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光绪

评分:
0.0 很差

原名:解密光绪又名:

分类:纪录片 /  中国大陆  2013 

简介: 1871年,19岁的同治皇帝意外驾崩,同治皇帝无嗣,大清国的皇位继承问题成为一个

更新时间:2019-05-28

解密光绪影评:论光绪(近代史作业)


这部纪录片,演员几个表情真的演技很好。

其实要说光绪,那么相伴相生的就是他的亲爸爸慈禧,两人密不可分,两人关系的不断变化,导致了光绪人生的不断变化。光绪的人生大致分为5个部分,在后期他的人生起伏变化比较的快。之所以写光绪呢,是因为小时候看神厨小福贵的时候,我就很心疼这个小皇帝。于是我结合了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辅以央视对光绪的分析写下了我对这个皇帝的理解,其中对政治形势只大致的描述了下, 因为我认为固然政治形势很重要,但是光绪人生的变化,主要与几个人息息相关。

光绪悲惨人生的开始就是他四岁的时候,1875.12初五,午夜被带入了紫禁城。他叫爱新觉罗·载湉。这位大清国的第九任皇位继承人。

于是他的人生第一章·继位拉开了序幕。

历史背景为这天19岁的同治皇帝驾崩 没有子嗣 权利架空 慈禧42岁 两年前才把权利给同治。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后逐渐恢复元气,又被皇帝去世打击,资本主义逐渐兴起。此时慈禧已经是成熟的政治家。

皇帝驾崩事出突然,还未想好继承者。在挑选继承者时,野史据说皇后当时已有身孕,但是慈禧以时不可待放弃了,导致皇后郁郁而终。同时慈禧认为其他人都平庸无能,只有自己垂帘听政,大清才有希望。

浦字被由于不是道光皇帝的直系血统,从继承者名单中踢出。正暗合慈禧心意,如果浦字辈继位,慈禧将成为太皇太后,将失去权力。

于是皇位继承权指向了载字辈。人选有载澄(成年)和载湉,这其实是两位父亲的对决。但是载澄的父亲恭亲王刚柔并济,能力远在咸丰之上,大臣们都希望能从慈禧的统治中脱颖出新的年长的国君。奕䜣父子肯能是帝位最合适的人选。但是对于慈禧来说是巨大的威胁。对于这位当年帮助她发动政变的小叔子,她心中既敬重又忌惮。她明白这位六王爷是她皇权的最大的威胁。同时她无法接受一个成年的皇帝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而自己只能退居幕后,也不想看到权倾朝野的恭亲王,在多一个几乎太上皇的头衔。

但军机大臣们力荐载澄,于是慈禧再次展现了她的正直聪慧。她认为咸丰死了,她没有第二个儿子。如果找年长的儿子,他没有从小受到教育,就没有帝德帝才,应当找一个小的,从小教育才能好好的培养,于是载湉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皇帝。

载湉父子是爱新觉罗的直系血脉,也是叶赫那拉的姻亲。咸丰在世时,慈禧将自己妹妹嫁给了亦譞,载湉正式慈禧的妹妹所生。与其说慈禧看中载湉,不如说她看中了亦譞,亦譞低调内敛,老实。载湉叫慈禧大妈或者亲大姨,也是慈禧的养子,三重关系,应该比亲儿子更亲。外加慈禧觉得自己可以比肩男人,于是光绪叫慈禧“亲爸爸”

当慈禧宣布完了立载湉为皇帝时,亦譞当即昏倒在地,这位父亲心情极端复杂。载湉是亦譞独子,令人觉得嘲讽的是,其名字本意喻为风平浪静,但是他4岁前在王府里度过的时光可能是他的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了。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人生的基调似乎就从这一刻奠定了。所以第一个也是最重要影响他人生的就是慈禧。慈禧野心勃勃,聪明,同时也很自傲,于是光绪的傀儡之路就这样开始了。

时间飞逝,1885,14岁的光绪从未离开过皇宫。十年来,光绪一直成长在莫名的紧张和不安当中。4岁的他要忍受大人的话语,严苛的皇家礼仪规矩,朝臣的跪拜,稍有违反就会受到亲爸爸的批评。

