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萝卜

评分:
6.0 还行

原名:倔强萝卜又名:倔强的萝卜 / 倔犟萝卜 / Radish Warrior / Stubborn Robot

分类:喜剧 / 犯罪 /  中国大陆  2009 

简介: 中年人老赵(马书良 饰)和老罗(黄渤 饰)曾是一起当过兵的老战友,老赵投资房地产

更新时间:2009-10-24

倔强萝卜影评:一个跳脱的时间杀手

[小广告]
更多影评和电影推荐都在宇宙第一装逼影评blog
http://moviefilm.blogbus.com/

先说一句,这篇影评可能会有些枯燥,有些装逼范儿,某些论述也不一定正确。如果大家能够无视以上这些问题,那么就请有爱的阅读下去吧!

之前在媒体上看到一则报道:
“一位媒体就大胆提问,称在南昌的看片会结束后,就有媒体称其是烂片,就此询问导演田蒙的感受?这个问题瞬时令现场气氛尴尬起来。田蒙也坦言自己对这两个字真的很在意!‘我是在飞机上看到那样的报道,当时我很难过,甚至作噩梦,我只能说,希望电影院里的笑声能够回击这一说法,只要观众爱看,我就很满意了。’”

当然,这则新闻并没有影响到我的观影情绪,对于“烂片说”我也是基本忽略,毕竟这几年媒体在对待年轻导演(甚至是大导演)上,都没有起到一个良好的风向标作用,严格来说,我觉得记者作为非专业人士,不应该肆意发表烂片说的言论,毕竟电影是一个很复杂和很艰苦的行业,其中拍摄的艰辛和复杂程度不是大家能够想象的。大家在电影院或者在家中舒舒服服的看电影时,都不曾想到其中许多的镜头都是电影工作者在超过24小时不合眼、冒着寒风冷冽的情况下拍出来的。我相信所有真诚的创作者都是抱着牺牲的精神去拍摄自己的作品的,我们应该在一个客观的情况下去评价所有的作品。

这仅仅是几句牢骚话,本来我想写一篇文章去专门探讨这个问题(或者可以称作社会现象?),但我又怕过度上纲上线,于是想来还是放弃了。

那么,回到《倔强萝卜》这部影片的话题上,我必须说,对于这部电影,我确实是十分失望。我必须确切的表达出我观影时的情绪和状态,我不能否认,在影片的前十分钟我有急切的想离开座位的冲动,我这样的感觉出现在电影院里,还是第一次。

我一直认为,在电影院中播放的影片,至少在技术上,会是能达到一个让一般人能够接受的标准,但我忽然感到我回到了我的学生时代,教室的投影仪换成了胶片或者数字放映机,木头椅子也变成了舒服的沙发。但荧幕上的影像都无法让我不去有梦回校园的感受,我就仿佛真的是在看一部我们班同学的作业一样:糟糕的构图,不成熟的镜头运用,糟糕的同期声……这确确实实是一部学生作业的感觉。

导演田蒙是97北电导演系毕业生,毕业后一直在拍广告,而且得过一些业界内的广告奖项,可在技术层面上的失败实在是太让人无法接受了,我一度认为导演会不会是刚毕业没多久的新人?广告的制作由于篇幅短小,预算和时间相对充裕,所以广告摄制组可以花费大半天的时间去拍摄一个镜头,以达到原本设想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电视上的广告大多都让人赏心悦目的原因。想必田蒙导演应该很清楚这块,我一直觉得从广告和MV界转战电影界的导演在技术上是最不吃亏的,他们都能拍出一系列让人惊讶的画面和制造出快速和令人享受的节奏感。但为什么我没有看到呢?我很好奇。

随着影片的进行,许多问题暴露都出来了。

时而极端,时而正常的构图让人摸不着头脑。请问,为什么在某些镜头中要把黄渤压到极端的画面侧段呢?这个镜头这样的构图有什么深层的意义呢?它这样做是否符合整个影片或者这个单独场景的气氛或者是剧情需要呢?如果是风格化,为什么它的出现却只是间歇性的?我们说《一个和八个》中的极端构图是一种风格化的创举,而且他能使得这个摄影风格贯穿全片,贴合反映主题,但在《倔强萝卜》中我完全感受不到。

