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奏鸣曲

评分:
6.0 还行

原名:Höstsonaten又名:秋天奏鸣曲 / 秋光奏鸣曲 / Autumn Sonata

分类:剧情 / 家庭 /  瑞典   1978 

简介: 夏洛特(英格丽·褒曼)是某乐团杰出的钢琴演奏员,她的女儿伊娃(丽芙·乌尔曼)是一

更新时间:2018-09-15

秋日奏鸣曲影评:感情丰富的肖邦并非多愁善感

感情丰富的肖邦并非多愁善感,矛盾

伯格曼真的是太厉害了太伟大了,简直是电影中的曹雪芹,草蛇灰线的功夫真的是能做到寄寓义于无形无色,他的电影你要一字不漏的看,不理解还要倒回去重看一遍,只有这样你才能明察秋毫。他就是一把精细得无以复加的手术刀和一台无微不至的显微镜,他的电影常常是把一个表面幸福或体面的家庭支解得零零碎碎,然后把那些隐藏在最深处的家常伦理用显微镜放大给你看,当然是鲜血淋漓而又令人震撼,难怪他的滤镜常常是浅橙红。而震撼之余剩下的就是如上帝般伟大无私的爱,这爱是悟道,是悟道后的和解,宽容,无怨无悔和无欲无求,难怪他和费里尼、塔可夫斯基被人们称之为电影艺术中的“圣三位一体”。

理解这个电影,个人认为理解弹琴时母亲指点女儿弹琴对女儿说的话就行了,这是伯格曼埋下的铺垫,纵观整片就能推导出逻辑。

“肖邦感情丰富,但并非多愁善感,情绪绝对不应该是伤感的,这首序曲讲的是痛苦,而不是幻想,你必须静下心来,清晰,严肃......很痛苦,但他(肖邦)却不露声色,......(肖邦)一直是完全的克制......肖邦很骄傲热情,忍受着痛苦,很有男子气概,他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老女人......(弹这首曲子)你必须排除万难,以胜者出现。”

整个电影母女之间的心理冲突和矛盾,都是围绕这个核心。

肖邦→弹→琴 =〉 肖邦以胜者姿态→压抑感情的弹→琴 =〉 弹→琴→(的)不是平常真实状态的肖邦

母亲(肖邦)→怎么做,去爱(弹)→女儿(琴) =〉 母亲以胜者的姿态→压抑(隐藏)感情的去爱→女儿 =〉 爱→女儿→不是真情流露去爱的母亲

很显然,母亲是以胜者的姿态去爱女儿,隐藏了自己,相反女儿为了讨好母亲,也压抑隐藏了自己。关于小孩子为讨好母亲而压抑自己的人格,这样的心理学文章网络上到处都是,每个做父母的都应该需要特别关注。

母亲给女儿在童年就留下了深刻的阴影,而直到了成年许多年后才集中爆发,爆发的力量而想而知,像原子弹一样不仅将那份伪装的爱(以爱之名)炸得荡然无存,还将出自真心的爱也炸伤了。

由此我更深刻的了解到,人与人之间是绝对的孤岛,根本无法完全进入另外一个人的世界,不可能完全了解他人世界的全部,除非你成为了他人,与他人肉体和灵魂完全结合成一体了,但这是不可能的。

即使最亲近的父母或孩子,我们所了解的也是他们的冰山一角,但并不妨碍我们出自本能的去爱他们,这种论断之前我在电影《大河恋》中也感受到了,电影台词“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去爱我们不了解的人。”正是父亲全心全意爱不了解的儿子。

依此类推,我们更可以说身边的朋友同事更不会了解,对他们的了解更是表面化,何况时间永不停止的流动,人又是可塑性很强的动物,越大的打击造成的改变越大,越稳定的生活,人格就越稳定的发展和塑造。理解了这点,我们就不会以点盖面以偏盖全,可以以更宽容的态度去接人待物。

母亲以胜者的姿态指点女儿弹完钢琴后,女儿在缅怀不幸夭折的儿子时对母亲说:

“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人身上有一切,从高贵到低贱,人是上帝的写照,上帝身上也有一切,所以上帝创造了人类,但他也创造了魔鬼,还有圣人,先知,艺术家和叛逆传统者,所有东西并存,就像随时变化的巨型图案,同样也会有无数的真实,不仅是我们可以笨拙的感知的真实,而是各种真实相互交织混杂在一起......”

