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激流

评分:
6.0 还行

原名:Love Streams又名:迷雾狂情 / 爱的溪流

分类:剧情 / 喜剧 /  美国  1984 

简介: 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位作家哈蒙(John Cassavetes饰)和他的妹妹莎拉(G

更新时间:2019-09-26

爱的激流影评:《爱的激流》:瀰涸契阔




切勿转载

Dennis Lim / 文
五木 / 译

影片片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宣言,是用物理定律来阐明发自肺腑的祈望。“爱是一股水流——它连绵不绝”,离婚的莎拉·劳森(吉娜·罗兰兹饰演)对心理医师如此说道,尽管他无法感同身受。这是卡萨维茨的最后一部杰作《爱的激流》(1984)中的场景。此后,莎拉在一次徒劳的通话中,重申她的信念,质问前夫杰克(西摩·卡塞尔饰演):“你相信爱是一股连绵不绝的水流吗?”杰克无视她的质问,但他的言行明确地昭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这股水流已然干涸。卡萨维茨生前(1989年去世)执导的最后一部影片是喜剧《小心眼大阴谋》(Big Trouble 1986),这部影片在开始制作后几经波折,才转由他接手。[1] 所以《爱的激流》被普遍认为是他的告别之作;在影片中他对最牵挂的主题进行了一次最终总结。在《爱的激流》片场中拍摄的纪录片《我近乎常人…》(I’m Almost Not Crazy…)中,卡萨维茨如此说道:“我可是很执拗的”。“我所关切的,是爱。”哲学(Philosophy),来源于希腊语philosophia,字面上的意思是对智慧或知识的热爱;在同一个采访中,卡萨维茨在词源学上将它曲解为“爱的学问”。“想要拥有爱的学问”,他断言,“要懂得如何去爱,并知道将它安放在何处”。
《爱的激流》剧本由泰德·埃伦(Ted Allan)创作,1981年曾在洛杉矶上演。由于埃伦对卡萨维茨作品的狂热痴迷,《爱的激流》就像复写本,观众能在其中能看到卡萨维茨其他电影的许多影子。莎拉和杰克的形象令人联想到罗兰兹与卡塞尔在《明妮与莫斯科威兹》 (Minnie and Moskowitz 1971)中的表演;不过这次他们老了一些,遭受生活的磨砺。在《爱的激流》中,莎拉被丈夫与女儿拒之千里;而她的哥哥,风流不羁的小说家罗伯特·哈蒙(卡萨维茨饰演)游戏人间,逃避任何建立长久关系的可能性。影片中兄妹俩的核心关系,回归到《影子》(Shadows 1959)中对兄妹关系的探讨。他们在罗伯特的好莱坞山庄豪宅中重聚,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卡萨维茨与罗兰兹夫妇的爱巢。在卡萨维茨的好几部影片中,这个居处可谓存在感十足,尤其是在《面孔》(Faces 1968)中。男女角色对于影片的主体至关重要,从不同角度来看莎拉与罗伯特,他们就是终极的卡萨维茨式的女性和卡萨维茨式的男性。莎拉是一个活跃但情绪化的人,类似于《受影响的女人》(A Woman Under the Influence 1974)中的美宝儿和《首演之夜》(Opening Night 1977)中的茉特尔,用尽力量去争取爱,她们都“懂得如何去爱,并知道将它安放在何处”。嗜酒的罗伯特是一个万人迷,他身着起皱礼服,能轻而易举地把社交变成交易,就像《谋杀地下老板》(The Killing of a Chinese Bookie 1976)中夜总会老板科斯莫,却更有教养才华;他又可以是《夫君》(Husbands 1970)中城郊居民的变体,只不过他更为成功却也更加空虚。
