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玛戈

评分:
0.0 很差

原名:Bamako又名:审判IMF(港) / 巴马科的审判 / 巴马科

分类:剧情 /  马里   2006 

简介: 玫勒是一个酒吧歌手,她的丈夫查卡没有工作,两个人的关系岌岌可危……

更新时间:2007-07-27

芭玛戈影评:《芭玛戈》,他荒诞是因为他够真实——他真实是因为他够荒诞


——泥巴

震撼~!严重的震撼,连续的震撼。昨日的《不朽的园丁》今天的《芭玛戈》。两部影片、两种表达方式、不同的能指。却有着共同的所指——都有关非洲,都有关人,都有关生命。

在21世纪, 你有想像过把法庭移位至一个大杂院么?在我的印象里,只有那个对于《血衣》的控诉,文革时的批斗才有,今天的非洲也有。

而《芭玛戈》就是这样一部影片。讲叙大杂院里一桩国际经济诉讼,原告非洲社会的几个代表对被告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FMI)提起诉讼,在院子里水声、孩子的哭声、染织行的劳作声、婚礼主持人的歌声的包裹下,一个个证人依次发表自己义正严词的陈词自己的苦难。法官与律师们正规正矩的制服与居民的随意的着装的反衬,在大杂院的乱七八糟摆放的生活用品、染坊的布料染缸、劳作的工人的身影、婚礼仪式、听证席上母亲给孩子喂奶等等平常生活镜像的衬托下,整个诉讼过程显得那么荒诞。其法律的严肃感、神圣不可侵犯、正如那些在非洲高举人道主义援助的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的援助行为一样,被名正言顺的消解。在那里法律只是强者压榨弱者的工具,就如《不朽的园丁》里那67具消除户籍的亡灵成为那个制药公司的实验品,就如在‘满洲国’沦为生化武器的实验品的同胞,就如那无以数计的黑奴。

其荒诞感的根源就如导演所说:“真正的问题在于:没有任何的司法敢质疑强权。”而影片硬是做司法之不可能,要质疑强权,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舞台化、艺术化,强调其虚构性。而21世纪的非洲,21世纪的中国等一系列落后国家鱼发展中国家的显示的后殖民主义镜像,现实社会场景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标准的魔幻现实主义舞台。而与戈达尔等人费尽心机去电影棚人为搭建‘刻意营造的荒诞镜像相比,其影像更加直接、更加深刻更加震撼!

而那个被告的辩护律师在休庭的间隙在杂院傍边买深色眼镜的的镜头,那数次出现的山羊。中世纪疾病霍乱21世纪的非洲依旧肆虐,病床上的孩子他爸,失业歌手的丈夫在床头学习法语,在墙外结束生命。证人、歌手的泪水、停止手中工作的工人、不断聚集的围观者使原告律师义愤填膺的总结陈词的正义感、神圣感、无上的光荣感被不断的扩大化。之前的后殖民化的现实生活为背景的法庭的荒诞感被这种静穆完全改观,其神圣性绝不亚于那所谓先进文明所构建的豪华法庭。

而导演在影片中影射的那个拿着摄影机过活的自由职业者,仅仅是一个见证者和陈述者,当他遇到那个代表强权的警察的吆喝时所做的只能是拉着旁边的人诉苦,其无奈感一如那掌握审判大权的法官最后竟然问被告的辩护人,自己是否有失公正存在偏袒。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主权独立的国家,此种现象说明其主权独立自主只是形式上的,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被他人操控时,其上层建筑——政治的独立自主也就无从说起了。看来当时我国与苏联的翻脸实属必要,作用之大无需泥巴我多言了。

值得再啰唆下下的是:影片的音乐。非常经典,非常纯正、地道的蓝调。布鲁斯的的灵魂——真挚的情感、原生态的非洲环境、一种自发的内心情感的诉求等,与影片水乳交融、两相辉映,是影片的深层骨架之所在。
影片的纪录片的味道浓郁,事实感强烈,大段的事实陈述辩论与短促的日常生活片段相交错,最后那段葬礼的无声处理,都说明导演功力非凡和情感的真挚感人。给与五颗星,当之无愧。

版权所有
转载请联系:wuan_927@163.com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