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说

评分:
0.0 很差

原名:American Fiction又名:

分类:剧情 / 喜剧 /  美国  2023 

简介: 以出版行业的角度聚焦将“少数群体的声音”进行商品化。

更新时间:2024-04-11

美国小说影评:为何刻板印象成为赚钱的金矿?


嵌套式刻板印象是谁在塑造《美国小说》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

1. 好莱坞如何重塑刻板印象

《黑豹》系列在第一部成功吸引,并代表了了黑人族裔之后,在第二部又打回原形,继续塑造这种在草原上械斗的刻板印象。《瞬息全宇宙》是把忙于工作,不会享乐,跟这种亚裔群体直接挂钩。再加上今年奥斯卡颁奖典礼《钢铁侠》主演罗伯特唐尼公开忽视越南裔演员关继威。这些现象放在一起的时候,多多少少会让人去,想象一些原因。这个就回到了我今天想记录的电影《美国小说》的电影日记。今天是2024年3月19日的黄昏,然后下班的路上,然后录一些视频来聊一聊《美国小说》。为了节省时间,我后面的内容,用数字人的方式来展示。

看这部电影,源自于曾有一位北京口音的外国人博主分享他看完的感受,这个电影大致是讲述了一位始终无法成功的文学创作者,碰巧他是个黑人,当他决定刻意按照刻板印象描绘自己族裔生活时,作品却意外走红,最终书籍大卖,翻拍成电影,他自己无法掌控局面的经历。听完这个故事,我更加坚定了观看《美国小说》的决心,从简介里可以看到,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关于消除文化刻板印象的简单叙述,它更深入地反思了在消除的过程中的,遇到的种种困境与挑战,与我自己做一些电影日记的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2. 当九零后遭遇职场捧杀

我自己也深受刻板印象的影响,尤其是在观看电影时,往往会不自觉地代入自己遭遇过的刻板印象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九零后”这个词。在我曾经工作过的一家公司,总经理每次开会都会点名 “九零后”。作为九零年出生的我,是一个最老的九零后,工作了近十年,当时年龄也到了32岁。记得有一次,总经理在会议上表扬了一位女同事,称她身上有着九零后特有的冲劲和傻劲,为公司带来了无限可能性。但实际上,同事底下对她的评价,都是“胆子大”和“懒”。

当时,我坐在会议室里,心中不禁咒骂起这位领导。我想对他说:“你能不能不要再强化这种刻板印象了?你三十多岁的时候,难道就没有做过一些无知而无罪的事情吗?你当时就能把整个体系和结构想得明明白白,把各方利益分得清清楚楚吗?”我心中充满了不满和无奈,嘴里一直念叨,你全家都是九零后,你全家做事都直白。

令人遗憾的是,从结局来看,这位领导确实是在捧杀那个九零后,在裁员时,确实优先裁掉了那位女同事,而我也在最后一批裁员名单中,也被裁掉了。这让我感到,作为九零后,我们似乎总是被当作牺牲品,需要肉盾的时候就贴在前面,需要砍胳膊的时候也就先砍掉。

回顾这部电影《美国小说》,我觉得其中作家族裔的境遇与我在公司中的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九零后这个标签,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代表着现有职场对年轻人的排斥。这种排斥,在我进入职场的十年持续存在,即使现在最老的九零后已经接近35岁,大家仍然对九零后持有做事欠考虑、冲动、个人英雄主义、不考虑集体、不听话等刻板印象。相比之下,八零后被认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艰苦,而不得不努力工作,不敢跳槽;七零后则被视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拥有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财产积累,而可以随时跳槽。

这些刻板印象让我感到困惑,它们是否真实反映了各个年龄段的特质?其中又是否掺杂了其他目标和意义?这种刻板印象不仅影响了社会对年轻人的看法,也导致了青年就业率无法提高,直到近期选择不再公布相关数据。在招聘过程中,企业往往按照刻板印象,更倾向于招聘那些能力一般,不敢跳槽,但薪资要求相对较低的人。但实际上,单从成本考虑,是否真的能对公司快速发展有利,我认为并不竟然。所以,这种刻板印象是企业塑造的结果,最终,恶有恶报反过来又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我不禁思考,这种刻板印象究竟是一种群体的盲目行为,还是有人刻意为之?也许,刻板印象,只是招聘人员想偷懒,懒得大浪淘金,只想按照某些规律,招一些过得去的人,给管理者交差。我认为,这会毁了一家公司。所以,套用金科玉律的那个总经理,也许不知道这些金科玉律毁了他,他也是刻板印象的受害者。

