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型危险

评分:
6.0 还行

原名:第一類型危險又名:Dangerous Encounters of the First Kind

分类:动作 / 惊悚 / 犯罪 /  中国香港  1980 

简介: 在香港,炸药被视为第一类型危险品。三个无所事事的少年学生,热衷于制造炸药。而一个

更新时间:2021-02-25

第一类型危险影评:如何讓《第一類型危險》靠《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更近一些


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近兩個月的評述鏈接

1980年徐克導演的《第一類型危險》,據說原名《四人幫》,應該是由於政治意象太濃重,所以改了名。但《第一類型危險》這個片名,跟《第三類接觸》應該沒什麼關係,簡單說就是“炸藥控”的意思吧,因為一九五六年香港危險品法例第三節列爆炸性物品為“第一類危險品”,故,凡攜有該類物品者,皆具片名所列的危險。又是據說這條片名注釋,在最初的電影版本裏是沒有的,後來電檢通不過,把炸藥這一關鍵字在公映版本中大幅度的“稀釋”,可能也因此才需要解釋下這個片名的意思。

雖然《第一類型危險》作為徐克導演最初的“混亂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但從感官刺激,或者說底線挑戰方面,我還是覺得《地獄無門》更加讓人瞠目結舌,甚至到了有點生理不適的地步。而《第一類型危險》之所以為電檢所難容或苛求,更多還是因為它是當代背景,而且還被認為是對六七風暴的迴響與影射。從這個角度,與其說《第一類型危險》啟發了後來林嶺東導演的《學校風雲》,陳果導演的《香港製造》《去年煙花特別多》,還不如說更催生了《拆彈專家》《風暴》等一類把香港當成戰場的槍戰電影,以及內地一批發生在國外,或國境線邊上,混淆軍隊與員警區別的主旋律製作……

除此之外,其實徐克導演之後闖蕩美國,未能得意盡興,接著回到香港後拍的《順流逆流》,不管從樓梯間的動作設計,以及在大樓間的槍戰戲,還有一種雖然被沖淡了的茫然氛圍,跟《第一類型危險》都很相通,可能區別不過在於,前者是受了美帝國主義的氣,後者是因為英國鬼佬的多年壓迫。

講了很多電影之外的“花絮”雜感,還是回到《第一類型危險》本身,這片有兩個版本,除了公映版本之外,還有將之前剪掉的部分重新加回來,兩者清晰度迥異的一個版本,算不上是導剪,只能說是大致能體現導演最初的拍攝剪輯意圖。最大的區別,應該就是把這一女三男“四人幫”之所以成為一條繩上的螞蚱的孽債緣起,由電影院爆炸案,變成了交通肇事案件。但不管這四個人是怎麼認識的,都是出於純粹的巧合。

區瑞強,龍天生,車保羅這仨位當年的後生仔,除了骨骼清奇之外,還有個共通點,那就是氣質懦弱,感覺很好欺負的樣子。而林珍奇所演的是四人幫中唯一的女生,眼神淩厲,殺氣十足,雖然因為題材所限,未必有絕世神功,但只需瞪人一眼,對方不是癱瘓,就是重傷。三位男生被這個跋扈的女生抓到了把柄,必須湊成組合,一起出去“搞搞震”……

接下來又是一出巧合跟意外,事件升級為國際軍火買賣的黑錢爭奪戰,加入進來的勢力不斷增多,包括女生的親哥,一個脾氣暴戾的員警,還有香港電影中最活躍的有組織犯罪者。最後在一片山上的墓地裏,幾派勢力火拼,打碎了好幾座墓碑,而香港青年“四人幫”也付出了三死一瘋的慘痛代價……

當年的六七事件,據說直接導火索是天星小輪加價,而從大環境來講,還有內地文革和澳門暴動的波及產生連鎖反應,那時警民關係也極為緊張,而且土制炸彈滿天飛。而到了《第一類型危險》中,三位男生自製炸彈,只是為了一次玩笑式的打賭,三人中兩窮一富,但富的那位在家裏也沒有地位,表面上徐克導演安排這些角色,似乎要是涵蓋社會各個階層,可實際上階層標籤貼得並不突出,也不牢固。特別是炸彈做好後,該往哪放呢?竟然是電影院,難道是為了反對戰爭黑幫槍戰電影教壞觀眾,特別是後生仔嗎?這不禁讓我想起《寒戰》開頭第一場戲,有人在百老匯電影院放炸彈,先聲奪人,炸得漂亮,但問題是,這起爆炸案跟後面的主體事件,沒有多少聯繫,難道僅僅是為了好看,怕開場不爆一下,觀眾撐不了三分鐘,會從(百老匯)電影院逃走嗎?

