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看

评分:
6.0 还行

原名:对看又名:Look Love

分类:纪录片 /  中国大陆  2015 

简介: 影片描述生活在湘西深山的父与子,及一个在北京国际学校上学的女孩与母亲的情感故事。

更新时间:2016-04-18

对看影评:叶云:纪录片是我陪伴他人旅途抵达自己内心的一场冒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共号爱纪录(ilovedoc),转载请注明。

最早知道《对看》在台湾纪录片双年展的页面:两分多的片花以孩子们的睡眠为开始,使用双屏影像,非常直观地呈现了两组城乡孩子的起居学习、生活娱乐。城乡贫富差距,或许可以将片花提炼成这样议题性的概念,但双屏并置的方式还是引起了我的兴趣。后来才知道,这个片花来自叶云的毕业作品,一个16分钟的双屏影像短片。
年初,我去北京,有机会看到了《对看》。两个半小时的片子着实不短,但却在观看过程中一点点被两个孩子的成长故事吸引。很多时候,我觉得导演的镜头像是温柔的凝视,耐心、坚定,默默陪伴着两个孩子成长。但生活却也并不因此给两个孩子以慈悲,他们的成长也像我们所有人的成长一样,仓促懵懂,跌跌撞撞,甚至有更多绝望。这也让我对叶云更加好奇,到底是怎样的力量支撑她去抵抗拍摄中时常出现的无力感,最终完成作品的创作。于是便有了这篇采访。

[img=1:C]一位台湾朋友在looklove分享了TA的童年回忆[/img]

在跟叶云的联系过程中,她给我看了她为《对看》做的网站(www.looklove.org)。在网站的简介里,她写道:“这是一段漫长孤独的冒险,我原本没打算要拍一部纪录片,最后却深陷其中;很长一段时间,我看着他们长大,自己的生命却在拍摄的素材和童年的回忆里停下来。“ 对叶云而言,那趟拍摄是对两群孩子的凝视与陪伴,也是一趟重新进入自己童年、跟人分享自己童年的回忆之旅。而这个网站,是叶云创造的一个分享空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每一颗星星里面包裹着一个回忆,来自不具名的陌生人。那些回忆来自大陆、日本、台湾,来自隐秘的童年,来自不知多少年前的时空,就像是万里迢迢抵达地球的星光:也许并不能带来温暖,但至少有光,再微弱再遥远,也呼应着彼此的存在。

而我想,这也是叶云想通过《对看》传达给我们的吧。

[img=2:C]《对看》海报[/img]

爱纪录:据说《对看》最初来源于你的毕业作品,一个双屏影像装置,可以描述一下那是怎样的一部作品吗?你当时创作的初衷是怎样的?

叶云: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很关注乡村支教,NGO、NPO之内的组织和公益项目,大三暑假和很多大学生一样,独自去旅行,同时第一次去到了我拍摄的这个小乡村。那个时候他们没有学校,在老师家里上课,我和小朋友一起在龙老师的家兼学校画画玩儿。回到学校之后不久,我所在的工作室开始给城市的这所私立学校(北京的一所国际小学)新址做公共艺术的设计,我还是这个项目的书籍主编。采访他们校长时,了解到这所私立学校每年都捐赠5所希望小学。在很短时间接触到物质环境完全不同的同龄小孩,我内心挺复杂的,希望可以借这个机会帮助农村的小孩有一个校舍,安宁的学习环境,也希望城市的孩子可以看到他人看到世界,希望用一种有趣的艺术的方式让他们互相建立一种有机的联系。于是我开始了《对看计划》这个项目,给城市的校长发邮件,介绍公共艺术这种基于公众与社区的艺术;给乡村的老师写信了解实际需要、设计新的校舍等等。一开始是设想进行物质空间的置换,城市小学给乡村小学建一所学校,然后把现有的乡村小学木屋桌椅置换到城市小学的空间中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在毕业作品的短时间内实现这一切,所以最后展出的是整个过程中我的行为留下的痕迹:书信文字的、策划设计的、照片影像的,用一个时间线索把他们穿联起来,唯一表达我观念的只是那部16分钟的双屏影像短片。

[img=7:C][/img]

爱纪录:这部影像装置作品是基于怎样的机缘演变成现在这个时长两个半小时的纪录片的?

叶云:那部短片受到好评的同时,我自己觉得那种直接尖锐的表达容易引起误读,总之就是在表达上不满足,也因为和孩子们真实的相处看到了更多,有一股力量试图表达得更深入精准又微妙吧。于是开始长篇的探索。

爱纪录:在最初的双屏影像中,你展现的是群像,那后来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变成去着重关注两个个体?又是因为怎样的原因使你具体选择了这两个小孩?

