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华沙

评分:
6.0 还行

原名:Miasto 44又名:华沙一九四四 / Warsaw '44 / City 44

分类:剧情 / 爱情 / 历史 / 战争 /  波兰  2014 

简介: 在华沙起义爆发前不久,一群当地的年轻人加入了地下组织,不仅是为了履行爱国 义务,

更新时间:2018-01-11

浴血华沙影评: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从这群年轻人的身上,看不出一场战争将要发生的前奏。他们在明媚的日光下游泳,在青葱的草地上野餐,一边谈笑,一边迷情,推揉着,抚摸着,眼神交换着,不仅有荷尔蒙和爱意,还含混着零零散散的革命、理想、激情、仇恨这些东西。
也许我们小看了这些零碎的激情。"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全世界的少年人看来都是一样。他们今天可以在野餐地过家家似地宣誓加入伟大祖国的军队。明天偷着母亲收拾好行脚,像离家出走似的逃出家门。后天就看着昨天骑车载他飞驰的女同伴,炸死在废墟里。恍惚间,和前不久上映的几枚《芳华》的片段,竟颇有些相像。
对于年轻人来说,战争在开始前,总是和鱼水交欢之前的肌亲一样充满浪漫,被企盼着来临。谁又能苛责他们?这就是力比多,爱一个人的爱、爱一个民族的爱、爱自由的爱,似乎是同一种爱。特别因为波兰的天主教背景,十字架和修女影片中的在场,似乎更便于观众去理解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愚蠢情结。
再者,波兰民族的千年苦难,不断强盛,被吞灭,复国,强盛,又吞灭,又复国。历史性地造就了波兰人在夹缝中挥霍生命的浪漫,转而又可以奋起为民族的尊严反抗到粉身碎骨的性格。
波兰人把他们的残酷浪漫主义带到了战争的诠释中。他们穿着军装和母亲跳舞,他们踢着滑稽步逗家人欢笑还会敬个军礼。他们在枪林弹雨中接吻,子弹就像长了上帝的眼睛避开了伟大的爱情。这是影片所能诠释的浪漫的高度。高速镜头把这些浪漫表现得淋漓尽致,每当高速镜头出现,战争的残酷就突然蒸发了,只剩下被电光石火衬托着的,空气中弥散的美。当高速镜头戛然而止的一瞬,它们又重重跌回现实之中,灰飞湮灭。作者很擅长这样的把戏。
苦难的历史同样赋予了他们最会诠释残酷的能力。残酷之至的,是那个波兰起义军在一个街区庆祝胜利,须臾间不知引爆了什么炸碎了半个街区,在团团升起的黑云之后,天上便落下了倾盆血雨和肉雨的场景。残忍可怖得令人侧目,又美丽之极让人目不转睛。这是影片所能诠释的残忍的高度。
反战者总是宣扬要“做爱不要战争”,但那是来自战争之外的叫喊。身处于战争漩涡眼中,留给波兰人的选择只有“要做爱也要战争”。反抗是民族的骄傲和本能,如果再不去做爱,面对两大猛兽的撕掠中几乎为零的胜算,死也就白死了。
影片的节奏拿捏得很好,它挥斥了音乐的力量。突然的炸响和枪声固然给人惊吓,但舒缓的音乐对节奏施加的延展性更大。时来的奏鸣曲舒缓了节奏,增添了悲剧的空气,有时候又化为画内声音,比如,在弹痕遍布的楼道里厮杀,伴着炸开的血肉死亡四至之时,战斗的全程伴着不知哪个房间里传来的,不知是留声机还是广播的弦乐曲,音乐无处不在的规律性拎着暗处潜伏随时突降的死亡,反衬着战争的无妄,强化了节奏的韧性。
影片采取的视听基调,有种“去掉历史”的“游戏感”。粗粝的、高反差高清晰度高动态范围的影调,发光可见的弹道,跟随视角长镜头,大量动作慢镜头蒙太奇,竟然还能见到一两段fps里才有的第一人称视角持枪镜头。有时候突然感觉是在玩随意某一代的《使命召唤》类的游戏。不知是为了贴近院线工业和观众喜好,好点燃肾上腺素,还是从过度诠释出发,为了突出战争中命如草芥,如游戏般,而有意为之呢?虽然增强了残酷,但削弱了历史情境的辨识性。总之不可明说,有点古怪。
