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到宇宙边缘

评分:
6.0 还行

原名:Journey to the Edge of the Universe又名:宇宙之旅

分类:纪录片 /  英国   2008 

简介:

更新时间:2010-04-20

旅行到宇宙边缘影评:宇宙的秩序与人性的自由

宇宙的秩序与人性的自由

一部关于宇宙起源,关于时空,关于黑体辐射,关于星球湮灭的超尺度时空旅行,显然旅行者不是目前的人类,也非信仰中的上帝,目前我们不妨称他为浸入者,这个浸入者显然既不安静又不透明,更没有中立,而是企图渗透。依靠这个浸入者,我们看到了无限的虚空与未知的存在,引起了我内心的深处的极度荒凉。这种寸草不生的荒凉感沁入心脾,直抵存在与意义。

的确,人类的存在,人类的生命,正如影像中茫茫无垠的触感,是多么的微小,是多么的偶然,是多么的孤寂。自古以来,一向以自我存在为中心的宇宙观在经历了工业革命,信息技术的冲击后,导致的现在相当部分人陷入了对物质技术的崇拜,对精神的迷失中。面对着这无限的虚空与未知的存在,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的存在的意义何在?

或许会如古希腊七贤们继续追究世界的本源;或许会如苏格拉底转而对人本身伦理学上的考量;或许会如帕斯卡尔最终放弃对物理实体的把握,追溯与信仰的慰藉;或许会如笛卡尔求助于纯粹理性,坚定地阐述上帝的存在是可以被证明的;或许会如哥德尔,痴迷于数理逻辑,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是可被解释的;或许会如黑格尔构建了庞大的世界精神的宫殿,自己却躲进了小木屋。这些二十世纪前的先哲们用各自强大的思想给与了我们存在与意义的若干个镜像。

面对二十世纪后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图景,碎片与结构共置,拼贴与缝合并行,现代如此多元化与开放性的世界很显然依靠纯粹的单视角的逻辑是没有办法站得住脚的。人们逐渐质疑了大一统的世界观,进而满足于对于有限条件下意义问题的索取。而面对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困境,我们考量的真实的存在标准无疑需要转变。

一位伟人抛开了物质与精神的二分,提出了第一性的问题,重提了存在是客观的物质实在,并在政治经济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对空间生产力做出了精辟的见解。可是伟人可能忽视了作为微小存在的个体本身的意义。当一切个体均被集体、群众、同类加以区分时,个体的存在无疑被压缩到濒临瓦解的地步。

一位身体孱弱思想强壮的丹麦人曾经对“群众”这个概念做了偏激的分析,指出其概念的虚妄性,他可以使个人完全不知悔改和不负责任,或者至少是削弱他的责任感,把他降为零数。延着这位大师的角度,放眼望去,当人们都盲目的津津乐道于“我们”的辉煌时代、 “群众”的意志、80后、90后、第五\六代导演、先锋派时,当各种主义思潮横行时,无疑个体的微小存在早已荡然无存,个体的万般变化早已隐匿在群氓的狂舞之中。表面看来个性万千,标新立异的多元化时代,背后隐匿的机制是否可以理解为个体性的长期被忽视而导致的个体集体性失语,使个人微小的存在无法存活在这个强大的社会机器里。唯有求助于群体的庇护,方可展示自我,他们一方面本我渴望寻求个人的强力展现,而长期遭受压缩的羸弱的超却我无法承担这一强力的能量蓄积。这样无疑导致了人的异化、病态的发展。从而出现了这个社会所特有的表里不一、盲目崇拜、追逐物质、精神空虚,行为出格的现象,使当今的社会充斥着泛神论式的放荡生活。

回到作为一个微小的个体,我想对于我们,真实感不仅仅来源于那些客观物质实在(讨论这个无疑对于我们是没有基础的),还来源于那些可以给予我精神上产生无限激情的追求,此种存在是温暖的,是具有个人生动性的,可以让我们个人进行自己的抉择,抑或是现世的时代抑制了这种抉择,我们也必须在心灵深处留存有这样一块精神净土,因为这种抉择不是实用主义的物质实现,不是宗教信仰的偶像崇拜,更不是消费主义的欲求满足,而是对于个体性的温暖的自由回归。有了这方净土,即便我们面对无限的虚空与未知的存在,我们的内心依然温暖,依然有所依靠,因为这方净土给予了微小个人的存在意义,给予了人性的光辉。

旅行到宇宙边缘的相关影评

旅行到宇宙边缘
钦 • 无垠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