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不分左右

评分:
6.0 还行

原名:The Last House on the Left又名:左边最后那幢房子 / 鬼屋 / 魔屋

分类:剧情 / 惊悚 / 犯罪 /  美国  2009 

简介: 克林伍德夫妇(Monica Potter & Tony Goldwyn

更新时间:2010-03-22

杀人不分左右影评:《魔屋》:萦绕不散的罪恶余温

作为一部当年声名狼藉的“禁片”,《魔屋》当初以暴制暴的噱头,让来自文明社会的医生夫妇在荒无人烟的蛮荒之地充当起复仇天使,制造了一个混乱不堪,目无法纪的世界。而且其大加放纵的暴力施虐尺度,配合其整体原始质朴的基调着实给人带来不安。 翻拍版的《魔屋》在今天看来除了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质感更圆滑之外,它似乎并没有接过前作的接力棒,使自己重回风口浪尖。原作刻意放大的人性之恶和私刑报复的震撼力已经被岁月消解了不少,愈发呈现其乏力与悲情的一面。

《魔屋》的故事酷似一个实验,一个考量人在极端情况底下的承受力以及更进一步是无法承受随之而崩溃后所产生的爆发力。简单来说是一对得知女儿被强暴后的夫妻如何对付和面对误打误撞来到自己家里投宿的凶手(完全酷似《处女泉》)。同所有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一样,暴风雨之下的郊外度假屋是一个警察和手机信号永远无法到达的地方。更有甚者在《魔屋》当中除了开场之外就再也无像警察那样可笼统地代表法律的执法者出现过。而且在一开始警察/法律就已经被劫狱的歹徒“杀死”了。一方面这是要突出夫妻俩初始是处于不得不为之的处境,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说明司法的软弱无能。影片虽然没有对司法的公正性提出质疑,但明显司法是有其触及不到的地方,在影片当中它早早就被“杀死”了,很多时候法律还需要一套道德规范来进行补充,而当二者同时起作用的时候竟然会出现一些虽已犯法但情有可原的案例。在诸多的复仇电影当中,主角会完全被视为正义的一方,因为他们绝对就是情有可原,法律甚少会被搬出来打压主角。而《魔屋》虽已彻底屏蔽了法律的存在,但是在道德的层面上来说,主角的行为也绝对值得商榷,是具有开创性的地方。影片用一半的篇幅去渲染歹徒的作恶多端,而且从报复行动的一开始,医生夫妇俩还是出于自卫的性质。但问题就是从他们打算一不做二不休决定主动出击开始。即使到最后医生夫妇俩最有机会可以将歹徒转交给警方的时候,他们反而选择了用私刑去解决---他们将匪首的头颅塞进微波炉,然后接通电源!而且这明显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用极为毒辣的方式去置人于死地。正如前面所说的“实验”,当女儿受凌虐一事已超出父母承受范围的时候,人在那一刻会变得不可理喻和不可思议,完全可以罔顾杀人的罪名和卸下所谓道德的包袱,呈现一种近乎返祖的嗜血。

新版《魔屋》并没有在前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观众的视觉承受力和心理承受力反复遭受践踏的今天,影片已经失去了当初那般震撼,似是还停留在70年代。而且新版中女儿的死里逃生已经大大冲淡了原有的冲击力和绝望感,至少可预知一家人会有可能恢复平静,而并非久久无法散去的绝望余音。我相信影片所要表现的不是同期《稻草狗》那种狗急跳墙,兔子也咬人的正当防卫,而是要制造一种施暴者和受害者身份上的转变---穷凶极恶的杀人犯变成了被鱼肉的对象,斯文有礼的医生成为了光鲜表面下的刽子手。至于这帮歹徒实在是太强悍,战斗力太旺盛,而使得这种换位迟迟没有展现出来,心理铺垫的时间太长了,直至结局医生才有精心策划轰掉人家脑袋的行为。如果可以及早出现双方形势上的重大反差,给予医生夫妇更大的主动权的话,对于人性拷问的力度会更强,而且可能会更黑色,更cult,不过这样的话还是很70年代,毕竟有《发条橙》坐镇。

PS:70年代之处真是暴力“多发期”,1971年有老版《魔屋》和大名鼎鼎的《发条橙》,1972年有暴力美学大师的《稻草狗》(听闻《稻草狗》也要翻拍)。

杀人不分左右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