女儿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这番话(也是伯格曼借女儿之口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其实在婉转提醒母亲,你身上有艺术家的一面,也有不自知的,魔鬼的一面,这是对母亲的胜者姿态的一种非常婉转无害的反击和提醒。

毛姆在他的《月亮与六便士》就写道:

“那时我还没意识到一个人的性格是极其复杂的。今天我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了: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女儿接着说道:

“出于恐惧和自负才会相信有极限。不存在极限,对思想,对感情来说都一样。是忧虑设定了极限,当你演奏锤击钢琴奏鸣曲的舒缓乐章的时候,你必须感觉你生活在一个没有极限的世界里,它的运动你无法看穿或探测。”

接下来的话女儿说得比较深邃晦涩,其实是在否定母亲的胜者姿态,认为母亲以自以为是的胜者姿态强势解读肖邦,因此也给自己设定了各种法则和条框,但自己却不能察觉到这点。而真正要敲出动人的乐章,是需要真情流露到忘我的境界,不需要克制隐忍,克制隐忍,就意味着有边界有极限,而忘我是没有边界极限的,忘情演奏的时候,自己是毫无查觉自己在做什么的,也根本没有什么规则条框所言,好像自己进入了一个自由而无边的世界,自己在这个世界里自由驰骋自由发挥,忘我才是最伟大的艺术(后面母亲回忆到自己也有过这样一场演奏,也只有那次),忘我的爱也就是最伟大的爱。

忘我就是无我,在老庄和佛经中是老生常谈了,在此打住不说,哲学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中西都一样,不过西哲很严谨、有逻辑、有系统和有传承。

母亲没有转过弯来,只怪女儿说得太深奥了,所以听得不耐烦,嚷着要求女儿一起去散步,转头就跟女儿的丈夫说女儿不开心,神经质一样,刚好又被女儿听到,女儿明白,母亲的刚愎自用是改不了了,母女俩的战争由此就开端了。

前句母亲的话是伯格曼埋的故事总纲,而女儿这句话就是伯格曼埋的思想总纲,不观全片不能察觉,不仔细咀嚼也不能察觉,伯格曼是真够牛逼的。

确实在家庭和工作中遇到这样的事情非常难处理,婉转地说,对方可能没有那个理解能力,直白的说那就是赤裸裸的伤害,不说那几乎等于屈服而继续压抑自己,如此永远都不能有真正的交流和真正的和解,很多恋爱也是如此,这就是“有无数的真实,不仅是我们可以笨拙的感知的真实,而是各种真实相互交织混杂在一起。”而这种真实是矛盾的。

而正当的诉求,我想还是要提出来,违背意志的爱终究是矛盾的导火索,因为生活不是艺术,艺术可以不需要边界,但生活是需要边界的,每个人都是孤岛,是岛就有边界,而越界是很危险的,叔本华就这样说: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
生活就是如此矛盾,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逃避,需要正面面对。生活,就是生着,活着,存处于这个世上。据说处世也有艺术,前面不是刚说,忘我就是没有边界和极限,才铸成伟大的艺术,而艺术本身就是没有边界的,她才可以进驻每座孤岛,被人所认可接受,处世的艺术(生活是面,处世是点,生活是所有处世的总和,所以生活本身不能成为艺术。处世是某个节点,某个节点你出色地完成一笔商业谈判,你出色的完成一场音乐演出,你可以称之为这是你的一段艺术的过程,所有的成功,都是艺术的过程,但是你并不是时时刻刻处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处世哲学,我信奉的处世哲学如《金刚经》所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有为就是自以为,有目的的为,自以为就是自以为是,无为就是忘我的为,是真情流露的为。

最终母女还是和解了,虽然母亲还是以胜者的姿态出现在他人身边,去祸害别人了,但是对于女儿肯定是有所深刻的反思。这不失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不要忘记了《大河恋》的那句话

“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去爱我们不了解的人。”
爱可以跨越边界的呢。


秋日奏鸣曲的相关影评

秋日奏鸣曲
心地 • 复调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米诺视频,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米诺视频 icp123