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落的审判

评分:
0.0 很差

原名:Anatomie d'une chute又名:堕下的对证(港) / 坠恶真相(台) / 坠楼的审判 / 一场坠楼的剖析 / 坠楼死亡的剖析 / 坠落的剖析 / Anatomy of a Fall

分类:剧情 / 家庭 /  法国  2023 

简介: Sandra、Samuel以及他们视力有障碍的儿子Daniel在偏远山区生活了一

更新时间:2024-06-04

坠落的审判影评:与《婚姻故事》和《晒后假日》的比较


一、前言

3月的最后一天,我走进电影院,在大荧幕上观看了《坠落的审判》(以下简称《坠落》)。在此过程中,最先浮现在我脑海里的不是各种理论,也不是当时浩浩荡荡的首映礼争端,而是另外两部电影:《婚姻故事》和《晒后假日》。本文为一次作业,存档上传。

二、从比较开始

(一)与《婚姻故事》比较

《坠落》的故事发生在婚姻中,主要场景是法庭上的辩论;《婚姻故事》则讲一桩离婚官司,两人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坠落》中检察官在法庭上播放丈夫自己录制的争吵的音频,而《婚姻故事》则有两人在房间内逐渐撕破脸皮的争吵“名场面”;这两个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有异曲同工之处。正是这些相似点使我将其联系起来。

1.法庭与婚姻

他们的婚姻并非是没有感情的结合,可当事情到了法庭上,就要把生活中一切能利用的都利用起来。在“审判”中,所有私人的、婚姻生活的细节都变成呈堂证供,被血淋淋地剥开用作说服法官的材料。外人窥探他们的婚姻,想要“查明”他们的生活。然而,抓住一点牢牢不放的审问只能放大委屈与不满,每一方都坚称自己的说法,却并不能更靠近他们的共同生活。哪怕离婚官司胜诉了结果也是婚姻的破裂,哪怕Sandra被证明不是凶手她的丈夫依然已经死亡,在这一层面上或许没有任何一方胜利。

《婚姻故事》关注离婚的过程,争吵也是在两人独处时进行的。而在《坠落》中,丈夫角色的死亡导致讲述不再仅仅是从个体出发、从双方的个人立场出发;“叙事”与“解读”被凸显,变得更加复杂。吵架的音频成为证据,在法庭上、在儿子在场时被播放、被围观;要解读的对象是丈夫死亡的事实,丈夫的声音不仅是在为自己辩解,而是成为对“妻子谋杀了丈夫”这个事实的附加证据。《坠落》某种意义上更加极端,不是双方互相指责,而是所有人都攻击Sandra一人(她能攻击指责谁呢?她好像只能被动地去解释),要从他们婚姻的矛盾里找到足够的“杀人动机”;但其实整个法庭中,真正算得上了解这段婚姻的只有妻子而已。这场审判不同于《婚姻故事》的离婚官司,不是婚姻双方的互相针对,将整件事引入到了社会的视角(虽然Sandra在家庭中是经济来源,看似是一种倒置,但法庭和民众眼里她依然是“女性”)。

同时,电影的媒介性质及本片的拍摄方式使得观众也参与进了这场审判:你相信哪种解读?影片上映后观众内部分为了“女主杀了丈夫”、“丈夫就是自杀”两派,相信前者的往往共情着丈夫的脆弱,指责女主角“pua”、“出轨”、“自恋型人格障碍”。双方也都坚持自己的叙事,这与剧本又交互呈现出“选择相信哪一种解释”的主题。在下文提到的争吵戏码中,为了留下“家暴”究竟是谁在殴打谁的悬念,播放录音时对画面的回溯停止在了一片叮呤哐啷之前。这也是把模糊的问题留给观众的表现:观众不再拥有上帝视角,而是和法庭上的人、和他们的儿子一样,对真相都是“盲”视,只能不断地下判断,去“选择”相信一种视角。

2.争吵

两部电影的争吵有相似的关键词:“选择”、“出轨”、“儿子”……但是表现却完全不一样。《婚姻故事》中妻子是在权力低位的,她在职业生活中是演员,而丈夫却是导演;争吵戏中丈夫Charlie总是“you”个不停地去评判Nicole,情绪爆发说出非常伤人的话,是站在高位上的、自私且自恋的形象。《坠落》中则更为复杂,妻子跟随丈夫来到异国他乡,却在事业上比丈夫做得更好;Sandra有尝试安抚丈夫Samuel,但是丈夫一开始却好像是在故意挑起矛盾一般执着于这个话题;十分钟的争吵戏,女主在前七分钟都可以算得上是“冷静”,有过尝试沟通与安抚丈夫(所以我认为女主不是“冷漠”)。

