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

评分:
6.0 还行

原名:לבנון又名:Lebanon

分类:剧情 / 战争 /  以色列   2009 

简介: 影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1982年6月黎巴嫩战争的第一天,四名年轻的以色列士兵

更新时间:2010-08-31

黎巴嫩影评:《黎巴嫩》:在瞄准镜中放大的战争

影片唯一跳出战争视线的是开篇的那片向日葵地,相信这个特别的空镜头将会被看过影片的人牢牢记住。这原本是一个毫无战争元素的平常画面,但是放在这样一部战争电影的开头,无论其形式或是内容都显示出了影片的特立独行。蓝天之下,旺盛的向日葵绿如墨黄似金,在色彩上生机勃勃,在情绪上却又死一般安静。这个在内容上和影片似乎毫无关系的空镜头已经表达了它所要表达的东西,当影片结束时,这片向日葵又出现了,但多出了一辆坦克车。代表生命的向日葵茂密繁盛却又纤弱无力,钢筋铁骨的坦克车孤零零的同时又显示出强大的力量,一切都已经不言而喻。

1981年彼得.沃尔夫冈拍摄出了著名的长达五个小时的反战影片《从海底出击》,影片的大部分场景都发生在潜艇舱中,密闭的环境压抑的氛围和冗长的时间让很多观众都望而却步。《黎巴嫩》所呈现的密闭环境比《从海底出击》更狭小,就密闭场景部分在影片中所占的比例而言也大大超过了前者,但是显然《黎巴嫩》的张力要大于著名的《从海底出击》。因为它把故事置于一个更加微观和生动的情境之下,与压抑肮脏的封闭环境相对应的是更直观的血淋淋的战争场面,这一点是更加宏观的《从海底出击》所没有的。

瞄准镜中的战争
《黎巴嫩》中所有的战争画面都是通过坦克车上的一个瞄准镜来表现的,镜头里的死亡和鲜血,在被摒弃了其他背景干扰之后,显得更加触目惊心。残垣断壁、倒毙的尸体、紧张前行的士兵以及不时出现的战斗是我们在影片中所能看到的全部外部画面。对于死于战争中的人,镜头似乎都是一带而过,这些司空见惯的画面在战争题材的电影中再寻常不过,所以未必能让人有更多的感触。但是当镜头突然转向一头被炸得肠穿肚烂但尚有气息的驴子身上时,凄惨和恐怖的气氛陡然膨胀。在这个特写镜头之中,驴嘴急促地呼吸着,乌黑的眼睛流露出来的求生欲望与人之将死相比更加悲戚。在死亡面前,众生平等。

封闭空间里的情绪
《黎巴嫩》画面的封闭和狭小在电影中极为罕见,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外部镜头,所有人物的情绪和心理都集中在封闭的坦克舱里,压迫感发挥到了极致。狭小封闭的空间里的四个没有经验的士兵,始终处于恐惧无助和压抑狂躁的情绪之中。外面是血腥的战斗,里面是孱弱的士兵,被刻意凸显的残酷战争画面和被弱化的士兵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失去权威的指挥官、惊恐万分的领航员、狂躁不安的装弹手以及另外一名不知所谓的士兵,所表达出来的情绪都与人物最初表现出来的性格特质相反。那个关于一名士兵在小时候死了父亲的同时却在老师身上体验到了性快感的故事,既是这种压抑氛围中唯一的一点欢愉,同时也是被战争所毁坏的情感的逆向表达。《从海底出击》中大部分场景也是在封闭场景中发生的,但是在关于战斗场面的画面构成上,依然有宏观描写,潜艇中的士兵是融入到整个战斗中的,这一点和其他战争电影没有区别。而《黎巴嫩》中的士兵始终游离于战斗场面之外,他们既置身于真实的战争中但又始终没有融入战争中,这种矛盾可以说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特征。

幽闭情绪的背后
无论是德国的《从海底出击》还是以色列的《黎巴嫩》,之所以能出现这样以封闭环境为主要场景的电影,恐怕也是国民心理的微妙反映。以色列和当初的德国一样,都是以一己之力来挑战众多的国家,在这一点上,小小的以色列比德国更具有危机感。虽然有强大的美国的支持,但是处于穆斯林国家包围中的以色列,领土狭小,资源紧缺,并且随时面临着战争,这种被封闭的感觉自这个国家诞生起就存在。所以尽管在综合实力上,以色列远远大于和它处于敌对状态的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等国家,但是这种被“包围”的心理是根深蒂固的,这种情绪和心态是有现实根源的,所以出现这样的影片是不难理解的。

更加客观的态度
和刚刚获得奥斯卡奖的《拆弹部队》相比,我更加喜欢《黎巴嫩》。同样是战争发动国关于战争的电影,《黎巴嫩》比《拆弹部队》更具有反思和批判精神,创作态度也更加谦虚和中立。《拆弹部队》依然试图通过士兵个人的勇气去表述所谓的“反战思维”,无论怎么掩饰都无法隐藏那种不靠谱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绪和高高在上的大美国思维。而作为1982年黎以战争中入侵黎巴嫩的国家,以色列在和穆斯林国家的对抗中多年来始终处于强势地位,但在《黎巴嫩》这部电影中所表达的情绪远远不如这个国家在实际中那么嚣张。影片有三个画面最能说明问题,因为它“暴露”了以军士兵的“无情”和面临的“敌视情绪”,看起来更加真实。第一个是被打断胳膊不停惨叫的当地卡车司机,他最终被以军士兵打死;第二个画面是面对劫持人质的黎巴嫩当地抵抗组织成员时,以军指挥官的命令是开枪而不顾及人质安全。这样的情节如果换成美国的所谓反战片一定会突出其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但是实际上可以想象,在以生命为代价的战争中,有多少士兵能真正顾及到人道主义?仇恨、惊恐将取代一切。所以同《拆弹部队》多少都在输出价值观的做法相比,《黎巴嫩》更能反映战争中人的常态。第三个画面是瞄准镜中一个当地穆斯林充满仇恨的眼光,这个意味深长的镜头停留了很久,它所表达东西极具象征意义,俨然是整个中东局势的情感提炼。

什么样的经历产生什么样的心理,什么样的民族拍什么样的电影,都是有内在情感依据的,就《黎巴嫩》而言,本片无论在拍摄手法和创作意图上都将是一个典型,而影片的品质也无愧于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这一点比《拆弹部队》更加实至名归。

黎巴嫩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