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被害者 第一季

评分:
0.0 很差

原名:誰是被害者 第一季又名:谁是被害者? / The Victims' Game

分类:悬疑 / 犯罪 /  中国台湾  2020 

简介: 一名亚斯伯格症的鉴识官方毅任(张孝全饰),在一起诡异的命案中,发现命案的关键证物

更新时间:2020-05-18

谁是被害者 第一季影评:谋杀案外壳包裹着的社会伦理剧

这部剧对我来讲后坐力蛮强大的。至少我在它平平无奇的前几集叙述中险些弃剧,直到最后两集,仿佛揭开大幕。我莫名其妙地在倒数第二集,方毅任跟女儿江晓孟那场海边的对手戏里哭得撕心裂肺,虽然我的眼泪没有声音,但是我觉得我的内心受到某种撕扯。
我过后再去思考,它触碰到了我的哪一个痛点。很显然,当你面对一个Asperger症患者的时候,过度煽情是不存在的。这部剧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患有Asperger症的,不懂得如何社交和解读他人情绪信息的人把故事牵引出来的。所以在过滤掉烂俗的父女重修旧好这一类老套的情节和情感的时候,它打动我的,是人性中的脆弱,挣扎和抵抗,以及最本质的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关系。所以,我觉得这部剧很纯粹,也很美丽。
先来一点科普,Asperger's或者说Asperger Syndrome指的是自闭症的一种,在社会通俗语境中,通常用来指代比较high functioning (高功能性)自闭症。这样的群体可能在正常生活自理工作中与他人并无明显的区别和差异。也有一些乡野传说是患有Asperger的人群会有特殊的艺术上的感知力或者表达力,虽然没有得到印证。总体来说Asperger还有着与之相关的社会意义,并且患者也会建立起跟病症强大的个人心理身份认同,比如虽然在社交、沟通或者情绪处理有着一些缺失,但是也许在其他方面异于常人。其实Asperger‘s/Asperger Syndrome早就在2013年美国精神卫生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发布DSM-5(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的时候就被归类为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自闭症谱系障碍)中的一种,而不再被单独使用了。总体来说,孤独症是认知发展性障碍,成因也十分的复杂,主要的特征是与人沟通交流的障碍,对于情绪感知的障碍,通常在社交过程中,无法或者是在感知他人的一些社交信号或者是情绪性信号方面有障碍。
“爸,我这条命是你给的,今天我把它还给你。”
balabala一大堆。言归正传。当方毅任跟江晓孟最终面对面,他在对话中仍然是尴尬的笨拙的。我想,打动我的大概就是,看到,这个同样在生活中存在缺陷和挣扎的人,去学习如何补偿另外一个生命中缺少关爱的人;同时学会如何与人建立联结,或者说如何学做一个有情感的人,并承担一个社会角色。他焦急伸出的手,还有晓孟跳海的时候,他不假思索的跟着一跃企图抓住她的那种本能,或许就是我的痛点。
就像每一集之后创作人员和演职人员的自白一样,他的冲突在于让一个完全不懂的情绪为何物的人去接受自己的女儿是嫌疑凶手并且在下一秒钟会实施自杀的事实,去理解自己的感受,也探索并且明白女儿的经历。到最后可以尝试着做出社交性行为,对别人的善意表达感谢,表达对女儿的亏欠。他的成长和直面问题解决矛盾的勇气,跟李雅筠往后缩回自己的心理防御系统的故事恰好是一个反向的过程。 在破案的主线旁,是一个父亲去寻找女儿,并且学会如何跟人建立联结,维系关系,学会去爱,并且学习情绪的过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病人,都在人生路上有着许多的功课,都在寻求医治。
伦理命题的探讨
这部剧值得思考和探讨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想到去年台湾一部大火的剧《我們與惡的距離》,自杀,谋杀,心理疾患,家庭教养,社会问题。有点感叹唏嘘啊,我们的剧什么时候可以去接触到这些命题,不是仅仅带来侦探破案的感官刺激,而是引发一些讨论和思索,带来一些社会层面的辐射。
