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娣

评分:
6.0 还行

原名:Maudie又名:彩绘心天地(台) / 茉迪的彩色小屋(台) / 莫迪

分类:剧情 / 爱情 / 传记 /  爱尔兰   2016 

简介: 真人真事改编,描述在加拿大美丽的大西洋省份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

更新时间:2023-05-12

莫娣影评:幸会莫娣,一缕光照暖心间


【莫娣】在我心里好到超过了电影本身的意义,当我想起这部电影时,就好像想起一位挚爱的老朋友,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带来的艺术感动,更有一股来自生命深处自然而浓郁的芬芳在心头涌流。

电影高度还原了莫娣真实的人生——一位身患先天类风湿关节炎的著名加拿大民间艺术家,父母早逝,哥哥变卖了房产将她送去姨母家,而她放弃安逸却不完整的人生,凭着单纯的善良和真诚活出了丰盛的生命。

听起来只是不寻常而已,人世间从来不缺苦难和励志。而莫娣的魅力在于——她是完美的莫娣。就像她走到生命尽头时,埃弗里特痛彻心扉地质问自己:我以前怎么会觉得你不完美?

当我深深地爱上莫娣这个人物时,长长短短的镜头里,她的每一个身影和神态都令人心生柔软,连她跛足的走姿,僵直的身型都那么可爱。是因为她内心的阳光太过明媚,使得她一切的外在都泛着淡淡的光泽,柔和,明亮,温暖。

命运对莫娣并不友好,就像路边向她扔石头的孩子们,她却为之辩解:他们不是故意的,我不介意,有些人看不惯有人与众不同。她尊重这个世界,所以不介意施以她的不公,她更尊重自己,因而她将一切理解为与众不同。无论世界如何,都不妨碍她选择和感受其中的美好。她会去俱乐部混在舞池中独自舞蹈饮酒,浅尝寻常人的生活;她会热情地夸赞路上遇到的大马:嘿,大个子,你可真漂亮!她会像宠爱孩子一样对狗说话;她在开门的瞬间被客人的鞋子吸引而由衷赞叹却无暇顾及问候……因此,她可以不记恨家人的薄情,可以包容丈夫一切的鲁莽和刻薄,可以接受甚至忽略身体的残疾,可以描绘出那么明快活泼的色彩……

莫娣的可爱之处,多少篇幅都诉说不尽,电影却要求在有限的时间里呈现出最生动和立体的艺术效果,凭借着流畅起伏的故事情节,细腻丰富的画面语言,悠扬舒缓的原声音乐,演技精湛的男女主角,【莫娣】实在是一部近乎完美的电影了。无论电影有没有获奖都是其次,重要的是这是一部不可比拟的电影,正如莫娣本人,不需比较。

先说电影的情节,看过一次之后就不忍心再看的前半部分,有着太多的闪光点值得回味。莫娣第一次登门应聘埃弗里特的女佣时,面对一位装束整洁体面的女士,那个脾气暴躁粗鄙不堪的大男人突然僵在原地不知所措,继而瞬间变成一个羞涩拘谨的小男孩。这个情节太真实细腻了,不禁赞叹导演对人物心理的挖掘和洞察多么深刻——人天然向往美的事物,哪怕几乎没见过真正的美,也有着天性中对美的追求和尊敬。所以就出现了这一幕,一贯粗俗的埃弗里特突然被放置在有理有节的关系中时,本能地去调整自己来迎合这种文明。于是他顺从了莫娣的请求,笨拙地为她端茶递水,还坐下来语气温和地陪她聊天。而莫娣原本有余的童真也令她回归了快乐的小女孩,两个孩子的天真对话就此展开,充满幽默感。然而仅仅一盏茶的功夫,埃弗里特就如大梦初醒,他的生活没空鬼扯些没用的,似乎只有生计奔波才是正事,而眼前这个女人差点让他忘了自己是谁。于是他回到了自己原本的样子,接下去莫娣便为这个男人的狭隘,脆弱,粗浅,暴躁吃尽了苦头……而一个聪慧,温暖,善良,幽默的莫娣也跃然眼前。

莫娣用她智慧的善良和对生活热烈的向往,渐渐地在埃弗里特荒芜的内心开垦出一片爱的绿洲。那个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从未被用心对待过的人,没有尝过爱的滋味,可想而知他所得到的仅仅是责骂,苛求,计算之后换来的生存法则。于是他自然只会用计较,苛刻,自私,粗暴的方式与人相处。就像一个未开化的世界,突然闯入一只羽翼丰盈的飞鸟,他可以感觉得到其中的力量和美,却无法理解。正如埃弗里特心情好的时候,指着墙上莫娣还未完成的画作问:谁让你在墙上画精灵的?他潜意识中将莫娣的创作赋予灵性,也是内心对莫娣的魅力的赞赏和仰望。

就在这样一个公路边的小房子里,因着莫娣的出现,灰暗杂乱的房间日渐明亮温馨起来。这又何尝不是埃弗里特人生状态的改变——这个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不仅吃上了精心准备的食物,还有用心摆放的餐具;不仅有人帮助料理家务,还被毫不吝啬地肯定和赞扬;不仅容忍和接纳了他的冷漠和坚硬,还用温暖和柔软将其包裹和融化。这是从未得到过的尊重,而莫娣却将一切做得云淡风轻。面对一个不敢爱和被爱,用自大去掩饰自卑的人,莫娣即使被刺伤,依然能从容地表达爱,爱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幸运地拥有。

“我不喜欢大多数的人。”

“他们也不喜欢你。”

“没错!”

