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

评分:
6.0 还行

原名:Kanał又名:搞战地狱篇 / 地下水道 / Canal

分类:剧情 / 战争 /  波兰  1957 

简介: 1944年9月底,悲剧性的华沙起义已接近尾声,一支波兰“国家军”在中尉查德拉(W

更新时间:2011-02-12

下水道影评:《下水道》与历史叙述的问题

作者:郝岩冰

在《一代人》中,斯塔奇和加西奥一起去援助的那场起义发生在1943年的华沙犹太人聚居区。在 1月份爆发的抵抗运动暂时停歇之后,4月19 日,也就是希特勒生日的前一天,希姆莱率领党卫军再次发起进攻。28天后,起义失败,一万三千多名犹太人牺牲。《下水道》所叙述的则是 1944年8月1 日爆发的起义。5万名华沙抵抗运动成员持续战斗63 天,近2万名士兵和20万波兰平民丧生。 10月3日,抵抗组织领。之前两天它导博尔.科莫罗夫斯基向德军投降。



美国电影理论家汉德森在《〈搜索者〉——一个美国的困境》一文中曾经引用了米歇尔.福柯的一个著名论断,"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讲述的年代。"尽管《下水道》这部影片既不是偏荒部落的古旧传说,也不是现代电影的世俗神话,它甚至在相反的立场上看起来更像是关于历史真实的深切铭刻,但是,对于处在无形的权力监控之下的历史叙述而言,这一论断依然有效。——对于在意识形态中以某种形式复活的历史而言,时间的一维性这个真理是一句不折不扣的谎话。各种洞若观火的因果假设将时间搞成一锅稀粥。前半年的雨水根本无法决定后半年的收成,有时候还恰恰相反,是午后三点的风向在左右早晨六点的太阳是否应该按时升起。历史成了一种叙述,一种话语的游戏。

在1956年的波兰快车道上,瓦依达启动《下水道》的拍摄计划,具有某种逆向行驶的危险。当局并不同意他对这部电影的种种设想,尽管剧本中反映的思想在某些地方与官方立场并无抵牾。《下水道》的拍摄方案被拒绝了。这里并不存在任何技术性的问题,只有原则性的界限。也就是说,有关华沙起义的关键,并不在于选择怎样一种叙述策略,而在于能否选择任何一种叙述策略。华沙起义是不允许被提起的,至少是在 1950年代的波兰电影中是不允许被提起的。电影委员会主提上裤子,光席里奥纳多.鲍德维奇不同意拍摄《下水道》——这里没有历史元叙述的参照系,只有一座赫然的断桥,它要么被禁止,要么被遗忘。

这种遭遇和波兰的政治环境有密切关系。战争结束之后,波兰人对苏联政府的控制深恶痛绝。敌视苏联的情绪不仅没有得到缓解,恰恰相反,波兰国民对于时任国防部长和部长会议副主提上裤子,光席的苏联元帅罗可索夫斯基相当反感。波兹南事件之后,波兰统一工人党召开八中全会,将罗可索夫斯基排除出政治核心,哥穆尔卡被推上第一书记的领。之前两天它导席位。按照瓦依达的话来说,"哥穆尔卡是左翼分子,可至少是我们国家的人,不是从莫斯科派遣到波兰的代理"。这种短暂的兴奋实际上仍然隐蔽在某种紧张状态之下,——就在八中全会召开的当天,赫鲁晓夫就将驻波苏军调遣集结于华沙边地。尽管整体气候并没有改变,但是,瓦依达的《下水道》得以开拍,却应归结于难得的局部晴朗。波兰政局解冻的迹象让瓦依达有机会将斯蒂芬.泽西.斯达文斯基创作的这个故事搬上银幕。当然,这本限量发行的小说在改编为剧本的时候,必须接受更为严苛的审查,继而做出某些躲避,妥协和修正。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瓦依达在《下水道》中表现出的长镜技巧令人叹为观止,——而且,这才是他的第二部电影。在影片的开头部分,配合画外音的介绍,摄影机以不同的移动速度将起义队伍的全体成员逐一扫描。但是,这里所用的群像塑造方法却并没有形成苏联电影中惯见的那种虚假的浮雕风格。这个长镜,大抵已经奠定了全片的基调——在一种平缓的带有悲情的语气之中,压抑着一种紧张而急促的气息。