叶云:其实我在拍摄的过程中还是同时拍摄了好多小孩,基本还是一个群像的拍法。这首先是因为在一开始拍摄时,是完全没有现在的故事的,也没有这个预期,甚至没有明确的主题,我只是感知到了我要寻求什么,但是完全不具体,我的行为只是不参与的陪伴与观看;其次还因为我短片拍摄的时候就是群像的,在班级与村庄这两个空间中,小朋友都很喜欢我,我不希望他们敏感的小心灵感觉到我有分别心,于是所有人、有趣的事情我都会拍一拍,这个习惯一直到我拍摄结束。但是实际到了拍摄中期的时候,我就已经锁定了三四个人物主要拍摄,倒不完全是因为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明确的主题与故事,而是因为我喜欢他们,摄影师与拍摄对象也需要气场相投才拍得好吧,才会彼此心灵照见,这比单纯拍摄一个代表性的议题人物更吸引我。最终选择这两个小孩是在整理素材准备开始剪辑的时候才决定的,主要还是因为这两个人物最有生命力,而且他们的故事也是最完整、明确的,也最有照应性。

[img=6:C][/img]


爱纪录:《对看》在拍摄过程中,也参加了包括亚洲阳光纪录片大会(ASD)、CNEX华人纪录片提案大会(CCDF)在内的一些提案论坛,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反馈。你觉得提案这种方式对你做片子有怎样的帮助?从中学到了什么?

叶云:首先是感知到这个行业吧,因为我不是影视或者纪录片相关专业,在这之前对这个领域不太了解,通过这样的行业提案会,你知道大家都在谈论什么拍摄什么关心什么,倒不是说要跟随这种主流,只是看见别人的同时你更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么。
然后就是认识了一些拍摄纪录片的创作者,当时作为菜鸟级的小学生,包括机器使用,剪辑插件,纪录片伦理等等,我在这些前辈那里学习请教到很多很多,非常感谢。
再然后就是对于一个刚开始拍摄影片人的鼓励,这种关注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还是很燃的。当然也会带来烦恼,我要不要按照他们说的去做了,我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呢?故事到底是什么呢,在哪里结束呢,他们会一直问你这样的问题,很烦恼,当然同时也带来更深入的思辨。

爱纪录:你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如果是一个人去拍摄的话,会遇到一些困难吗?

叶云:我基本都是一个人去拍摄,有很小一部分是有朋友帮我去录一下音,也都不是专业的录音师,因为那个时候我也没有钱请不起任何人,只付得起自己坐火车硬座的费用。一个人拍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路途中设备太多太重了,我贪心要影像声音质量好,每次去湖南拍摄都会带上摄影机、5D照相机、镜头、三脚架、话筒、无线麦、电脑、硬盘、各种充电设备有时甚至要带充电电瓶,再加上衣物、礼物,大箱子就满满当当。在面对火车站长长楼梯的时候就很绝望。但是我也是幸运的,在我努力搬箱子的时候,遇上好心人帮把手的几率也非常高。
再一个困难就是跑不开顾不过来。在整个拍摄阶段我都有一份全职的设计工作,只是不需要规律坐班而已,但是需要完成项目任务。在工作和北京、湖南两个拍摄地点之间,需要事先计划安排好时间,大致预估关键的时间节点,做拍摄计划。很多时候需要带着工作去湖南,然后找一个有网络的地方发邮件给同事。在整个过程中还是很纠结,你不得不因为实际的困难或者冲突而放弃某些拍摄,而在创作上我是一个尽力追求完美的人,对于纪录片一定会产生痛苦,因为它不可能完美。还有就是面对很复杂的场面和事件,一个人拍摄既需要观察协调沟通,了解现场发生了什么、将发生什么,还需要去捕捉拍摄,如果还想追求一点艺术的话,其实是很累的。尽管如此,如果没有特别合适的拍档,我仍喜欢一个人拍摄。

[img=3:C]《对看》主人公之一林森的家庭合照[/img]

爱纪录:影片里,涉及林森和他家庭的部分,都是讲方言,你可以听懂吗?如果听不懂,要如何对拍摄进行把握?

叶云:林森部分他们之间的对话都是方言,我一句也听不懂,剪辑的时候翻译都很难找,出了他们这个镇子隔壁村的人都不能完全听懂。拍摄的时候,我虽然完全听不懂他们讲话的内容,但是总能被他们的情感带入,现在想来,现场似乎有一种很浓郁粘稠的气息,我完全被吸入并且很过瘾地拍摄,我从来不会打断他们的对话,不到他们结束我绝不发出任何声响,结束之后基本也不会过问他们在谈论什么。而那些听不懂的对话与场景可能是这个片子拍得最好最有魅力的部分,因为听不懂我也不试图打听,于是我们彼此自在,而那份情感的频率恰好我能接收与感应到,是缘分是巧合是运气,我想是这样吧。

爱纪录:有没有具体哪个部分的拍摄令你印象深刻?

