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笛

评分:
6.0 还行

原名:牧笛又名:Buffalo Boy and the Flute / The Cowherd's Flute

分类:动画 / 短片 / 奇幻 /  中国大陆  1963 

简介: 初夏时分,蝉鸣成片。蜿蜒的溪水旁,柳条垂丝,随风摇动。在小路的尽头,一头水牛信步

更新时间:2011-10-24

牧笛影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路牧牛,一路修道

自己第一次看《牧笛》的年纪,应该是小学。那时候的感情,至今已经无处可寻,小孩子也没有刻意去思考为何,整片中既无言语、亦无文字,只有清新的乐器演奏和演出,此乃脑海中最原始的印象。

然在将近二十年后,机缘巧合,我重遇这部经典作品,个中细节,其实已经遗忘,此番重看,却是满腔感怀,不知是作者钱家骏老师和特伟老师的无心插柳,还是我情人眼里,此作品细看数番,却给我一个强烈的感觉,此不正是一幅活灵活现的——《八牛图》?

作为一个久远的道家故事,清居禅师的《八牛图》与参禅的佛家公案,佛偈的作用相差无几。只是为了启发、指引有心人。该图在宋代被廓庵师远改作而为《十牛图》,依图次第指出禅者由修行、开悟、调伏业识,终至见性,进而入世化众之心路历程。

而《牧笛》的主要制作人之一,钱家骏,恰恰便是一位不争求名利的动画大师,面对自己遭受的不平待遇,他也是淡然处之。这更加加深了我对这部作品中所表现的“修身”的印象。

此番便由《十牛图》另处说起,而《牧笛》的剧情则是这样展开的:

牧童早出放牧,人吹奏着笛子,伴随着牛,一同出现,一番嬉戏打闹后,牧童发现一黄鹂在模仿笛声,便与其对歌,其实更像是斗歌。渐觉疲惫,歇在一棵大树上朦胧入梦。随后梦中牧童醒来,却已经寻不到自己的水牛。

十牛图的第一幅为——寻牛。序语为“从来不失,何用追寻?家山渐远,歧路依差;得失炽然,是非蜂起!”并有颂曰: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在《十牛图》中,牛暗喻着人的自性,禅宗讲究见性成佛,佛向心中求。自性本善,若是不失,又何必去苦苦追寻?第一幅图中,牧童失去了牛,苦苦追寻,四下不见。和《牧笛》中的描述是何其的相似。《牧笛》中的牧童早出放牧,正如人之初生,徐徐向前。一路走来,景色渐丰,繁花入眼,一路游戏不断。正如人之入世,摆在人面前的诱惑越来越多,妄想越来越大,“由背觉以成疏,在向尘而遂失。”渐渐地,就疏离了觉悟的本性,在尘世之中迷失。乃至于最后“家山渐远”、“是非蜂起”。

此可谓众生第一相——迷惘、痛苦。

《十牛图》第二幅——见迹。序言为“依经解义,阅教知踪;明众器为一金,体万物为自己。正邪不辞,真伪奚分?未入斯门,权为见迹。”颂曰: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这便是后面寻牛的情节的因由,笔者注意到,作品中间出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事物——两片飘舞的树叶,在音乐之中,渐渐化成两只黄蝶。这不正是庄子的《齐物论》中的“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然而“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作者此处安插竹叶化蝶,应是取入梦之意,然而何为梦?何为现实?又岂是轻易可分?

究竟牛是否真正走失?我认为不是的,作者的意思应该是想表达,牧童已陷入梦中,梦正暗喻了诸多妄想。此时梦和现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牧童的心已经认知了这个“相”,说到这里,已经有点“我思故我在”,或者是阳明所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的味道。
作品中牧童发现失牛,四下茫茫,呼喊不应。则提示牧童已经发现自己迷失了自性。随后在他踏上寻牛的路程时,便已生寻本性之心。接下来便是寻求方法,走修行之路。于是乎作者安排寻牛的情节在梦中进行,恰恰也对应主题,牧童在种种虚妄相中找寻心牛,找寻自性,以求本性。

