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色的城市里

评分:
0.0 很差

原名:Dans la ville blanche又名:泛白的城市(台) / 白城 / In the White City

分类:剧情 /  瑞士   1983 

简介: 1983柏林电影节提名金熊奖 1984年法国恺撒奖最佳法语外国片

更新时间:2020-01-11

在白色的城市里影评:白城•焦糖和粮荒




有些城市,比如伊斯坦布尔、布宜诺斯艾利斯、德黑兰、里斯本、马德里等等,因历史底蕴与地缘的关系,注定这是一些风光旖旎、五味杂陈又颇具民俗特色的城市。当然,更关键的是生活在那些城市中的人。只有人才是鲜活的、生动的。只有人才有直抒心灵的可能。阿兰·泰勒在1983年执导的电影《白城》,以极沉静的手法,通过一个陌生者的视角,道出了西方现代社会人们普遍的苦闷特征。




一个瑞士海员厌倦了终日漂泊不定又极度空虚乏味的船舱生活,等船一到被称为“白城”的里斯本,他就上岸租了一间房。他成天游荡在里斯本富有特色的大街小巷。其所到之处,所遇之人,他都要用一台小摄像机拍摄下来。一回到房间,他就写信给远在瑞士的情人。然后,再把录像带和信一并寄给情人。
在里斯本,他一如往常的空虚、孤独和无奈。虽时过境迁,也不能让他脚踏实地,过得舒坦。他只有把所有苦闷,一点一滴地倾诉给自己所爱的人。情人似乎在“天堂”般的瑞士也如他一样充满着无聊和苦闷。每天唯一的快乐就是接到远方的来信和录像带。她静静地观赏着,没有表情,没有波澜。这些许的精神慰藉也充满着虚无与假象。




日子越来越近了,水手在“白城”也越发空耗和疲惫,于是他的情人收到的只有录像带,而没有信。没有片言只语,这让她不安。她只得随着他一遍遍地行走在“白城”凌乱的、缓慢的街巷中。
渐渐,一种无言又撕裂的沉重弥漫在她的心里。而水手最后卖掉了心爱的“摄像机”,当作返回的费用。里里外外,他在“白城”一无所获,又一无所有。




阿兰·泰勒用摄像机,深刻地表达了现代人生活的孤独与心灵困境。他在另一部影片《夏尔的死亡》(1969年拍摄)同样呈现出这种浓重的内心黑幕。
其实这跟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有某种共通之处。生命注定孤独。渴望沟通又无从交流。生命的行走,如同陌生的街巷那样冰冷而死气沉沉。所谓现代文明,在时间的进程中,充满着虚饰与背离。心与心的隔膜,将成为恒久的主题。




而黎巴嫩新锐导演纳迪·拉巴基于2007年执导的影片《焦糖》,是阿拉伯世界电影中一部特立独行之作。通过一家“美容院”5位年轻女性的命运,揭示与探讨了当代阿拉伯社会一些禁忌的女性话题。
其微妙、精致与妙趣横生的叙事结构,堪称“出奇制胜”。因为这是导演的处女作。原来“焦糖”之美味,延伸到“美容”中的女性肌肤与大腿,就别有一番风韵与滋味。




人们在现代社会的疏离感中,坚守又渴望着什么。真切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非心灵交融的真实距离。熙熙攘攘的大街,依然车水马龙,却隔膜重重。人们随时可以咀嚼着“焦糖”,也随时可用“焦糖”为自己增添一分亮丽的色彩,却无法随意倚靠着一副坚实的肩膀歇息。这是社会急速发展中生命所要付出的惨痛代价。无论东西方皆殊途同归。
而人类至此,似乎无路可退又无路可走。当西方过了一道道坎,他们却过不了心灵荒漠这道坎。“全球化”,让世人随波逐流又方向不明。“人口爆炸”又造成了“土地危机”、“粮食危机”。“城市化”,又让乡土中国处处充满悲情又无处可逃。全民小汽车,让中国得靠进口一半以上的燃油维持所谓的高效运转。提炼“生物油”,又让粮食供求紧张,继而造成物价的飙涨。
中国成了廉价的世界工厂,这就需要强大的电力支撑,于是就要建造水电、核电和煤电,继而祖国山河又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一直所担心的是几十年后,我们还能不能饮上一杯清澈的水,更不要说所有的大江大河的污浊不堪与面目全非了。有因就有果。因果相报。狂热地向大自然开掘、索取,大自然就要加倍的要人类偿还。人类沉重不堪,地球已沉重不堪。




