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

评分:
6.0 还行

原名:摆渡人又名:酒国英雄之摆渡人 / 摆渡之人 / See You Tomorrow

分类:喜剧 / 爱情 /  中国大陆   2016 

简介: 摆渡人是城市里的超级英雄,摆渡就是把人从痛苦中解救出来。用快乐和温暖,抵抗这个世

更新时间:2016-12-30

摆渡人影评:鬼知道你的人生经历了什么,才会喜欢这部电影

1.
他最后还是决定追随她的脚步,前往下一站。
姚槊坐着凌晨五点的火车,离开了上海。在火车启程的一瞬间,上海的一切变的如此模糊,也许是因为早晨大雾的关系,他已经开始忘记这里的一切,就连他平时最喜欢去的牛肉粉店,他都已经记不清是要搭地铁七号线还是五号线。
一座城市假如没有了她,就是如此的无趣。
他曾经挣扎过,为了她放弃自己现在奋斗争取来的一切,值不值得。但是,忘记一座城很容易,记住一个人很难。
在下一座城,他还能找到他最喜欢吃的那碗牛肉粉,与她一起分享。

等等,我知道你想问什么:比如,主人公是不是健忘?是的。虽然说人每次回忆自己以前的经历(尤其是味道)的时候,都会对自己的回忆作出一点下意识的篡改(这就是为什么人永远吃不到自己小时候吃的料理的味道),但是我至今仍然记得我第一次在兰州吃兰州牛肉拉面的感受。我只是随便模仿了一下张嘉佳的风格写出了这段毫无意义的文字,接下来我可能会抑制不住自己说出张嘉佳写的睡前读物我一天能写几万条这种大言不惭的话,以上只是作为我的确一天能编很多这种奇怪的鸡汤爱情感悟的论据。(对了,我的文章破天荒分了1,2,3部分也是致敬张嘉佳老师哦)

2.
张嘉佳的大作,《摆渡人》。其实很多影评人已经指出这部电影的诸多不足了,如此豪华的制作/主演团队,遇上豆瓣热门评论里清一色的一星评价,这样的待遇《摆渡人》算是头一个。剧情我不想再多说,因为连句子都写不好的人如何去把一部电影的剧情捋顺呢?不可能。
影片烂就算了,最可笑的是当王家卫在微博发声说这部电影就和人生一样,大成若缺,微博底下一众明星附和:王大师讲得对,渡人渡己,大成若缺,我也喜欢。这个转发“我也喜欢”明星名单里的成分其实并不复杂:里面有直接的演员(比如天使拉宝贝,梁朝伟),也有参演演员的家属(天使拉宝贝专用护翼黄晓明),参演演员的好友(李晨,周冬雨),一辈子只演烂戏看到有人感慨烂片“大成若缺”不由得发自内心的赞赏的围观路人甲(宋茜,刘亦菲),毫无才气只能靠抄袭和玩下三滥梗混日子的洗脚编剧/导演(汪远,叫兽)。这里面最逗的评论还是刘亦菲那一句“电影 有心在 就好”,就差没有对着吃瓜群众呐喊:“你们知不知道张嘉佳有多努力?”了。
让我们来说说一部电影最基本的要素,剧中之本,剧本。
虽然我不是学电影的,但我自认为对电影还有一些基本的鉴赏能力。我认为一部电影要成功,首先要说服观众,说服了观众,情节推动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总体来说,正常的电影流程应该是(这里面排除了别的叙事方法,比如倒叙,但是创造整个剧本的主旨和大纲是不变的):背景环境设定-环境塑造人物/环境改变人物-人物推动剧情,《少年时代》从技术角度,镜头语言来说都不是一部很出挑的电影,但是正是因为这部电影遵循着最基本的剧本逻辑,经过多年的沉淀,观众能够伴随着主角的成长而产生共鸣。很多中国电影的一个误区就是,很多角色为了做一件事情而去做,在电影里角色的人格塑造并不足以说服观众为什么要去做这么一件事,很多导演在拍摄过程中为了堆砌噱头放弃了很多最基本的人物刻画。这就跟刘亦菲的发言一样,“有心在 就好”,电影质量可以差,凡事有爱就可以,对吧?当北京政府要治理雾霾,我们是不是可以呼吁用爱呼吸,反正“有心在 就好”,政府有多努力你们知道吗?