慈禧也不希望光绪步同治的后尘,同治当年想干嘛干嘛,谁都不许批评他,于是慈禧对光绪的要求十分严格,吃什么饭,穿什么衣服,已经被安排的妥妥帖帖。光绪小时好动,于是罚站,不许吃饭,罚跪,甚至禁闭都是家常便饭。在幽闭的紫禁城和慈禧的阴影中,光绪逐渐长大,明显的矮小瘦弱,有点口吃,总是沉默寡言,胆子小,提到慈禧就会脸色大变,瑟瑟发抖。但我认为慈禧其实对光绪也并非单单的将其看成棋子,也有所寄托,她也曾希望光绪能学有所成。

光绪也励志向康熙那般,光绪读书十分用功。

翁同龢是同治,光绪两代帝师,胸怀家国,兼济天下。理想主义者,一身清廉。慈禧看中这一点选择了翁同龢做光绪的老师,情同父子。光绪受其耳濡目染,从小便忧国忧民。,从小就励志做个好皇帝。

14岁时,皇帝亲政的呼声越发强烈。顺治皇帝和康熙都是14岁亲政,太后该将归政。

光绪迎来了人生第二个重要阶段·亲政。

叶赫那拉慈禧52岁了,掌权20年,帝国出现了短暂的平和,实现了高度集权。登顶高峰的愉悦感,让慈禧无法让出政权。她曾经做下承诺,一旦皇帝典学有成,她便归政。但是此刻她绝口不提。

1887年光绪16岁。康熙16岁已君临天下,慈禧已被逼得不行了。降下懿旨,次年归政。历史证明,不过是朝臣们的一厢情愿,紫禁城真正的皇帝是慈禧。自傲的慈禧眼中,光绪并没有帝王的才能天赋,慈禧不甘心也不放心归政。

于是慈禧想到利用亦譞继续掌权。

亦譞为了保护儿子和家庭,他特意放低身段,奉承嫂子,表明自己毫无权力野心,让嫂子放心,他要在这场权利交接中保护儿子和自己,异常忐忑。慈禧将亦譞调往政治前台。

光绪对父亲的到来,满怀欣喜。他10年里都没有可以信赖的人,父亲的到来让他看到了希望。但让光绪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亦譞上折反对皇帝归政,希望太后继续教育皇帝。最先阻挠自己归政的居然是自己的父亲。他的心里凉透了,曾经以为父亲是真正疼爱自己的。万万没想到。这是光绪第一次人生的起伏。写下了,志勇具困,奈何。何其无奈啊。

亦譞也十分矛盾,儿子与太后实力悬殊,太后的心狠手辣也让亦譞早有领教。太后不想归政,形式又迫使皇帝亲政。但又怕太后情急之下对光绪不利。

亦譞接替奕䜣之后,第一件也是最后一件大事就是修复清漪圆。因为慈禧与咸丰在颐和园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有了同治。如此可以讨得慈禧欢心,并将其送进颐和园游山玩水,以免在紫禁城,使得皇帝亲政实现。但是经费问题很难解决。他想出了偷梁换柱,借助中法海军大战战败之际,加大海军力度,操练实战就在清漪圆的山下昆明湖中的借口,建议为方便慈禧检阅,于是提出修复遗迹。

但是光绪心里不愿意,修复颐和园经费浩大,战败后并无多余的钱。但是由于他的性格以及对慈禧的惧怕以及希望能够亲政,他也没有明确的反对。

1888亦譞病倒了,光绪得许探望,12之后光绪第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家。

踏进家门的那一刻,光绪终于明白的父亲的良苦用心,看到了小时候的金锁,回想起了小时的回忆。父子二人达成一致。这也算光绪心中些许的慰藉。光绪题下颐和园,有颐养太后之意,慈禧正式搬入颐和园。完工不久,亦譞却病逝。