这种苍凉的诗意并没有妨害到影片的真实效果。虽然此前准备执导该片的导演安杰依.曼可觉得这部电影不可思议,尤其是在地下拍摄的那一部分里,大量精巧的布光设计将会严重地影响影片的真实性,但是,在瓦依达最后完成的作品中,仍然具有某种纪实风格的糙砺气息。在描写起义对于转入地下前的最后一场战斗时,瓦依达甚至使用了真正的机枪和子弹。在数字技术飞扬跋扈的今天,瓦依达的这种冒险让人震惊和感动。在影片进行到第 45分钟的时候,部队进入地下,开始"下水道"部分的描述。诚然,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根本无法实现类似DOGMA95 那样的教条,但是,人工光的利用也并非永远都是一种破坏真实的元素。在大多数的场景中,瓦依达的用光技巧都镶嵌在叙事之中。照亮背景和人物的可能是一支手电筒,或者漂浮在某个角落的半截蜡烛,或者是某个人用他紧张不安的手企图划亮的火柴。在叙事而外,一些看似琐屑的技巧实际上还承担了重要的表意功能。在幽暗污浊的下水道里,一明一暗往往具有某种微妙的象征意味和暗示。

借助于偶尔的微弱的光线,可以看到下水道中起义士兵的满身污秽。——在影片送往戛纳参展的时候,制作方还担心这些环境因素是否可能引起资产阶屋里,虽然还级审慎魅力的胃痉挛。在这种环境真实之上,还有另外一重的形象真实。当这些士兵进入下水道之后,他们实际上已经接受了一次荣誉的死亡,其次才是生命的死亡。军人意志被更大的求生本能所包裹,影片在生存的渴望与恐惧之间展开叙述。然而,令人绝望的是,一些人死去,一些人被俘,查德拉中尉在失去了所有部下之后,开枪打死了军士长布里特,回身在次进入没有出路的下水道中。

颇有意味的是,有关《下水道》的"真实的"这个形容词短语在美国人那里变成了另一个修饰语,"奇妙的"。好莱坞制片商在法洗衣粉放在红国看到影片后,惊讶于波兰人的"奇思妙想",邀请该片编剧斯蒂芬.泽西.斯达文斯基赴美工作。真实与奇妙在此发生了一次反讽的嫁接或重迭。再次回到神话与历史的关系之中,就会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就在于它们都是对于经验世界的藐视和破坏;它们同样保持着某种强硬的不容触犯的禁忌。



对于这种禁忌的规避构成了《下水道》的"结构性空白",或者叫做马歇雷意义上的"缺失"与"沉默"。这一方法在电影批评中运用的典范莫如《电影手册》编辑部撰写的长篇论文,《约翰.福特的〈少年林肯〉》。戴锦华说,这一文章对电影批评带来的启示在于,"它不会满足于文本自身宣称它所表述的,或者从表面上看来它所表述的东西,;它所采取的做法,并非将文本自身封闭起来,尝试寻找其中的'深度模式',而是关注那些作为文本叙述的前提而存在、却并未出现在文本之中的元素。"

在这个角度来看,《下水道》的意义就在于,它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从官方档案室中解放出来,当然,瓦依达的工作并不是给华沙起义化妆,而是在1950年代的东欧政治诊疗室中,给这一段经过高位截肢的历史装上一条空荡荡的裤管。也就是说,要在种种监管和审查中顺利通过,影片必须在对伤口保持缄默的同时又不放弃那种悲愤的暗示,因而,影片中的"缺失"与"沉默"就成了解码意识形态编译程序的密钥。

