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

评分:
6.0 还行

原名:Emperor又名:日落真相(台) / 战争后的天皇 / 終戦のエンペラー

分类:剧情 / 历史 / 战争 /  美国   2012 

简介: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震惊世界的毁灭性打击终结了那场人类

更新时间:2017-07-08

天皇影评:西方文化中的日本热毁了一个本来可以更好的故事

英语里面有个词叫做“Japanophile”,大概可以翻译成“日本热”。按照国际版知乎 Quora 上的一个高票回答,“Japanophile”就是不理性地喜欢日本,超过其他国家。据一位旅居海外多年的朋友说,西方人中有 Japanophile 的不在少数。
西方人对日本文化的追捧,至少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那时,作为广告版画的浮世绘随着日本的对外贸易被引入西方,促进了印象派兴起,梵高、莫奈等等大师都受过日本文化的影响。有一位爱尔兰希腊人Patrick Lafcadio Hearn,因为醉心日本文化,不仅留在了日本,而且还给自己起了个日本名字小泉八云,完全归化了。而且归化后,小泉八云整理了民间的志怪故事,是现代日本怪谈文学的鼻祖。除了历史悠久,日本的现状也容易让西方人产生“Japanophile”。二战后日本经过美国的改造,在政治形态上更接近欧美,上世纪末的金融危机之后,在经济和政治上日本对欧美没有威胁,欧美没有在宣传上刻意抹黑日本的点。而且日本文化本身精致优美的一面,确实很吸引人。
很多电影戏剧都让我看到了“Japanophile”的影子。我这里定义的“Japanophile”是指作者喜欢日本文化,写了一个日本文化背景下的美丽故事,但仔细琢磨一下背后还是西方式思维面对东方文化的圈地自萌。这样故事,我认为最早的应该可以从《蝴蝶夫人》算起了。《少年汉尼拔》里紫夫人是汉尼拔的人生导师,《艺妓回忆录》里描写了美丽又痴情的艺伎小百合,也是“Japanophile”。我正好在七七事变纪念日不小心看到的电影《战争后的天皇》,更是Japanophile到了扭曲史实的程度。
这部电影讲述了二战刚刚结束的1945年,一位亲日派的美国日本问题专家 Fellers 准将奉麦克阿瑟将军的命令,在10天期限之内做出如何处置日本天皇的提案。 Fellers一边回忆着十二年前他在道格拉斯顿大学邂逅的日本留学生绫,一边在时间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克服种种阻力,寻找天皇是否真的应该为战争负责,或者说可以洗白天皇的证据。最后在听了天皇为了宣布投降,引得陆军兵变围攻皇宫的故事之后,Fellers 在没有找到任何可以证明天皇无罪的情况下,提交了保留天皇可以更好地重建日本的提案,理由是“虽然不知道天皇是不是挑起了战争,但没有天皇日本肯定不会乖乖投降”。当然,影片中还穿插了喜闻乐见的小插曲,比如 Fellers 和绫的爱情故事,Fellers 的同事嫉贤妒能,向麦克阿瑟打小报告说 Fellers 是“Jap Lover”但最后被麦帅嗤之以鼻等等。
单就故事本身而言,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中等偏上:通过插叙手法讲述了两个故事:1945年,Fellers 在10天之内完成如何处置天皇的报告,和从1932年开始的 Fellers 和绫相知相恋,但由于绫的家庭和两国之间的战争而终于不能相守,终于在1945年知道了原来绫已经死于空袭,生死永隔的故事。这两个故事讲得都十分清晰,叙事始终保持着适度张力。
但是从是否忠实地反映历史和文化的角度上说,和大多数有 Japanophile 味道的电影一样,《战争后的天皇》展现的只是西方人想象中的日本,在很多细节,甚至是有关美国的史实上都失真了。
按照史实,这部电影的主线故事本身就很没有合理性,怎么处置天皇完全是美国的政治牌,不管史实如何,麦克阿瑟都要留着天皇稳定局势顺便让美国或者说他自己当太上皇的,所以片中对天皇的调查根本没必要。
片中展现的主角 Bonner Fellers的经历也很失真。这个人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历史上如何处置天皇的提案,确实是他提出的。但随手搜了一下,Fellers 在1925年已经结婚了。这么看来,电影里他和绫的感情其实是七年之痒的外遇。看维基百科,Fellers 的教育经历是一水儿的军校,军校不太可能会有女性日本留学生,就算是考虑到军校生可能偶尔去隔壁文学院散个步,这个邂逅还是十分牵强。

再比如,片中对日本女性的审美,也十分的西方化。女主角绫的面孔,骨架清晰突出,浓眉大眼,嘴唇比较丰满,看着有点巩俐的感觉。但日本人传统上推崇的向来是骨架不突出,柔和、有点萌的脸庞。而且影片里面有一段女主在和室里的举止(大约在43分钟,包括站着推纸拉门,而且是很随意的推过去等)也略违和。这种举止在现代看来没什么,但如果考虑到绫出身高贵(按照电影里的说法是“半贵族”,我猜应该是华族或者公族),这个推门的动作就不对了。参考历史影像、大河剧里面的女贵族,和现代艺伎们,这样的举止虽然在现代西方人看来非常自然,但作为一个二战前的大家闺秀,就显得过于平民化甚至轻浮。我不禁想问一个问题,尽管片中的男主爱上了日本女子,但他爱上的真的是那个时代真实的,可能身材没有那么高挑,举止在西方人看来过于拘谨严肃的日本女子吗?

