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的列车

评分:
6.0 还行

原名:Moebius又名:

分类:科幻 /  阿根廷  1996 

简介:

更新时间:2017-01-04

失踪的列车影评:2017年第一篇文,我写了写这部乏人问津的高智商科幻

在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几十年来,地铁系统不断扩建延伸,复杂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俨然成了一座规模庞杂的地下迷宫。
有一天,一列编号为UM86的地铁离开了站台,始终没有到达终点。在进行了一次彻底搜索之后,当局意识到,连同几十名乘客在内,一整列地铁失踪了。
发生了如此重大的意外,地铁主管一面向公众隐瞒实情,一面求助工程处。后者派来了一名年轻的拓扑学家丹尼尔协助调查。
随着调查展开,丹尼尔发现一系列奇怪的事情。
首先,明明没有列车通过,监控的指示灯却不断亮起,让指挥系统混乱,搞得列车司机跟主管大吵一架。
接着,存放在档案室的建造图纸不翼而飞,登记显示是被一名大学教授拿走了,而这名教授也已失踪很久。
更离奇的是,当整个地铁系统关闭后,搜索小队仍然能听到UM86的声音,甚至可以感受到它驶过的震动。
但所有通道都在监视之下,却没人看见列车的踪影,仿佛UM86已经成了一辆没有躯壳的幽灵列车。
丹尼尔耐心地观察环境、搜集线索,经过一系列数学推演,他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理论。
《地铁迷宫》是我十分喜欢的科幻悬疑电影,但我从来没有人跟人聊过它。
因为它是如此冷门。截止今日,影迷扎堆的豆瓣上,一共只有三个人给了短评,其中一个还是我。
人气和品质,不成正比到如此离谱的地步,真比片中的列车失踪之谜还令人费解。
《地铁迷宫》改编自美国天文学家和科幻作家阿明·约瑟夫·道奇的《一列名为莫比乌斯的地铁》(A Subway Named Mobius),小说获得了当年科幻界的至高荣誉——雨果奖的提名。
在书中,道奇把莫比乌斯环的原理,应用到了科幻构想中。
名词解释:公元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将一个纸条的一端反转180度与另一端对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奇妙的环,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莫比乌斯的这一发现,将这样对接形成的环称之为“莫比乌斯环”。
这个纸带只有一个面,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这样的构造使它具有一系列奇异的特性。
一些在平面上无法解决的几何学问题,都能地在莫比乌斯带上获得解决,而UM86地铁失踪的谜题似乎也是其中之一。
丹尼尔向前来听取答案的官僚们解释道,地铁系列超乎寻常的复杂已经让它形成了一个封闭的莫比乌斯环,在合适的条件下,UM86进入了这个环,与外界失去了物理上的交集。
当然,满脑子世俗的官僚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超自然的解答。丹尼尔遭到了讥讽和嘲弄,丢了面子的主管更是恼羞成怒,把他赶出了调查组。
丹尼尔决定自己寻找真相,在完善了理论之后,他计算出UM86即将出现的时机,并登上了这列失踪的地铁。
《地铁迷宫》只花了区区25万美元,一群不知名的演员出演,但它的诚意和匠心贯彻在每一个层面,从头至尾扣人心弦。
片中调用了大量视听手段,让这段解谜之旅悬念迭起又无限迷人:大量封闭空旷的场景,幽蓝灰暗的色调,静谧环境中的单调音效,以及许多特写的运用,营造出一种阴森、清冷、诡异的气氛。
幽灵列车的几次神出鬼没,更是令人后背发凉,惊悚效果十分出色。
在这样疑云密布的环境中,丹尼尔通过冷静的调查,理性的询问,缜密的计算,一步步逼近真相,充满了极客的探索精神。
失踪的教授在UM86上现身了,并验证了丹尼尔的猜测:一切都是一场科学实验,他成功将列车带入了另一个时空。
五年前,教授厌倦了教学,厌倦了向不能理解他知识的世人传道授业。他从大学辞职,并带走了地铁线路图进行实验。
