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 第三季

评分:
6.0 还行

原名:奇葩说 第三季又名:U Can U Bibi

分类:脱口秀 /  中国大陆  2016 

简介: 《奇葩说》是爱奇艺马东工作室打造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由高晓松和蔡康永担任团长,

更新时间:2017-03-07

奇葩说 第三季影评:终于有一档本土节目教我们“to be”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文:Jeanne
《奇葩说》第四季即将上线,选拔成员的预热节目《奇葩大会》正在热播中。每周五晚在爱奇艺网独播。这次的“海选”形式和前三季不大一样,首先是何炅加入了“马晓康”的阵容,挑起主持的大梁,似乎预示着马东也要以导师身份加入到辩论队伍中了;其次,《奇葩大会》也不止是新奇葩们的初次亮相,还请来了许多行业领域的大咖来做一段“开讲啦”式的小演讲,洒一点鸡汤。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中国第一位研究性学的女社会学家李银河、上海京剧院著名京剧余派女演员王珮瑜都来到了《奇葩大会》的现场
当然,除了大咖之外,一些处于社会边缘,被排斥甚至是遭到歧视的弱势群体代表,也走上了这个舞台,为他们自己发声。这使节目的基调显得严肃了,但是格局也大了,在不知不觉间也承担起了更重要的责任:倡导一种真正自由、多元、包容的价值观。
食神翻身一般的发展轨迹
2014年,马东从央视跳槽到爱奇艺刚刚两年时间,担任网站影视门户的首席内容官。在一次节目版权出售的谈判中,他慧眼识珠,发现了当时央视的新锐编导牟頔,说服她带领着20人的团队,加盟了爱奇艺。不久后,《奇葩说》华丽丽地诞生了。
2015年,《奇葩说》第二季开播,马东已经从爱奇艺辞职,带着《奇葩说》班底自立门户,创造了米未传媒。
2016年,《奇葩说》第三季上线的同时,米未传媒又在其他的视频网站推出了《饭局的诱惑》《黑白星球》这些原创节目,反响依然热烈。米未传媒也完成了A轮融资,估值已经达到了20亿人民币,《奇葩说》第三季招商的金额突破了3亿。同时,自2016年6月开始,马东率领《奇葩说》的辩手们在喜马拉雅FM做了一档“好好说话”的收费音频课程,上线当日就突破了500万的销量,10天后直接到达了1000万的销售额。
就在刚才,我打开喜马拉雅FM搜索了一下《好好说话》,发现播放量已经达到了3000多万次。也就约定于3000多万次的销售额了吧。
嗯……看着这么一条发展轨迹,我感觉特别像看《食神》里面史蒂芬周的翻身史:你刚刚为他卖出第一碗撒尿牛丸而高兴,结果人家就以狂风过境之势成了名,又开了无数家罐头厂分店……你也会像唐牛一样跪地感叹:真的搞不懂你在想什么呀!
从台湾到大陆,综艺节目的变迁史
《奇葩说》当初吸引我看的第一个重要因素是蔡康永。因为我是他的忠实粉丝。那时候《康熙来了》已经成为了现象级的节目,我也想不夸张的说,它真的深深影响了两岸相当一批85到90后女生和GAY的社交方式。(直男除外)在我的大学时代,我们总是不厌其烦地用破烂的校园网在BT上一期期地下载,而后来则成为每天吃饭时都要拿来下饭的必备节目。不知不觉就坚持了十年。
我记得阿雅在一期《康熙来了》节目中曾说到大陆节目和台湾节目的区别:“我们台湾的节目追求的是spontaneous(即兴的、随性的),而他们喜欢先策划好所有的流程。”台湾节目就喜欢现场的即兴反应,越顺乎本能的表现,越真实好笑。这就是当时《康熙来了》这一类节目最吸引人的地方。比如一期采访谢霆锋的访谈节目,最后一路跑偏,变成了“放屁以后怎么掩饰”。完全莫名其妙,但是场上场下全笑爆了。
于是那段时间,很多台湾艺人身上的特质深受大家欢迎。比如小S可以追求外表好看身材火辣,但同时又可以很放得开,爱搞怪,不做作。也可以像吴宗宪那样,毒舌,嘴贱,花样损人。因为这样很“真实”。一方面你可以敢说敢讲,一方面你也要塑造自己坚强的内心,不怕别人攻击你。这就是台湾的综艺节目教授给我们的“做自己”。
