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风暴

评分:
6.0 还行

原名:Das Leben der Anderen又名:窃听者(港) / 他人的生活 / 别人的生活 / 别样人生 / The Lives of Others

分类:剧情 / 悬疑 /  德国  2006 

简介: 1984年的东德,整个社会笼罩在国家安全局的高压统治之下,特工魏斯曼(乌尔里希·

更新时间:2012-09-23

窃听风暴影评:从表现的手法分析惯性思维

风声和本片在主要内容上有非常高的相似度。
没有考证,但是片尾的旋律都偏向悲沉,猜测风声或许有借鉴成分。


首先风声的主题已经非常明朗,片尾特地用女一独白的方式表述,并且很概括的将人性主题的内容涵盖为“精神”。不复述。
以两部片子客观上的表达中心相似性来假设这是一个命题作文,两个导演答出的考卷分别可以从中管窥对于表述一件事时惯性思维的有趣影响。


并不是作出优劣对比,仅仅从客观角度观察,风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设置AB两方构成一对矛盾,由A方攻击B方,在B方中设置数个人物,以A方视角展开剧情,描写B方的几个人物,并且随事件发展展开剧情,设置疑惑,得到结果,在B方设置一个引领观众视角的角色,并且在结局通过B方灵魂人物的个人独白以念白的方式向观众表明此影片的中心。
卖点在于是非转化得出一个表象,而表象与事实恰恰相反。其二是B方数个人物的表现对比,使得影片有条理的在分段中顺理成章的进行剧情。


窃听者的主要内容是由始至终由一个视角引领剧情,矛盾来自这个视角的引领者同时也是主角,从甲方到乙方的转化。甲方乙方彼此对立构成矛盾,但本片主要讲述的矛盾在于窃听者本人内心,由从属甲方转变成帮助乙方,设置了乙方异性吸引力等等两性因素,但并不在态度上明确表示是否准确是由于女性吸引力——由此在不确定中让各种喜好的受众有自己喜欢的答案。
整个结构充满对立的因素,并不仅仅是道德角度上的对立,是情节合理化时各种条件的对立。
在不停的转变中双方一直保持明朗的立场。虽然不用在片尾作出念白,却更明确的点题——给好人的奏鸣曲。


这个现象非常值得思考的点一:两者对于表现一个矛盾斗争的主题时,前者对双方对立是以一个非黑即白的前提展开——抗争,或死。后者的对立在于——人非善即恶,那么善恶的转变是可能的吗?
前者由始至终恶都是恶,后者则非善即恶中找到许多可以相互转化的——有人善而后恶,有人恶而后善,善恶始终对立,但是它们会随着人性转化——加上一些两性对此的影响——女人更软弱,有时善良,有时短浅,但本质是善,是不是可以由于其是弱者而将罪归于恶势力?
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使后者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探讨余地。

值得思考的点二:前者在结尾作出独白点题,是不是和作文教育相关?段末必定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整篇文章围绕一个论点展开,用正反对比、排比同等级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这一点正好解释了为何前者用一个非黑即白的前提叙事——认为受众也应当立场鲜明准确。
后者则不停的设置影响得出鲜明结论的矛盾点。




矛盾是对立的,真理在实践中以螺旋线上升。
艺术存在于精神层面,它来自艺术家对于一对矛盾的思考,以自己擅长的手法,赋予美感,表达出个人对此矛盾的理解,同时引发更多的思考——条件是它被准确的表达,直观的使受众看到矛盾,引发更多更深层的思考。

惯性的思维使前者在表达上过于明朗,艺术性对比后者弱。

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由于前者存在于一个迫切需要答案与原则的群体?而人基本的存在形式,难道不是迷失吗?
在这个存在一切可能性的世界里与自我斗争,并且不断迷失,才是人最本质也是最自然的存在形式,如果执意先定义后行动,那么我想这个世界将给予这样的人更多的疑惑。

窃听风暴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