历数卡萨维茨作品中时刻存在的不可预测性,我们发现《爱的激流》开辟了一个永续流转的世界。电影在一场歇斯底里的争吵中开场,一个女人向罗伯特大喊大叫(“你这个懦夫!你真令人反胃!”),此刻罗伯特与挂在他肩膀上的小女孩正在踱步,我们推测这是女人的女儿,可能也是他的。在下一场景中,年轻女士们纷纷出镜,罗伯特大步流星穿过屋子,向每一个人介绍着自己。他为宾客们递上酒,骚扰般地向其中一个蛮横问道:“你的卖点是什么?”,“告诉我,你的欢乐时光是怎样的”。导演花了一小段时间赋予这个场景叙事上的意义(罗伯特拿出的录音机暗示着这是他某种古怪的研究方法),并使之契合主题(如果这些问题无关现代消费文化的基础,那还能是什么?)。面对他的咄咄逼人,这位不大情愿的女孩回答:“如梦境一般”,导演随即切换至一束刺眼的舞台灯光。我们发现自己已置身昏暗的酒吧中,周围大多是同性恋者和异装癖者。舞台上苏珊(戴安娜·阿伯特饰演)吟唱着鲍勃马利的歌曲,牵动着罗伯特的心,很快地,她便成为罗伯特短暂的约会对象。
顺遂远没有琐碎波折来得多,这就是《爱的激流》如何推进的,这些不守成规的角色们踉踉跄跄,摸爬滚打,从情绪化的一极走向另外一极。当罗伯特蜻蜓点水般耗在易逝浮华中,莎拉却死命地抓住她最重要的那根稻草。在争夺监护权的听证会上,莎拉紧张地指控杰克寻花问柳,而自己如圣徒般工作,去医院做探望,去出席葬礼。她希望法官能够推迟判决,而她未成年的女儿黛比却选择了与父亲一起生活。在询问关于性生活的问题之后,心理医师告诫莎拉不要沦落,以免沦为“精神病院”的一员,并提议让她进行一次欧洲康复之旅。(影片也在此处简单地切入下一个镜头。)直到现在我们仍未知道莎拉与罗伯特之间的联系,但电影的这种平行结构暗示着一个他们之间有着意味深长的关联。在某些方面上他们南辕北辙:莎拉爱得彻底,罗伯特打心眼里不会爱;但他们都能同时发散出吸引力场与排斥力场。罗伯特在夜总会和赌场中与他的同伴们挥金如土;莎拉滑稽地依靠着搬运工人和的士司机们搬运一堆行李。两个人时常被人群围绕,但都是孤家寡人。
在电影将近一小时的时候,莎拉与罗伯特才得以相遇:莎拉和两辆满载着行李的的士停在罗伯特的车道上。两人热烈又五味杂陈的拥抱似乎要一扫阴霾。不过,莎拉的行李才刚卸下,罗伯特就决定与八岁的阿尔比(雅各布·肖饰演)一同前往拉斯维加斯。前妻刚刚把阿尔比遗弃在他门口,罗伯特对他来说完全是陌生人。作为一颗人型弹球,罗伯特将思维特征中的游移不定的演绎已臻化境。伴着米尔翠·贝莉《你身在何处?》(Where Are You?),莎拉与罗伯特在点唱机前相对无言,翩然起舞,这是电影最美的场景之一。但当莎拉向他提起苏珊曾来过电话时,他打破了沉默,转向了身边的电话。夜里,这对兄妹第一次长对话被框定在一扇门当中,莎拉出现在场景里,而罗伯特并没有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他的手臂偶尔会伸进画框。事实上,直到此刻,电影才向我们揭露两人的兄妹关系。
这对近乎灵魂伴侣的兄妹中间横亘着无望的沟壑,拉扯感和断裂感弥漫在他们的交谈中,赋予了电影绵长又低沉的感伤气息,以及闹剧般的切分节奏。[2] 角色间的不稳定具有传染性;这个世界本身似乎也并不安稳。莎拉幻想着驾车碾过杰克,用小道具逗乐全家人。这些幻想一次次溜进电影所呈现的现实中,而又不加以标示,以至于观众随着她在虚实之间摇摆。电影中的某些场景加入了梦境般的元素,像夜总会和莎拉行经的火车站,都是极为简单的抽象元素。给卡萨维茨贴上“现实主义者”的标签是否过于局限?那么最后一幕的中莎拉买下动物收容所,把两匹迷你马、羊、鸭子、鹦鹉、几只鸡和大狗吉姆带回家,则让卡萨维茨摇身变成一个超现实主义者。