到了2012年,我明显地感觉《康熙来了》没有以前好看了。一方面是来参加的嘉宾越来越小咖,另一方面是话题越来越无聊。比如遮着身体所有部位,一点一点露出来,让你来猜哪一个是你老公的。而台湾综艺的那些套路,比如“梗”,“做效果”这些东西,也越来越可以让人一眼看穿。无非就是为了吸引收视,可以把话说得特别绝,表现特别三观尽碎。我个人的感觉,以前的节目就像是一群贴心小姐妹在一起开小茶会,大家特别畅快地聊八卦。而后期的节目,就是一堆小咖在竭其所能地变着花样求一点曝光率,跳着三流的舞蹈唱着三流的歌玩着三流的游戏,让人感觉怎么玩都玩不出花样了。
但是,对蔡康永的喜欢是一直没变过。尤其知道他要来参加一档辩论节目时,我更是充满期待。因为我知道蔡康永在《康熙》中特别节制,有所保留,所以特别希望看他能在一档节目中认真输出一些东西。
而另一个搭子,高晓松,那时候已经被很多女文青奉为男神了。《晓说》和《晓松奇谈》让我们见识了他真正的大才情。主持人马东呢,当时还不熟悉。只记得蔡康永在一个节目的采访中说“我和他相处感觉他完全不像是央视出来的”。
在每一集《奇葩说》的节目构成中,“马晓康”是整个《奇葩说》的定海神针,这三个人的化学反应每次都从一开场就确定了节目的趣味和基调。
然后就是选拔出来的奇葩辩手们的show time。在这个阵容里面,既有马薇薇、陈铭、黄执中、邱晨这些国际大专辩论赛出来的职业辩手,又有像肖骁、范湉湉、姜思达这样的“妖艳贱货”们。而且,就算是那些不那么出彩的酱油辩手,提溜出来都是些积极有为的年轻人。比如第三季的石泰铭是一个趣味配音自媒体“胥渡吧”的成员,而那个脑回路奇特的咆哮警察欧阳超,也是一档用说唱和咆哮的形式来抨击社会丑恶现象的脱口秀主持人。
《奇葩说》是一档辩论节目,辩论一直是没有动摇过的核心。也就是说,无论你这个辩手怎么张牙舞爪撒泼犯浑,上场的时候都要老老实实地遵守辩论的规则,用辩手的实力来说服观众。当然,在做到这种基本功后,你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天性和优势,那些都是为你拉拢观众加分的地方。而节目最大的亮点,就是结辩时高晓松和蔡康永辩论时的产生的激烈锋芒。就是在这一层层干货的保障之下,许多媒体评价《奇葩说》时评价这是一档“智商在线”的节目。
在两季节目中,都曾邀请《康熙来了》的一些常驻嘉宾来参加比赛,然而这种引入让人更清楚地看到,台湾综艺一直秉持的那一套纯粹的娱乐套路,显得技穷了。特别是在一场辩论赛中,看到沈玉琳和小甜甜两人像在菜场上一样声嘶力竭的大吵,为了追求所谓的“效果时”,真的觉得很尴尬。
从《康熙来了》到《奇葩说》,也仿佛在看一部两岸综艺节目的变迁史。
最吸引人的核心:“to be”
蔡康永在《奇葩说》第二季决赛时,曾经说到:参加《奇葩说》一个很大的意义就是告诉你,很多你觉得要抱守一生的价值观,很可能经过几个会说话的人狡辩几句,就把那个意义给你瓦解了。所以没有什么价值观是你一定要坚持不变的。
而有意思的是,从另一方面,这个说法也成立。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建构出意义本身。我常常认为人在“做自己”的时候,会面临很多的阻力和障碍,特别是在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曾深受困扰。越长大才越会发现,其实人生真的没有绝对的是与非,所有的一切无非是顺从你自己内心的标准。这也是村上春树所说的“倾向性”。我认为,说“做自己”都还不够涵盖那精妙的意义,或许只有《哈姆雷特》中“to be ,or not to be?”的那种疑问才更准确。
所以,《奇葩说》的节目价值,在我看来就是教你“how to be”。在节目中表现为辩论技巧,无论选择任何持方,你都可以立论,找到新奇的角度,完成你的论述。往大了说,你也可以把这种能力运用到人生中任何需要你自己“to be”的时候。如今我们本土有了这么一档节目,确实是一件让人自豪的事情。
最后,说一个有意思的巧合,蔡康永和马东,都曾深受《娱乐至死》这本书的启示,把握到电视节目的规律:消解严肃,制造娱乐。然而,即便是娱乐,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
PS:一部《奇葩说》的播放历程,也是高晓松的瘦身史……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Jeanne的鸽珑堡时光

奇葩说 第三季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