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与乔治同游公园

评分:
6.0 还行

原名: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又名:乔治修兰的故事 / 星期天与乔治在公园

分类:剧情 / 喜剧 /  美国  1986 

简介:

更新时间:2012-01-04

星期天与乔治同游公园影评:Being in the Theatre with George

对百老汇的印象由美剧《欢乐合唱团》开始。由于刚开始看时是高三前补课的暑假,正需要一种发泄巨大压力的方式,于是我立马迷上了这部充满音乐的剧集。这部剧从主演到客串都集合了一批百老汇演员,并且在剧中表演过很多百老汇音乐剧的唱段。和剧中表演的其他流行音乐相比,这些曲目的内容更加丰富,语言更加优美,旋律更加多变,情感也更加明确和强烈。正因为这些原因,On My Own, Defying Gravity和Don't Rain on My Parade这几首来自音乐剧的唱段成了我在整部剧中最爱的部分。
选了一门关于音乐剧的课,第一周听过后才发现自己除了多认识几个人名,多知道几部剧以外,对百老汇和音乐剧实在是一无所知。之后的一学期完全是跟随着百老汇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一系列审美的体验。看叙事音乐剧时,对People Will Say We’re in Love, I Could Have Danced All Night和Younger Than Springtime这几首唱段简直感到沉醉。那几个星期,几乎是沉浸在几部book musical的梦幻之中,想不通怎么会有什么其他音乐剧可能取代叙事音乐剧的地位。后来看概念音乐剧才发现,叙事音乐剧与之相比几乎只能说是无聊了。那样老套的剧情,远不及充满创意的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和Into the Woods来的有趣。由于我会被几乎每一部音乐剧吸引,因而现在最令我狂热的还是最后的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