1888光绪17岁,到了结婚的年龄,然而婚姻却一拖再拖,大婚意味着光绪成年,必须亲政,太后必须归政。

于是光绪迎来了人生第三阶段·大婚,或者说政治联姻。

但是53岁是政治家最好的时光,在政治中游刃有余,令慈禧欲罢不能。为了继续掌握权证,她悄悄为光绪挑选了皇后。后宫一直是政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皇后可能影响到整个皇朝的安危。

但是光绪带着亲政的满腔热血,和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对这一切毫无所知。疑问这场大婚浇灭了光绪最后一点激情。

1888.7.27皇帝大婚亲政的懿旨突然发布,光绪这是无比幸福的时刻,他在煎熬中度过了上千个日日夜夜,当即提笔给太后回旨,表达着对慈禧的感恩,透露出自己亲政的急切喜悦,此时多国发战,他急切希望挽救国家于水火之中,但他不知道太后已经摆好了棋等着他。他注定又要失望。这将是光绪第二个起伏。

1888秋,选秀开始了,初步确定了叶赫那拉氏静芬,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和礼部左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静芬是慈禧弟弟的女儿,早已过了选秀的年龄,但她不仅被安排在五个人之中,还被排在了第一个,慈禧用意十分明了,要让自己的亲侄女成为皇后,光绪突然明白过来,为何慈禧会同意他大婚,愤怒顷刻间冲击了光绪。他突然明白了等待了十多年的希望只是幻念,他可能永远无法摆脱亲爸爸了,那种恐惧,那种愤怒,那种心酸无奈,只有体会过的人才懂把。

光绪做出了意外的举动。走到了德馨女儿那,慈禧大喊皇帝,光绪一惊一乍,回到了现实,他必须向着太后凌厉的目光所指引的方向前行,别无他路。

就这样慈禧的侄女成了皇后,慈禧担心德馨的女儿成为妃子会争宠,于是光绪中意的人也没有成为妃子。这个少年,又一次遭到了冲击,不仅没有得到自己的政权,也没有和心爱的人在一起。

静芬就是后来的隆裕太后,是叶赫那拉家族的又一名皇后。慈禧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亦譞,扶光绪上位,把侄女嫁给光绪,利用联姻牢牢的将权利扣在手上。真是个政治高手。

1889正月27举行了大婚典礼, 7日之后宣布亲政。光绪此刻已经麻木了,人生一片灰暗。

但是珍妃的到来重新点燃了这位皇上的热情。他也迎来了人生的第四个阶段·与慈禧母子关系变化。

珍妃是长叙的女儿,被慈禧随意选中,意外的让光绪悲催的婚姻有了新的开始。皇帝每天都传召珍妃,二人犹如民间的恩爱夫妻,甚至将珍妃带入养心殿,陪伴处理政务。 珍妃的出现仿佛是黑暗中的一抹光亮。光绪仿佛变了一个人,开始有灿烂的笑容了。光绪的一切变化被慈禧看在眼里,慈禧对珍妃本来并无恶意,也非常喜欢,因为她漂亮聪明,将光绪变了一个人。这也证明了我觉得慈禧其实也希望光绪好,只要不妨碍自己的政权。

但是皇帝与珍妃的恩爱却刺痛了隆裕,她得到了皇后的位置,却无法得到爱情,被冷落到了一边,很少得到召幸,大多数时间都是独守空房。隆裕迁怒于珍妃,催化了帝后党争,慈禧也没想到她意外招进来的珍妃引发了爱新觉罗家的内部矛盾,演化成了政治波澜。

珍妃在皇帝和帝党之间发挥了某种纽带的功能,她发现皇帝不像她想象的那样,掌控一切,引发了自己的怜悯同情。她必须帮助自己的男人获得应有的权利。珍妃将自己的堂兄和老师引进给光绪,与光绪老师翁同龢组成了帝党。

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光绪亲政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也是证明自己才干的难得机会。帝党支持皇帝开战,光绪得到鼓舞。但慈禧并不放在心上,她正关心着自己的60岁万寿庆典。40岁因为同治病重就没有好好庆祝,50岁赶上了中法大战,她觉得60岁一定要大办一场,中日战争不合时宜,应该尽快议和了事。但帝党不识时务的要求请罢慈禧寿典,惹恼了慈禧,引起了慈禧对光绪和珍妃的警觉。同时慈禧又听了隆裕的小报告对珍妃更加厌恶。