于是乎牧童沿路找寻,四处寻访,渔夫相助、樵夫指路,终于在云里雾里之中,发现了牛的身影。此时音乐呼转明快,牧童朝牛处一路飞奔。

正如《十牛图》中第三幅和第四幅所言,第三幅——见牛。序言为“从声入得;见处逢源;六根门著著无差,动用中头头显露。水中盐味,色里胶青;眨上眉毛,非是他物。”并颂曰:“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第四幅——得牛。序言为“久埋郊外,今日逢渠;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顽心尚勇,野性犹存;欲得纯和,必加鞭挞。”并颂曰:“竭尽神通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有时纔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暗喻着牧童在一番找寻后,已经到了“见牛”阶段和“得牛”的阶段了。

而在禅的思想中,认为凡所有相,皆为虚妄。人之所以会感到痛苦,都是因为对外物有执念,看不到自己的真心,被种种虚妄所迷惑,迷失自性。所谓妄想,人皆有之,不惧念生,唯惧觉迟。如人之在世,若想看破千梦,淡然处之,谈何容易。那争名的,熙熙攘攘,那夺利,无有不在。

笔者现今也居于迷惘之中,若反省自身,此《十牛图》中十图,笔者仅能参至第三图,六根门著著无差,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如何看破事物本相,在无味无色之间,寻得有相?水是水,盐是盐,色有色,色无色,如何才能得见“牛”之真相?目前笔者如雾里看花,无法看透,正与牧童山上寻牛般,得远见其形,未可近触其形。笔者还需不断去行走,不断去学习,慢慢去认知这个世界,了解自己的本性。

《牧笛》中,牧童见牛,由朦胧至清晰,乃至喜而奔之,可谓以小见大,让笔者感慨万千。

《十牛图》还有五幅,在《牧笛》随后的情节中,笔者认为均有暗示。牧童得牛后,心牛未驯,留恋妄想,故有牧牛一幕,牧牛一幕占了大部分的时间,牧童先是尝试了传统的方法,拖拉哄,软硬兼施,却收效甚微。让笔者想到了人生八苦中的“求不得”,牧童得牛后,欲求牧牛,求而不得,正是八苦中的一苦。如果在家修炼,心中只求修炼成果,便是求果,这边是执着,既然本性是想不执着,却变成求执着,越是求,越是执着。故才有牧牛中的“前思才起,后念相随”!迷故而觉妄。

随后牧童平复心情,专心吹笛。正是暗喻了平复心中之求,若无求,事便至。于是乎百鸟来迎,心牛归位。这一过程最为长久,最为艰难。而后便应了第六图中的干戈既罢,得失还无!于是牧童梦醒!对于第一图,牛从来未失,牧童在梦中踏破妄想,求得本来面目,此时与自己的本性已无干戈,得、失已不重要,已归于无。

乃后七到十四幅图,则不是侧重强调,因为人若能达到第六图,已是难得。但心细的看官,定能在片中找到后四幅的影子。因为笔者的能力有限,后面的图,无法参透,便不再卖弄,以免误人子弟。此处仅为抛砖引玉,同时也纪念一下自己的心绪罢了。

另有一处奇妙之处,牧童入梦,正是在时间轴5分之处,乃是作品时间轴的四分之一处,正是人之懵懂初醒之年,此时人学道,悟本性之迷失。有人寻求,有人沉迷,众生万象。
日出牧牛,日落归山,淡于山水之中。不正如人之一生?然而带牛出门人多,牧归之人几何??

顺便黏上来后面五图的话语罢:

五、牧牛----前思才起 后念相随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著语:前思才起,后念相随;由觉故以成真,在迷故而为妄。不由境有,惟自心生;鼻索牢牵,不容拟议。

六、骑牛归家----干戈已罢 得失还无

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著语:干戈已罢,得失还无。唱樵子之村歌,吹儿童之野曲。横身牛上,目视云霄;呼唤不回,牢笼不住。

七、忘牛存人----法无二法 牛且为宗

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著语:法无二法,牛且为宗。喻蹄兔之异名,显筌鱼之差别。如金出矿,似月高云,一道寒光,威音劫外。

八、人牛俱忘----凡情脱落 圣意皆空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著语:见情脱落,圣意皆空。有佛处不用激游,无佛处急须走过。两头不着,千眼难窥;百鸟衔花,一场懡锣!

九、返本还源----水绿山者 坐观成败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著语:本来清净,不受一尘;观有相之荣枯,处无为之凝寂。不同幻化,岂假修治?水绿山青,坐观成败。

十、入廛垂手----酒肆鱼行 化令成佛

露胸跣足入廛来,抹上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著语:柴门独掩,千圣不知;理自己之风光,负前贤之途辙。提瓢入市,策杖还家;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