我听说,导演在摄制期间,拍摄了大量的素材,按理说应该是多机位同时拍摄,但影片的剪辑师在最后呈现出的效果中,却像极了我们学生时代的作业。因为缺镜头而懒得补拍,在空间上变得极为可笑,比如:上个镜头人物出现在床前,下个镜头人物说话就站在门前了。本片中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人物动作不衔接,人物空间位置与上个镜头距离太远……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些镜头的组合给我的感觉是十分的随意,也许导演在准备期间没有在分镜头脚本上下功夫,我们知道,就算在好莱坞,最大牌的导演都会规规矩矩的出一份故事板(sotryboard,既是把影片设想的镜头通过简笔画和文字补助说明的形式出的分镜头脚本),这样可以保证影片在没有拍摄之前得到一个最为直观的效果预览,而且不会在技术上犯下什么硬伤。至于说王家卫那样的人不需要剧本和分镜头本,那是他们长期的日积月累的经验所给予的能力和风格,他们在叙事的经验上无疑是丰富的,而广告由于对于影像叙事的要求比较简单,所以我觉得田蒙导演在这里犯下了错误,一部电影几百个乃至上千个镜头不是一个新人导演能够靠脑子记住的。这样的失误无疑是致命的,这直接导致了接下来在讲故事的方面出现了巨大的问题,我们后面会提及。

声音方面,我那长期听音乐而导致听力下降的耳朵甚至也无法接受。所有没有处理过的同期声素材拼接在一起都可以说是不堪入耳的,因为学生时代技术和资金的缺乏,我们没有能力去处理声音素材,所以大量的学生作业和DV作品的声音在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环境音的噪音都是不同的,观众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镜头与镜头之间不是连续的,不在同一个时空发生的。本片也有这样的问题,这确实不是一部商业电影应该出现的。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刨去可以接受的VFX效果(Visual Special Effects),在其他基础技术层面的问题,可以说是不过关的。相对一般普通观众对技术可能没有那么敏感,但是如果对于一些看过一定的电影的观众,就会感到十分别扭,本片在技术技术层面没有给予观众一个良好的观影感受。我们说技术是为了故事服务的,技术给故事变得锦上添花,而不是托故事的后腿。目前我看到的是技术方面的错误和问题分散了观众对故事的焦点和注意力,我很难忽略这些难以接受的技术层面去静下心来去完整和耐心的欣赏电影故事。

抛出这些枯燥的技术问题,影片的故事和导演的手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结构上,编导有一种大胆的尝试,压缩了开头和中间的部分在半小时左右,接下来高潮部分扩充到了近一小时,我也说不出有什么问题,它确实是完整的,但是却是莫名其妙的。

我的感觉是:前半小时的节奏很快,故事在半小时内基本说完了,故事的后一个小时完全是高潮戏的20分钟的扩展。就效果而言,是可以接受的,但我觉得这个有些实验性的结构在某些方面仍然需要加强和斟酌。我是明白导演想要的那种效果,我们在许多国外的喜剧电影里也见过类似的快速处理方式。我之所以感觉到奇怪的原因可能是导演在前半小时的部分没有把故事说得十分明白和流畅,虽然大体上说明白了,但是由于在剪辑和技术上的缺失,致使剧本中写到的效果没有能够表现出来,导演没有讲清楚这些东西,场景跳跃度极大,其他莫名其妙的镜头也分散了观影者的注意力,有点像边刷牙边跟人讲故事,含含糊糊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觉得导演可以把更多的技巧放在几个重要的道具上,比如那把帅气的钥匙和萝卜,道具在剧本中的地位是可以再上升一级的,做成那种一环扣一环的效果,剧情会更紧凑,也更具有观赏性。可惜道具这块没有做足故事,也就没有了贯穿性作用,看完影片后我还在想,为什么电影要叫做《倔强萝卜》?萝卜除了那几个镜头和黄渤所饰演的角色名叫萝卜之外,就没有多大用处了,还不如叫《倔强的欠债者》或者《还我四十万》呢。