3.
爱情可以是不理性,但是不理性不代表没有逻辑。我要再一次重申,艺术作品塑造的人物有自己的性格,性格驱使人物的行动,行动推动剧情的发展,这是一个剧本需要遵守的最基本的定理,不理性不代表人物做事不需要逻辑。比如说你塑造一个疯子角色,疯子做事的确不需要常人眼里的“逻辑”,但是这种“无逻辑”与“混乱”是符合角色设定的东西,疯子的“无逻辑”就是这个角色本身的逻辑。而当一个正常人开始做不合他本身逻辑的事的时候,你会怀疑这个导演是不是很没逻辑。《巴黎最后的探戈》开头,两个陌生人在一个空房间偶遇,然后干柴烈火,这并不理性,但是后面电影缓缓描绘出让娜的叛逆与对教条主义的疲惫,保罗对婚姻的疑问以及性向的困扰,你能明白为什么在那个情景下两个陌生人能做出如此出格的事,这就是合逻辑的不理性与混乱。
由于电影实在是过于支离破碎,我们先来看看张嘉佳的原著《摆渡人》,起码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为什么要打引号呢,因为这些故事里都缺少了点“人味儿”。我们先不说为啥一个备胎能只为了一个男人付出一切而不求回报(人本身是欲望的产物,人的一生就是满足欲望的一生,人情世故就是等价交换)21世纪了,小玉是焦裕禄再世还是怎么着,你写一个备胎奋不顾身的奉献你自己相信吗。整篇文章,在小玉这个人物身上,我只看到了奉献,奉献,为了自己爱的人无私奉献。至于为什么奉献,为什么这么迷恋马力,在缺少人格塑造的这篇故事里我只能认为“有心在 就好”了。
这篇故事里逻辑上的谬误还有很多,比如夜晚可以拥抱影子这种扯淡的论点,夜晚没有路灯哪来的影子,下午两点的影子理论上比夜晚的好拥抱多了,我就不吐槽太多了。我们来看一看最后一句话:“我们都会上岸,阳光万里,去哪里都会鲜花开放”。首先我们都会上岸并没有什么问题,我觉得这篇文章就在这个句子终止也不错,毕竟是讲备胎从良的故事,那么后面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就不知道了,大概的意思我都懂,要我翻译的话这段话就是说人只要放下了到了对岸,哪儿都是阳光鲜花,但是为什么这三个句子凑在一起就这么奇怪呢。

4.
那么在忍痛浪费了我人生宝贵的4,5个小时来研究一个基本行文逻辑和人物塑造都搞不明白的作家的作品之后,我不禁想,到底什么人才会去看这种太太乐流水线出产的鸡汤文?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今天是星期一,你嘴上虽说在上班但是你心里知道你80%的时间都在刷手机,这里看看打折信息那里刷刷小道八卦。你又不明所以的虚度了一天的时光,除了购物车里的收获,也不知道今天到底收获了什么,到了晚上躺在床上才想起来自己空虚的精神世界以及可怜没人爱的尴尬处境,这时候寂寞失落向你袭来,你打开手机刷刷朋友圈,这时候你看到一个类似“你有没有为人拼过命?”之类的鸡汤标题,你点了进去,发现里面主角的遭遇跟你曾经有那么一分相似,于是你心暖暖的喝下这碗鸡汤,这么做的好处很多,首先读了一篇“高雅”的文章:至少今天自己没有不学无术;其次可以分享朋友圈:姐什么时候才能盼来为我打九洞的人儿(内心os:姐还是很有文化的,分享的东西是文章不是ysl星辰不是促销信息哦);最后可以利用这种鸡汤偶尔聊骚一下某sns软件上勾搭来的纯情少男/已婚少夫:“哎,想起了那个他/她”。这就是张嘉佳的作用。张嘉佳笔下的人物透露着一种不真实感,真正多愁善感的人,写出来的东西是很实在的,张嘉佳的作品则更像太太乐鸡汤流水线上出产的产物,二十多部小故事主旨都是“假如你喜欢的人只把你当备胎那你最好放下”。还有什么比这种十五分钟能读完,一个句子自成一段的文章更能打动这些盲目肤浅且没什么艺术审美的少女的心?
最讽刺的是,因为这个浮躁的社会,这样的文章才能卖的好,“一个句子一个段落读起来多舒服!”,“没有图片的文章读起来没意思!”。劣币驱逐良币,这才是在中国搞艺术/文艺工作最大的悲哀。
我只是有些可怜国内的上班族,好不容易熬完了加班,周五晚上想邀请自己心仪的对象看场电影,看了下排片,要在摆渡人,铁道飞虎以及长城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这样一想,真的水生火热。

