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

评分:
6.0 还行

原名:不見又名:The Missing

分类:剧情 /  中国台湾  2003 

简介: 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小捷(张捷)的亲人只有爷爷(苗天),但他同爷爷之间的感情相当疏离

更新时间:2014-10-03

不见影评:《寻觅》

文/林伽
“觅”这个字上下拆开来看,本身就是“不见”。
两组人物: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祖父每天给孙子买早餐,而上国中的孙子正值青春期,终日逃学沉迷在网络游戏中,把爷爷买来的早餐挂在每天路过的公园树枝上,有一天孙子回家,发现满楼道都是撕扯遍地的报纸,爷爷却出走了;阿嬷带着幼小的孙子逛公园,一不留神,孙子就不见了……于是,走失了亲人的两个人开始了各自的寻找之路。
听起来是不是挺无聊的?但是如果坐下来看,慢慢就发现这个貌似无聊的电影其实具有强大的镇定作用,让人动弹不得。整个片子弥漫着极简荒芜的气场,对话寥寥可数,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剧中人的自言自语。几乎没有叙事性可言,影片的大多数镜头都留给了两个主人公寻觅走失者行动的过程,主角本身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走失的人却始终不出现,甚至给人一种错觉是他们将永远不再出现。但这部片子就是有种力量让你一直坐在那等,观众仿佛间会感到寻觅走失者的是自己本人,一部片看下来感觉似乎自己跑遍了整个台北,累得喘不过气,而寻找的对象却始终处在“不见”的那个真空地带,身体和心灵都凝滞在疲惫而漫长的等待中。
由于是蔡明亮的御用男主角李康生“演而优则导”的处女作,又是蔡本人亲自操刀监制,这部电影难以避免地染上了蔡明亮的都市抑郁气质,然而和蔡明亮的风格迥然不同,讲的同样都是情感,但不重色情和暗示。这部戏的微妙之处就在于弱化人物,使整部片子场景化,全片几乎都是在自然光下拍摄,除了阿嬷到处找孙子时的跟拍段落,大段使用固定机位,任由人物出画入画,或是空镜头,或是单一人物独白,虽说削弱了人物的重要性,但着力点都用在渲染场景的意境上,就像是泼墨和留白的手法,中国画式的布局。若论戏剧性,人物关系的矛盾冲突绝对集中,而且每个人内在张力的能量都很大,行动力十足——因为他们要寻找。
于是少年去上网,阿嬷去上坟。少年在网游里痛扁BOSS以宣泄内心的不安,阿嬷则硬拉着台客打扮的机车男跑遍了整个台北,到处给儿子打电话,买了烤鸭跑去公墓给已故的丈夫烧纸求他帮忙找到孙子,甚至动员了卖菜头馃的小贩。于是街头传来了小贩无可奈何的叫卖声加硬性广告的寻人启事:“菜头馃~好好吃的菜头馃~不加面粉大白粉,我自己炊的~小奕,你的阿嬷在找你哟~菜头馃……”人不在场景里,但她的戏仍在继续,这算是幽默且高明的桥段。两个找人的人一动一静,最后在失踪事件的发源地相遇,两个人失望地蹲在公园的工地水坑边,无可奈何地望着那潭死水,无力感就此蔓延开来……说白了这便是《不见》的大手笔:叙事沉稳,每场戏都很有“做派”,以静制动,比“道格玛”还“道格玛”的镜头语言,埋伏好的结局呼之欲出。最后一场,少年在水坑里踢得水花四溅,老太太蹲在旁边看着,直到少年垂头丧气地从水里走出来,蹲在她旁边。这时水坑的铁皮围栏上出现了两个身影,出走的老爷爷带着走失的孙子从围栏外走过。但是“不见”的永远“不见”,尽管仅隔着一层薄薄的铁皮,找不到就是找不到。寻找的人在寻找走失的人,被寻找的人也在寻找他们各自需要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片子里人物关系的处理:爷爷和孙子,阿嬷和孙子,孩子们的父母却人间蒸发了。少年仿佛从来没有父母,自己熨衬衫,阿嬷给儿子打电话却永远无法接通,他们的“不见”才是这场悲剧的根。作为社会主流的亲生父母,被工作和生活逼迫到“不见”的真空地带消失了,而直系亲属的缺失导致了隔代亲情间的相互不理解和冷漠,李康生在十年前就已经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社会问题的把柄,而且针砭到位,不可谓不智。
以前窃以为“不见”的人永远“不见”最好,阿嬷和少年坐在水边那段开始就上字幕,这样比较纯粹。但李康生把最后一场戏给做实了,虽然没有找到,但走失的人毕竟出现了,给人些许安慰的同时没有把这部戏拍到最狠。但现在觉得如果想要找到什么,明明就出现在不远处,却隔着一层东西永远找不到,这才是最残酷的决绝。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