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璎: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

评分:
6.0 还行

原名:Maya Lin: A Strong Clear Vision又名:

分类:纪录片 / 传记 /  美国  1994 

简介:

更新时间:2014-09-19

林璎: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影评:后现代艺术探索能否穿过后现代政治迷雾

艺术,并不绝对的高于政治、经济,也不绝对的低于经济、政治。

后现代艺术探索的现代自觉,在于它要瓦解自身的经典性、神圣性、权威性和偶像性,忠实于现代主义近百年来的核心价值——人权至上。艺术应该与政治、经济一样,渗透进世俗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让生活成为艺术本身,让艺术成为生活本身,一种与生俱来的平等的自觉。尽管这种自觉无法避免不被意识形态利用,也无法避免不被政治左右,不被资本圈养。但是,归根结底,艺术在被意识形态作用之时,意识形态也将被艺术的后现代精神逐步消解,尽管这种趋势暂时还处于萌发状态,尽管这种后现代还在被各种复杂的现实利益所干扰。

以林璎的越战纪念碑来做这个后现代社会现象中的艺术和政治关系的主要参考对象进行观察,未免期望的过早,虽然趋势在形成,这毋庸置疑。林璎的作品被意识形态利用,被政治赋予寓意,是当下以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可避免的现实,但是,艺术的永恒,只在于它可以远远的活过那些附加在它上面的东西,而不在于它是否真的就比政治、经济更高尚、更纯洁。现代主义的精神,在于众生平等,哪怕世间从不存在平等,但追求平等的精神不会泯灭。

姑且不必去看更遥远的未来,仅仅触及当下,以《Maya Lin:A Strong Clear Vision(1994)》深入隐在艺术周围的迷雾,被意识形态利用的以人为本的艺术作品,是否就没有被赋予过后现代美式爱国主义么?艺术作品不可能脱离地球,而存在于太空。艺术思想可以自由,但艺术作品永远需要面对自我的现实肉身。如果不提及未来宏大的历史背景,不提及艺术的自由、平等精神,终将瓦解现实政治的短视价值体系,那么在相当长的一个短时期内,后现代主义作品,还不可能走出后现代政治裹缠在身体周围的棋局。

艺术不可能脱离地球而存在于太空,它只能在地球上的人类社会内部诞生、发展,蔓延出枝桠,开出花朵,或者结出果实。以此表现人类群体的、个体的愁、怨、欢、悲,艺术只能为了反映人的思、想、感、受而存在。脱离了人,艺术就不存在。有时,在某种情况下,艺术是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投影。
艺术,跟随人类社会进入现代而进入现代主义阶段,它继承并一直强调着人权从神权中挣脱的欢欣,与决绝。如何表达个体的诉求,如何展现自性觉悟的本身,这是现代主义的历史中,几乎所有的艺术运动都要提出和面对,但绝不会反叛的根本问题。

当冷战的铁幕落下,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将欧洲中心主义置于历史的中心之外的时候,艺术,同样作为两个超级大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工具,从未失去它的锋芒。有时,彼此对抗,有时又在现代主义的宏大背景下,共同作为对立或者并列的双方,将现代主义向前推进。

中国,49年完成现代主义的社会革命,政治独立却无奈受制于社会极度不发达,没有工业化,只能向苏联寻求援助的时候,伴随苏联的科学、技术,也不得不接受苏联的艺术、理论、体系。
49年之前,中国近代艺术虽可有无数杰出人才,使自己的近现代艺术水准直追西方,但是国破山河凌乱,尚安放不下一张书桌,也不可能壮大非和平环境下的艺术成果。
49年建国之后,古典主义,折衷主义,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各种思潮伴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均无生长、茁壮之可能时,又伴随文革政治作用而使艺术形式成为纯粹工具。
文革结束,自由化思潮泛滥,西方价值汹涌而入,年轻的,渴望自由的,放弃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青年们以最大的艺术热情拥抱西方。但此时,美苏两大艺术阵营,并未放弃各自的先锋艺术探索。

地景艺术或者大地艺术,就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的进程,对自然的改造能力极大的拓展之后,艺术家以个体即可以完成,不仅仅局限于对社会的批判努力,更将艺术的构思、表现,伸向地球的表面。 以大地之广阔回应个体自由之诉求。在自然之中,依据山川湖海地形律动,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这也是常见的艺术形式。