3. 群体回避现象与作家的沉重负担

回到电影,非常难得是《美国小说》的作家,并没有塑造成一个没有错误的好人,他也和那位总经理一样,过度依赖现有规律,而无法尝试新的可能。但作家的处境,显然更为复杂,需要一层一层的拨开他的困境。我们先看,电影结尾的时候,作家的弟弟,对自己特殊群体的身份要有演员扮演,保持非常兴奋的态度,而作家则一直不愿意张扬这件事。

其实这种态度,源于他作为家中长子,深受父亲教育的影响。从剧情设定,我们可以推测父亲言传身教,要求他表现出色,成为他们群体中的新形象,比如努力成为律师、医生或大学老师。他也确实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成功实现了这些身份。然而,在这种强大的责任感和期望之下,他其实承担着沉重的心理负担。

所以他努力追求客观,是带有很强的历史压力的,要求做错的群体,郑重其事的反思。但是,一代一代的年轻群体,却并非如此,他们喜欢用欢乐的气氛,来进行自我反思,这是一种群体的回避。

从第一场戏中作家在上课的时候,打算从历史的角度,不带个人情感和身份色彩,去描绘历史现象,直接导致女学生对“nigger”这个词的应激,可以看出这种消除偏见,所带来的新的偏见。也就是,作家的群体被高高在上之后,没有人敢探讨的他身份的,双方最终越来越远。

所以,作家的严肃,和群体的回避,迎来了巨大的矛盾。其实解决矛盾,需要给群体台阶下,但是这种交流的台阶,却好像消失了。作家和学生的矛盾,不是以一次坦诚交流结束,而是以作家被停职结束。到底,谁在害怕他们之间交流?到底谁在塑造刻板印象?这便引出了电影想要揭露的真正黑暗。

我们发现担心双方交流的人,其实是投资人。当故事走向结局时,这个投资人,有了一个化身,一个精英白人好莱坞男性。他不仅精英,他还与片中唯一一次出现的亚裔进行了交流,他对亚裔同事端来的汽水有汗水表示不满,只想要一杯他所谓的“flat white”。这种对亚裔同事的苛刻态度,再次凸显了他在塑造刻板印象。

4. 为何刻板印象成为赚钱的金矿?

因此,真正的问题就在于,作家基于生活的穷困,不得不迎合投资者的要求创作内容。正着来,反着来,都无法把自己想要正视历史这件事,融入到他的故事里。也是就,他始终没办法做到,站着把钱挣了。最后那场,模仿著名案子来的,作家的自我了断,其实就是自传式的严肃作家,如何一步步被投资人,所淹没的故事。

所以,《美国小说》的叙述链条终于得到了完整,包含了三个层次。首先,第一层面的矛盾是,严肃作家作家基于历史压力,想客观化自己,这件事被投资人利用,变为一种正确。作家不小心把自己捧太高,不接地气,符号化后,被捧杀,彻底失去了跟群体之间的沟通可能。

第二个层次,没有历史负担的人,按照刻板印象迎合群体写出来的猎奇东西,包括作家自己写的故事火了以后,进一步挤压了想正视历史的人的空间,群体开始无脑的消费高大上,消费苦难,消费刻板印象,懒得追究真相的人,趾高气扬的给自己贴上我是个正确的人的标签。

最后,第三个层次,今天非裔正确,明天亚裔正确,后天消费主义正确,大后天,天性解放正确。正确这件事,变成了潮流,贴在了弄潮儿的身上。没有人关心真正的苦难。

那,还能在流行文化中,传播严肃思考吗?让懒人群体,动动脑子,可能吗?电影中跟作家是相同族裔的女作家,提到的《美国精神病人》中的迈克尔贝饰演的角色,就是一个描绘白人病态状态的例子,以此来简单例证,为什么就不能有一部描绘黑人族裔病态的电影呢?这其实回到了执行层面,我们发现,依旧被投资人利用。

