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之子

评分:
0.0 很差

原名:詐欺の子又名:

分类:惊悚 /  日本  2019 

简介: 2018年,日本最大的多摩少管所内,诈骗超越盗窃,成为少年少女们入所的第一大原因

更新时间:2019-08-01

欺诈之子影评:弯弯出品|日本青少年诈骗的真实内幕!

本文原载于弯弯字幕组公众号,转载请联系作者,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正如《3年A班:从现在起,大家都是人质》,《坡道上的家》等一样,《欺诈之子》依旧关注当下日本的社会问题与犯罪思考。
截至去年,青少年诈骗已经超过盗窃成为第一入日本最大的多摩少管所的原因。青少年受到社会一些不良人的唆使,觉得做灰色地带的工作是流行的、好玩的,受到诱惑而沾染,并从此无法脱身。本剧就是以一些真实事件与证言来向观众呈现日本诈骗犯罪的真实状况与希望解决的决心与努力。
或许你会觉得这样一部剧的吸引点在哪呢?不用看就知道原因与结局。青少年犯罪、老人善良受骗、诈骗团伙黑心......无非就是犯罪的人犯了罪要受到法律制裁、受害者受到伤害需要赔偿。但这部剧更多的是关注诈骗层层的犯罪链条下的犯罪者与受害者的真实感受。即不止是受害者与诈骗犯,我们全社会该对此该如何面对与解决,如何让受害者与诈骗犯走出深陷的创伤才是这部剧的关注点。
这部剧,不同于大多日剧的HAPPY ENDING 的结尾与夸张剧情,也不同于单纯的剧情片的直白的结尾,它整体很忠于事实与记录,很自然地拍下当事者最真实的感受与记忆。
本剧不像警匪片与破案片那样过分关注犯罪与抓捕,而是慢慢花时间去交代几位青少年犯罪前后的生活经历与内心感受。几个镜头一带就很周全地交代了剧里罪犯们犯罪的一些诱导因素:青少年和人做车手的原因是缺少家庭的关怀以及在学校真心朋友很少,当然也有的车手是因为学长推荐与需要零花钱;至于箱长大辅以及他的发小元宏,家庭不和睦且贫困,当时他们又找不到工作,受到社会诈骗团伙成员的唆使就无奈做起了诈骗。
不单单刻画犯罪者,受害者的心理也有细致的表现:
从询问证人的环节来揭露出受害者受到的并不是社会的同情与关怀而更多的是指责。这一点和人性又是多么相似:人总是觉得自己一定比他人做的好,其实并不真正懂得感同身受。
在影片的最后,在长寿院的住持采访一位受害者时,受害者承认自己也有犯罪者意识,觉得自己被骗错在自己,并且不确定自己还像以前那样生活是否可以。因为比起被社会指责,被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家人指责才是最受打击的。
本剧的结尾是纪实性的留白。通过走访谈话,长寿院的住侍筱原先生沟通疏导了受害者与少管所的青少年犯罪者,电视台也采访了诈骗团伙头目询问心理感受。但更多的,就如最后的电话响起,而受害者并没有要拿起的意思一样,伤痛仍然存在着。本剧是希望观众能看到诈骗所留给这些涉及者们的更多的是伤害与愧疚,也希望观众能够激起一些共鸣与理解。
这部剧真的足够严肃足够沉重的了,从开头直接映入眼帘的就是诈骗犯罪的直播现场。但是可能也是日剧的特色吧,总是有一些小细节会戳到你的心口。
大辅和他的发小元宏第一次做任务,好不容易从大妈手中拿到了钱,还差点被埋伏的警察抓去。最后打开信封看才发现只有上下两张是钱,中间夹的全是白纸。元宏特别沮丧,大辅则利索地拿起那两张钞票,安慰他:“辛苦了!”走到桥边,元宏把钱抛了出去,这抛钱的画面让我想起《燕尾蝶》里雅佳在飞鸿的葬礼上向火扔掷那些“假钞”,他们也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如此潇洒地抛走钱币,而不是被钱束缚。虽然他们是罪犯,盗取不劳而获的钱财,但事实可能却是他们所受的苦也恐怕比常人多得多。
并且,他们其实都只是诈骗团伙头目的工具而已,头目只是负责收钱,而他们是负责犯罪的,堵上性命与名誉,换来的也只是那么多钱而已。还可能会受到别人的阴算,剧中元宏因为与车手玲奈关系不和而遭其暗算,被她找的一帮人暴打一顿并且连所有车手取来的现金也全被一抢而空。
最后还是散步的大爷大妈发现了倒在地上的他并叫了救护车。这就其实有些讽刺意味的,元宏骗的本是大爷大妈的钱,但是求他的也正是大爷大妈(也暗示了他被警方抓捕其实何尝不是另一种救赎)。
还有一段让人印象深刻,是大辅的妈妈从电视上看到元宏被逮捕的消息后,其实隐约猜到儿子也参与了诈骗犯罪,之后她在走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小孩子,很累地跑着追前面骑着自行车的三个孩子,她停了下来,望了那一行人许久。
之后在她和大辅吃晚饭时她主动问起元宏的事,并且大辅挑明了她的猜想。“你也参与了,对吧?”大辅一开始佯装不知,低头吃饭,本以为接下来会是指责,但并不是。
她问的是:“你,装成了谁的孩子?”并且这时在另一端被审问的元宏正在向律师坦白他和大辅的家庭情况:原来大辅小时候,家里没有钱给他买自行车,所以他的妈妈才会在那个小孩身后望了好久,她在想小时候的大辅心里一定不好受吧,明明大家都有自行车他却因为家贫而没有,她在怕大辅嫌弃这个家与她啊。所以才会哭着问“你装成了谁的孩子”,才会哭着说“求你变回我的孩子吧”。她作为一个诈骗犯的母亲的形象,如果放到中国来拍,一定是煽情地说什么大道理、让儿子去自首什么的。可是这部剧并没有这样,她首先暴露了自己的脆弱与作为母亲的愧疚,没有满足大辅孩童时的愿望,并且她用泪水和话语直白地表达了她在乎的不是那些钱,而是她的孩子。这样直戳普通人心里的最柔软的情感,怎能不让人落泪呢?
开展“是我是我诈骗(专指欺诈老年人钱财的电话诈骗)”的是一个有着成熟分工的诈骗组织,层层分工与上制约下的形式,让每一个参与诈骗的个人觉得,“我只是负责打电话的”、“我只是负责收钱的”、“我只是负责介绍的”、“我只是把钱还给社会而已”......这些小小的分工削弱了他们的负罪感,因为他们确实只是诈骗的大型机器里一个小小的齿轮,觉得自己并没有做很过分的事。
有着成熟分工的诈骗组织

