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幻影

评分:
6.0 还行

原名:La grande illusion又名:幻灭 / 大幻灭 / 超级幻想 / 战地幻想曲 / The Grand Illusion

分类:剧情 / 战争 /  法国  1937 

简介: 影片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三名法国俘虏在德国集中营越狱的故事。

更新时间:2017-05-19

大幻影影评:个人解读:《大幻灭中的幻灭》

---------------此篇乃课程作业,故文字比较正经严肃。仅作纪念。------------

作为一部反映一战的战争电影,《大幻灭》中没有任何暴力、血腥的元素,反而是通过一种温和、循序渐进的叙事手法,渲染出深刻的悲哀感。在没有硝烟和枪战的集中营里,让·雷阿诺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它扭曲着生活的本质,也消解着个体存在的意义。
在我看来,“大幻灭”的题目是电影的点睛之笔,在电影展现的真实画面背后,幻灭二字充满了讽刺又荒诞的矛盾感。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友谊、爱情),还是不同阶层之间的认知,又或是个人对自己价值和意义的追寻,都逃不过一场泡沫似的虚无,而这所有的一切,最终都归于一个看似意义斐然的起点:战争。战争中个体对国家的责任和荣耀感,才是真正的假象。我想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解读我对《大幻灭》的理解。

第一重幻影:集中营里的友情
《大幻灭》通过一系列镜头的对比试图剖析人性,给观众展现某种难言的矛盾感。
于是,一方面我们能看到充满爱意和关心的友谊,一方面也能看到冷漠的对抗和决裂。而所有的这些变化,不是人心变了,而是人心必然要让渡给战争的规则。在影片的开头,法国和德国军官坐在一起进餐,德国士兵借着有些别扭的法语帮马查尔切肉,这是充满了友好和善意的画面。之后,当战俘们穿上家人寄来的女装,军官们坐在一起乐呵呵地欣赏歌舞剧,彼此之间开着玩笑,我们能看到在艺术、音乐和“性”面前所有集中营里的人的默契——艺术超越阶级和语言,给所有人带去快乐,而在快乐中每个人展现出最真实的善。正如马查尔在监狱里几经疯狂地怒吼时,老狱警默默地在他床边留下一支口琴,“战争太长了。”他走的时候这样说。在这样的视角下,每个人对战争都是感同身受的绝望。
但是另一面,我们也看到狱警们粗鲁地抢夺战俘的东西,在战俘们奏响音乐时用暴力强行制止,当囚犯要越狱时再好的友情也敌不过出于责任的选择(狱长选择向惺惺相惜的朋友波尔杜开枪,最终造成了波尔杜的死亡。)
我还注意到的一个细节是,当马查尔和罗森塔尔成功出逃后,一次在农妇的家里罗森无意问起波尔杜的情况,马查尔很快岔开了话题,表示不想谈这些。昔日的好友注定一别再也不会相见,马查尔心里明白波尔杜凶多吉少,但是在逃跑的路上他早就来不及担忧旁人、戚戚悲伤。
在《大幻灭》里,友情是那样深刻、沉重又脆弱,就在你以为它存在的非常牢靠的时候,它快速地碎裂一地,让你猝不及防。人们遵守战争的规则,却彼此伤害,最后只剩下一片虚无,这是我看到的第一重幻灭。

第二重幻影:面包、陪伴和爱情
在马查尔和罗森塔尔逃跑的路上,他们遇见了乐于助人的农妇艾尔莎。对艾尔莎和马查尔来说,他们是身处战争敌对国家的两人,语言不同、阶级也不同,但爱情就那样产生了。影片的后半段拍的很温馨,清晨的热咖啡、小女孩天真无邪的笑声、农舍里安逸又平静的生活,让人一刹那以为这就是永远了,但无论是观众、马查尔还是艾尔莎,所有人都知道,这种幸福是短暂的幻觉。只要战争还存在一日,就不会用永恒的安宁。
艾尔莎心里明白这一点,但还是去爱了,在这一重意义上她显得格外悲哀。因为战争失去了丈夫和家人,只能和女儿相依为命,她那么渴望爱情和陪伴,哪怕仅仅是短短数日的幻象,哪怕离别时那么痛苦,她也愿意付诸一次。
对于马查尔来说,他也爱艾尔莎,他甚至想结束一切回来接艾尔莎回法国。但许诺有前提:他幸免于战争的灾难,并且战争要早日结束。可是在变幻莫测的局势面前,这句许诺显得那么苍白和无力。大概观众也能猜到,两人此生都不会再见,数日的幸福不过是幻影罢了。

