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 第二季

评分:
0.0 很差

原名:庆余年 第二季又名:

分类:剧情 / 古装 /  中国大陆  2022 

简介: 【#庆余年第二季筹备#】张若昀 回应「庆余年是否有第二季」《庆余年》第二季就在计

更新时间:2024-06-09

庆余年 第二季影评:《大闲传》?《拼爹记》?浅谈《庆余年2》的口碑风波


!!!叠甲:本人所有言论仅从观众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如有问题和疏漏,请多多海涵。

最近,在万众瞩目下,《庆余年2》收尾。相较于第一部获得的好评连连,第二部显然出现了不少争议,逻辑问题,人设崩坏,乃至最核心的作品理念都受到了质疑。

有不少网友认为是编剧的改编使《庆余年2》剧情崩坏,招来恶名。也有网友表示,《庆余年》原著本就有诸多弊病,编剧的改编已经足够给力。

正巧,作为猫腻的书粉和《庆余年》的剧粉,我想以一个粉丝的态度谈谈这个问题。

我看过猫腻的许多书,喜欢猫腻的许多书,但这其中却不包括《庆余年》的原著小说。在《庆余年1》热播时,曾有一位朋友问我《庆余年》的原著小说如何,当时正沉迷《择天记》小说的我虽还没看《庆余年》原著,但却对朋友打了包票,猫腻的书一定没错!日后,朋友找我,开口一句“《庆余年》是后宫种马文啊”把我打了个猝不及防,我便把《庆余年》小说掏出来细读,这一看可不得了,小说里的范闲和电视剧里的范闲简直两模两样,完全可以把他们看成有相似经历的两个不相干的人。

下文中,我们将其简称为书闲和剧闲。

看电视剧的我们知道,剧闲一开始就不喜欢有很多仆人对他瞻前马后,秉承着人人平等的概念借一些契机遣离了身边一干仆从,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

而书闲则不同,书闲喜欢泡在丫鬟堆里享受丫鬟们“香泽腻脂”的拥抱,成年人的灵魂装在幼童的身体里,却想和一位名为“冬儿”的十几岁的丫鬟结下露水情缘,身边还有一个类似《红楼梦》中袭人角色的通房丫鬟“思思”,这位“思思”在后文林婉儿和书闲结婚后,甚至生下了范闲的女儿。同时,由于这是一本2007年写下的小说,当年文抄公泛滥,不管是男频还是女频,主角都不吝于把古人的作品标上自己的名字,弘扬才子佳名。虽说剧中范闲屡屡推脱,说是仙界而来,古人所作,但是没人相信。而书闲显然坦然收下了这份虚名。

看到这里,我觉得《庆余年》小说实在不合我口味,古早男频的弊病初见端倪,我只能把小说束之高阁,盼着剧能赶紧出下一部。

《庆余年2》确实是出了,但是确实有一些情节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加之有不少网友称原著逻辑严密,而改编错漏百出,我便捏着鼻子去看了些小说中我感兴趣的情节和后续发展,直接导致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遣词造句都有股猫腻小作文的味道。

看完这部分内容后,我对《庆余年2》饱受争议的原因有了一些看法。

其一,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书闲和剧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如果以叶轻眉和庆帝作为评价标准,剧闲更像叶轻眉,而书闲则更像庆帝。两人做事的逻辑和动机完全不同,却要走一样的剧情?无稽之谈!

有很多人说剧闲不像一个现代人,除了满口人人平等的口号更像一个古人,身在权力巅峰却叫嚣人人平等,何其可笑。但要论书闲,那就更不像了,先谈男女观,猫腻似乎是想把书闲打造成贾宝玉+传统后宫男频主角,但除了泡在女人堆里,书闲可半点不像贾宝玉,不但没有少年的天真,反而沾了“淫”字。《石头记》成为了书闲吸引少女们青睐和仰慕的一大利器,就像是柳永词让无数女性心生触动一样,《庆余年》小说中的这些女性认为范闲懂女子心事,体女子之苦,甚至连书闲自己都认为“我了解女人”,殊不知与这些女子心心相印的,其实是曹雪芹先生。

我简单摘几句原文原句,“通往女人心里的通道是阴道?这是谁说的?不过似乎有一定道理……”“范闲在帷帐之后静静窥视着这一幕,唇角微翘,微嘲想着,已经几年过去,这位小皇帝果然还是习惯大开双腿坐着,脚还是这么臭且蛮大,哪里有半点儿女人模样……真真欠打。”“我本来以为历史上又出现了位了不起的武周,但是终究发现,女人……还是太过易怒,太过心软,支撑不起什么。”