“我喜欢你,你需要我。”

被表白的埃弗里特心里的最后一块坚冰在莫娣的真诚和勇敢中消融。

电影的后半部,虽然还是波澜起伏,就像埃弗里特在新婚的夜晚所说:明天我还是爱说反话。但主旋律渐渐回归安详,莫娣的一生终归如她的画一样,生动,明朗,活泼。

随着两人婚后的朝夕相处,许多温暖感人的细节完全冲淡了前半部那些刺痛人心的话语和那个触目惊心的耳光。莫娣用她的大智若愚和温暖细腻化解了埃弗里特坚硬外壳下的自卑和敏感,他们越来越默契,直到最终成为相濡以沫的爱人。

新婚之夜,莫娣踩在丈夫的脚面,两人共舞耳语:

——我们就好像是一双落单的袜子

——我是拉长了的,变了形的那只,上面有很多洞,执拗又阴沉。

——而我是朴素的白色棉袜。

——不,你会是宝蓝色的,金丝雀黄色的……

直到此刻,打出这些字依然深受感动。原来那个在他口中连狗都不如的瘸腿女人在他的内心深处是那么绚烂多彩。

生活朴实却充满哲理。大雪纷飞的冬天,莫娣敲敲窗户对丈夫说:我看得到你。埃弗里特也隔着玻璃戳一戳:我也看得到你。眼睛里全然不再有以前的挑剔和挑衅,却是极尽温柔的宠爱。那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幕,却无比暖心,他们彼此看见了对方,是真正的看见,看到内心极深处,眼中的全世界换做一个人。

埃弗里特说到做到,婚后的他果然还是爱说反话。莫娣创作时不堪忍受苍蝇搅扰,想要装一扇纱门,埃弗里特不答应,两人因此口角一番。埃弗里特甩下狠话走掉,转眼间已经在默不作声地安纱门了。安好纱门又默然离开,依然一幅凶相。莫娣一边画画,一边哼着歌,等丈夫离开后,心满意足地抚摸着纱门,大概那就是她要的幸福了。

莫娣的画越来越受欢迎,从而打破了他们宁静的生活,不可避免的冲突也随之而来。埃弗里特再一次出口伤人,莫娣愤然离家。在两个人分开的时间里,思念让他们确信了彼此的爱。埃弗里特去找莫娣,两个人坐在秋千上,又一段藏着深情的朴素对话——

“我把你看作我的妻子,一直如此,我不想让你离开我。”

“我为什么要离开你?”

“因为你值得比我更好的人。”

“不,我不会。跟你在一起我已经很幸福了,埃弗。我很幸福。”

似乎是第一次,埃弗里特承认自己的自卑和脆弱。看似软弱,却是他最勇敢的一刻,当他敢于向别人敞开真实的自己时,他开始拥有了爱的能力。而这一切,是在莫娣的爱的灌溉中,渐渐结出的果实。

面对身体日渐衰弱的莫娣,埃弗里特变得越来越沉重,他手足无措地想要挽留,直到莫娣最终离开,彻底抽空了那个曾经刚硬冷漠的男人。埃弗里特颓丧地走出医院,茫然地看着这个世界,被沉痛压得一举一动都那么吃力。埃弗里特颓然跌坐在沙发上,整个房间都空了,风肆意地闯进来又冲出去,满墙的画都失去了色彩,剧烈的空洞感透过屏幕流泻出来,令人窒息。莫娣的离开对于埃弗里特是难以承受的残酷,而埃弗里特给予莫娣的人生却是圆满的结局,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说:你爱我。莫娣在爱中离去,确实幸福。

电影的精彩之处远不止情节,音乐也是其中之一。优秀的电影原声音乐是重要的感情通道,是电影的无形色调。【莫娣】的音乐十分舒缓,我想那应该是以莫娣的内心状态为基调的,既令人放松,又能拨动心弦。往往画笔落下,音乐响起,非常巧妙细致。而这样舒畅悠远的音乐既能够托起电影中辽阔的北美风光,又能够融入莫娣质朴明媚的画作当中。每每音乐响起,总有一股暖流涌过心头,带下眼泪。