林璎的越战纪念碑,在这种情形之下出现,并非独树一帜,而它的传奇性不断的一次又一次的被撒播到世界各地,除了在于她的作品的个性和过程的所谓传奇,更在于世界艺术中心自二战之后,从欧洲中心主义的心脏西移向美国。而美国崛起,成为与苏联政治对抗的一方。艺术从来不可能摆脱意识形态的左右。于是,尽管林璎的人权思想对现代主义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艺术瓦解,但是,它不可避免的,成为美国赞美自己后现代主义爱国主义的一件伟大的作品。

只是,这种政治借文化宣扬的意识形态的伟大,是否真的那么伟大,首先,对于数十年没有正常的现代当代艺术发展环境的中国人看来,越战纪念碑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构思的确伟大,因为林璎的作品关注个体,不强调经典,不强调权威,不强调具象、价值观、偶像形象的灌输,它仅仅是以一种艺术的表达,来表现艺术本身。作为这个作品本身,它的手法极其有作者个人的风格。但是,在美国的政治心脏,后现代雕塑再怎样解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它都不可能完成林璎最初构思的人权初衷,而不成为被赋予鼓吹后现代美式爱国主义政治任务的后现代主义雕塑。它的锐利两翼一边指向哪儿,一边指向哪儿,这是明确的。

艺术形式的高妙,艺术作品的艺术性,有时候和意识形态是可以分开的,因为艺术首先要成为艺术本身。但是,艺术是否可以不被政治左右、使用呢?恐怕答案是,未必。

后现代主义反现代主义,但它是否就不是现代主义了呢?也许在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倾向和理论上来说,它的确不是了。但是,如果在更高的角度俯视呢?后现代主义虽然否定经典,哪怕是现代主义的经典,后现代主义虽然强调无规则,但是无论后现代如何反叛,它只能是反现代主义的现代主义。它是在现代主义自身需要发展、革新时,出现的一种现代主义。只不过它是以反对者的姿态出现的现代主义。它的功用实际上还是为了发展现代主义,只不过这种现代主义的自我批判、自我更新、自我变革是以强烈、坚决的对立的批判的革命者的姿态出现的。
可以简单的说,后现代主义就不是现代主义了么?当然不能。同理。即便越战纪念碑不象华盛顿纪念碑那样高高耸立,即便它深入地下,即便它不刻作者的名字,即便它以关注无数的群体中的每个个体为根本,但是它与华盛顿纪念碑有本质的不同么?暂时没有。当下的它就是延续美式爱国主义的当代艺术。虽然,它在它出现的时代,造成了美国人自己看似基于政治理由、社会理由等等各种陈旧观念的攻击,但是它当下时代的自身政治雕塑的属性,并没有与华盛顿纪念碑有任何本质的不同。

艺术形式的前进,有时需要突破人们的固有审美观念,有时需要看似政治形态的意识形态,但是归根结底,林璎的作品的卓越性,在于它完成了大型雕塑自身的形式、内涵的革命。从作品本身来说,对美国的政治艺术形式选择的审美标准进行了改变。可是,如果以现代主义的视野来看,它并没有超出地景艺术(大地艺术)的范畴。
当世界现代主义雕塑或者说世界艺术史已经发展到地景艺术,蓬勃、激荡之时,林璎的作品真的独树一帜么?恐怕未必。它是否卓尔不群,在于你的视野是紧盯着电影向你陈述的细节, 还是站在世界艺术史的角度去看。如果你能相信中国人说我们的祖先最伟大,那么你当然愿意相信美国人说我们的雕塑最牛逼。美国人的叙事手段没有太复杂的逻辑,正话反说,是美式思维的通常模式。

艺术表现手段,美国可以从欧洲中心主义轻松复制,但是思维模式,思考套路,这往往是各个国家不会轻易改变的,也不容易改变。美式叙事方式,或者说美式世俗传道方式,不过是——“先抑后扬”,就这一个模式,仅此而已。这也是脱胎于现实主义价值观的的正面颂扬,美国在与苏联对抗中找到了反向歌颂的手段,来对抗苏联,也对自我进行赞颂式的价值更新,表现手法更新。《Maya Lin: A Strong Clear Vision》所表现的,不过也就是开始林璎的作品出现如何不容易,最后将其推向艺术高潮之时,完成了隐现在背后的美式后现代爱国主义的高潮,美国梦。

(看似很熟悉,对么?没错,金庸所有小说的主角都是这个套路来完成一个大侠的塑造过程。 不同的艺术形式中的艺术现象,可以找到它们相同的艺术特征,而这种特征就是,能够满足一般观众的文化心理消费需求。相比有艺术性的纪录电影,相比林璎的作品本身的后现代先锋性,《Maya Lin: A Strong Clear Vision》太过庸常,它只在乎满足于满足观众的基本需求,或者说它只在乎美式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那就是满足一般大众的文化心理消费需求。)