第三重幻影:逃亡和自由
电影中很重要的一条线索就是“越狱”,战俘们总共发动了两次大规模、有计划的逃亡,就表面来看,第一次失败、第二次成功,但本质意义上,两次越狱都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皆是失败。
最开始,狱友们经过四个多月的苦挖,眼看就可以挖出一条逃跑的通道离开,且在计划施行前几个小时被调到了另一个集中营,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在新的集中营里,一切都回归原点,显得徒劳又虚无。
第二次狱友们决定用垂下城堡的绳子逃亡,在精密的计划和波尔杜的帮助下,罗森塔尔和马查尔成功出逃,可是当他们没日没夜地走过了慢慢长路,最终到达瑞士的边境线之内时,意识到未来的生活还是一如既往地没有自由:马查尔回去开飞机,罗森塔尔回去当枪兵,战争依旧继续。
所以这一切的逃亡究竟换来了什么呢?从一种拘束逃到了另一种拘束,看似找到了自由,实际上连自由的选项都不曾拥有。
电影以两人在瑞士境内雪地上行走的远景结束,充满悲哀的深意,他们背后的脚步寥寥,很快被大雪覆盖,他们身前是空旷的雪地,看不见尽头也望不见清晰的方向,人生一切宛如荒唐的闹剧,以无可奈何的方式推着人向前。

第四重幻影:战争的意义
罗森塔尔说:“(这个世界哪里)看上去都一样。边境不是自然造的,是人造的。”
在影片里,无论是集中营里的德国军官,还是被拘禁的法国战俘,我们几乎看不到他们身上清晰的民族仇恨感或是对战争的狂热,就如农妇艾尔莎,即使丈夫和兄弟都战死在法国的战场上,她依旧愿意照料逃难到她家的法国战俘,就如悉心照料天竺葵的监狱长、在艾尔莎窗前问路的德国小兵、围在一起乐呵呵欣赏歌舞剧的军官、给崩溃的马查尔默默留下一支烟的狱警,这里的每一个个体或许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本质是善的,可是却在时代的洪流里被战争的意义所裹挟,而战争的意义,已然成为一种无意义。
我想,电影想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荒谬感,就微观层面的每一个个体而言,没有人想要打仗,没有人想要这样望不到出口的生活,但战争依旧在继续,逃跑的战俘继续回去打仗、无聊的监狱长继续看守着战犯,人生的轨迹被无形中框死,谁也逃不出去,如果要问这一切是谁的错?我们也无从回答,战争成为了每个人生命中的幻影,成为一种“责任”式的幻觉。
战争在扭曲、异化每个人对美、对生活的希望,无论是肉体、精神还是意识形态层面。在这个作恶的环境里,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矩来践行战争的秩序:战俘不能出逃、不能侮辱德国等等。人们在集体无意识中心甘情愿地被某种“责任”洗脑,继而兑现杀人或者被杀。于是,所有的恶行都是对“时代道德”的服从,服从就是“尽责”,服从掏空了人成为人的真实意义,如同《1984》里的口号“自由即奴役、战争即和平、无知即力量”一样荒诞。
这让我想到《朗读者》里汉娜·阿伦特笔下那种庸常的恶,士兵们在战争中成为规则的严格执行者和遵守者。但《大幻灭》反映出的并不仅仅是无意识的庸常之恶,更多地是一种“明知是恶,却无从选择”的无奈感,更可笑之处在于,无法选择的理由,根本就是毫无意义的战争。
战争的世界注定是个侥幸的世界,当社会秩序建立在彼此剥夺的侥幸之上,任何未得到的幸福都是不确定的,而得到的也是不牢靠的。在虚伪的秩序中,每个人看似在努力、在抗争、在寻找人生的自由和意义,但究其根本,没有人能“扼住命运的咽喉”,也没有人能掩盖这种秩序的拼凑本质。

大幻影的相关影评

大幻影
雪山 •
大幻影
巾城 • 短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