《婚姻故事》中Charlie对自己出轨的合理化解释是“我因为和你结婚失去了大好机会”、“你该难过的是我跟她很快乐”;而《坠落》中Sandra则说这是“为了不让自己内心枯萎的解决方式”——Charlie依然自负,觉得出轨是对他因为结婚而失去丰富性资源的补偿,而Sandra谈论出轨时依然是在用表述观点的形式(虽然并没有被Samuel接受),认为出轨是让个人的内心世界保持平衡的方式,在这时“只是个人卫生问题”。在《坠落》中Sandra所认为属于“个人”的问题(写作、时间分配等),丈夫Samuel则都觉得同时“被强加”给了他(和儿子)——这正是在婚姻共同体里会面临的难题。

《婚姻故事》中,Nicole对丈夫给出了判断:“你的自私已经完全内化,甚至不知道这就是自私”;即使在情绪中,这个判断依然一语中的。而《坠落》中Sandra也精确(甚至显得有些残酷)地指出:

你不是受害者,你的慷概(对儿子home school的付出)掩盖了更脏更卑鄙的东西,你无法直面你的抱负(写作写不出来)还因此怨恨我(指责Sandra是剽窃),但不是我把你变成这样的,这和我没有关系——

两人对丈夫困境的精准描述透露出她们认知中敏感而细腻的那一面,哪怕是在争吵中为了攻击对方;她们可以看见丈夫的问题,但丈夫却不愿面对。

《婚姻故事》中丈夫Charlie指责妻子:

你会找到跟我相反、比我更好的男人,然后过几年又会反抗他,因为你要有自己的声音,但是你不要声音,你只是想抱怨自己没有声音。

若是用这段判断来形容,那么《坠落》中的女主角肯定是“有声音”的那个。然而,婚姻的问题仍然不会解决。看似权力关系因为经济收入、理性等因素有所倒错,表面上Sandra是更为强势的那一方,但丈夫身上的“自恋”因素却依旧未变,只是换了一种表现。“你选择不去投身于写作,是因为你害怕;在你哪怕想出一丁点点子之前你的自尊心就爆棚了。”Sandra这样说Samuel。Charlie的自负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地表现为对别人的评判、把错归到别人身上、总是一副颐指气使的样子;而Samuel则更为复杂、隐蔽,他的自负让他没有办法面对自己写不出好东西的事实、没有办法面对自己未能去接儿子间接造成儿子眼盲的事实。在接近结尾处儿子的回忆中,父亲借狗的话题说出这样的话:

它一生都在猜想你的需求,思考有什么是你看不见的。也许它累了。它总是在照顾别人。也许有一天它会死去。

儿子当时不太懂,后来却明白这是父亲的自我陈述——Samuel并没有像他争吵时辩白的那样,他其实也将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强加给了儿子。这或许就是Sandra所说“你的慷慨下藏着更脏更卑鄙的东西”:照顾儿子以将自己变成付出更多的那一方,把“累了”当成自己无法面对事实的借口。

(二)与《晒后假日》比较

1.所谓成长

在上文中有所提及的,庭审上儿子对父亲话语的回忆中,在复述完父亲的话后,儿子说:“现在我知道了,他是在说他自己”。导演茹斯汀在采访中提到,当孩子成长,“远离”抚养者而开始思考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这个过程是非常暴力的。在法庭上,父母的关系被解剖,外人对其指指点点,而儿子成为证人,被要求“客观不偏颇”。他被强制要求脱离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身体上也被隔离开)而去“审视”两人的相处。在此之前两人吵架时,儿子的做法是离开房子,是逃避;但法庭与审判的急迫性让他不得不去直面,并且光是面对还不够,儿子的证人身份要求他要去思考、去认识父母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这就是残酷的成长。

《晒后假日》中,11岁的女儿在这段与父亲在土耳其的度假里,敏锐地体察到了父亲的拮据、脆弱、伤心;但与此同时,她对于性关系的好奇以及男孩儿的告白使这方面的成长占据了她的这段时间。她想办法去安慰父亲,组织陌生人要给父亲唱生日歌,但父亲却只是一副不算哭也不算笑的神情——这个年纪的她是无法理解“抑郁”这回事的。电影让女儿在成年后以回看录像带的方式回忆,用这种方式把孩子的眼光与成人的眼光分离。成年后的女儿已经组建家庭(同性婚姻,领养孩子),此时她终于能够理解那些片段:父亲因为陷入抑郁而感到格格不入,做不到和她一起唱歌;那些太极的、正念的书;独自在阳台上舞蹈;和母亲的那通电话……她想象自己在舞会上拥抱父亲,但父亲已然逝去,存在于不在场却如影随形的记忆中。

2.脆弱的父亲

正如上文提到,《晒后假日》中,32岁的离异、单身的父亲带着11岁的女儿去土耳其度假——算算时间,父亲在21岁就有了孩子,这是一个非常早的年纪。父亲讲述自己无人记得的11岁生日,而这样的糟糕回忆只是童年生活的一隅,不会被女儿一时的“生日惊喜”所疗愈;明明经济状况堪忧,弄丢了潜水眼镜那么焦躁,却花了850镑去买一张地毯。影片中有非常明显的镜头暗示父亲的自杀意愿(奔向大海、不顾旁边的车过街、站在阳台的栏杆上),但这一切都在女儿的回忆中被淡淡地、压抑着揭过了。