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我在南锣鼓巷看到了《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图案的拼图,当时就立马买下来,拼好了立在桌上。从小一直喜欢这幅画阳光明媚的感觉,这么多的人物,惬意之余透出浓浓的人情味儿。因而我在看到这部音乐剧时,心中顿生一股欣喜,有了先入为主的好印象。
整部剧也像画一样充斥着暖洋洋感觉。情节没有太多戏剧性,一路看下来淡淡的。主体故事都发生在第一幕中,用一个个的小片段突出画中每个人物鲜明的性格,但内容和细节太多,让人理不清头绪。第二幕则像是对第一幕的注释,终于把第一幕的细节全部串起来,浮出一个较为清晰的画面。这部音乐剧涵盖了太多的内容,精致而充实,让人看完之后久久沉在其中。
Concentration, 全剧最核心的主题。这一个词在剧中又大概可以被分为两部分。
1. Belief & Misunderstanding
剧中所有的人物对于George都是不理解的。Dot觉得他固执而冷淡,Jules觉得他的作品毫无生气,渔夫认为艺术家过于高傲,Franz认为艺术家根本就是无所事事,而其他所有人都纯粹把George当作一个天天偷偷画他们的疯子。画家自己当然也知道这一切,在第一幕将近尾声的时候他请Jules来画室看他的画,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为什么我要像你和别人那样画画呢,我正在摸索一种全新的东西,我自己的东西。”这里他的追求应该并不能被称为梦想,而只是一种坚持。他并非有意创新,而只是专注于自己的想法,一直向前走,不去管别人的眼光。
到了第二幕,年轻的George正在这一点上陷入了困境,“他想知道如何摸索出一种全新的东西,他自己的东西”。因为在他所处的时代里,只有“新”才会被人注意,只有“新”才有价值。在大碗岛他遇见了Dot,引出了全剧最后的高潮。Dot说出了concentration究竟意味着什么:不要担心结果是什么,关键是不断尝试;不要害怕做出错误的决定,关键在于敢于做出选择。
概念音乐剧胜于叙事音乐剧应该就在这一点上。在Oklahoma!, My Fair Lady,The Sound of Music或是The King and I中,人物虽然生动但比较单一,而那些王子公主式的故事情节除了能引起一些美妙的对爱情的幻想,让人心情愉悦外似乎没有其他的作用。因而叙事音乐剧的核心貌似就是那些旋律迷人歌词精巧的唱段。概念音乐剧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它多元的题材让人物的性格有了复杂性,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矛盾和挣扎。而这些挣扎又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因而极易引起共鸣,久久放不下。
就像这里最后点出的moving on这一主题。它显然不仅仅是说艺术家在自身追求与潮流之间的选择。它直接指向了更大的画面——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如何抉择。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没有人会知道答案。这些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部英国电影《成长教育》,其中的女主角就面临着这样一种选择——究竟是结婚,去过上自己想要的奢侈的生活,还是留在学校,上大学,也不知道有何意义。我们的口语老师曾经用了两大节课来让我们探讨这部电影的情境:究竟如何选择,究竟教育的意义在哪里。最后大家无法回答,只有一片茫然。Sondheim在这里给出的答案很不同,却令人振奋——做出自己的选择,一直走下去,专注于自己专注于当下,不管别人怎么想。虽然这样的答案并不能帮助实际做出的选择,但至少给人了选择的勇气。Into the Woods也是这样,虽然可能会在实现愿望后遭到失望,但可以从这些经历中获得成长,变得智慧。概念音乐剧像是故意把一些人们试图忘记和逃避的矛盾推到人的面前,让我不得不去正视他们,不得不去思考生活的痛苦与煎熬。对于概念音乐剧而言,对这些挣扎的探讨似乎让它脱离了简单的喜剧或悲剧的范畴,我们不会因为灰姑娘最终离开王子而太过失望,不会因为Dot离开了George而认为情节不够完满,在这么多的挣扎,成长和选择之后,一切的情节只不过构成了简单真实的生活。
2. Past & Future
如Dot所说,concentration包含了不去想过去也不去想未来。当然,这只是George的状态。在全剧中,过去,现在和未来似乎是作为一条隐性的线索存在。
整部剧里我最爱的唱段实际是George与他母亲一起唱的Beautiful,这首歌前的对话也是我认为整个剧本中最出彩的部分。在我看来这是一首关于青春和回忆的歌。唱段开始于一段关于回忆的对话,老太太诉说着一些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的George小时候的回忆,还提到了正在修铁塔的地方那些从未存在过的树。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记不清究竟一段经历是现实,是梦,或纯粹只是自己的想象。与母亲的美好回忆相对,在George的叙述中,提到了父亲“was never faithful”。想来老妇人年轻时的回忆并不明快,但宁愿相信自己的过去是那么的美好。不管回忆是真是假,愉快或心酸,到老了之后想来,都会被统称为年轻时候。而青春和垂暮比起来,一切都会显得那么美好。
这一切都解释了在第一幕刚开场时,George的母亲一直望着水边游泳的少年出神,都忘记了身边的George是自己的儿子,那一定是因为她以为回到了年轻时候。更可爱的是老妇人出场的第一句话:“那棵树到哪儿去了?”护士说这里并不曾有过树,而老人一直坚持说她一直都在那里休息。就是这棵树代表了她的全部青春和回忆。
在Beautiful这个唱段里,母亲一直在唱:“Changing…It keeps fading…When things were beautiful.”而George很显然不同意她的想法,他关注的是现在,关注的是光影的变化,当下的景物——“Pretty is what changes, what the eye arranges is what is beautiful.”但让整个唱段充满温情的是其后的唱词:“I'll draw us now before we fade,Mother.”他把刚开始去掉的树又放回了原处,不去惊醒母亲对青春的憧憬,永远的把这一刻的母亲留在了画面里。人对老去死去消失的恐惧,对青春的迷恋与母子之间的温情就这样被表现出来,让人不禁一遍一遍的回味。这里算是Sondheim的悲观之处么?青春的消逝与回忆开得可爱却令人叹息的玩笑。即使这是种悲观,但至少还找得出一丝暖意“Draw it now…You make it beautiful.”
这也正是艺术的作用,抵抗时间与死亡,永恒地存在下去。对于剧中人来说,应该可以用未来二字形容。
Dot开场第二个独白的唱段里就有这样一段话:
If you want instead when you're dead
Some more public and more permanent expression
Of affection
You want a painter, poet, sculptor preferably
Marble, granite, bronze
That's durable forever
大碗岛上的人们都讨厌画家,却又同时有求于他,希望借由他而永远不被忘记。然而实际上,人们记住的只有George,没有人会真正在乎画上究竟是谁。就像后来的George在大碗岛上唱的:“George too may fade, leaving no mark, just passing through, just like the people out strolling on Sunday.”

这部剧实在是太过丰富,很多东西似乎还不能理解,比如说第二幕开场画中人的抱怨,比如说那首深情的Children & Art。但就和所有其他艺术作品一样,重要的不在于对每个细节的分析,而在于自己的感受,在于这作品的哪一点激起了自己的感情。我就是喜欢Bernadette Peters奇特的声线,就是喜欢Robert Westenberg的相貌和夸张表演,就是喜欢那幅画由真人形成时的震撼与陶醉。
今年来到了北京,终于有机会多看一些演出,爱上自己以前没有太多机会接触的剧场。不管是音乐会、话剧或是音乐剧,那种真正在现场血液沸腾的感受实在不是屏幕所能比拟的。因为这门课的缘故,所有演出中印象最深的是在北大百讲的那场百老汇曲目的音乐会,怀着陶醉与惊喜听那个合唱团将一段段熟悉或陌生的旋律串联起来,整个人被这些唱段所带来的喜悦所包围。说到底,音乐剧的一切魅力都能被那首著名的唱段表达出来:“There’s 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 like no business I know…”

P.S. 亲爱的百老汇课的期末论文~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