绿色的衣服我们国家的观众会更觉得亲切。那些统一的集体化的手势曾出现在《意志的胜利》中,出现在任何一部文革纪录电影中,出现在无休止的阅兵中。年幼无知的我也曾和无数小孩一起高举着少先队队礼对着一块红布宣誓。老大哥并不会因为人民的爱戴而变得更加和蔼,而是更加理性的行使自己的权力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更统一。“电幕”在城市中到处都有,它可以随时下达指示,也可以随时监视人们的吃喝拉撒,甚至起床和做操。人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被认为是反对社会进步言论。福柯曾经指出一个“圆形监狱”的模型,它的空间特征是圆环状的监狱大楼加上高耸于圆心处的中央监视塔,大楼内的每一间监狱均在中央监视塔的监控范围内。无论是前来巡视的高官,还是普通的小狱卒,只要置身于监视塔内,就由于空间上的等级划分,获得了对每个犯人的绝对控制权。集权者似乎都深知控制权和支配权与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

当然,最重的罪行还是思想罪。影片中和温斯顿•史密斯关在一个牢房的思想犯,在被抓到后终于知道了原来自己一直是个社会的叛徒,告密者是自己的小女儿。对下一代的精神操控和洗脑是任何集权者都不能忽略的事情,希特勒这么做过,东条英机这么做过,红卫兵也是这样的牺牲品,还有今天的无数从小学到大学乃至博士一直熟读马列毛的人。即使一个人知道哲学不该这样独裁,经历了如此多的教育熏陶后也不一定能保全其头脑清醒。老大哥教育小孩子们要爱党,要先进。先进的表现就是监视父母,揭发父母,大义灭亲。陈凯歌导演在回忆童年的时候总是忘记不了这样一个场景,他的爸爸被批斗的时候,少年凯歌竟然也推了父亲一把。成年后的陈凯歌一直为此后悔,或许《霸王别姬》中段小楼与程蝶衣互相揭发那一段是导演对过去的再现或者忏悔。

福柯在《癫狂与文明》中还引用了这样一个例子,1656年巴黎建立“总医院”,以对癫狂病人、理智失常者实行大禁闭,但是连平民也被不分青红皂白地关押起来。因为从“理性”的角度看来,这些人都是“非理性”的。正是这种理性的权力运作,使得权力者与“非权力”阶级交锋显得没有必要,它们之间不需要真正的对抗或者冲突,“理性”本身已经不战而胜。老大哥用列数字的方式不断的向国民宣传自己统治下的国家的进步,每一项工农业指标都在进步,经济不断的掀起新高潮,人们的生活似乎也在进步。小说或者电影中的这一段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几乎得到了最完美的真实再现。当然,即使乔治•奥威尔的想象力再丰富也不如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中国媒体。《1984》中巧克力的进步是以“克”为单位,而我们国家在1958年说稻子亩产量可以达到十几万斤,并说明了科学根据。

有些话当然要禁止说,书当然更不能随便写,但是只是禁止还不彻底,学者们要把一些不利的词汇消灭,于是,字典越来越薄,剩下的全是好话。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性”也是与理性相悖的,性本能使得男女双方在做爱的时候只顾及自己的快乐,而忘记了党的教诲,而且党也没办法控制,于是老大哥号召禁性。当温斯顿•史密斯和朱丽娅赤裸拥抱的时候,秘密警察猛的冲进屋子,一个警察朝朱丽娅的肚子狠狠的打了一拳,这个镜头让我心寒。权力的泛滥和洗脑政治的熏陶使人丧失了人性,变成被他人控制的“理性”机器,也只有机器是最理性的。在老大哥的号召下,广大根正苗红的女国民开始宣誓禁性,并以此为骄傲。性生活的缺失则会造成更歇斯底里的“理性”,人们有了无穷的精力去战争,批斗,或者领袖崇拜。很多年前我看到王小波老师的《黄金时代》,王二和陈清扬在那样一个举国无意识的环境也正是通过性保全了自己的人性。

故事的结局是温斯顿•史密斯和朱丽娅互相供出了对方的反动事件,温斯顿•史密斯最后对着老大哥的画像说了“我爱你”。他最终还是不敢说出“2+2=4”。导演用温斯顿•史密斯凝视镜头的定格画面结束了这部电影,这个巧妙的镜头似乎预示了一种时间上的无限。千万别以为小说中描绘的阴暗已经过去,《1984》带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巧合的历史记忆,我们要知道如何走出阴影!

作者:魏晓波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