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

评分:
6.0 还行

原名:לבנון又名:Lebanon

分类:剧情 / 战争 /  以色列   2009 

简介: 影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1982年6月黎巴嫩战争的第一天,四名年轻的以色列士兵

更新时间:2015-02-25

黎巴嫩影评:黎巴嫩:战争机器的视角

首先,解释下《战争机器的视角》这个名字,一则整部电影的镜头机会都源自于一辆坦克,镜头都是从坦克的瞭望孔里体现的;二则这个故事很像《狂怒》的前传, 《狂怒》里的主角是战死的坦克车长,而整辆坦克最终唯一幸存下来的则是一个外号叫“机器”的新兵。如果将《黎巴嫩》视做《狂怒》的前传的话,《黎巴嫩》的 人物视角恰好是新兵的故事,假如《狂怒》的故事由“机器”来讲述的话,肯定会与目前的不一样,应该会带上更多《黎巴嫩》的视角。

当然, 《狂怒》讲述的是发生在二战时期1945年4月的故事,《黎巴嫩》讲述的则是1982年6月份的黎巴嫩战争,两者没什么交集。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程度,却 是一样的,无论是二战,还是中东战争,甚至是现在的反恐战,效果都一样。《狂怒》里除了新兵“机器”之外,其他人多多少少都被战争奴役了,人性有所扭曲。 故事通过台词说,主角“老枪”,当初在非洲战场上时,压根不敢开枪,而且看到死人直接吓的尿了裤子。再到“机器”身上,面对年幼的德军战士,同样的不敢开 枪,而是充满了对战争的恐惧。战争初期的“老枪”以及片中的“机器”,他们的故事汇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黎巴嫩》的故事。《狂怒》看起来有些像“抗日神 剧”,尤其是后面5抵300的对决就更像了。如果将《黎巴嫩》与《狂怒》连接起来一起看,“神剧”的感觉就会减轻很多。

《黎巴嫩》的故事 发生在1982年“黎巴嫩战争”期间,又称“第五次中东战争”。在五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都是胜利的一方。《黎巴嫩》作为一部以色列电影,讲述的正是作为 胜利者以色列军队在战争中的遭遇故事。但在这部片里,胜利者的形象并非是光辉的征服者,而是同样充满了懦弱与恐惧,死亡对人性的折磨,造成的巨大阴影占据 了主角的心,即便战争结束也挥之不去。即便时间过去了20年,战争中经历的细节还如在眼前,如阴影挥之不去,于是战争亲历者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拍摄了出来, 这就是《黎巴嫩》。导演马斯·舒姆里克就是根据自身经历拍摄的这部电影,也因为有了这份真情实感,所以整部电影的故事也更显得可触可信。

作 为背景的黎巴嫩战争,发生在1982年6月6日-9月29日期间。那时候,巴解组织的领导人还是阿拉法特,巴勒斯坦国要到1988年才宣布建立,直到 2011年才向联合国提交入联申请,寻求独立建国,至今没能完成。阿拉法特则在1994年才结束27年的流亡,定居在加沙,直到2004年莫名身亡。也正 是在阿拉法特回国的那一年,他与以色列总理拉宾、以色列外长佩雷斯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是在1982年,他在以色列的眼中依然是一位恐怖组织的领导 者,黎巴嫩战争也正是为了打击巴解组织而发动的。巴解组织的全名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于1964年5月28日,艾哈迈德·舒凯里成为首任领导者,三年 后阿卜杜勒·哈米德·萨耶赫接任,直到1969年2月,阿拉法特才正式接手。而自巴解组织成立之日起,就成为以色列的眼中钉,几欲除之而后快。发生在 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就与巴解组织直接相关。之后的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也都密切相关。第五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就是以色列想要完全解除巴解 组织的武装力量,彻底摧毁巴解组织在黎巴嫩的总部基地。