做这样一个电影,这件事很容易具有两面性。从好的角度看,增加作家族裔的立体性和接地气,可以避免被捧杀,被架空。但从坏的角度看,这又可能被理解为曝光作家族裔的丑事。这中间存在着强烈的矛盾,不管怎么样,投资者都可以引导观众的观点,因为懒人喜欢刻板印象,而懒是一切赚钱的源动力。那可以拿白人群体的刻板印象,推到流行主体吗?比如坎耶维斯特的观点,白人的命也是命,不也可以展示,黑人族裔对白人群体的怜惜吗?而事实上是,坎耶维斯特因为这个观点,差点葬送自己的演艺生涯,他并不是想说什么,都能说的。

5. 奥斯卡沦为“员工秀场”

总体而言,电影无疑完成了一次出色的讽刺,不在力度,而在全面性和广泛性。他最终将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了传媒作品的投资人,对作品内容的简单粗暴干涉。这也正是我想在此探讨的核心议题。

小时候,我对“奥斯卡”这个词抱有极大的敬意,认为它极具权威性。然而,随着成长,我逐渐开始去媚。特别是从《水形物语》那一届奥斯卡开始,我深感它更像是一个轮流上场的颁奖台,用于按照员工编号,依次展示自家公司的优秀员工。这种颁奖方式并非为了激励员工,更像是每年为不同身份和背景的人提供一个登台的机会。

这其中便存在着巨大的操作空间。例如,今年《奥本海默》获奖,它代表了对历史的反思,但这种反思跟优质作品挂钩。然而,去年《瞬息全宇宙》被推上领奖台时,我深感震惊,去年的反思居然跟一部不优质的作品挂钩。这部作品竟然被用来代表亚裔群体的崛起,很担心《黑豹》的事情重蹈覆辙。当时《黑豹》第一部成功吸引黑人族裔之后,《黑豹2》杀个回马枪,刻画和塑造他们族裔在野外和草原的刻板印象。而实际上,美国亚裔作品中不乏佳作。比如那部讲述亚裔回到东北后的,文化冲突的家庭故事《别告诉她》,但却未能引起关注。相反,《瞬息全宇宙》这种夸大亚裔群体劳累过度、不懂休息、不懂享乐的刻板印象的作品却备受推崇。

6. 我遭受的断章取义

今年,又发生了小罗伯特唐尼在领奖台上明显忽视为他颁奖的越南裔演员关继威的事件。这足以说明,这种轮流上台的做法确实导致了员工之间的不和。我认为,奥斯卡已经完全失去了对艺术的追求,变成了某种投资人传播观念的工具。这也是我逐渐对它失去兴趣的过程。

今年,《芭比》这部电影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它原本是一部探讨非父权制社会状态的好电影,试图讲述母权制社会也不是女性追求的目标,任何的强势和弱势都会导致有失偏颇。然而,这样一个中肯的主题在提名阶段就遭遇了冷遇,导演和女主角在提名阶段就否掉。最终,在奥斯卡颁奖舞台上,我们只看到肯上台唱了一首歌,歌词表达了他只想讨好女孩的卑微心态。这又将一个原本中立的作品结局强行改编成了男性自我反思和内疚的表现。我好像,也没有看到《芭比》的导演,出席奥斯卡。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例如,今年《花月杀手》这部由雷昂纳多参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电影,讲述了犹太人在黑暗年代如何简单粗暴地控制当地族裔的故事。然而,这部电影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关注,甚至在颁奖现场给到电影主创的镜头中,他们也是一脸不情愿。反而没有什么作品的犹太人斯皮尔伯格,镜头非常多,一直在微笑。这让我感到,那些真正想要探讨平等议题的人,在自我反思之后,却发现自己的作品被安排成了大趋势的一部分,应该多么悲哀。然而,他们也想放弃任何一个露脸,和让大众看到的机会,卑微的跪着挣钱。

意识到这些之后,我感到非常无奈。我自己做这个频道,原本只是想记录我的电影日记,分享我对电影的见解。然而,我发现即使我尽量保持中肯,用十几分钟甚至二十分钟的时间来详细讲解,仍然会有一些只看标题就断章取义的网友对我进行批评。我本想通过视频让大家更多地理解电影,但底下却充满了相互不理解、想要通过批评对方来体现自己优越感的评论。这让我深感,这个世界上并不分什么高贵和低下的人,而是分有耐心的读者和浮躁的懒人。


美国小说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