但不知为何,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熟悉?这与我们所处的社会是多么相似啊。96岁的德国纳粹“余党”奥斯卡曾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执勤的德国党卫军成员之前躲过了当时的审判,但在2017年他最终还是被送上了法庭被判入狱四年。他感到惭愧不过拒绝认罪,他认为自己没有罪:自己只是提供了帮助,只是履行职责与遵循上级命令,并没有杀过人。这次案件也让人思考在审判“下级”的罪犯时究竟要如何在无辜与犯罪之间划出界限?罪行定刑也或许应该有所从宽。
而这样相似的场景也发生在剧里:
大辅的回答更是直指出了关键,比起检察官的盘问和逼供他自我认错,大辅心里很清楚,他们这些社会的弱者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社会原本存在的不公与残酷单凭个体的区区认罪是无法避免的。要想去解决,不可能只是去定罪而是要去改变这样不够完美的甚至是丑陋的社会。
他们的回答,或许就是狡辩,可是这样的狡辩与我们现存的社会是多么相似啊!我并不是要为这些诈骗罪犯开脱,也不是想为二战犯洗白,而是想强调这种两面性,这部剧也是为了向观众展现这种两面性,让观众明白犯罪者并不一定真的就是罪孽深重,他们也只是诈骗头目的操纵傀儡。要冷静沉着地看到诈骗案本身的全貌,也就自然对他们多了一层理解而不是单纯的指责与憎恨。
人们在面对犯罪时,往往比较直脑筋地认为事情只要得到警察的介入与法律的审判就足够了。但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犯罪事件无论是给犯罪者还是受害者都遗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这不是单单靠法律与警方的力量就可以解决的。而是更多的需要相关机构(少管所等)、涉案者家属们与社会上的他人去理解与帮助的。
撰稿:映烟

前往弯弯字幕组官网获取资源
http:wanwansub.com/info/445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