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说

评分:
0.0 很差

原名:American Fiction又名:

分类:剧情 / 喜剧 /  美国  2023 

简介: 以出版行业的角度聚焦将“少数群体的声音”进行商品化。

更新时间:2024-03-29

美国小说影评:刻板印象是个复杂的话题


很有意思的电影,很有文学性的味道:这里我指的是那种对复杂情况描绘的精准。它谈不上深刻,但是点出了很多矛盾。

最浅显的两对矛盾是 刻板印象与自我刻板印象,商业化与真实。讽刺刻板印象的小说被视为真实,只是因为迎合了刻板印象和受众的需求。为了赚钱赡养母亲,Monk不得不把《Fuck》的“行为艺术”继续下去,加固刻板印象的神话。

而这两对矛盾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比如,刻板印象在何种程度上是虚假的,又在何种程度上是真实的?如何看待刻板印象与商业化间的联系?

Monk家是中产,他接受的教育是西式的,写出的“自己的”小说开头与古希腊的经典作品联系在一起,认为畅销书作家Sintara对黑人贫民窟生活的讲述是过度呈现(overrepresentation)。但是 Sintara并非只是单纯有意或无意通过自我刻板印象来赚钱的作家。她看《white niggers》,为写贫民窟生活作出了相当的研究(文献阅读和实地走访),并不排斥利用刻板印象来具体讲述真实情况——的确存在黑人贫民窟,他们的生活是这样这样的,而不是那样那样的。即使在Monk这样不了解情况的人看来, Sintara 的叙事(这样这样)和刻板印象(那样那样)并无两样。

Monk对刻板印象的排斥更严重也更二元,因为他的工作环境和白人接触更多,他希望融入以白人为主流的社群里(integration),而不是被刻板印象定义为他者。因此,抗拒刻板印象就是在抗拒身为他者/外人的处境。但他真的脱离“刻板印象”了吗?Monk没有所谓的黑人口音,但是他的兄弟的语言表达方式的确更“black”。关键不在于刻板印象本身是什么,而是人们如何对待刻板印象,以及如何解读相关的叙事

Monk和 Sintara的午饭间谈话就显示出了沟通(表达与理解)间的误差。Monk没理解Sintara的小说,认为她的叙事就是自我刻板印象。 Sintara 没理解Monk的质疑,认为这是主流者(男性)对弱势者(女性)能力的质疑。

理解的误差会被简化的信息所放大。刻板印象是这样运行的,评选图书和改编电影时不看全本只读概述也是如此。影片中,提出应该阅读全书而非1/6体量概述的是白人评委,就展现出了认知差异的复杂性: 她既是面对作品审慎的评委,也是受限于刻板印象的“少数族裔文学”爱好者。

另外投票《Fuck》得奖真的很讽刺,一边政治正确地加入黑人评委,另一边又借助“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忽略黑人评委的声音而自诩评奖是倾听黑人声音的体现。浮于表面的政治正确是一种他者化的行为

影片的结尾相当精彩。通过呈现结局的可能性,再一次,编导点出了本位(emic)叙事创作者对戏剧效果和商业化的考量和妥协。也如同小说的模糊性,编导并没有提供解决刻板印象的方案,这或许是热评里认为电影只是轻喜剧小甜品的原因。但我认为这种对复杂性的点明和呈现本身已经脱离小甜品的范畴了。

从我个人的角度,刻板印象并非是无解的矛盾。影片中明显缺乏沟通的桥梁。比如Monk可以和白人同事一起分享“我们”的瞬间(比如吐槽老板不做人),和拉美裔/亚裔作者一起讨论种族与身份的叙事,向保姆打听兄弟姐妹和母亲的真实生活现状。影片中只在后期显示出了Monk兄弟基于亲情的沟通尝试,Monk自己真的相当被动,或许这也是“有毒的男子气概”的一部分?

一个人无法完全理解另一个人的处境和感受,但至少,人与人之间并不缺乏基础了解的可能性。人们社会身份的多样性也为了解和理解提供了助力。比如少数族裔身份有助于理解女性处境,因为他们都是某些情况下的弱势者。在塑造与反对刻板印象之间,还有很多阐释、沟通、商榷的空间。


美国小说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