我其实看过不少男频后宫文,但或许是因为猫腻比平常男性更加细心和细腻,这种细腻的文字描写女人时就使人格外不舒服。这并不是说书闲就歧视女性或看不起女性,他也常常会佩服一些女性,但是这种佩服是建立在居高临下的凝视下的,哪怕是北齐小皇帝,在被书闲知道是女性的时候,带有着男性本位的凝视就从文字间蹦了出来,更别提林婉儿、思思、司理理和海棠朵朵这些女性了。

猫腻在被读者质疑长公主是否参与京都事变时是这么说的,“再说李云睿,以前就说过,云睿十五生婉儿···…京都事发时,云睿才十二三岁,我认为但凡小女生,都是纯净的珍珠。”与此同时,八岁的三皇子已经参与权力的斗争了,大家可以细品。

编剧首先大刀阔斧的删了书闲数个露水情缘,把范闲改成了秉持一生一世一双人的高道德感现代男性,直接拉高了一节范闲的道德下限,但有些需要露水情缘推动的故事剧情,就需要编剧缝缝补补了。

再回头说剧闲是否有资格说人人平等这一点,他当然有了,每一个红旗下的新中国新青年都有资格说人人平等,有这个思想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权力的人都不说,难道让土生土长的农民阶级说人人平等吗?封建统治下的农民来说人人平等吗?马和恩不是工人阶级能写出《共产党宣言》,周和邓不是农民阶级能为人民献出一生。剧闲甚至当不了这种圣人,他只是不习惯,他只是一个有着较高品格的中国青年。私以为,每个红旗下长大的孩子都能说出人人平等,阶级不会背叛阶级,但是人可以,剧闲出生在罗马,但他没有忘记曾经的信仰,愿意看到人民的痛苦,仅此一点,他就不算被封建的世界同化了。

网友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想可能不是因为范闲身在高位却为人民发声,而是编剧展现的底层人民的困苦展现的太破碎了,要用这样的一次次的悲剧去提醒范闲,你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但是范闲能做的也仅仅是政斗,他的权力来自于皇权,此刻的他只能攻击导致悲剧产生的人,而无法对这样吃人的制度有一丝丝的撼动,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说说主角性格,相较于剧闲以人人平等为志向,真的与王启年滕梓荆成为了朋友,书闲就很简单了,虽然信任,但都是下属。在剧中,王启年坦然带范闲回家投靠妻女,而书里,王启年却十分不愿意,他怕书闲看上他女儿。剧闲与人为敌是为朋友情义,心中道义,而书闲则是为了你居然动了我的下属,我的东西,还想要我的命。

剧闲的权谋,表现的是光明磊落,而书闲则深谙为官之道,和光同尘。在尚未影视化的后文中,书闲连大宝都要利用,这些明显与剧闲的行为不知道在影视化过程中编剧会怎样改动。正因为如此,剧闲比书闲更像是在拼爹,剧闲不能放弃身为现代人的品格,但书闲对厚黑之道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庆余年2》的片尾曲,写的是剧闲,但和书闲可八竿子打不着。正因如此,许多改编显得困难起来,很多事情,书闲能做,剧闲却不能做,编剧又开始想方设法地圆逻辑。

但书中令我疑惑的是,虽说书闲那么像庆帝,但到了最后却执意要世界和平,不起战乱,说是更重视家人,在北齐有他的女人,在东夷有叶轻眉的遗泽,也希望子女后代不受战争困扰,似乎是有道理,但是这事确实就不像书闲会做的事,像是剧闲会做的事,我猜测,编剧也是从这个方向出发,拟定的剧闲的人设。

而这个时候就要说对《庆余年2》饱受争议的原因的第二点看法了。这一点既是对上一点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又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点,那就是将《庆余年》喜剧化

《庆余年》原著确实是一部男频爽文,但是也是一篇沉重的权谋文,充满了算计与被算计,而如果要搬上荧幕,这样的剧情显然只会吸引少部分受众。而喜剧就不一样了,如辛其物、郭保坤、贺宗纬等……这些人在原著里就是些政治斗争的棋子罢了,编剧偏偏赋予了这些人自己的人格,让他们更像人,让观众更喜欢他们。如果论原著的人设,整本书还真没几个讨喜的角色。

将正剧化为喜剧是很难的,而喜剧又是盖过一些逻辑问题的重要手段。如何将正剧与喜剧结合,如何在重重倾轧的政治斗争中也能透露出轻松与欢乐,这可非常考验编剧功底,所以说,只要不是太离谱,我还是能忍受剧中的一些漏洞的。但是第二部的结局还是太仓促了,删了许多政治斗争的部分,加了太多二皇子和长公主的谋划,重要人物水匪也就遥望了一下剧闲的船,我猜测安排这些老年人敲船就是为了洗白这帮水匪,毕竟在原书,哪怕是罪大恶极的人,书闲也是会用的,但是要是剧里的水贼干了书里自己干的事,剧闲是绝对不会用他帮他的,甚至会杀了他。可以想象,编剧为了安排这个情节,头发不知道掉了多少根,但是第二季结尾出来的时候,仍然是让人莫名其妙,翻了原著后,这才恍然大悟。

