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中风景

评分:
6.0 还行

原名:Τοπίο στην ομίχλη又名:Landscape in the Mist

分类:剧情 /  希腊   1988 

简介:

更新时间:2018-04-25

雾中风景影评:漫长的沉默:谈谈安哲罗普洛斯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雾中风景》时内心受到的巨大震撼。那是在清华大学一间拥挤燥热的教室里,夏天的午后,卡兰德若的配乐像塞壬的歌声一样攫住的我心灵,使我困意全无。我的脑海里不断萦绕着深沉的悲伤,随着镜头的缓缓摇移,四周雾霭氤氲,忧悒四起,我追随着片中的两个孩子在希腊北部的公路和边境穿行,深陷其中。从那时候起,我就被安哲罗普洛斯深深迷住。
安哲早期的电影根植于希腊历史和民族的动荡,在六七十年代的语境中,甚至带有反抗极权、挑战权威的目的,因此对于不了解希腊史的人难免艰涩难懂。再加上他将电影的时间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利用长镜头营造出断裂的叙事和对时间的重组,常使得观众坠入云里雾里。
但他后期的电影却是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不仅容易被懂,甚至更具穿透人心的力量。从《养蜂人》开始,他就改变了原本浓缩的政治模式,淡去历史背景,聚焦个人与自我。线性的叙事和完整的情节的重新获得,以及对时间焦虑的摆脱,使他被誉为继安东尼奥尼等人之后欧洲电影最后的大师。
他在晚期的电影中常常有如诗般的镜头语言,弥漫的浓雾构建出现实之外的虚幻感,暗示着天地间永恒的哀愁,更配合着作曲家卡兰德若的抒情音乐,仿佛召唤着古老的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与传说。其中我喜欢的三部是:《雾中风景》、《永恒的一天》和《哭泣的草原》。
寻父
《雾中风景》讲述的是寻找父亲的故事。小女孩乌拉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在德国,于是执拗地带着弟弟踏上寻父之旅。大雾弥漫,希腊漫长的国境线充斥着阴郁寒冷,乌拉和弟弟饱偿艰辛,没有人愿意帮他们。舅舅六亲不认,唯一愿意搭载他们的卡车司机甚至趁机强奸了乌拉,电影中唯一的温暖是一位流浪剧团的演员,乌拉默默爱着他,甚至以为有了希望,可最终发现他是位同性恋。
其中的许多细节都刺痛人心,比如被强奸后的乌拉,双眼茫然地注视手上的血迹,这无疑是孩童世界里最残忍的成人礼,从此大人世界的龌龊不堪彻底向她敞开,让十岁的她学会了隐忍并顺从。还有乌拉与男演员若即若离的感情,当两人在灰暗的路灯下告别,坚强的乌拉头一次哭得那么伤心,我想,她心中爱的世界已经全部坍塌了。
电影的高潮在最后一幕,他们偷渡边境,戍边士兵的一声枪响,迎来了死一般的寂静。两个没有护照的孩子应该是死在了枪下,但导演安哲罗普洛斯显然和我一样无法接受这样的血淋淋的现实,于是悠扬的音乐重新想起,出现了世界电影史上经典的一幕,草原上浓雾渐次散退,一棵粗壮的绿树赫立眼前,两个孩子向它奔跑而去。
树象征着对死亡的超越,也象征着父亲。在西方文化中,“父亲”是一个永恒的隐喻,在卡夫卡、加缪的小说里,现代人的信仰迷失、精神焦虑和道德沦丧很大程度来源于父爱的缺失,对于安哲来说也是如此。因而在他电影中,寻找“父亲”是常见的主题,他渴望着精神和文化意义上的“父亲”的回归,正如同乌拉和弟弟寻找他们血缘父亲那样焦灼无助。
也有人称《雾中风景》是“用异常美丽的画面,构成了可怕的现代社会的寓言,这是启蒙的挽歌。”在电影中,孩子们的父亲是否在德国不得而知,这可能只是母亲随意编造的谎言。由此电影够成了对现代文明的又一质疑,现代人所关心的不仅仅是寻找“父亲”,而是“父亲”是否存在的问题,启蒙所构建的社会图景再次被重新审视,始于黑暗,止于微光,终究没有答案。影片中《奥德赛》的故事被不断地暗示,只不过千年后,漂泊的主人公从英雄变为孩童,从父亲变为女儿,还能再次找到回家的路吗?
边界