电影的画面也十分诗意。草原,飞鸟,远空,层云,冰天雪地,四季更替。这样宽广的天地装进莫娣的心里,她的作品却以童真风趣,简洁明丽的风格呈现。同样的世界,路过不同的灵魂,折射出不一样的光芒。莫娣的光在那一扇窗里,多彩而柔和,灵动而质朴。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两位主演的演技,整部电影我都在心里拼命地为他们鼓掌。扮演埃弗里特的伊桑霍克,以英俊有内涵著称的完美男友形象,最迷人的是秋波荡漾,深邃忧郁的灰绿色眼睛,而在这部电影中演的这位糙汉子同样以这一双眼睛飙足了戏码。面对莫娣每一次带给他全新的人生体验时,埃弗里特的眼神总是无法故作镇静的惊慌和懵懂交织在一起的不知所措,就像十几岁孩子顽劣倔强之下的敏感怯懦,那一双眼睛总是突兀莽撞地瞪视着这个世界。这不动声色的演技塑造了极其丰满生动的人物,你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这个形象和【爱在黎明破晓前】邂逅的那个令人怦然心动的男人联系在一起。

而莫娣的扮演者莎莉霍金斯,绝对无愧于科班的身份。当影片的最后出现人物原型时,不禁感叹电影的还原程度之高,这当然离不开演员对人物原型的成功塑造和恰到好处的艺术处理。电影中莫娣特殊的体型和姿态的演绎已是其次,最闪光的是对莫娣人性之美的诠释,全凭每一处细微之处的精心打磨。抬额,浅笑,语气和肢体语言的细节流露,甚至含在喉咙里的低喃,目光中闪烁狡黠的智慧之光,只可意会的人性之美的温暖,这一切微妙糅合在演员享受其中的游刃有余之中,一个完美的莫娣完美地呈现在荧幕中。

电影的情节几乎没有情感的大起伏,因此演员在被框定好的演绎范围内要将人物塑造得饱满,十分考验功力。在莫娣看望女儿的那一场中,没有任何台词,仅仅是伏在车边远远地张望,含着眼泪,强忍着心痛,极其隐忍含蓄的一场戏也极其催人泪下感人至深。而埃弗里特从医院回到空荡荡的小屋,无意中发现莫娣珍藏的当年招聘女佣的字条,端详片刻后默然离身,那一幕简直是催泪暴击。

我反复地想,莫娣那样一个本该自卑萎靡的生命,哪里来的那么多爱和能量?如果说画画的天赋是她的精神支撑,那也应该用画来抒发伤痛和不幸,而她的画恰是充满了明媚和轻快。如果天性使然,那么人性到底能够抵挡多少世间的苦楚,保持多久人性的光芒呢?如果人生的际遇可以翻转命运,那莫娣所遭遇的岂不是跌入尘埃又被命运狠跺两脚吗?

这样的不解,直到读到莫娣本人的生平才令我恍然大悟。莫娣虽然天生缺陷,却受母亲宠爱,自小受母亲音乐和艺术熏陶,直到父母相继离世,莫娣的真正不幸才开始。之后就是电影中所讲述的莫娣人生了,然而这样的不幸也仅仅持续几年,她的后半生有家有画,更有爱。

莫娣在生命早期所得到的父母的爱和艺术的滋养,将她生命的核心养育得足够强壮丰盈,当命运的风暴来临,卷走她外在的一切时,内在的生命力随之胀满风帆,令她的内心世界依然安稳。“浮生一切,已被框定成一幅画,就在那里。”漫漫一生,因为生命初始的富足,让她的一生都不需要太多就能摆脱贫乏。一支画笔,一扇窗,一切喜怒哀乐就可以归于宁静,一切命运的刁钻都可以握手言和,一切未卜的将来都涂上色彩。

丰腴的内心未必能拥有平顺的人生,却有能力体会更深沉的情感。在情节主线之外,莫娣和桑德拉之间的友情,虽然笔墨极少,却令我深有感触。两个成熟的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往往点到为止但恰如其分。彼此之间的惺惺相惜,相互欣赏,使这样的感情始终被保护和珍惜。莫娣第一次为桑德拉开门,看似被对方的鞋子吸引,那赞叹之余尽是相见的欢喜。而桑德拉窥见屋内墙画的瞬间,眼中释放的光芒和莫娣眼中柔和的明亮交相辉映。桑德拉也为莫娣开了门,彼时的莫娣无家可归,满心灰冷。桑德拉默默为她准备好床铺,两人临窗而坐,不聊当下,只聊画,自然地分享人生。她们之间似乎没有过分紧密的交融,却是在互相尊重的自由空间里充分地看见彼此。

写到这里,我要结尾了。这实在是我写的鸿篇巨制之最了,可能遇到一个有趣的人就会激发很多很多的感慨。虽然隔着年代,隔着时空,隔着荧幕,但那道光亮依然恍入了我的心里,被温暖,被启发。今后我必定会许多次地回顾这部电影,如同回忆一位老朋友。我的话还没说完,我的路还要慢慢走。

【写于2019年3月8日】


莫娣的相关影评

莫娣
mgxhlw • 温暖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