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魂索

评分:
6.0 还行

原名:Rope又名:夺魄索(港) / 绳索 / Alfred Hitchcock's Rope

分类:悬疑 / 惊悚 / 犯罪 /  美国  1948 

简介: 博兰顿(约翰•达尔John Dall 饰)和菲利普(法利•格兰杰 Farley

更新时间:2019-11-12

夺魂索影评:作业 | 发生于“舞台”的绝对电影

在诸多对“一镜到底”长片的盘点中,希区柯克的《夺魂索》总因被当作此类作品的始祖而得到提及,但事实上,许多因素都让这个标签存在争议——

一方面,胶片年代的拍摄限制决定了一卷胶片只能拍摄十分钟左右,所以《夺魂索》实际是由十个镜头组成的。相比54年后完全由数字摄影机不间断拍摄的《俄罗斯方舟》,《夺魂索》貌相完整的长镜头部分在技术维度上显然不能被称为真正的一镜到底。
另一方面,虽然《夺魂索》也采用了借助隐藏性剪辑实现“伪长镜”的做法,但与全片“无缝衔接”的《鸟人》(2014)不同的是,《夺魂索》是存在五处明显的非隐藏性剪辑的(2min、19min、34min、51min与69min处)。所以从作者的艺术选择上看,本片亦无法被称为一部“伪一镜到底”电影。

那么,如果破除了“一镜到底长片始祖”这个标签,这部后来被希区柯克自己称为“愚蠢实验”的电影还有什么重要的影史价值吗?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对它的再次“估值”依旧是要与“长镜头”紧密联系的。

相比主题上稍显鸡肋的价值辩证,“密室与长镜头”这一创作框架或许才是定义《夺魂索》的最佳基点:这是一次关于艺术形式的辩证,是电影优越性在一次极端假设中的显摆,是一部可被用来阐明“戏剧影像”与“电影”界限的作品。

首先,无论是《夺魂索》的故事对“三一律”的遵从,还是大篇幅的单一室内空间留给观众的直观视觉印象,都必然会让我们体验到与戏剧演出相仿的“舞台感”。在某些机位稳定、景别较大的段落中,我甚至会有观看“戏剧影像”的错觉。希区柯克仿佛利用本片进行了一次关乎电影本体的设问:在一个电影感匮乏的时空设定乃至故事里,电影感究竟要从何而来?是什么让我们确证眼前的动态影像并非“戏剧影像”而是“电影”的?

我认为答案之一是:长镜头中的那些运动时刻。

显然,“舞台感”在电影中往往是作为“虚假”的一种标志存在的。“舞台感”并不仅仅来自单一的演出空间,更来自单一的观看角度与观看距离,而促使景别持续变化、通过在空间中的自由穿梭不断验证着时空真实性的运动长镜头,一定程度上便发挥了它消解舞台感、消解虚假的功用。同时,运动的长镜头也是人物距离的卷尺;它既能在非人的视角中带来绝佳的悬念时刻,亦自由外化着属于角色的思维演绎。


如果说视角和距离的连续性变化成为了本片与“戏剧影像”划清界限的重要武器,那么在我看来,与“连续”相对的“分切”则在本片中直接彰显了电影相对于戏剧的优越性。
34min处,第三次非隐藏性剪辑无疑带来了本片的最高光:宴会上,鲁伯特教授与合谋杀害了同学的布兰登、菲利普开始像往常一样叙旧,但此时越来越慌张的菲利普已经无法冷静面对那个有关“杀鸡”的玩笑了,他的异常反应让熟识菲利普的鲁伯特教授起了疑心——也就是在那一刻,一个干净利落的剪辑点出现了。
剪辑的力量在对“一镜到底”的破坏中达到了极值,彼时,剪辑的破坏力与表演、文本的张力实现彻底统一,宣告了一次伟大正反打的诞生。这样的时刻,在绝缘于剪辑概念的戏剧里,是完全无迹可寻的。

综上,本无异于“戏剧影像”的摄影机静止时刻被掷地有声的运动所勾连,被那个张扬的剪辑点所衔接,终成一部发生于“舞台”的绝对电影。

夺魂索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