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匠人 第三季

评分:
0.0 很差

原名:了不起的匠人 第三季又名:了不起的匠人 / The Great Shokunin

分类:纪录片 /  中国大陆  2018 

简介: 《了不起的匠人》是首档亚洲手工艺微纪录片,以年轻化表达方式诉说东方文化,邀请林志

更新时间:2018-04-19

了不起的匠人 第三季影评:匠人——集体记忆的守护者


传统技艺总带有特殊的时空印记,承载着一个群体乃至民族的集体记忆。例如这一季汇总燕京八绝之一的剔红,曾象征繁华香港的霓虹灯,当然还有杨洛书老人心心念念想要传承下去的杨家埠年画。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些记忆不但是匠人们赖以为生的基础,更是古老中国悠悠岁月里的智慧与财富。
在杨家埠年画备受追捧、供不应求的年代,熬大夜那是经常的。



甚至因此而产生了一个新新行业——宵夜。




想象了一下:乡村静谧的夜晚,如墨般漆黑的天空点缀着三三两两的星,一轮弯月透过树枝洒下斑驳的影子。半夜时分,路边的小房子还灯火通明,小贩肩上扛着扁担,扁担两头冒着热腾腾的白汽,搭着白布的框里躺着馒头和包子,皮薄肉厚,既大又圆。偶有手艺人探出窗外,买上一袋,趁做工的间隙大口嚼着。
真香。
这是被美团饿了么统治的时代再不会有的惬意和满足。
集体记忆的守护者
集体记忆是在一个群体里或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共享、传承以及一起建构的事或物。传承了十九代的年画显然已经成为杨家埠人庆祝新年的传统符号之一。当年愈九十的杨洛书老人认真仔细地作画雕版时,传统的习惯和祖先的灵魂便开始复活,年画人物里所承载的情感、文化和信念在那张薄薄的画纸上就此重构。产生于古老传说的年画形象穿越时光再一次跃然纸上,守护着子孙千年之后的幸福安康。
社会需要这些珍贵而古老的集体记忆,因为记忆赋予社会一种美好的“过去”,一种历史的魅力,它们把最美好、神圣的食物贮藏在与现今相对的另一个维度里。
正如杨家埠的年画艺术不仅仅是对传统技艺的纯碎再现,而是代表着自古以来人们就普遍向往与不懈追求的“现世安稳”和“升官发财”一样。
新年贴新画,新的守护神带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就此无证上岗了。


毫无疑问,匠人是连结传统记忆与现代社会的媒介,正是他们兢兢业业一代又一代的继承与传扬,将文化延续下来。他们这群人,幸运地站在先辈的肩膀上,把先辈们有关生之艰辛和欢愉的记忆做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传了下去。
即使不眠不休,日日夜夜,也要坚持下去。
追风逐梦的人
什么是匠人?
记不清在第几集里,志玲姐姐那甜甜的声音一字一顿地说道:“在这个太容易丢失方向的年代,人们却是步履匆匆,不知归往何处。唯有那些于红尘纷扰当中秉持着赤子之心的人,终能有所收获。追风逐梦的人,最是幸福。”
我以为这就是本纪录片对匠人的诠释。
话说回来,其实“赤子之心”之类的话语描述仍有些过于空泛,什么是“赤子”,“心”又指代着什么呢?
通览全片后恍然大悟,所谓匠人,并不是什么“神人”,他们的“赤子之心”,无非就是这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然后把它做到极致而已。
就这么简单?
对,就这么简单。
可在如今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根本就做不到,包括我。
国人自20世纪末以来终于通过艰苦的努力第一次真正摆脱饥寒和苦难,还不待稍事休息,就又一头扎进物欲与成功学的滚滚洪流中。孩子往往还未出生父母就开始进行多语种胎教,接着幼儿园、小学也变成填鸭式的教育基地,及至中学——以高三尤甚,则完全成了丧失自我的学习机器。我们还在龃龉前行牙牙学语的时候就熟习了世俗的那一套功利准则,即使从高考这座独木桥中脱颖而出,走入心中的“象牙塔”,也轻易就迷失了方向。童年时专注玩泥巴的小孩子长大了,早就把单纯的欢愉抛诸脑后,习惯了在他人的眼光中拔得头筹。于是我们做事情变得“计较”了——如果一件事的完成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功利性的好处,那就不要做了吧,何必浪费时间呢?
除了社会文化的嬗变,手机里各式各样花里胡哨的app也轻而易举地夺去了我们的注意力。我们不再专注,转而沉浸在不同app的极速切换里。我们可以边追剧边刷微博,边工作边和朋友聊天。。。我们在手机的世界里眼花缭乱,不能自己。蒋方舟曾在采访中说:“我一直试想,如果我生在现在的时代,我可能很难从单纯的读书当中获得乐趣,因为你可以获得乐趣的东西太多了。”
是啊,太多太多了。于是我们变得既功利又花心。
这真是叫我越发地羡慕起匠人来。
他们每天的生活简单而充实,不需要想太多闹人的事情,琢磨琢磨新点子,从清晨到日落,一埋首就是一天。不用担心自己的创作是否入得了主流的眼,会不会被批评和挑三拣四,也不用在意是否受欢迎,更无须绞尽脑汁地算计做完这件事能给自己带来多少收入,又能给予自己怎样的社会地位。
完全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不会无端陷入虚无主义猜想做这件事背后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他们只需要,专注,专注,专注,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而已。
他们在长时间的不懈工作中,磨砺了心志,才会具备厚重的人格,在生活的滚滚洪流中沉稳而不摇摆。