我觉得这是一部很有良心的剧。在每一个向死而生的故事里,每一个结束生命的故事的背后,都有着许许多多我们不知道的细节。究竟一个人身上发生了什么,导致了最终的结局。而这些东西通常是我们通过新闻报道,街巷闲谈中所无法了解的,我们跳过省略了许多的步骤。
在这许许多多的故事背后,引发我们更多思索是他们死亡背后的那些命题,是无法抽丝剥茧就能够解决的,充满了矛盾和悖论的伦理上的争议。
1. 自杀是一个无奈的选择,还是痛苦的终极解脱形式?
一个社会边缘人,究竟杀死他们的凶手是谁,是他们自己吗,还是串联起谋杀案件的许雅钧,或是曾经霸凌他们的人。如果这些人的生命中多一些理解、关怀、支持或是来自他人的善意,结局会不会不一样。他们每一个人的死亡和疯狂,都是这个社会的死亡和疯狂。
这个问题晋升到另外一个层面,当你体察到一个人的痛苦,比如像李雅筠一直在强调的帮助这些原本就有了自杀意念的人去完成临终遗愿。如果我们的家人罹患癌症,想要结束痛苦,体面的死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江晓孟拔掉母亲的呼吸器一样,让他们结束身体上日复一日的折磨保留尊严;如果这样的选择是在病人丧失意识的情况下做出的,我们怎么知道病人清醒有独立判断的时候,不想要再多看一天升起的太阳。如果这样的选择是他们自己在有独立判断能力的情况下做出的,我们作为亲人,或者是医护人员,要选择支持并相信他们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死,尊重他们的个人意志,还是要坚守治病救人的价值观呢。
当我们把这些假定的情境,从癌症换成心理疾患呢?如果一个长期饱受抑郁症困扰的人,觉得人生无望,想要自杀呢? 当然癌症和抑郁症还是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两个情形也无法完全放在一起类比或者探讨。
但这每一个命题背后都有着许多的前提,也会引导出许许多多不同的个案。每一条路都复杂至极。
这故事的巧妙就在于,这些命题在电视剧里的很多人身上都有展露。包括记着徐海茵自己的身世,她的父亲曾经自杀,并且想带着妻女一起上路。我能够感受到徐海茵对父亲的死那种复杂的情绪,爱,思念,悲伤,气愤,痛苦,困惑;还有恐惧和错愕。你一定不相信这样爱你的人,会想要杀死你,无论他有着多么自圆其说的理由。同样的道理,一个想要自杀的人,或者说一个本身对人生感到绝望的人,是否可以帮别人去处理他所认定的生之痛苦,并结束他们的生命。这也同样是串联起所有杀人案的关键人物护工李雅筠需要面对的问题。
她对每个人的帮助是否真的能够让这些个体获得解脱。还是在这剧情之外,有着其他的可能性,如果他们继续生存,会不会像徐海茵所说,游诚皓能够等到父母接受她生理性别同心理性别错位而实际上她是一个女孩子的事实,等到社会去接纳她并且赋予她跟别人一样的权利去生存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刘光勇会看到他小孩的出生成长,让ta明白他虽然做错过事情但是为此付出了心理上巨大的代价,同时他也有着自己的良善,并不是社会新闻里定义的“杀人犯。”
我相信当刘光勇在上吊自杀被救下来之后,他是渴望生的,即便他仍然面对着要背负内心罪责的功课。我觉得这部剧的善意在于,他们每一个人都不是面临着完全的绝境。人生之门在关上的同时,还开了一扇窗。所以这个案件从刘光勇开始,就已经不再被定性为自杀案件,而是连环凶杀。甚至从一开始,它就不是自杀案。
当然我并不是特别喜欢,剧情上的设定,把一切都归罪于李雅筠这一个体上,说是她引导未成年人一起作案,在各个治疗团体找一些当下心理比较脆弱的人精神洗脑,教他们自杀。对于社会问题的探讨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可以去挖掘。不过电视剧拍到这个程度,并且多线叙事,故事之间互相辅助阐释,并且同主题相呼应,已经是非常棒了。
2. 电影给出的解答:希望 vs 绝望
是生存还是死亡,是坚持还是放弃,其实,这并不是一个连线题,对于有些人来说甚至也不是选择题。但是我喜欢这部电视剧的原因在于,它没有单纯的抛出一堆问题,就不负责任的跑掉;或是故弄玄虚说每种都是正解;甚至谄媚世俗。我觉得这部电视剧很干净纯粹,他并不掩饰创作者的用心和态度,前提是这样的用心里面包含着良善,否则就是藏污纳垢的别有用心了。
其实我不懂为什么我们能够接受鲜血淋漓的凶案,想要看对人性丑恶的揭露,却不能够接受最返璞归真,见不得良善,好像走入另一个极端,一旦跟爱,跟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关系沾边,就觉得“玷污”了暴力的剧情,蒙上了温情脉脉的虚假。甚至我们总是自以为是,说这剧情拖沓,警察办案不精;难道现实世界不就是被这些拖沓繁琐的体系构成的么,难道我们不是像这些剧中人物活在巨大的社会机器里面不得喘息。