叶云:太多部分了,人物情感浓烈的时候,都是我很难承担又不得不面对还要反复观看,所有的细节都在心里,梦中。

爱纪录:《对看》具体拍摄了多久?因为影片拍摄跨度长达几年,就像你一直陪伴这两个家庭成长一样。在这样长久的陪伴与关注中,必定会跟被拍摄对象产生感情。但这两个家庭其实各自有其无法克服的困境,尤其是林森的遭遇,更是一种物质与亲情的双重缺失,而你作为一个旁观者,可能又无法为他做什么。所以我很好奇,你作为一个年轻的创作者,在拍摄中如何对抗那种无力感,如何说服自己继续拍下去?

[img=5:C]林森和他的话[/img]

叶云:拍摄时间是从2009年隆冬开始到2013年春节前。
我觉得自己很残忍,特别是在反复观看素材的剪辑阶段,深夜痛哭是常事。有很多时候我拍摄的时候,因为情绪,手其实是抖动的,但是我在克制,从呼吸上,让影片画面上一丝一毫察觉不出来,还以为我是用脚架拍摄的。比如最后那个场景三弟弟一直叫爸爸起床做饭,我是因为要回来拿三脚架突然闯进那个空间的,弟弟在叫喊,我也没时间去弄脚架了,立门而拍,其实当时我的全身都在抖可能只有摄像机是平静的,很久之后弟弟看我一眼,他那么饿那么无助,我不去帮他,还在那里拍摄,那种压力终身不忘。这是我拍摄的最后一幕,之后其实我无法再拍摄他们了。
我说服自己的唯一理由只是,如果我不在那里这一切也一直在发生着,后来我已经不能说服自己了。虽然不想提出或者特别强调,但是当时我的确有一股强烈的能量希望他们的日常,他们的所想,他们的形成被重视。单纯的陪伴和拍摄是有区别的,拍摄会帮助我更深的看见,这是一把双刃剑,刺向我也刺向他们,然而他们是无辜的。而大多时候,我其实是愿意和他们在一起,我喜欢我的拍摄对象,他们有吸引我的魅力我才去拍摄他们,也有太多快乐的时刻我难以忘记。

爱纪录:虽然《对看》是关于两个孩子,但从我观影印象上,最后呈现出来的好像还是林森的部分更多一些?是因为本身对他以及他家庭的拍摄就比较多吗?而欣媛的部分就相对少,包括她家庭部分的呈现也很有限,是存在具体的拍摄困难吗?你如何平衡这两个小孩在影片中的比重?

叶云:山形电影节选的175分钟,两个孩子的比重是相当的,也会展现欣媛家庭的更多层面,这个人物的确会更丰厚。现在的版本主要还是考虑时长和观众的接受度。有时候角色的力量也不一定是从时长比重上来展现的,在恰到好处的时间出现有时候更具力量。
从素材来看,是林森这个人物更丰富,他是可以独立成片的,很多人也如此建议我,认为会更艺术更有质感甚至更受影展青睐,只是我不想放弃我对时下社会的观察与解读,以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起产生的对话带给我的无法言说的微妙感,很多层面,他们如此不同却又如此相似。

爱纪录:《对看》的剪辑指导是廖庆松老师,在跟他合作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叶云:这部影片的剪辑十分艰难,从我完成粗剪、开始和廖老师合作剪辑,到完成最后的版本,期间跨越一年时间,历时四次。他说这部影片把他打回到不会剪片的状态,像一个初次剪辑的人,却十分过瘾。这就是纪录片吧,现实的纷繁复杂与解读取舍。特别是我这种拍法,对于剪辑是丰富的资源也是极大的挑战。没有他的帮助和把关,这部影片最后的呈现不会这样生涩质朴又成熟。
廖老师教会我观看,观看素材、观看人物,让人物自己告诉你影片将何去何从。这其实很像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父母需要看清楚你的小孩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你希望它成为的样子,这才可能让这个孩子自然生长,纯然天性最珍贵最难得,这样的相处也才是最舒服的。这其实是非常难的,做到像廖老师这样可以无我的看清楚,需要一生的磨炼。

[img=4:C]右图为《对看》主人公,欣媛[/img]

爱纪录:你有没有给这两个孩子看过影片?如果有,这两个孩子是如何看待影片(包括对方)的?

叶云:欣媛看过部分,林森还没有,他知道我剪成了电影,但是我还没有勇气让他看,在一个如何的场景下,我陪他看还是他们自己看?我和他都需要再成熟一点才能面对吧,或者离一些事情再远一点。

爱纪录:《对看》做了这么多年,你觉得这中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纪录片创作有怎样的体会?接下来还会继续拍纪录片吗?

叶云:我原是要通过纪录片反映社会表达观念的,最后看到的却是自己,改变的也是自己。纪录片是我陪伴他人旅途抵达自己内心的一场冒险。即便如此,这部影片仍然十分扎实的具备它的社会属性与价值,我希望它有更多的机会在国内放映,这个故事与主题能够引起更深的关注与讨论。
有一部影片也已经四、五年了,素材放在那里要开始剪辑了,也许还会再有一部吧,这三部之后我就不知道了。如果没有想要必须表达的,我不会找题材。只有它来找我非拍不可的时候,才会继续吧。

本采访引用图片均来自叶云个人网站looklove.org。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