借用批评家、电影制作者索恩·安德森(Thom Anderson)的话来说:“他以喜剧直面悲剧,并断然拒绝之”。卡萨维茨的影片序列中,找不到第二部能够如此饱满、令人动容地诠释这句话。影片的演员们为人所熟知,但这是卡萨维茨和罗兰兹最后一次同台合作,合力上演一出悲喜交加的闹剧。罗伯特醉醺醺地逗留在苏珊家门前,导致他在台阶上摔了大跟头;经历了灾难般的拉斯维加斯之旅,将受苦的儿子送回家之后,罗伯特又遭到了儿子继父的殴打。至于莎拉,面对不愿接受的消息,她不止一次选择瘫倒在地上,让自己进入一种无为的反抗状态。(正如《首演之夜》中茉特尔拒绝起身,中断了排演。)[3] 对于莎拉和罗伯特来说,生活中的不顺遂,往往会激起有心的旁人们发自内心地伸出援手和表露情愫。
《爱的激流》选择了与埃伦原剧本不同的处理方式,并没有将莎拉与罗伯特的关系在一开始就和盘托出,而是直到上映了一个半小时之后才点明。这可不单单是忸怩作态——兄妹关系排除了刻板的浪漫结局,(尽管剧作本身强烈地暗示了一种有悖伦常的关系),而且让卡萨维茨能够在更广阔的层面上对爱进行剖析。作为电影设计的一部分,角色们都是不受约束的,以此来坚持这种观点:我们对于他人来说都是流体,短暂且易被重塑。电影开场的那位女性,一开始我们都下意识认为她是罗伯特的前任或者情人,最终被称为“这是我的秘书、我的朋友、我的会计”。莎拉一度声称她没有任何亲属,后来又提到罗伯特是“我最亲密和我最亲爱的朋友”。在诡奇魔幻、稍稍令人感到触电的电影氛围中,几乎每个角色都是悬而可得的。当罗伯特深夜造访苏珊家,他最终却与即兴用床单裹住自己,头发间插着花朵的苏珊母亲共舞。最怪异的情节滑移是,在动物收容所,莎拉被告知大狗吉姆是“温暖的、美妙的、优秀的人”;而在最后的一个场景里,罗伯特眼中的吉姆是一个满脸络腮胡子,赤着胸膛的男人,他对罗伯特报以会心一笑。
电影的结尾构成一个谜团,不只是因为这个“狗—人”幻影。(某种程度上这是导演的一个小玩笑,这个演员在本片的戏剧版中也扮演了狗的角色)。莎拉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切如一部万事俱备的歌剧,她将会与丈夫杰克,女儿黛比重归于好。受此感召,她决定在风雨交加中离开。这回罗伯特成为被遗弃的那个人,比以往更加落寞,他的后宫胜地如今沦为一个荒谬的动物饲养所。即使他们似乎发生了角色转换,也很难说这次如流水般的重逢是否让他们在某些方面发生了改变。我们也很难明白是什么让莎拉忽然下定决心;很难体会在精心设计的布满雨痕的最后一镜中,罗伯特拿着帽子致意的幽微意味。但在这令人捉摸不透的暧昧中又透露出某种平静。正是如此,《爱的激流》在反复无常的角色们身上找到了抵达平静的视角。卡萨维茨的其他影片很多都是家庭悲剧;而《爱的激流》中弥漫的情绪是后末世风格的。他的早期作品聚焦于人际关系中的危机。《爱的激流》中的角色们已经在个人的危机之中幸存下来,并且很可能会经历更多。影片的开放式结局印证了莎拉的人生哲学。当罗伯特从画面中隐去的时候,自动唱机传来的歌声是这样唱的:“我不知如何是好,就让你来决定吧”,这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完美的告别词,他深知爱并无定论。


译注:
[1] 卡萨维茨通常只执导自己的剧本,一开始不乐意接手《小心眼大阴谋》,在好友彼得·法尔克邀请下才答应。
[2] 切分节奏,乐理相关。旋律在进行当中,改变常规节奏规律而出现的节奏变化。
[3] 茉特尔同样是由罗兰兹饰演。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