自阿拉法特1969年接任巴解组织领导者以来,他迅速带领巴解组织成员在黎巴嫩寻 求发展,并逐步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和首都贝鲁特地区,成为“国中之国”,并构筑了军事设置,同时打击亲以的基督教势力,成为以色列的心头大患。在1982年 的6月6日,以色列以以驻英大使馆遇刺为借口,悍然出兵黎巴嫩。6天之内就攻占了黎巴嫩1/4的国土,并摧毁了巴解组织的大部分基地。6月14日起,以色 列军队开始进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西区,因为那里是巴解组织的总部所在地。6月27日,联大第七次紧急特别会议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并无条件从黎 巴嫩撤军。这时,巴解组织为保存实力,同意撤离贝鲁特西区。但巴以双方对撤出的方式存在分歧。7月6日,巴解组织拒绝由美军护送撤离,要求在贝鲁特部署多 国和平部队护送巴解武装安全撤离。以军拒绝,并继续进攻。8月1日,以军攻占了国际机场,4日进至贝鲁特西区博物馆地区,5日,包围了巴解总部大楼,6日 空袭了巴解总部大楼。贝鲁特陷入了硝烟之中,而亲以色列的基督教长枪党民兵,则于9月16日-18日期间发动了让世界震惊的贝鲁特大屠杀。有关长枪党, 《黎巴嫩》片中也进行了刻画,并将其残暴进行了简介体现。因为长枪党总部遭到轰炸,并炸死了当选总统,于是长枪党在以色列军队的庇护下,在贝鲁特萨布拉街 区和邻近的夏蒂拉难民营中,屠杀了约在762人至3500人之间的巴勒斯坦人和黎巴嫩的什叶派穆斯林,战争恶魔得到了最大化体现。

在黎巴 嫩战争期间,以色列还发动了对叙利亚贝卡谷地的袭击,因为叙黎关系过于密切。《黎巴嫩》中体现的正是在贝卡谷地附近的故事。当战争打响,一辆装载了4名新 兵的以色列坦克,在冲往黎巴嫩腹地的过程中,结果迷了路,陷入了叙利亚人的包围及围攻之中。最终在长枪党的带领下,冲出了一条血路,在恐怖之余重见天日。

而 难能可贵之处在于,《黎巴嫩》的视角一如《狂怒》,以一辆为主线展开故事,甚至走的更远,坦克之外的世界也仅仅通过坦克的瞭望孔来展现,真正实现了管窥战 争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按照导演马斯·舒姆里克的说法,这不是一部战争片,因为真正的战争场面少之又少。说到底,还是一部讲诉人的成长的故事,而且是那 种在短期内极端环境下对于人性的拷问及磨炼,短短几天却造成了困扰一生的苦恼。而且,这种成长也不是正向的成长,而是对人性的一种扭曲,对性格的一个撕 裂。

故事中的坦克以及它所在的小分队,在战争发动不久,就发现自己迷了路,或者说上司的任务本身就是攻击叙利亚人所在区域,但战士们却不 知晓,当发现对他们进行射击的全是叙利亚人的时候,他们全蒙了,而迷路使他们更加感到不知所踪。但既然已置身于战场之内,战争怪兽一旦惊醒,就由不得个体 有自我意识,尤其对于坦克中的四名新兵来说,该不该开枪,什么时候开枪,怎么样开枪,打什么样的子弹,全成了大问题,晚几秒钟开枪,可能就造成战友们的身 亡,而早几秒钟开枪,则打中的可能仅仅是无辜的养鸡场老大爷,选择白磷弹是违反战争法的,但在黎巴嫩腹地面对大批敌人,一般性子弹又无法消灭大股武装力 量。何去何从,时时拷问并折磨着几个年轻士兵的心,还有面对生命的恐惧,让他们退居到作为人的底线边缘,从人还原为动物。在战争怪兽的恐怖威力笼罩之下, 几位士兵只想着赶紧逃离,赶紧回家,这几乎就成了整部电影最重点刻画的地方。就像《鬼子来了》一样,当在生与死的面前进行选择时,人人都陷入恐惧之中,无 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不管是士兵,还是普通百姓,无不如此。

《现代启示录》与《狂怒》都体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而《黎巴嫩》则将这种 扭曲的最初状态展现了出来,很值得看看。《黎巴嫩》只讲述了黎巴嫩战争最初期时候的故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这辆坦克以及其中的士兵的 表现,并没有体现。但假以时日,当他们从战争菜鸟变成战争油子,那么《现代启示录》中的“马龙·白兰度”与《狂怒》中的“布拉德·皮特”可能就浴火而生 了。

黎巴嫩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