《第一類型危險》的問題也是類似,做炸彈本身先不說,做好了放電影院,是為什麼?難道不應該放在自己最恨,最想轟掉的地方嗎?比如學校,比如他們仨被欺淩過的籃球場,黑社會的老巢?至少得有個發洩怒火的理由吧?這應該不算是一個太過分的要求吧?即使是以一部所謂歷史和社會隱喻的電影標準來衡量。

而林珍奇的角色,情況也差不多,她就像一個刀馬旦,而接下來彈眼落睛,舉手抬足,為人處事,都不為別的,只因為她是一個刀馬旦。她沉溺於虐待動物,不管是老鼠,還是小貓,食物虐待鏈通吃,她哥哥對她管得不算太嚴,也不算太壞,但有時會因為一些事情對他出手打罵。但以當時香港的人文環境,特別是長兄為父的傳統倫理來講,也不算太過火,在觀影過程中,我甚至想起《疤面煞星》裏阿爾帕西諾角色對他妹妹的複雜感情來,有些評論對此是做了太過簡單化的解讀。但這種複雜又扭曲的兄妹感情,在徐克導演的這部電影,似乎也沒有存在的空間。於是乎,林珍奇角色的反社會衝動與舉動,特別是事實上擔任一個領頭的,甚至是精神領袖的角色,其內在的心理,就更加撲朔迷離,和難以理解。

在此我不得不聯想起馬丁斯科塞斯1976年導演的《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也可以說是一個反社會心理的主角,還有個“前史”的大歷史事件,那就是越戰。羅伯特尼羅所演的男主角,其實並不“寂寞”,每天晚上都要用計程車接客,各色男女,各種世態炎涼,只會讓人厭煩,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寂寞。更不用說,他還有同事,一起喝個早茶或“午夜茶”,說點八卦與下流笑話,沒事還去看個黃色電影的“午夜場”,對了,還可以去總統候選人辦公室“毛遂自薦”,順便和那裏高貴典雅的女秘書約個會,至於能不能成就好事,那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當然德尼羅的角色,比香港“四人幫”要年長一些,還打過仗,可能更接近於那些做軍火生意的反派,但在反社會這一心態上,他和青年“四人幫”是相通的。可兩者人設之間最大的區別是,雖然德尼羅的身邊也一直人來往,但他自己內心,始終是獨來獨往的,而不像《第一類型危險》裏的主角們那樣,不管男女,都不敢單處,無法離開“組織”,這與其說是大家在一起時可以壯壯膽,還不如說就算是湊成一個組合後,所做的事情也一樣“無厘頭”沒邏輯,更不用說拆分開來單獨行事,那就更加找不到行為動機了。

可能有人會說德尼羅的角色也很“無厘頭”啊,那個總統候選人也沒招他惹他,為什麼要去刺殺?如果不是保鏢得力,可能就死在他槍下了。但問題是,他這個刺殺舉動,包括最後退而求其次的槍戰,都是經過一個小時戲份與情感的鋪墊,包括他對社會的看法,對政治的無所謂,對女秘書的追求未果,然後僅僅是要證明自己的能力,或者存在感……殺不成政客,救一個雛妓也是好的。德尼羅的角色無法理解自己經歷的越戰,無法理解殺戮本身,罪犯與英雄的區別,政治的嘴臉與陰謀背後,在這種看似超出他理解範圍的社會邏輯,而實質上可能根本就是一團謬論的意識形態中,他決定發起攻擊,在毀滅別人的同時,沒准也毀掉自己……

而以上這一連串,應該稱不上過度解讀的人物心理,在《第一類型危險》中是欠奉的,在徐克導演的內心可能依稀存在過,但沒有能投射到電影裏。

我對《第一類型危險》這樣的故事與喻意,相關的設想是這樣的:主角就是一個年輕員警,混血,沒准老媽香港人,老爸是英國人,後來離開香港後就沒再回來過。相比一般的香港人,這個混血主角更為自己的相貌與身份困惑與錯位著,而在生活中,他與自己的老媽,警察局的同事,還有女朋友之間的關係,既緊張又微妙。接下來當時的香港發生了很多起土制炸彈的案件,警方的壓力越來越大,主角被特別派來負責這案子,因為別人都知道這是吃力不討好的活兒,而且主角跟上司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查了一段時間後,土制炸彈的案件毫無頭緒,警方無法交待,而民眾對員警的信任度降到歷史最低點,上司限定主角在三天之內一定要查出真相來,不然就不用幹了。主角沒有辦法,他也不想失去員警這份工作,於是有了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自己做炸彈,放置在某處,然後自己在爆炸之前去眾目睽睽下解除炸彈,與此同時,還蒙面錄影,或者給報社寄信,聲稱自己對之前多起爆炸案件負責,而這麼做,一方面是緩解員警,特別是自己的壓力,向民眾表示員警並不是什麼都沒做,另一方面,是要激怒之前那些放炸彈的,竟然有人過來“搶功”……

但沒想到,主角所做的這一切,被真正放炸彈的那些人所發現,還進一步追查,最後以確鑿的證據,揭穿主角,包括整個警方的假面具,也就是說之前那些真正放炸彈的人,並沒有被惱羞成怒,痛恨被“搶功”,而是把功勞全都拱手“讓”給了主角,TA們要讓民眾認為其實這所有的一切,原本就是員警在製造恐怖氛圍,並有意抹黑,妖魔化提出正當政治要求的民眾。而另一方面,警察局這邊為了緩和社會矛盾,穩定民眾情緒,便把所有的罪責都推到了主角身上,也就是說這位英國香港混血的小員警,就此變成了雙方甚至多方勢力夾縫中的替罪羊與犧牲品,或者說是“第一類型危險人物”……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