似乎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似乎只能是“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一切归结于人。人多就是“灾难”。这是经常说的一句话。当然,“人多力量大”。说一千,道一万,一切的症结点就在于如此多的芸芸众生。中国号称五千年文明。自古以来,人口总量只是以千万计。再久远的不说,单从汉朝到清朝康熙的长达的一千四、五百年间,中国的人口一直维持在二千万至五千万之间徘徊,可谓地广人稀。土大夫阶层只占人口的千分之一或更少。
即使人口这样少,中国还是一直处于蒙昧、战乱和疾苦之中。知书达理也只限于极少的人口中。而极少的人所信奉的儒家“仁义廉耻、三纲五常”却要让一代代目不识丁的老百姓奉为“神明”而顶礼膜拜。至高无上的“皇权”,构建了腐朽的封建帝制,统治者每每朝代更替,注定自相残杀,生灵涂炭。而老百姓只有无尽地受苦受难。这样的田园农耕社会不要也罢。摆设的风景,毕竟不是生灵共享的诗意国家。




且中国的历史长河几乎有一半是少数民族统治的,这样倒也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现在看来是好事。至少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明经受起了考验,仍维持着不息的血脉。当然,这文明的血脉,有好的,也有糟粕的,不能一概而论。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都要不得。再回到人口吧。经过雍正、乾隆的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后,中国人口骤增,到了民国期间,已增至“四万万同胞”。解放后到毛主席去世,人口已涨至7亿。而至十多年前就已猛增到十三亿之多。




一百年间,中国发生了那么多的战争、饥饿和疾病所带来的无数消亡,似乎只在一夜之间,就“生机盎然”起来。中国人的繁殖能力太强了,太有生命力了。穷得一无所有,就没有什么值得操心失去的,倒也安心、省心和静心。精力旺盛,柴门一关,油灯一吹,于是无生有,一而再,再而三。生命的火焰熊熊燃烧,繁殖能力空前强大。
西方人就是因为啥也不缺,什么都有了,就是“缺心眼”——心理负担太重了。他们不能正常的进入自然状态,才千方百计鼓励生育,生多少孩子就补助多少钱。于是咱们中国女性这几十年间又频频走出国门了。这是正经八百的大好事,至少减轻中国的压力和负担。而全国实际耕地面积在18亿亩,北方皆一年一熟,南方一年两熟或三熟。想想,能产出的粮食也就够全国13亿多人民吃的,其中还要满足各种牲口饲料。18亿亩耕地是警戒线,再占用耕地,或发生自然灾害,中国就恐难自给自足了。




18亿亩土地,其实只需要几千万人种地就够了,于是才从农村走出了二、三亿最精锐的壮劳力。这二、三亿所谓的“农民工”,是建设中国的主力军。“城市化”是无法选择的选择。所以,像俄罗斯(从西伯利亚到堪察加半岛广袤地区)、澳洲、加拿大、美国这样地广人稀的国家,得发扬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至少给中国安置个上亿人去。就这上亿人摊到各个省,也不见消闲多少。
所以,中国无论如何是退不回“老道”上了。如果还是人民公社,靠“生产队”那种穷吆喝、磨洋工和混日子,大多数人还靠所谓的“救济粮”过活的话,恐怕早就崩溃了。这么多人一张嘴就要吃饭,就算是天天吃素,也还得吃饱饭是不是。中国如果不是这13亿多,而是7亿多,老天爷都“咯咯”地笑了。人多了,各种问题就来了。




现在世界闹“粮荒”。连美也不能置身事外,真个是没落衰退了。世界的粮价高企,说来说去,只怪成品油太贵,罪魁祸首就是小汽车太多,每天要烧掉多少油。石油不够,还得从大豆、玉米里提炼“生物油”。于是粮价高升,物价飞涨。政府真的没理由化老百姓的纳税钱去补贴“成品油”。没有油(或者说在保证正常的公共交通体系的前提下),就会让买小汽车的人望而却步,这多好啊,既环保又节能,还能为控制物价做贡献。
政府也没理由“救市”。只需把“印花税”取消就行了。股市本来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是资本市场的炒家游戏,纯粹的“自生自灭”,赚到了,算他运气好;亏了,算他倒霉。若长期坚守,或会有翻身的机会。而政府“救市”,只会纵容不劳而获者的心态快速膨胀。既糟蹋了纳税人的辛苦钱,还会制造新的贫富悬殊。




白城、焦糖和粮荒……在透析现代人里里外外的窘困与尴尬后,似乎无处安身,又无处可逃。所以,在这样一个高涨的、狂热的攫取社会价值取向与背景下,也就不要指望别的什么,只希望在满足人民基本生活吃饱饭的同时,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万劫不复”的代价。让“青山绿水”永远陪伴我们。让我们真的还能饮上一杯纯净的水。让我们随时随地能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再进一步,就让人们尽量活得舒畅些吧。让人们懂得相互关爱,并怀着“众生平等”之心,懂得感恩,善行善为。
2008、4、25

在白色的城市里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