人物方面,主角太多怪异的举动让其跳脱出了剧本原有的逻辑框架。这部电影的风格虽然本身就是多少有些黑色荒诞和无厘头,但是人物始终不能跳脱出正常的逻辑性,影片中出现了大多无用的段落,比如黄渤无意义的奔跑(或许导演没有交待清楚他奔跑的原因),黄渤在地下打太极拳……这些让观众有些摸不着头脑,我们可不能为了喜剧和笑点而让人物发疯啊,这样的处理会出现副作用,让观众移情角色效果大打折扣。我忽然想到了吴宇森导演的一部经典作品《变脸》(Face Off),我们已经知道了尼古拉斯凯奇在开始所饰演的恐怖分子有多坏了,而黄渤在地下道当爱因斯坦加忍者神龟的结合体也已经够怪了,我们就不能继续在达到的效果之上多次重复了,所以吴宇森导演选择在变脸之后给角色加上了更深层次的性格,比如让特拉沃尔塔的妻子变得不再冷淡,让自己的女儿变得开始尊重父亲等等。这个联想在影片类型上可能有偏差,但思路是对的,设想,如果吴宇森导演让坏蛋越来越坏,让好人越来越正义,戏剧张力还从何而来呢?

在黄渤儿子杜海涛和黄奕的情感部分,我也觉得如同鸡肋,不存在太多有意义的价值。除了结尾捡钱那段,基本与主线基本没有什么互动和影响。杜海涛的演技也有点不敢恭维……记得在看《金牌魔术团》时,杜海涛客串了一个选手的魔术表演,结果那名选手被淘汰了,事后杜海涛大呼:难道是我演得太过了吗?我想,差不多,杜海涛的表演拿捏的不好,虽然他极具喜感,但在表演上还是得下一番功夫才行。

此外,还是上一段的问题,在杜海涛和黄奕的段落中,出现了大量的音乐。这个其实思路是没错的,但错就错在,几乎每当黄奕出现时,就必须会出现音乐,这就太过了,音乐本是起到烘托情绪的作用,但过多的使用,我就完全感觉不到任何“烘托”了,犯下了跟《异能》(Push)一样的错误:“大量的MV代替了叙事,和吃巧克力一样,第一颗,第二颗无比美味,但是当你连续吃了第三、第四颗的时候,你是否还觉得那个甜蜜让你心醉呢?”如果那些音乐是黄奕唱的话,那么我感觉这就是完全在给黄奕一个打歌的机会……

导演在部分段落的处理上,过于极端化了,导演高估了观众情绪上的反应力。观众的情绪是需要培养的,观众移情角色和进入故事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步骤,需要特定的某一场戏的特殊设计,包括剧情内容,时长,节奏,故事入点和出点。但导演却因为风格化的原因,过快的插入一段不相干的场景,这使得观众根本来不及消化上一场的内容,就被迅速的带入了下一个场景。这大致和一些旅行团一样吧,当你还在一个景点流连忘返时,导游就催促着你赶紧上大巴去下一站看人妖秀。

结尾段落,个人感觉故事本来可以差不多结束了,给一个舒缓的结尾让观众在笑声中离开电影院。但又忽然加入了一段莫名其妙的故事。我说过黑色幽默可以夸张,可以刻意,但不可以脱离基本的生活逻辑,最后那段完全感觉是从逻辑中跳出来的,是很生硬的添加进去的。

这个剧本其实我觉得算是一个尚能接受的及格分数,60分,但导演却没有能够把剧本给完整的还原到大荧幕上,虽然笑点和笑料部分能够让大部分观众都很开心,但大部分时间里我却笑不出来。过快的步伐和跳跃的思维让观众难以招架,技术的粗糙和不该犯的失误让观众游离在故事和剧情之外。把笑料的外衣脱下,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制作相对精良DV而已。

虽然我没有参与电影的创作,也不知道指出的这些问题导演有没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在技术方面我也没有什么绝对的话语权,但就个人观感而言,这确是我站在评论者角度上最直接的观点。无论如何,我想,对于年轻导演,还是应该抱着一个宽容的态度,大家也应该理解,影视这行的饭确实不容易吃。蒙田导演,继续加油吧!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