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ORE HUMAN THAN HUMAN——这一集讲人类在图像中夸大某一部分的传统,所谓“飞鸥本能”。海鸥就着母亲嘴巴上的红条标记啄食,所以即使拿给它一根贴着红纸的木棍,它也啄得很欢,而且红条标记越突出,它啄得越起劲。借此推断,如果海鸥有艺术,一定是无限夸大的红条标记。人类也有类似的倾向,从维伦多夫的维纳斯突出胸部和生殖器,到现代毛片还是突出胸部和生殖器。性喜夸张是人类的本能,等级森严的埃及社会和模拟自然再现可见世界的古希腊多少压制了这种本能,但到了稍后的希腊化时代,这种倾向再次显现。跟动物不同的是,人类夸张的具体内容也受到后天文化的影响,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像印象派就突出纯粹眼睛所见的光线和色彩,现在我们通过不同途径看到的人体形象,也都有不同的夸张表现。
2,THE DAY PICTURES WERE BORN——按照大多数艺术类书籍的说法,原始壁画和巫术有关,即弗雷泽【金枝】中论述过的前一种巫术:模拟或者说是顺势巫术,原始人分不清意象和实体的区别,以为画个猎物的形状有助于捕获猎物,贡布里希的名著【艺术的故事】也是采用这一观点。但是,根据本集的讲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很多壁画画的并不是猎物,而是原始人崇敬的动物,而且,壁画还配有各种奇特的图案。讲述人给出的答案,是说他们画的是脑海中的幻象,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没有进一步说明。我的理解是,这和原始宗教有关,以为自己画出的是彼岸世界的奇观。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片中提到的原始壁画到了某个时间就绝迹了:弗雷泽在【金枝】中讲得很明白,先有巫术,后有宗教,在巫术领域,尽管也有巫师兼国王,但事实上人人行巫术,而在宗教领域,权力日趋集中,就不是谁都具有祭司的功能了。按照这个逻辑,原始壁画很可能产生在巫术主导向原始宗教主导时代的转变过程中,接着巫术人人参与的传统,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可以窥见已经是宗教前提下的神迹,大家都画,画就多,而随着严谨宗教体系的建立,那种能力越来越为极少数人所拥有,他们不去画,画就没了。
3,THE ART OF PERSUASION——这集内容有点老套,无非讲了个利用图像炫耀文治武功愚弄傻逼民众的传统,片从小布什讲起,讲到波斯的大流士王发明自己张弓的政治标识(国旗国徽的起源),再到亚历山大大帝首次散布至少貌似逼真制像的策略(钱币印伟人头像从他起源)——这里居然没有提到他的御用制像家莱西波斯,然后是奥古斯都屋大维,又剪头发又摆POSE,给人一个和实际不符的形象,借此赢取民心,结果欺骗了大伙。这个要让学校政治老师说的话,有点太不马克思主义了,过分夸大艺术的作用,弄得那些事全由艺术决定似的,呵呵
4,ONCE UPON A TIME——这集讲了电影的远古对应物,图像的叙事问题(我看的这个版是中文配音的,翻成了“说书”,更准确更现代地译,应该就是“叙事”),电影为什么打动人,先是来到古亚述,看亚述巴尼拔炫耀自己功绩打败敌军的浮雕,有情节有英雄人物,但没表情,所以不能打动人,于是再到古希腊看俄狄修斯的雕塑,有表情了,但还是没有完整的叙事,接着是古罗马的图拉真记功柱,整个一巨型史诗片,但还是没感觉,最后在澳洲土人的传统中找到了最后一环:图像要结合音乐才能真正动人
5,TO DEATH AND BACK——最后一集讲关于死亡的制像,很有启发,但也很多语焉不详之处。首先,人们愿意让逝者的遗像环绕四周,是因为那样能营造一种死者依然相伴左右的氛围,借此消除死亡和消逝带来的恐惧和遗忘。但不光有安详温馨的逝者像,也有狰狞吓人的死神像,讲述人从阿兹特克的人祭传统中寻找此一问题的答案,最后的结论是,人们在恐怖的死亡场景面前能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信仰体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受难像正是结合了抚慰和恐吓两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