我们是麻木愚拙吗,不懂得我们就是每天不断地去面对生死的问题,面对跟人相处的问题的吗。还是我们特别自相矛盾或者虚伪,既想要在电视中看到社会险恶人心肮脏排斥温情和爱,却想在现实中回避凶险期待爱。
大概五年前,我带一个心理支持小组,另外一个小组带领说,死亡是留给活下来的人的功课。(这里无意去评断指责自杀的人,给人家带来伤害;他们已经承受了相当大的苦难,家人也不需要别人再给伤口撒盐了。 )但是的确,就像徐海茵说的,我的解答跟你不一样,我选择活着。因为活着需要勇气。
我很庆幸觉得电视制作者们本身有着清晰地视角,也没有被这些问题话题带入一个死循环,或者是陷入悲观的迷茫的情绪中。相比于只是呈现人性幽暗,展现内心痛苦无望的谋杀题材作品。这部电视剧能够带着善意和多元的视角去讲故事,并且不滥情不做作不唱温情,不唱高调,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他们就像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咨询的乱象真的别再给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污名化了,别再添乱了。。。)。好的心理咨询绝不仅停留在有意识的倾听上面,这种家人朋友都可以做。也绝对不是没有原则的去支持一切你想做的事,甚至伤害自己。它一定是通过建立新的拥有关爱的咨询关系,去一点点取代过去的关系里面的扭曲和伤痛,而拥有力量,勇气做出改变,获得更好的人生,得到满足感,内心的平和充实被爱的能力,能够承担未来的变数以及内心多样起伏的情绪。
如果我们去做一些功课,看看曾经尝试过自杀的人的个人记录,或者是阅读一些统计数字,就知道,大部分自杀者被救活了之后是不想死的,一再求死的人也是寥寥无几;甚至很多人在自杀的一瞬间是有过一闪而过的后悔的想法的。
自杀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大部分都跟死无关,可惜的是大部人对此知之甚少。想要结束痛苦,想要被理解,被听到。想要获得帮助。想要结束那种黑暗窒息的痛苦,仿佛时间停滞了一般的存在。就像方毅任跟他女儿见面说的,我想要拉你一把。
是的,在自杀情绪中的人就像在一个十字路口摇摆,每个人轻轻的一推,都可能把这个人推到截然不同的方向,所以这个时候,ta/他们需要的是一份理解,“死不是真正的目的”,他们需要在痛苦中可以有一个依靠,或者是拉他们一把的手,给他们一点希望。 我们承认这个世界很糟糕,但是我愿意跟你并肩去承受,一起痛苦或是大笑,也许外部环境一样险恶,但是有我在你身边,一起分担。就像在最后父女雨中撑起的那一把伞,一起撑伞躲在下面。
也像徐海茵说得,她在那么黑暗的边缘徘徊,你要让她知道,她的存在对你很重要,你想要她留下来。如果她不听呢?一次不行,那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其实事实也的确是这样的。 创作者本身有着自己的态度和真心,还有明晰的价值判断,愿意把我们引向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并且让我们看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这个结局绝不仅仅是无关痛痒温情脉脉的滥情大团圆。
它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伤痛会过去,我们也愿意相信,活着是需要勇气的,值得赞赏的选择。而且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有韧性地活下来的,人生不被伤痛定义,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伤痛的时候,陪伴并且去满怀希望的治愈,是能够想到的最好结局。因为未来不必是过去的延续,未来有无数种可能。如果我们愿意多去尝试一天,也许就会等到不一样的事情发生。
所以就像片尾曲唱的,我们每个人都在等待一束光,等待爱,或者是有这样的人带给我们一些温暖。

谁是被害者 第一季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