5.
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呢,我只是对中国电影圈子正在上演的魔幻现实主义大戏,好气又好笑。我父亲曾经是一名出色的电影工作者,多亏了他,我从小学开始就接触了很多外国杰出的电影剧本,我现在仍然会将好的电影剧本下载下来细细拜读。我已经过了那个天天想不通”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这种狗屎“的年纪,但是我自认为我有着很好的分辨一个艺术作品好坏的好品味。我不强加自己的价值观于他人,我只是想将我一些评判一部作品好坏的尺度与大家分享,好品味这种东西是可以培养的,我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民众对电影的质量拥有更好的判断能力,让《钢的琴》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值得欣慰的是,可以看得出来经过最近这几年粗制滥造的国产电影洗礼,群众的口味开始逐渐变的刁钻起来,从几年前一部综艺拿一些残羹冷炙边角料凑一部电影都有一堆家长买单到现在大导演大制作都能遭遇滑铁卢,这就是市场的选择。在这里想对业内人士说几句,一部电影无论你再怎么吹,再怎么转发“我也喜欢”这种毫无意义的捧臭脚站队发言,作品的好坏就像菜一样,一尝便知,天天喂群众吃屎还要让群众夸着喊香,不香就是打压我们国产创作,这种戏法变一两次或许还能蒙混过去,再这么一直变下去,恐怕以后你们就得自己掏钱吃自己拉的屎了,或许你们是真心也喜欢这部电影,既然如此佳肴,那就请你们多吃点。

6.
最后,姑且作为这篇文章的附赠,再写一点本人对张嘉佳微博的碎碎念。
这是张嘉佳同志置顶微博的一段话,这是他的友人发给他的,或许他身边真的是这样自以为多愁善感,情感纤细但却讲故事/写段子毫无逻辑的人才会让他觉得他自己的故事/电影可以优秀到足以上映给群众看的程度吧。物以类聚,以这位友人的结论为例:

“漫天烟火下的悲欢离合,才叫嘉年华”
(这句话咋看问题不大,但是这个“才”字显得格外刺眼。这“才”字的用法非常霸道,现代的鸡汤/营销文也特别喜欢用这个字来彰显自己境界的与众不同,举例:这样的鲜肉粽“才”叫粽子,这样的人生“才”叫享受。这样的营销行文习惯,也不知道是如何养成的。)

我不知道张嘉佳的脑容量是不是80年代的计算机一样只能一次性处理极为有限的命令还是怎么着,他写的文字总喜欢一句话一句话来个大分段,而且我完全不明白如此分段的意义在哪,更不要说前言不搭后语的文章风格,小故事里总喜欢堆砌出一个很感性的意境却往往经不起细细推敲,作为一个南京大学的才子行文却和十三流鸡汤文博主无异,不应该啊。用他一条置顶微博举例:

”我喜欢的电影很多,但我真的爱王家卫和周星驰。
从大学毕业,到第七次搬家,我收集了六千多张DVD,每次都装满几大箱子。直到一天,要搬驻另外一座城市,就招呼了很多朋友,把自己想要的拿走。
屋子不大,来了二三十号人,十分拥挤。炎夏时分,空调冷气带不动,椅子也不够,有女生直接坐进冰箱,全身被啤酒包围,那场面挺震撼。
喝了一夜,大家醉醺醺地各自拿着几袋子DVD,晨曦中离开。
天边微微泛红,我心想,再见了。
坐冰箱的女孩最后一个告别,她拥抱了我一下,说,保重。
她骑一辆小电动车,住的很远,独自穿过城市。就像丛林中六点的风,顺微光而下,划开枝叶,却和睡着的一切没有关系。“

这分段几乎快可以和现代诗媲美了,再看看这里面的故事,第一段落我一开始以为是主旨,但是到后面搬家,再到最后女孩离开(我们就不讨论最后一句到底在说什么了),和一开始的段落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种跳跃不连贯且毫无逻辑的思维和《摆渡人》里的故事简直一脉相承,问题是这样琐碎且随意的写作出出书骗骗都市小青年或许还有用,你要搬到大荧幕上糊弄观众就有点过了,于是我们看到一堆名演员,不知道自己明确的角色定位,一句一句生硬的说着张嘉佳的鸡汤台词,连梁朝伟的眼睛里都透露出一股迷茫:我到底在演什么?

对于这样拼命,努力,用心的张嘉佳,我只能发自内心的打一个,零分。
“有心在 就好”

摆渡人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