镜头的视角默默表达了这群少年人对于死亡的态度。被枪杀的战士,被炸死的平民,死则死矣,镜头不会再回来拍他们悲惨的尸体,好去渲染“沉重的生命”。因为这群少年人的眼睛从来不会再看尸体第二遍。镜头也不总去渲染濒死的痛苦,而只是交代血流如注已无可救,好给他们不要浪费时间,继续冲锋的理由。反倒有时还“残忍”地表达了对轻易丧命的嘲弄,比如男主人公的突击队长被子弹打烂了半边脸,非要摘下头盔,转头对主人公说了两句莫名其妙的胡话,才突兀地死掉。在紧随其后的情节中,在队长荒谬的死亡中突然掂量到自己性命的男主人公在枪林弹雨中奔逃,高速镜头又赋给了这个场景怪异的游戏性。看来,对这群少年来说,他人的生命是轻的,在激情面前,分分秒就可以丢掉,典出去。他们底子里是自私的,任一个人的死亡中,只有爱人的死亡才能真正触动他们的神经。男主人只有亲眼见到母亲和弟弟被枪毙,才精神崩溃,即便如此镜头仍没有再看他们的尸体一眼。就算是天上掉下血肉,女主人公在短暂的恐惧后也显出了坚韧的麻木,在血雨落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爬出去找他的爱人。
因此,这种自私的生命视角,决定了这是一场属于年轻人的激情澎湃,却又徒劳无益的起义。决定了影片对历史的读解姿态。这是一场有意义也无意义的起义。如果不起义,华沙可能就不会几近屠城。但这场少年人拉上全城陪葬的起义,用这些不足为道的生命换来了伟大的自尊和意气。但自尊和勇气又意味着什么呢?桥又在原处建起来了,城市又在原处建起来了,人口没了又有了,苏联人进来了又走了,社会主义进来了又走了。如果没有起义,历史似乎也不会因此有所不同。虽然影片最后的字幕称颂波兰青年的勇敢和波兰民族的坚韧。但那个从废墟到繁华的叠化,和叠化显现出来的那个现代华沙漫长又沉静的空镜,似乎在说着不一样的道理。它在说,在历史的沧海变幻面前,这个走向暗弱的民族的激情和抗争,永远是卑微和渺小的。她的伟大不在于此,她的伟大在于,接受了激情和反抗必然的失败后,这个民族仍然能够收拾残破的山河,隐忍坚强地生存下去。
这场反抗可以不发生,波兰人民可以选择。二战也可以不发生,但波兰人民无法选择。像女主人公圈养的那只怪异的家鼠作为玩物,被紧握在女主人的掌心中无法挣脱。显而易见,这就是波兰自身命运的暗喻。但老鼠本身,卑劣却有着无尽的生命力。
在影片的尾声,绝望的男主人公不断呢喃着,“一起到河边去吧”。没有人知道河边是不是代表着救赎,但必定代表着些许悔恨。“河边”似乎只是一个虚幻的符码,是无指向的希望,希望的空壳。它是影片首尾呼应的眼睛。在影片的开端,男主人公在河中的沙渚邂逅了女主人公,那时候,所有的伙伴都在河边站着坐着看着笑着,没有离散,没有背叛,也没有明天。最后,精疲力尽的男主人公再一次也在河中遇见了女主人公,那时河岸边一个人也已经没有了。这种轻易相遇的渺小,让人想起安哲罗普洛斯的《哭泣的草原》中一个恰好对位的场景,那个年老的母亲为了寻找战死儿子的尸体跑到河边,却发现儿子的尸体躺在对岸水边,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安哲要说的是历史不可承受之重,这本电影要说的却是激情不可承受之轻。经住了战争洗礼的两个疯子相遇了。上帝总会留下一两个疯子来见证毁灭。
选择毁灭后的生存,才是这本电影隐在的主题。这就是波兰民族愚笨而残酷的浪漫主义。
不过,“引刀成一快”的年轻人总不会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可能会成为历史本身,同样也不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可能会被历史掩埋。在这一点上,确实全世界的年轻人可能都一样。
桥被炸了,八十年后又矗在原地。战争虽然结束了,就好像没发生过一样。

浴血华沙的相关影评

浴血华沙
新蒙 • 美丽
浴血华沙
ZXQ • 悲怆
浴血华沙
代号 • 反战
浴血华沙
大风 • 战争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