任何观察对象,都离不开观察者的视野大小, 也离不开对象本身的属性,地景艺术发展到80年代已经不是什么稀有的先锋艺术运动了,即便不论欧洲,在与美国互相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对抗的苏联,也早有同类大型地景艺术作品。如果中国人因外国价值观汹涌而入,进来的新奇价值观,就全盘接受,而不分析它在世界艺术史中的地位,恐怕,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现当代艺术,需要冷静下来,先看清在66年至今,世界的艺术史中,都发生了什么艺术运动为益。如果连这数十年世界艺术的基本发展脉络、作品都搞不清,无从谈及让艺术史成为常识,人们也就只能满足于国内媒体介绍一个所谓艺术,就全然的相信它意义非凡了。

实际上,即便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也早已落伍了,而今天中国人还需要认真的了解后现代主义还历史的欠账,了解其隐藏在价值观内部的,不张扬的价值观, 了解电影中以强调个体价值至上的美式集体主义,或者说美式爱国主义。在世界现代主义的社会史的视野中,单纯的林璎的作品本身是出色的,但是,不能认为它强调个体,它就没有被美式意识形态附加上强调美式爱国主义的功能,被附加上后现代政治的极端强调个体的爱国主义。
当政治、意识形态利用个体宣扬个体价值至上的时候,往往也是一种以艺术进行麻醉个体,缓和社会矛盾的有效工具。尽管这种工具性是林璎作品本身未来将要瓦解的后现代政治,但是暂时意识形态的力量强过艺术作品本身的理性。这是一场关于时间的游戏,关于谁活得更长久的游戏。

后现代主义反叛现代主义的本身,就是一种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自从它诞生,它就要求人权极大的释放,它就要求在此前提下,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都将走向看似各自独立的未来必将融合之路。美国和苏联两大冷战集团的对立,从来不是单一的政治对立,意识形态对立。更在于全方位的在现代主义的范畴之下的经济竞赛、科学竞赛、艺术竞赛,太空、军备,全方位的人类社会形态的竞争。

除了没有世界艺术史常识的了解背景,对于这个作品偏爱到无以复加认同的中国人,另外还有一个兴趣点,在于林璎是华裔。
中国人的文化千年小农,依靠血缘凝聚文化认同、心理认同。它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它的不好的一面就是阻碍中国文化向现代社会迈进,因为血缘、血统,强调的是儒教的忠孝,维系千年封建文化的君权、父权、夫权。而中国人对林璎的认同,大多完全来自认为她属于中国人的文化体系,却忘记了,这种认同,完全是小农文化的一厢情愿,是反现代主义的农耕时代的文化认同。而林璎是生在工业时代,运用工业美学手法的,表现美式价值观的,纯粹的美国人。

当然,她是林徽因的侄女,这可以增加落后的第三世界的中国人的好感、自豪感、亲近感,也有利于媒体进行庸俗消费其中的所谓传奇性,或许还能弥补中国当代建筑落后的现实在人们心中的落差,以及可以暂时忘却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至今颓唐的困境。但是,林璎是美国人,是美国当代文化的代表,是世界现代主义中的美国后现代主义的硕果和推动者。她不是小农文化的艺术家和代表,她设计的纪念碑是为了表现美国军人在国家政治中心的政治价值的后现代主义雕塑,美国地景艺术。

林璎的设计是可以名垂青史的,将其艺术价值强化的是美国国家的强大和其价值观在苏联崩塌之后,无人可以匹敌的经济实力和艺术价值传播能力。
尽管诺贝尔还是欧洲中心主义的荣耀,尽管奥林匹亚山上的希腊圣火依旧照耀着全世界,但是不要忘了华尔街在美国。唱片工业的格莱美在美国。普利策在美国,建筑、新闻。掌握当代电影工业的商业走势的奥斯卡,在美国。
如果仅从艺术角度看,光有伟大的天才和伟大的作品,在后现代的时代,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有力的价值观的导向支撑,和强力的定价权、发言权,再天才也不会成为世界艺术史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拉美的现代主义、东欧的现代后现代主义,建筑、文学、电影、美术不输于任何欧美发达国家,前苏联的先锋艺术,在很多领域甚至强于欧美。但是,奈何要么是弱国无发言权,要么是明日黄花。艺术如果仅仅是个体的精神需求,它无所谓高低,艺术如果需要放在现实中讨论它的艺术价值,它就不可避免被现实世界的所有利益因素左右。除非没有肉身的精神,否则艺术永远不是虚无缥缈的存在。