不过,和《艺妓回忆录》让三个中国演员演日本艺伎相比,至少这是让日本人演日本人。
如果仔细考究,西方人写的日本元素的故事,常有禁不起推敲的地方。比如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我一直不明白,艺伎培养起来那么费钱,又是摇钱树一样的存在,给艺伎赎身时,艺伎的雇主都会狠宰一刀,更何况蝴蝶年轻貌美以后大有钱途。美国军官平克到底是怎么拿出这笔钱娶了蝴蝶的?难不成蝴蝶夫人的雇主给国际友人打了个跳楼折扣?
和其他Japanophile一样,《战争后的天皇》对日本的失真描述通常有“洗白”日本的成分,可仔细推敲,其实是越洗越黑了。比如在《战争后的天皇》里,关谷为了委婉地说明昭和天皇实际上是个和平主义者,提到了天皇在战争前的御前会议上吟咏了祖父的诗歌。

看上去很和平主义是不是?但昭和天皇的祖父,难道不是开始了对外扩张的明治天皇吗?吟这首诗难道不是说明自己要继承祖父大东亚共荣的遗志吗?关谷大臣你告诉美军这个,真的是想让美军觉得天皇其实不想打这场仗?
因为并不完全了解异国文化的语境,追捧异国文化结果闹出笑话的也是古已有之。比如这这张梵高临摹的浮世绘。并不懂汉字的梵高可能不知道,他在两边加上的文字实际上是新吉原的红灯区广告。
总结一下,就像影片中Fellers很喜欢绫,我也能看出来写故事的人很喜欢日本。但爱日本爱到不顾史实,就让人很出戏了:Fellers明明是个老谋深算身经百战的军官,早就娶了美国女人,对日本也没啥特殊感情;美国该怎么处置天皇也完全是政治和利益考量,其实做不做主线故事里的那个调查都无所谓;再加上一些莫名违和的细节比如女主的举止……感觉作者喜欢的是一个异世界里面的日本,而不是真实的复杂的日本。
作为支线故事的美国青年学者和日本大家闺秀的生离死别当然很美,这样的故事用在反战主题上也很合适,在其中顺便介绍一下日本文化也很自然。只可惜这个支线故事被放在存在史实硬伤的大故事框架之中,除非对影片中失实容忍度极高,否则总觉得违和感十足。如果这部电影能更尊重史实,这样的支线故事可以表现得更美好。
文化的碰撞让人有机会重新审视、更新自己的文化,但也提供了很多对别人家的文化产生误会的机会。“Japanophile”虽然是“喜欢日本”,但很多情况下,他们喜欢的并不是真正的日本,而是对日本的幻想。喜欢一个文化漂亮的外壳是很容易的,比如烂漫的樱花,比如幽静的日本庭院,比如锋利的武士刀;喜欢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异域风情,也是容易的,比如看惯了做派豪放的金发美女,听腻了民主自由的政治宣传,不觉被日本女子的柔美温顺和武士们的一言不合就切腹谢罪吸引。但这些并不是日本文化的全部。任何文化都有其黑暗面,包括日本文化,也包括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厌倦了西方文化,就躲进对东方文化的幻想中,这和中国网上的年轻人一旦对现实不满,就开始“你国”和“还是外国的月亮圆”一样,都是心智不太成熟的表现。
我目前看到过的对西方喜欢东方文化又不求甚解的最美的反讽,是另一部电影《蝴蝶君》。男主人公,一位法国外交官,以为自己遇到了蝴蝶夫人那样无辜、逆来顺受、愿意为爱而死的东方女子,却不知道他的蝴蝶是个中国特务,而且还是男扮女装。男主为她毁了自己的事业,最后因为间谍罪锒铛入狱,在狱中自杀。

《蝴蝶君》本身是个美到邪性的故事,但从功利的角度上说,你不知道蝴蝶夫人只是你们西方人心中的幻影吗?你被自己骗了怪得了谁?
而《蝴蝶君》比《战争后的天皇》美得多,也正说明对任何一种文化的欣赏,只有在正视了其阴暗而复杂的一面之后,才能得其真趣。

天皇的相关影评

天皇
mstong • 尊 嚴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