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伦人

评分:
6.0 还行

原名:Man of Aran又名:亚兰岛人 / 阿兰岛人

分类:纪录片 /  英国  1934 

简介: In this blend of documentary and fiction

更新时间:2008-11-25

阿伦人影评:盎格鲁-萨克逊民族的“海洋片”

相信很多人在看罗伯特(以下简称罗)的电影前,一般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他是人类学电影的里程碑式人物,他的作品大致归入“人类学电影”或“纪实电影”的范畴。但是我在观看了罗的几部代表作后发现,其实这是对他的一种扁平化的误解。在其作品的相似形态下,蕴涵着格不相同的精神内涵,而《阿兰岛人》又是其中犹为特殊的一部。
首先我们可以做一个排除法。
《阿兰岛人》不是“人类学电影”,因为“人类学电影”的拍摄对象必须是原始的社会形态中的人。《北方的那努克》拍摄的是艾斯季摩人,它是“人类学电影”的标杆。但是关注现代爱尔兰人,而且抽离社会形态的做法,注定《阿兰岛人》不可能归于这个范畴。
《阿兰岛人》不是纪实电影,经管从表面上看它开启了后来“再现式”纪实电影的先河,但是罗本人也承认他在电影里扯了一个大谎。电影中的核心事件——猎鲨,那种鱼叉小舟式的猎鲨方式早在电影拍摄时期(1931—1932)的一个世纪前就已绝迹。罗甚至从伦敦请来历史学专家重新教授岛民这种原始的猎鲨方式,这种“逆历史的再现”的手段决不是纪实所应采纳的。
《阿兰岛人》不是诗意化的表现主义电影。诗意电影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的欧洲大陆,个中又以法国为翘楚,不能说本片没有诗意化的元素,但是诗意电影中无论是主题、世界观和道德观的不确定性因素在《阿兰岛人》中都不存在。本片的主题相当明确,我在下文中会提到。
《阿兰岛人》不是虚构性的剧情片。它的内容并非完全虚构,更重要的是,本片没有常规剧情片的人物描写,故事发展不受常规戏剧元素的限制。
所以,《阿兰岛人》是一部无法被归类的天才之作,但在漫长电影史中也并非孑然一身,它与莱尼-瑞芬斯塔尔的“高山片”在精神气质上几乎如姐弟之亲。莱尼-瑞芬斯塔尔想必不用再多加介绍,她在《意志的胜利》和《奥林匹克》这两部颠峰之作前拍摄了多部“高山电影”。所谓“高山电影”,主要内容就是描写人如何征服高山,登上险峻的山巅,借此彰显日耳曼民族的优秀血统和崇高品质。
《阿兰岛人》与日耳曼“高山电影”的区别只有两处。征服的对象从高山换成了大海,人的搏斗对象是巨浪,恶劣的天气,巨大的鲨鱼。征服的主体把日耳曼人换成了盎格鲁-萨克逊人,本片描写的是西部爱尔兰人,构成美利坚民族(如果有这个民族的话)的多数人来自哪里,就是爱尔兰。所以赞扬爱尔兰人,变相得就是褒奖美国人民,这层暗结珠胎的关系是不难理解的吧。除此以外,两种电影再无相悖之处。
从影象角度讲,《阿兰岛人》堪称崇高主义电影——往坏里想就是“法西斯主义”的力量美学——的典范之做。我举两个例子。第一,观众如果看得够仔细的话,会发现在很多海洋上的场景中,比如猎鲨和与海浪搏斗时,镜头随着浪头一起起伏,而且大多数镜头都是50毫米的常规镜头,而非远焦或广角。这就代表着当时的拍摄人员也身处险境之中,与岛民并肩作战——莱尼-瑞芬斯塔尔在拍摄“高山电影”时也常常用各种高难度的特技姿势去获取特殊的角度——电影工作者能拿出这样的精神,很容易就感染到观众。论其画面的气势和震撼,远非如今那些游泳池特效可比拟的。第二,影片结尾处,主人公一家在风暴中损失了小舟,母亲抢回了一条绳子,犹如是战利品。一家人在山崖上回望大海时,罗利用光线的阴影塑造了一种塑像般的感觉,仿佛一座纪念碑,把日常工作上升到了英雄主义的高度。

75年之后,再来搬当年的是非似乎是对已故大师们的不敬,但这难道不是最接近本片内核的道路吗?

附:1933年,《阿兰岛人》获得第二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当时的威尼斯电影节是由墨索里尼集团一手操控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