第三点则是影视剧的局限性,起点小说写上千章轻轻松松,但影视剧则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将一百多章的内容压缩到两三集也不无可能。那就得取舍。

而猫腻的小说相对影视剧有两个优点,一个是文辞较为细腻,另一个则是逻辑相对严密。一环扣一环,事与事之间总是有所勾连,而影视改编中,打乱事件顺序,删除部分情节这种情况司空见惯。更何况,范闲的性格的更改才导致了最大的逻辑漏洞,在电视剧采用原著的事件和原著的解决手法天然就会产生逻辑漏洞。所以说编剧进行了大量修改,不少情节颇为可圈可点,也有一些情节还有待斟酌,例如二皇子告知林婉儿范闲知道林珙策划牛栏街刺杀,以及叶流云劈楼,在原著劈的是抱月楼分楼,书闲自己的产业(没错,你们的书闲把抱月楼做大做强垄断青楼行业了),而书闲表达了赞叹。其实整部《庆余年2》最让我摸不着头脑的就是最后两集,要知道在江南的斗争就算删去和红颜知己的卿卿我我也写了一百多章啊,编剧直接把重要情节都安给了明家,又由于明家商人世家接不下这个锅,就让长公主和二皇子加入斗争,让人觉得这些皇族子弟是不是学会了瞬移,哪儿哪儿都能闪现。

在这段情节里我最好奇的还是知识产权的伏笔,由于在小说中,内库的技术是书闲和皇帝斗争的巨大筹码,编剧放出知识产权这个信号,是不是意味着在之后的剧集里,会对小说情节进行巨大的删改呢?不得不说,我很期待。

最大最重要的争议,自然是立意。鉴察院门口叶轻眉立下的石碑是猫腻借鉴自日本小说改动画《十二国记》中中岛阳子对庆国的初赦,(题外话,《十二国记》中运用了很多中国文化,是一部相当优秀的小说/动画,强烈安利)中岛阳子在《十二国记》中是从现代日本到异世界的女王,所以说中岛阳子说这段话是非常震撼且有力量的。这也暴露了《庆余年》原著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叶轻眉和范闲都没有称帝。如果要削皇权,自上而下的进行改革,那改革者必须要拥有足够的权力。叶轻眉从始至终就没有进入过权力中心,她所做的努力,不管是建立鉴察院还是建立内库,传播武功还是发明创造,最终都成为了庆帝称帝的工具,被皇权牢牢把控。而书闲,前期权力来自于几个爹,后期来自于留下的暗手和那二两肉。最后直接远离的权力中心,就算三皇子再尊敬他,会为了他削皇权?原文结局包的那叠饺子如果直接包出来,会直接毁掉编剧植入的人人平等的内核。

有人谈《庆余年》的殺父情节,没错,小说是杀了庆帝这个血缘上的父亲,但是父权本身并没有动摇,小说里杀了庆帝就是万事大吉,暂时和平,但是那只是书闲和三皇子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获得了胜利,这个世界没有改变,这篇小说也只是一篇单纯的武侠权谋文。如果要贯彻编剧立下的“人人平等”的理念,贯彻鉴察院石碑上那些话,那剧情必须得有大的变动,编剧的更改不仅不能少,还要更多。

再说女性权益,天下仰慕叶轻眉的男子众多,但女子唯宁才人一个。这确实是个问题,大问题,通过我在前文描述的一些猫腻对女性角色的描述已经可以管中窥豹,剧里人设立住的几位女性,已经是编剧抢救的结果了,原著里人设说的上丰富的,只有海棠朵朵一人,希望编剧继续抢救,再接再厉。

总而言之,《庆余年2》是一部瑕不掩瑜的作品,这部作品的改编本身就是这近二十年人们观念巨大碰撞的体现,如何把将近二十年前的小说改造得符合当今群众价值观,这是提给《庆余年》影视剧的课题。

《庆余年1》取得的巨大成功势必令群众更加期待后续的改编,而我觉得现在对《庆余年》影视的许多批评都还为时尚早,看完《庆余年2》后我对《庆余年3》有了很大的兴趣,而在看完小说后我对《庆余年3》的期待值更高了,我真的很好奇在原著这样的走向下,编剧到底要怎样改编《庆余年》,我想一定会和原著有很大的区别吧。

庆余年剧组任重而道远啊。

剧虽然不完美,但是分给你打高点吧,期待下一季。


庆余年 第二季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