正如卖油翁回答陈康肃公的那句“无他,唯手熟尔”一样。
黑暗与光明
然而,许多曾经风靡一时的传统技艺早已风光不再。何止是技艺,传统习俗、儿时记忆被时间裹挟着离我们越来越远。
过年回家,十四岁的弟弟向我感慨道:“现在的春节真是一点也不好玩了。”
是啊,我小时候还热闹的街边舞狮、放灯等传统庆祝节目早就销声匿迹。于是我又给他讲了一个手摇式爆米花机的故事。作为21世纪新兴少年,我弟弟可真没见过那样的老古董。
小时候,奶奶家附近有一个厂子,假期时,我总提着小篮子颠颠地跟在奶奶后面去厂子旁边捡煤渣。一条小路三拐两拐直通向那堆煤渣——其数量与体积对只有几岁的我来说,可以称之为“煤渣山”了。这条小路与另一条大马路的交叉口是许多小商贩的天堂,有卖蔬菜水果的,有卖糖子冰袋的,最吸引我注意的总是一个黑不溜秋怪模怪样的小炉子,坐在炉子边的老爷爷将油漆、玉米和糖一股脑地装进“黑怪物”的肚子里,横过来摇上几下,“嘭”地一声,仿佛手榴弹爆炸一样,我被吓得一缩头躲在奶奶怀里,吸一吸鼻子,空气又香又甜。烟雾散尽后我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塑料袋里已鼓囊囊地装满了我最爱的爆米花,顿时又欢天喜地起来。
那个年代,这种手摇式爆米花机埋伏在城市与乡村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但还没等我长大,它们就像在一夜之间突然谢幕的演员,舞台上再寻不见它们的身影。新式机器取代了这破旧而效率低下的“老东西”,如同我们的后代终有一日也会成长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代替我们继续大步向前一样。尽管我和小伙伴们无比怀念蹲在“黑怪物”旁边手托着腮一起倒数一二三、又在“嘭”的一声中捂住耳朵笑着跑开时的欢乐,老式爆米花机终究成了独属于90年代的传统符号,一个在当下精致玲珑的科技面前窘迫至极的过时货。


可不是么,科技多么厉害,带上个眼罩就能上天入地全世界360度遨游了。在电影院看完《头号玩家》再瞅瞅小时候爱到心痛玩过无数遍台词都能背的RPG游戏《仙剑奇侠传》,从中咂摸出了藤甲和金缕衣之间的距离,于是揉揉眼睛暗叹一句“真是魔幻现实主义”走出影院。
手摇式爆米花机轻易就被商用电子爆米花机取代,而精密的仪器只要提前设置好每一个步骤,也能重现从前只有手工才能完成的活计。
这是传统文化与技艺的至暗时代,面对时代的挑衅与叫嚣,它们有的已经败下阵来,有的则正走在衰败的路上。





还好,还有杨老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为了让自己手中这一技艺继续传承下去,他们广收徒弟,把手艺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以摆脱越来越多传统技艺无人继承的辛酸与艰难。


或许这也是《了不起的匠人》拍摄的意义。很显然,这片子的初衷并非要每位观众看了都从此立志做匠人,而是在最低期望上,也至少能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了解,赋予这些可爱的匠人们拥抱时代、赋予传统技艺以新鲜活力的可能。
于是乎,在这层意义上,这片子也成了集体记忆的守护者。
Ps,我竟然在淘宝上搜到了手摇爆米花机:


只要380,童年回忆立马跟您回家!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