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声音

评分:
6.0 还行

原名:大山里的声音又名:Voices In The Mountains

分类:纪录片 / 短片 / 音乐 / 儿童 /  中国大陆  2014 

简介: 一座安静祥和的小城,一天,一个内地来的志愿者教师“小不点”(小不点饰),来到了芒

更新时间:2014-09-19

大山里的声音影评:《大山里的声音》:聆听心的呼唤,感受爱的力量

由红粉笔教育计划发起,雪佛兰和 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出品, UMG联播传媒承制的公益微电影《大山里的声音》近日在位于北京北三环爱琴海购物中心三层的单向街空间中举行了看片会。观影前,电影出品方细数了请大导演张扬拍摄此微电影的意义,观影后,一些意见领袖、公益活动志愿者也与大家一起分享了此次公益微电影以及公益活动的点点滴滴。尽管他们话语简单、朴实,却句句触动心扉。不过,最令我感动万千的还是只有近半小时的微电影《大山里的声音》。


该微电影以素朴平实的镜头原生态再现了藏区孩子受援助受教育的情况,看到那一张张那比高原阳关还灿烂的天真笑脸,醇美笑靥,以及一双双渴望走出大山期盼了解世界渴求更多知识的双眼,心里不由得生发阵阵触动。支教看似是一件普通的事,但实施起来并不普通,先不说要充分备课,与学生交流沟通,与孩子家长畅谈什么的,首先要融入当地生活,适应当地气候,习惯当地民俗风情就是一个漫长过程,当然也是一种考验。《大山里的声音》中的小不点老师显然是经受住了这种考验。在他身上似乎有一种魔力,一出现,就深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进而成为“孩子王”,并用自己极具特色的音乐教育模式,激起了孩子潜藏心底许久的音乐激情。所以,当孩子在老师建议、启发下,用家里所有能发声的东西打奏出和谐或不和谐的音律是,生活的脉动也如音符跳跃在大山里每一个平凡普通的家庭,而他们的生活也因这样的声音而更加美好、鲜活起来。


看《大山里的声音》让我想起了世界电影史上的口碑佳作《放牛班的春天》,一个音乐教师来到一所问题学校,这里孩子个个都很难管教,老师甚至校长也都很头疼,但这位音乐老师却人尽其才,尽量挖掘孩子的音乐天赋,发挥他们的音乐特长,以唱诗班为形式,讲一个个难以管教的孩子牢牢聚集在音乐周围,成为能从心底焕发出最美好声音的好学生。孩子的天赋需要开掘,一如《放牛班的春天》。有人把《大山里的声音》喻作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其实我觉得他们还是有些许差异的。我们的孩子虽然身处深山,但都有家庭,而非问题孩子。只不过由于这里条件简陋,孩子的兴趣无法得到更好的开发,教育也无法更好的深入,而来自各地的志愿者,则如同《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那位老师,真真切切、诚诚恳恳、实实在在唤醒了孩子心中的美好梦想,并加以引导、运用、发挥,使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之声,也让更多想了解他们的人们听到了他们内心最醇美,最素朴,最纯净的呐喊与呼唤。


我小时候数学语文老师也都是从上海支教而来的,除了不标准的普通话,这些老师在新疆边疆扎根数十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用爱的力量教育了一代又一代边疆人。可以说,没有这些老师当年的支教生涯,我也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学毕业后,我也曾在新疆偏远地区教学十数年,作为一个老师,作为一个学生大多是来自偏远农村且科学知识基础差底子薄的老师,我对《大山里的声音》无论是孩子还是老师的经历也都感同身受,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观赏微电影《大山里的声音》的时候会心跳加速、怦然心动的原因之一吧!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则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尤其是那些身居大山里的孩子们,他们的教育尤为迫切的需要关注、帮助。红粉笔教育计划发起,雪佛兰和 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出品, UMG联播传媒承制的公益微电影《大山里的声音》聚焦的就是这些山区孩子的教育历程,记录公益支教教师的心路历程,把大山里的声音传向外界,同时也为山里的孩子带去了更多的关注、帮助与希望。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