后现代主义,之所以早已被瓦解,不仅仅在于工业文明的艺术就象工业生产一样快速更新,以满足人们快速更新的物质生活,更在于,后现代主义强调的个体绝对至上,无法逃避国家政治幕后的决定因素。如果你是马来西亚的后现代主义,那么恐怕不说全世界,就算是中国也不知道你是什么主义,有多少天才,有多少伟大的作品。后现代从一诞生,只要当它说反现代主义,只要说完这句话,它就可以死掉了,就可以被其他的艺术运动替代。因为,现代主义的对经典瓦解,是绝不会结束,也决不会承认唯一代言人的,否则现代主义就不能前进。但是,人类社会却一直在前进。后现代主义是必死的,但现代主义不会,因为它们的内涵外延以及时效性全不相同。

相比普利策新闻奖给奥巴马拍张流泪的照片都能获奖,本部电影《Maya Lin: A Strong Clear Vision》也能获得奥斯卡就不足为奇了。即便仅仅从纪录片本身的角度来说,不论内涵,仅仅手法、技术,完全是陈旧、老套,仿佛一百年前电影还没出现时候的通俗结构。当然,也不可能要求它多现代、后现代,因为如果一后现代就要瓦解价值,可电影本身要颂扬的美式爱国主义只能加强,不可瓦解。这是它艺术目的决定艺术形式水准的根本桎梏。
《Maya Lin: A Strong Clear Vision》电影本身,相比林璎的后现代的设计而言,为了宣扬爱国主义,基本就是自黑美国电影的水平。当然,美国人可能不在乎,除了美国文化一向被欧洲中心主义瞧不起的粗糙以外,既然话语权和定价权都在美国手里,只要吹了自己的牛比,其他的倒也真无须在乎。美国的奥斯卡为何强调第三世界艺术价值观,为何需要看欧洲中心主义脸色,它只能是美式价值的认同者,它本来也是美式价值的捍卫者。

只是,美国人有一点或许不太明白,或者说暂时不想顾及,艺术终归是艺术,政治终归是政治,艺术可以被政治利用,但是艺术永远要活的更长久一些,虽然林璎的设计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本身决定了它的作品的价值可以名垂青史,但是那些附加在这中艺术作品之上的意识形态,这种美国人以为苏联崩溃了,再无人可以撼动其政治、经济、艺术领域的霸主地位的自大,拍出这样庸俗的作品出来,也可以向全世界贩卖,恐怕,美国人不懂艺术的生命在于艺术本身的前进,而其他一切都将随时间化为灰烬。是林璎为美国人的地景艺术添加了一抹重笔。如果不能以同等的艺术水准来对其阐述,那么只能是弱化了作品本身的社会性。

可是,美国人恐怕不那么在乎太长久的东西,那就不在乎吧。每个人的命是自己选的。







记:林璎的越战纪念碑,是70-80年代世界地景艺术发展潮流中的代表作品之一。相比其他国家的同类作品,在理论上不具备独创性。在先锋性上,其他国家比越战纪念碑早的地景艺术大型雕塑作品要早更多,也不足言及前卫性。
越战纪念碑的艺术价值,在于独特国家的独特的历史事件中,艺术家的人文主义思想超越了政治、现实利益诉求,规避了道德和非道德评判,回到了现代主义以人权、自由、平等,尊重个体价值的思辨本身的后现代主义。其艺术性表现了林璎出色的艺术才能和天赋,以及其忠于自我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思辨对现代主义艺术精神的捍卫。虽然,尽管,暂时,林璎的这件作品还无法,也不可能摆脱被美式爱国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利用的现实。

至于电影,如果不是林璎作品的出色,恐怕以纪录电影的标准来讲,这种档次的片子能得奥斯卡,只是美式爱国主义降低艺术评判标准作祟,名不副实,最多两星。
毕竟美国是无法正面面对越战的非正义性的,所以,所谓的现代、后现代、雕塑、电影艺术的非常规表达方式,也是美国政治不得不选择的形式。美国不可能正面的、高度赞扬所谓的美国爱国主义在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土上犯下的罪行的。
林璎的后现代主义作品是出色的,但是需要利用它的后现代主义美国政治,只能靠大力的支持不同艺术形式,以价值观和艺术来消解战争的非正义原罪。说到底,越战纪念碑就是被美国意识形态利用的一个变种的小型的现代主义的靖国神社而已。


另:很多人,在一个孤立的现象面前,倾信于其自我陈述和褒奖,这是个有趣的事情。如果林徽因还活着,她会怎么看呢,这是另外一个,更有趣的问题。也许这还包括着如何认识世界现代主义,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认识个体在当下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文长已散,收住。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