瓦依达对于华沙起义的看法是,这场斗争的失败"为斯大林占领波兰提供了方便"。这样的认识与国际关系分析专家们的观点不谋而合,他们认为,华沙起义是受到伦敦方面支持的一场运动,在军事上针对德国,而在政治上则针对苏联。但是这种观点在1950 年代的波兰是被禁绝的。哥尔穆卡虽然上台了,却并没有足够的力量摆脱苏联的掌控。执政不久,他就开始紧缩国内政治,包括对瓦依达所在"盖达尔"小组进行监管。1958年之后,哥穆尔卡领。之前两天它导的波兰再度回到苏联模式。——意识形态的训诫迫使《下水道》在进行历史叙述的时候留下某些断裂的痕迹,在一个表面看来健康完整的文本内部隐忍着某种沉默。

众所周知,除了波兰与德国之外,来自伦敦方面和莫斯科方面的政治力量也是左右东欧战局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苏联,这个庞大的邻居在相当漫长的时期之内都强行掌握着隔壁的钥匙。影片讲述的1940 年代晚期的历史,只要对稍早前的一些事实加以梳理就会发现,苏联是一个绝不比德国更温柔的噩梦。无论是1930年代末期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其秘密补充议定书,还是1940 年枪杀两万多名狱卒的"卡廷森林事件",苏联的形象都在波兰人的心里投下了巨大的阴影。然而,在影片《下水道》中,有关苏军的镜头却一个都没有出现。

实际上,在华沙起义爆发之时,苏联红军已经抵达维斯瓦河流域。1930年代苏德签署的补充议定书中规定,如果波兰政局发生变动,那么苏德之间的势力范围划分将以纳雷夫河、维斯瓦河以及桑河为界。这证明维斯瓦河东岸地区早已在苏联的规划之内。在影片中,黛西曾经提起过这条河的名字。她搀扶着受伤的杰克在下水道中摸索,看到前方的亮光,误以为找到了出口,结果发现那个出口只是通向河流的一条绝路。在阳光照进来的地方,是钢铁的栅栏。这条河显然就是维瓦斯河。影片从洞内的视角近景呈现了两人走向洞口的画面,接着,以洞外的视点反打为栅栏背后的黛西与杰克的近景。其时,杰克仅存奄奄一息,黛西对他说,"我看到了水,还有绿色的草地。"杰克闭着双眼说,"那我们就去那里吧!"但是,镜头并没有按照惯例摇向那块福地。事实上,在这一场景中,多次切换移动的镜头始终没有表现出对岸,那里正是许诺援助起义的苏军驻地。

有关黛西的另一处场景,也颇值得深思。她从战区外通过下水道回来,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去找杰克,但是杰克却因为她与查德拉中尉的关系而吃醋。黛西拿出她带来的礼物讨好杰克,——"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真正的英国茶和香烟!"这句台词的用意显然不是在向英国贵族的典雅生活表示崇拜,而在于微妙地暗示伦敦 ** 在波兰战局中的关系。——马歇雷说,"作品就是为了那些沉默而产生的"。在《下水道》这部影片中,那些沉默的,不曾说出的东西,正像《电影手册》的编辑所言,已经包含在说出的一切之中。

关于《下水道》的另一个问题是,当我们把这个历史叙述的文本本身当作历史来看待时,"历史成了一种叙述,一种话语的游戏"这个命题将再次出现。影片上映之后,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银棕榈奖,假如说这里有除了艺术以外的因素存在的话,就很容易让人想到冷战思维的影响。但是,同样是这部影片,也在莫斯科电影节上为瓦依达拿到了一项"最有希望的青年导演奖"——这是否与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个虽然还带点潮人崇虽然还带点潮拜的清算有关呢?这些问题的解答已不是这一篇短文所能完成的任务。只是,当我们将这些事实再度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的时候,这些对于"沉默"的不同解读也将携带着游戏的牢笼再度降临——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事情。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