从结果上,《坠落》是有一个Samuel可能死于自杀的可能的,只是相比《晒后假日》并不明确。上文谈到Samuel借狗狗的话题对儿子的自我表达,也提及了争吵时Sandra对Samuel的精准描述,这其实都展现出了脆弱的父亲形象。他事业失利,在创作之路上频频受拒;妻子出轨,她的书还很畅销;儿子一直不知道父亲在服用药物,还可能有酗酒问题,直到听了别人的讲述、用狗狗做了实验。Samuel的抑郁是可以确定的,并且这也可能是上文提到的“爆棚的自尊心”的后果。

三、女性主义主题

三部电影都有关于女性主义主题的表述。《婚姻故事》中妻子和律师的对话十分出名,Nicole义无反顾地离婚也是某种不满的表达与反抗;《晒后假日》与《坠落》都是女导演的作品,脆弱的父亲也是父权制下的受害者。有一个区别在于《晒后假日》拍的是非常私密的回忆,呈现出片段式的特点,是父女关系;而《坠落》则是一条故事线的发展,主要是母子关系。

后续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坠落》的导演对谈,明确了本片与另一部剧集《婚姻生活》(伯格曼,1973)的相似性。在采访中导演茹斯汀说:

一些男性导演在拍摄中对女性有一些成见,包括伯格曼……在婚姻的政治生活中,权力关系是一直在改变的,这是很有趣的点……”

我未曾看过《婚姻生活》,但相比诺亚的《婚姻故事》来讲,《坠落》中女主显然更加强大、也更加立体。

在法庭上,人们揪出他们生活的碎片,律师和检察官是要争论出一个胜负,却并不是要考察真相。然而,《婚姻故事》中那场争吵刚开始时妻子Nicole也尝试指出“我们双方的律师都将我们妖魔化了”;离开时,她仍然蹲下为丈夫系上了散落的鞋带。《坠落》中Sandra为自己辩解都有些吃力,仍然要说“我的丈夫并非如此”;吵架的音频里,最开始Sandra也试图安抚丈夫的情绪,走到丈夫身边说“Let’s relax.I love you.”。女性的视角能不能创造出一种不同的观看,而不只是性别颠倒的父权结构的复刻?一个聪明且富有洞察力的女人在这个世界上会时不时陷入微妙的痛苦与无可奈何,但直到最后她也不愿利用曾经的美好,这或许就是她的强大。

Sandra在庭审时谈论到儿子遭遇的事故:

医生之前说这是个悲惨的遭遇,我当下就拒绝以那种方式来看待。我从来不觉得丹尼尔是残疾的。我想要保护他,不让他受这种看法的影响。一旦你这样标记一个孩子,那你就是迫使他无法正确看待他自己的人生;但其实孩子应该感受到这是他最好的人生,因为这就是他唯一拥有的人生。……也许吧,我因为萨穆埃尔把自己的痛苦投射到丹尼尔身上而怨恨他。

或许这样的定义会更好。所有人都可能在某个环境下是“残疾”的,“无障碍设施”除了面向老人、病患、功能障碍者,还有可能是打篮球腿断了的大学生、眼睛做了手术正在恢复的上班族。“残”蕴含的意思是和“完整”相对的“残缺”,就好像把人和人隔开到两个世界;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当下有很多人不说“残障”而说“有障”,为的就是少些冒犯多些尊敬。这和女性主义的内核是相应的。正如上野千鹤子所说,对于弱者的关注、对于平等的呼吁,不是要让弱者变强又成为剥削者,而是“让弱者也能以弱者的姿态有尊严地生活”。

四、共处与理解

Sandra固然是一个富有力量也不失细腻的女性,但她却一再强调“不相信婚姻是互利互惠的”,丈夫的问题应当由他自己来解决。如果强调婚姻中“爱”的部分,是否能与现代性父权结构中“理性”对抗,抑或可以成为除“理性”中心外的另一种中心?至少这部电影展现出了别样的可能性。

费孝通先生说,家庭是一个事业单位,需要经营与配合,职责是要将社会知识传递给下一代。婚姻和亲密关系的议题中,单个男性与女性如何在一个狭小的共同体里共同生活,这是复杂的,也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导演谈到如何处理面对遥远真相的距离感、如何处理复杂的共同生活——我联想到对“主体间性”的理论表述。语言是电影里重要的因素之一,《坠落》中婚姻双方都不用自己的母语而采用英语,女主Sandra被迫要使用法语来为自己辩论,在这个翻译的过程中表达和理解也会发生偏离;而现实中,电影也是这样的一个媒介。“如何使我们的私密议题成为一个抵达公共性的路径”,这是戴锦华老师谈《晒后假日》时指出的问题,我相信这三部电影都对其做出了不同的回答。“个人的即政治的”,这句口号哪怕跳出女性主义的视角,依然有其用处。


坠落的审判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