当丹尼尔请求他向当局解释,教授摇摇头:你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他们肯听吗?
接着,他说出了全片最点睛的台词:我们生活在一个无人倾听的时代。
现实中,我们或多或少听过科学怪才的故事,他们头脑出众,做出了许多成就,但一点也不擅长跟人打交道,总是性情古怪、语无伦次、笨拙呆板,跟世界格格不入。
但也许不是他们怪,而是身为凡人的我们,乃至整个平庸而势利的世界,根本没有想过更不懂得去聆听他们真实的内心。否则我们会发现,他们其实跟“正常人”没有区别。
前不久我看的《会计刺客》中,心理学家也这样教导父母对待自闭症的天才儿童。
说起来,这也是人的共性吧。总是出于本能,与超出自己理解范围的事保持距离。
但与此同时,我们每个人也或多或少有一些与众不同,谁没有动过“这个世界不理解我”的念头呢?
倘若你不被世人理解,又有能力进入另一层世界,以思想的速度运行,彻底摆脱俗世的困扰,有谁会不心动呢。
以不可置信的高速行驶的列车,带给人身在噩梦的魔幻与恐慌。但最初的眩晕和不适过后,愉悦、迷恋和神往随之浮现了。
起初把教授当成科学疯子的丹尼尔,也渐渐动摇了……
第二天早晨,UM86静静回到了车站。在空空的车厢里,主管捡到了丹尼尔的笔记,上面写着:我决定跟随教授的脚步。
闻讯而来的官僚纷纷发出冷笑:瞧,什么莫比乌斯环,什么异度空间,这不是好好地回来了吗?
就在他们满不在乎地离去之际,充满讽刺的事发生了,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又一列地铁刚刚失踪!
重温《地铁迷宫》,让我想到了以前跟人讨论中国科幻片。
有人认为,中国电影工业基础薄弱,可以效仿《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彗星来的那一夜》等低成本烧脑科幻片,从创意上迈出第一步。
也有人表示反对,坚持必须大特效大制作才能打开局面,带动整个电影工业水准的提升。
我们不能说后一种观点是错的。从商业的角度,大制作才能吸引大群观众、赚大票房、引发大话题,让特效工业迅速成长,进而刺激整个市场对科幻类型的重视。
但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科幻电影就像其他任何类型一样,不可或缺的是一个好的故事,以及一个让人有思考与回味余地的核心,不论是思想上还是情感上。
如今的特效一日千里,三五年后回头看,当初的奥斯卡最佳也不再惊人,但一流的点子却不会这么容易褪色。《地铁迷宫》的小说诞生于1950年,而电影也拍摄于20年前,至今仍然新鲜无比,就是一个明证。
前不久,最新一部《星球大战》要上映,我安利一个朋友补习之前的七部。他是个95后,我怕他看不下去,特地找了一套蓝光修复版。
他看完七八十年代拍的正传三部曲,跟我说:飞船啊爆炸啊都好假啊,不过还是很有趣的。
我问,哪里有趣。他说,那个光剑啊,头一次见,太好玩了。还跟我讨论了半天原力的问题。
看吧,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何等开天辟地,但三四十年前的特效哪怕经过几度修复加工,在今天仍然泯然众片。而光剑、原力这些独创的概念,却能永葆青春。
当然,它们跟硬科幻中的理论知识、软科幻中的人文精神,有本质的不同。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创造它们都需要依靠大脑,需要科技认知和艺术想象力的结合,不是多砸钱多架绿幕多做渲染就能搞定的。
大多数人想当然地认为,科幻片就是拼场面的无脑娱乐,等同于太空冒险、机器人大战、外星飞船爆炸和各种怪兽的入侵。
但这不能怪他们,有想法的科幻太少。以至于人们常常忘了科幻也是一种艺术,成功的艺术,可以不麻木感官,但一定能触碰灵魂。
上一年的结尾,我照例总结了一年里看过的科幻新片,基本只剩泛滥的视听特效。当然,爆米花大片没什么不好的,它们让人放松,是打发时间的上等娱乐。但接受了无穷无尽的感官刺激后,我们偶尔也会在科幻作品中,渴求一点思想的启迪、情感的触动、与众不同的创意。
只可惜,在这个快餐时代,那些都太少太少。而乏人问津的《地铁迷宫》,时隔2年重温,其立意的高妙,悬念的出众,思想的深广,依然让我十分赞佩。
由衷地希望,2017年有多一些科幻电影可以带给我同样的感受。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