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影带谋杀案

评分:
6.0 还行

原名:Videodrome又名:猛鬼勾魂 / Zonekiller / 录像带谋杀案

分类:科幻 / 悬疑 / 惊悚 / 恐怖 /  加拿大  1983 

简介: 马克思(James Woods 饰)是一家小型电视台的台长,为提高收视率,马克思

更新时间:2011-05-22

录影带谋杀案影评:电视人之死

如果一个人照镜子,四周的镜子都照不出自己,那么自己就有可能陷入“我”是否存在的困惑甚至于恐慌之中。



在《录像带谋杀案》中,柯南伯格用怪诞的影像凸营造了一个隐喻色彩很浓的故事。一个电视人,因为观看了一盒SM录像带而产生了幻觉,并最终被电视所控制直到自杀的悲剧故事。



整部电影在视觉上下足了功夫,除了幽暗的氛围,流畅冷静的运镜,用了相当多的象征手法—比如会吃人的录像带或者是无时无刻不出现的电视机。在电影中,电视机成了一种恐怖的意象,如同相当多的恐怖电影中镜子的地位,在看到黑洞洞的电视频幕时,很多观众会心中一紧,因为你不知道下一步出现的会是什么。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经常出现电视人马克思的性感女友在电视中诱惑他的场景。正如一个成功的政客从来不会用实际的功绩带给人民幸福,而是在大选的时刻用诱惑的条件来带动选民的情绪一样,电视在向现实世界进军的途中所采用的也是各种各样的诱惑,再达到洗脑的目的。



很多人会讨厌大卫柯南伯格的电影,因为他的主题往往是人性中最阴暗最少有人接触的地方。也有很多人喜欢他的电影却只是因为他大胆的影像风格,理由同上。柯南伯格的电影是暴力和虐恋的混合体。《裸体午餐》中不断出现的变形喻示了一切恐怖诞生于异化的人性。《苍蝇人》里变成苍蝇混合体的科学家则是最出名最浅显的—高新科技是一把可怕的双刃剑。《撞车》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可以说是《录像带》一片中对于“虐爱”这一主题的放大,这里不再多提。



现在你可以发现,柯南伯格的电影中无论是怎样的变态,都不会脱离当代社会这样的背景。这是一个工业化,机械化的社会,在这样的时代中,我们怎样保证脆弱易受诱惑的身体不被机器化呢。异化的人性和人类心底禁忌的底线是导演刻画的主题。



《录像带》中有一幕非常的荒诞,那就是在博士家中底楼居然是一处诊所,而那处诊所竟是靠让患者看电视来治疗。而全片中最经典的论述在于博士所录制的录像带中(讽刺在于,真理也是靠录像带来传播的),屏幕是头脑结构的一部分,因而,不管电视屏幕上出现什么,对公众来说都是原始经历。因而电视就是现实,现实还不如电视。如此一来电视就渐渐成为了宣扬和洗脑的工具。反观我们当下的时代,电视的声音是如此的一致!而这是一个如此热爱电视的时代,这势必或多或少会影响到独立的思想,观众不读书,不接触生活,不思考,最可悲的结局就是成为了马克思一样的悲剧人物。影片的最后一幕相当的悲壮。主人公看到电视中自己吞枪自尽后缓缓的举起了枪,然后砰的一声,黑屏,结束。在这里,死成了唯一一种解脱的方式。但是主人公的主体性已经土崩瓦解,在洗脑者的命令下才选择了死亡,而最重要的原因亦是因为他早已没有了利用价值。



村上春树有一则短篇和《录像带》同时代,叫《电视人》,其中讲的便是电视人对主人公原本安静的生活的强行入侵,导致了生活中的一切都乱了套。与《录像带》比较起来,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由于村上所处的环境和性格所致,其描写悲观却不乏幽默,锁定在了一个“理智之人”丧失自我型的过程。



《录像带谋杀案》拍成于1983年,那是一个电视在欧美盛行的年代。而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确实一则对当代社会的终极寓言。而现在,我们则面临着一个网络人时代。和电视的规模相比,网络让相当多一部分电视也不买不看的人沦陷了。所幸作为一个仿真型的世界,网络中总有可以稍稍歇脚之处的。





录影带谋杀案的相关影评

录影带谋杀案
Chloe •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