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福客栈

评分:
6.0 还行

原名: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又名:

分类:剧情 / 传记 / 战争 /  美国  1958 

简介: 马克.罗布森导演,背景是在中国抗日时期。一位英国女佣葛拉蒂(英格丽.褒曼饰)想参

更新时间:2013-04-04

六福客栈影评:比《啊,摇篮》更加真实好看的影片

英格丽•褒曼主演的《六福客栈》源于真人真事。百度百科记载,时至今日六福客栈遗址存在于山西省阳城县的东关村。据阳城县志等史料记载,1931年,20多岁的格拉蒂丝•艾伟德来到中国阳城,在这里生活了9年的时间。她不仅学会阳城方言,而且被当时的县政府委以“禁缠足督导专员”,监督当地妇女,禁止她们缠足。后来,抗日战争爆发,阳城遭到日军的轰炸,街头出现许多流浪孤儿。格拉蒂丝•艾伟德便开始收养救助中国儿,还开办了车马店为这些孩子解决日常生活所需。
据记载,1938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阳城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收养了一百多名孤儿的艾伟德感到一种巨大的威胁。为了这些孩子们宝贵的生命,她毅然决定,把这些可怜的孩子送往西安的孤儿院,以躲避战争的危险。1940年,她带着一百多名孤儿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历时一个多月徒步翻越中条山脉到了西安。
1941年,艾伟德回到英国后,一位英国作家根据她的事迹创作了《小妇人》一书,成了畅销小说。1958年,由美国的作家将其改编并拍摄成了电影《六福客栈》,由“好莱坞第一夫人”英格丽•褒曼主演,上映后轰动一时。

《六福客栈》影片情节:
英格丽•褒曼主演的格莱蒂丝•艾华立志来中国服务,从利物浦辞去工作来到伦敦总部见罗宾森博士,因语言技能等资格不符而被罗宾森博士拒绝派遣。但她不气馁,路过一家旅行社时,她倾囊预订一张比船票便宜一倍的火车票,并应聘成为探险家并中国通的詹姆斯爵士的女仆,将所得的薪酬分期支付火车票。在詹姆斯爵士家里作工的时候,她偷偷阅读了书柜中有关中国的藏书。后来在詹姆斯博士的资助下,她如愿以偿登上了开往东方的列车。一路经历了欧亚大陆语言不通和苏联兵痞的风险,来到中国天津。从天津又乘着骡子来到王镇,见到已在那里生活的身穿大襟布褂的宣传士劳森太太,她们和中国厨师三人一起筹办了六福客栈,为过往的车马队提供食宿餐饮,并且以说书的方式传讲耶稣。后来劳森太太去逝,只留下格莱蒂丝•艾华和厨师,他们仍继续经营六福客栈,传讲耶稣的故事,格莱蒂丝•艾华吆喝过往车马商队来住店,亲自上街买菜、下河洗衣,田间耕作,与人和睦相处,在妇女中有广泛的影响力。上级军政府下达禁止妇女裹足的任务让县长头疼,派下去的督办员被村民打得头破血流而逃回。无奈中县长想到了格莱蒂丝•艾华,派她任“禁缠足督导专员”,而此时她已加入中国籍,起中国名字“仁爱”。于是仁爱带着几个兵下到乡村,开始还是遭到村民顽固的抵抗。在她的爱心和坚持下,终于使女孩子的双脚得到了解放。她收留了被遗弃的孤儿回到六福客栈,她教孩子们自己年幼时所唱的儿歌,唱着唱着孩子们就会喜乐起来。仁爱走遍县里的到各乡村,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受到城乡居民的喜爱。连土匪们也听她的话,土匪头承诺不再抢货杀人。县监狱因监狱长贪腐而发生骚乱,狱警被逼退到狱墙外持枪戒备,警长报告县长时,仁爱主动请缨,只身一人进到监狱,以爱和坚定感化了犯人制止了暴动。县长感动至深,令书记将仁爱的事迹记载到县志里。
最令人感动的这一段情节:战争发生了,王镇遭受日机轰炸,在日军地面部队进攻王镇前,县长命令百姓转移到乡下去,县政府也要转移到他省。有西昌孤儿院的80多名孤儿被送到六福客栈,仁爱于是带领100多个孤儿撤往西安,以便能赶上西安教会预定的军车护送孤儿撤退后方的计划。她带领孤儿们从王镇出发,翻山越岭,餐风露宿,一路上遭受了敌机的轰炸、日军小队的遭遇,饥饿、寒冷,以及山壑激流中的生死穿越。行路时,仁爱肩背、怀抱着两个最小的孩子在前领路,由那个从炸烂的狱中逃出来的小伙子李负责断后,在山野他们唱着仁爱小时候的儿歌行进,遇到敌机来了,仁爱指挥孩子们立即俯倒,幸好那是侦察机,敌机过后,他们站起来继续行走;休整时,他们用一口大锅煮餐汤给孩子们,两三个人用一只碗,大孩子照顾小的,轮流喂着喝着稀汤,仁爱将自己碗里的汤分给孩子们喝,孩子们都很自觉,没有抢食的。夜晚孩子们卧在地上睡着了,仁爱收养的大女儿惧怕,爬到仁爱跟前。她害怕他们会失散,仁爱抱着她谈心,鼓励她相信会赶上军车运送孤儿的时间,将来一家人必会团聚,战争结束了要上学,现在要照顾好弟弟妹妹们。他们迷失在森林里,李对仁爱说,他去探路,并在树上做记号,让孩子们以寻找记号的游戏方式往前走。李在森林中发现了几名日军,而日军也发现了树上的记号。在关键时刻,李跑出来远远地引开了日军,而他自己付出生命的代价。在李的简陋墓地前,矗立着树枝做的十字架,仁爱带领孩子们读圣经,为李作安息纪念。疲乏至极的孩子们在仁爱的鼓舞下,终于攀上了最后一座高峰,到达山头他们惊喜地看到了黄河……
西安城里,准备好的军车官兵来催罗宾森博士出发时,他坚持要等从西昌来的孤儿,那官兵说本应是6天的路程,现在已两个星期了,看来是不可能了,他们那段路已被日军封锁。正说的时候,城市上的人们被从城外的儿歌的声音吸引转头望去,仁爱带着他这支衣衫褴褛却是意气昂扬的队伍进了西安城,他们齐声唱着仁爱教给他们的儿歌来到罗宾森博士跟前。罩着头巾、一身农妇打扮的仁爱抱着她的小女儿六便士,对罗宾森博士说:“很抱歉我们来晚了!”罗宾森博士感动地迎着仁爱说:“迟到?噢不!”仁爱说:“罗宾森博士,你可记得我?我过去的名字叫格莱蒂丝•艾华。”罗宾森博士深深地凝视着仁爱说:“是的,格莱蒂丝•艾华,一个不够资格的人”。他环视一圈孩子们,诚挚地对仁爱发出邀请,“你愿意到到儿童村工作吗?”仁爱却微笑着拒绝了,因为她要返回王镇,那里有她的爱情。
片中的爱情也很美。混血儿军官林南与仁爱的爱情真挚而感人。他们前后经历了互为好感、迟疑不信,又被彼此吸引,直到在战争中彼此相爱,确定终身。尤尔根斯•库尔特演的林南是一名军官,他很Man、很酷、很敏锐,也因着自己的身世而带着一丝内在的忧伤,有一点玩世不恭。他在仁爱面前能敞开自己的内心,内在的善良、爱与力量被仁爱唤醒,在仁爱即将带队出发时,勇敢地向仁爱表白,并脱下自己的戒指带在仁爱的手上,奠定了圣洁的爱情。