最终慈禧以干预朝政将珍妃连降两级打入冷宫,她的老师堂兄也以扰乱超纲的罪名驱逐出京。这天去寿康宫请安,在门口跪了两小时,慈禧都没有让他起身。

就这样,光绪再度跌落谷底。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光绪开始学习英语,向西方学习。触摸到世界发展脉搏,变法图强。签署马关条约,光绪大哭,感到了奇耻大辱。大清都是开疆拓土,在光绪这却流失了大量土地。光绪被推向变法的前台。

光绪迎来了人生最后一个阶段·政变。

光绪24年1898.4.23光绪拉开了变法自强的序幕。变法是得到慈禧的首肯才推进的。慈禧也感到了无力,顺水推舟将危局交给光绪,不动声色的退居颐和园,静观其变。光绪对社会方方面面进行了变法维新,常常夜不成寐,时刻处于亢奋之中,精力终于得到释放,力图证明自己。但满腔热情很快遭遇重挫。变法有些超前激进了。大多数人对变法持反对态度,阻力重重。光绪太年轻,不懂得韬光养晦,多年来也没有独立处理国家大事,目前只有年轻人的血气方刚。将改革的挫败归咎于慈禧,认为是慈禧的阻挠。于是怀恨于慈禧。

慈禧也在观察光绪的施政能力,拿掉了光绪的智囊翁同龢。翁同龢时刻理解光绪和慈禧的相互依赖又之约的关系,没有了他,光绪更加难以驾驭变法大局。光绪孤立无援了。皇帝周围出现了权利空缺,康有为进来了,但他对母子关系并不了解,直接将光绪推向了慈禧的对立面。他提出,首先要对慈禧班底进行变法手术,将礼部六堂官一并革职。但礼部尚书是慈禧的心腹,礼部也是慈禧留在光绪身边的重要耳目。光绪迅速改组礼部,但他仍不满足,要将改革进一步推进。康有为提议培植自己的力量,推动变法。光绪已经安耐不住了,接近手握兵权的袁世凯,想要胁迫慈禧改革,但对慈禧来说这是十分危险的信号,她终于忍不了了。

当年7.28,光绪向慈禧请安,但慈禧一言不发,从那一天起母子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几天之后戊戌政变发生了。光绪被幽禁,慈禧再度亲政10年。

1908.11.13光绪去世20h后慈禧去世

慈禧自傲,野心勃勃,一直霸占了皇权,以自我为中心。

光绪好学,从向西方学习来看,他真的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有抱负,一直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真真切切希望自己有一番作为,但无奈他的生活就像坐过山车。每每有了新的希望,总是会被浇灭。还不如说这些希望只要有慈禧在,便都是幻象。他常常以为能够摆脱慈禧,结果往往不尽人意。最终仍旧换得一个幽禁的结果。

20多年来他们从为真正走进对方,理解多方,导致历史的转向。我挺为他们感到难过的,他们的关系也曾缓和,光绪如果凡事戒骄戒躁,用人谨慎,沉得住气,兴许结局就会不同。

接下来我说说我从光绪身上学到了什么吧,我明白光绪那种急切证明自己的心,但是面对强大的敌人时,我们应当沉稳。在这场与慈禧的博弈中,应当更加小心,学会换位思考。如果一直误解父亲呢?但明明父亲一心为自己。他又有真正的去了解慈禧吗?

同时用对了人当然能助自己,但用错了只会将自己推向深渊。所以用人要谨慎。比如翁同龢与康有为便是鲜明的对比例子。

真的挺佩服光绪的,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换成我那个年纪,兴许会想,傀儡皇帝老实点就一定会过的很幸福。现在我也会为光绪惋惜,如果他与世无争,甘心做个傀儡皇帝,兴许他不但会收获爱情,也会与慈禧和解。但是我知道,我远不如他,人的最高境界便是实现自我价值,这个我觉得很可怜的皇帝,其实比我有骨气,更加值得我学习。


解密光绪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