在《雾中风景》中,小男孩问他的姐姐:“边界的意思是什么?”事实上,安哲本人在此后的作品中也不断思索和回答这个问题。在《永恒的一天》当中,最让人触目惊心的一幕莫过于老诗人亚历山大载着小男孩返回阿尔巴尼亚与希腊的边境,皑皑的白雪,黑黢黢的寒夜,无数企图越境而逃的人,他们的尸体就挂在国境线的铁丝网上,高低错落成片,就像一场盛大的死亡展览。
持枪的士兵紧张不安地用枪口对准他们。在这一刻,“边界”的意味被强烈地彰显,高耸的铁丝网和像雕塑似的向上攀爬的尸体充满了仪式感,展示着“边界”在人类世界里的绝对存在,这并非地理上的,更是文化和心理上的。
《永恒的一天》正是讲述了安哲对心理上边界及隔膜的理解。老诗人亚历山大身患绝症,在死前最后一天打算与亲友告别,可他发现自己与女儿、母亲等人的隔阂日甚,根本无法沟通。他开车在街道上,偶然碰见了一个黄衣流浪儿被欺负,发了善心将孩子救下后,老人想将他送回阿尔巴尼亚,却遭到拒绝。他在与孩子相处中,逐渐敞开胸襟,接纳这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一天很快就过去,当死神真正降临的时候,原本还处于强势的老人蜷缩一角,祈求孩子能留下来陪他。孤独的老人将生命的最后阶段交给一位素昧平生的孩子,他颤抖的身躯、可怜的眼神正表达了对沟通与信任,对从未有过的生命意义的渴望。小孩最终陪伴在老人身边,在两人的身上,老与幼、强与弱、熟悉与陌生的边界被通通打破,而形成了情感上的相互依靠。而这种依靠或许就是迟暮之年的安哲对于这个日渐疏离世界最温柔的拯救。
爱情
《永恒的一天》为安哲赢得了巨大声誉,摘得金棕榈奖。他也频频被颁发欧洲电影节的“终生成就奖”,人们本以为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头要就此结束创作生涯。没想到,沉寂几年后,他看到“希腊三部曲”的策划案,又灵感迸发,激动不已。
在欧洲,艺术电影主要依靠政府和公益机构的扶持,安哲不仅为“希腊三部曲”的首部《哭泣的草原》投入了充沛的创作热情,更凭借自己在欧洲的号召力,为影片募集了2.5亿的拍摄资金。但是,不同于《流浪艺人》等表现希腊历史的恢弘,《哭泣的草原》更为情感化、内心化。安哲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希腊三部曲”的主题就是:爱情。
影片将爱莲尼与阿莱克斯的爱情交织于希腊动乱不安的历史中。上个世纪初,希腊裔乌克兰人逃回故土,几年后,草原上的村庄,少女爱莲尼成为养父的合法妻子,但她却在新婚之日与自己的“儿子”阿莱克斯私奔,养父因此发了疯,最后猝死他乡。爱莲尼与阿莱克斯将父亲的尸体运回家乡,当天,漫长的河流上,歌声呜咽,草原在哭泣。
除了以这个“俄狄浦斯王”为原型的故事,《哭泣的草原》更隐含了另一个希腊神话原型“七将攻忒拜”,也就是俄狄浦斯的两个儿子发生争战的故事。影片的后半段,爱莲尼与阿莱克斯一家四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丈夫不得不远赴美国以实现艺术梦想,妻子独自抚养两个孩子,而后希腊内战爆发,两个儿子分属不同的阵营而进行了厮杀,使母亲爱莲尼承受巨大的痛苦。
凝重、悲怆,弥漫的悲伤随着河流上的小木船驶向每个人的心里。时代之中,每个人脆弱不堪的爱情以神话和传奇的方式重新显现,在一次次分离与放逐之中预示着永恒的可贵。爱莲尼与阿莱克斯的最后的相见令人叹息,开往美国的船只渐渐离去,她绑在他手上的红丝线连绵不绝,可终要断裂。或许在安哲的眼中,只有在这样绝望的一刻,爱情才真正升华了。
其实,无论是电影中什么样的主题,在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一以贯之的是“沉默”的美学。《雾中风景》体现了上帝的沉默,《永恒的一天》是对时间的沉默,而在《哭泣的草原》可能是回顾历史时的沉默。安哲通过无处不在的长镜头沉默地注视着,他从不现身干预,也从不让上帝、道德或者紧迫时间感与历史教科书拥有发声的机会,他只是拿着一把刀将伤痛划割在流血的心中,然后看着每一个观影者在灵魂深处颤抖。
就像黑泽明说的:“这是沉默本身的力量,是安哲罗普洛斯摄像机凝视的强度。”我想,这个世界需要让我们在120分钟内欢笑或哭泣,兴奋或低落的电影,但同时也需要一个让我们安静看完,却无法表达的安哲罗普洛斯。

雾中风景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