为什么对这部影片印象至深?我想起来国内一部有教育意义的儿童电影《啊,摇篮》,是1979年由谢晋导演拍摄的。两者有相似的内容:首先是两部电影都有孤儿的故事:《啊,摇篮》中的是革命战争烈士的遗孤;《六福客栈》是出身贫民百姓的孤儿,其中有一个是弃儿,是仁爱下乡路过村口的神龛有人正遗弃女婴,仁爱掏出身上仅有的六便士给那弃她的女人买了来的,仁爱给女孩取名“六便士”,她是仁爱收养的第五个孩子。其次,两部电影中都有一位做饭的厨师,最后都牺牲在岗位上:《啊,摇篮》中是一位会做月饼的老炊事班长;《六福客栈》里的老厨师会讲英语,还学会了说书,讲耶稣的故事。第三,孤儿们都经过战火纷飞的环境最后抵达安全地带,《啊,摇篮》中死了一个孩子,那孩子在兴高采烈的时候被流弹击中;《六福客栈》中100多个孩子则完好地到达了西安。第四,他们都有一个养育机构:《啊,摇篮》中的几十个孩子是由延安保育院的叔叔阿姨带领,并有一班警卫班战士护送他们,中途也有旅长带队伍来救他们;《六福客栈》中带领100多个孩子转移的只有仁爱和李两个人,而李最后在森林突围为引开敌人也牺牲了。第五,孩子们都唱过儿歌:《啊,摇篮》唱的是《月饼歌》;《六福客栈》中的孩子们唱的是仁爱小时候的英文儿歌“这老人,他扮一,他在我的鼓上扮了个小把戏;……”,他们唱着这首歌行进在山野,唱着这首歌进入西安城。第六,女主角都获得了爱情,都有英雄一般的军官爱人:保育院长阿姨由旅长爱着;仁爱有林南上校爱着。

两部电影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工作和信仰的差别。《啊,摇篮》中保育院的叔叔阿姨们带孩子是他们的工作。他们是尽责的,但免不了有情绪,比如年轻保育员认为他们更应该冲上前线去杀敌而不是服事烦人的小孩子。《六福客栈》中的仁爱是为了信仰,她爱每一个孩子,每个人,只是恨罪行。在她眼中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她丝毫没有怨言。她遇到困难时,信仰是她的力量,即使是在劳森太太整修客栈阳台时摔成重伤即将离世时,她抱着劳森太太,真情朗诵着《诗篇》23章:“……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仁爱来中国落后地区服事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正如她说的,“脏了,就洗干净;饿了,就喂饱;缺爱的,去爱他们。”这是仁爱个人的魅力,也是这个影片的魅力。

影片中的县长满大人是由老外扮演的,是最幽默的一个角色,为影片增添几分笑意。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